① 微观经济学原理
我认为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因为高级饭店相对于一般的小餐馆资源稀缺性相回对比答较明显,造成对于高级饭店而言供小于求,而一般饭店而言供大于等于求:其次按照效用来讲,高级饭店代表了身份和地位,这是除了饮食之外的效用,而一般的小饭馆的效用只是停留于饮食这一层面,所以高级饭店的效用大于一般的小饭馆,所以高级饭店的需求更大,需要预定,而一般小饭馆则不需要!
②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分析日常生活
用均衡原理来描述谷贱伤农
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到了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分析方式也已经由最初的定性分析过度到定量分析。初学《宏微观经济学》教程,密密麻麻的数学模型和推导让我这样的初学经济学的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其实经济学来自生活,经济学的原理渗透了日常生活、生产的每个角落,经济学原理能够在生活中广泛地运用。人类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的法则。比如商品的价格问题,就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企业生产成本、盈利问题紧密相关。
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是,不同的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大,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小;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小,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大。而“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弹性理论正是要说明价格的变动比率和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之间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对企业来说是销售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之比。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即
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
即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Q÷Q)╱(△P÷P)
=[(Q2—Q1)╱Q1]÷[(P2—P1)╱P1]
它所表明的是:当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减少的百分数,或者当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数。当│Ed │<1时,称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当│Ed │>1时,称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它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总收益的变动情况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总收益等于价格乘销售量,价格的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从而就引起了销售量的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所以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动是不同的,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增加;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减少。例如:某种商品的价格每公斤2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为2.5。如果该商品降价至每公斤1.8元,总收益情况如何变化?
已知:P1=2 Q1=1000 Ed=2.5 P2=1.8,设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为X。
则由Ed=[(Q2—Q1)÷Q1]÷[(P2—P1)÷P1] 2.5=X×2.0÷(1.8—2.0)
得X=0.25,即价格下降后销售量增加25%,所以Q2=1000×(1+0.25)=1250公斤。
总收益情况:TR1=P1×Q1=2×1000=2000元
TR2=P2×Q2=1.8×1250=2250元 TR2—TR1=250元。
所以降价后商品的总收益增加了250元。这就是富有弹性的商品“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情况相反。如香烟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因为上了瘾的烟客不会在乎价格的高低,所以价格的高低对香烟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再如: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丰收了,由于粮价的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也就是说,人们不因为粮食便宜而多吃粮食,由于丰收了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的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蒙受损失。不仅如此,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也小,也就是说,人们收入提高了并不因此而增加粮食的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时期出现把粮食和农产品毁掉的作法,究其原因也在于粮食这种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降价不会增加需求量的大幅度的增加,只会减少总收益,所以资本家把这些农产品毁掉反而会减少损失。
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学习到更多类似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应用了的经济学规律,并且我们可以应用这些规律解析其中的深层原因
③ 微观经济学的五大基本原理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 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 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歧。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即资源流动没有任何障碍;完全理性,即消费者与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的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产生发展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
通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与全部理论,始终围绕着价格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微观经济学在很多场合又被称为“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④ 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原理与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有什么区别
许多牛b的学校一般都考范里安的第六版,比如中大,上财;曼昆微观经济学的话,一般都是第五版的,建议你先去那学校的官方网站看看以往考试指定教材是什么,再去购买,如果没有指定教材那就需要注意了,重点以以往的指定教材为主,但是还需要看下真题,比如金圣才系列的考研真题特别是经济版学的编写的还不错,里面包含了各版本的经济学内容,可以去图书馆借。祝你考研金榜题名!
⑤ 关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与曼昆宏微观经济学区别
一、定位不同
1、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入门级读物,属于初级经济学范畴。
2、曼昆宏微观经济学:属于中级经济学范畴。
二、内容不同
1、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曼昆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故事经历、政策分析、新闻摘录这些素材来介绍经济学,这就让读者在有趣的阅读中轻松地了解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经济学的趣味化是许多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曼昆是成功者,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影响远远超出学术界的原因。
2、曼昆宏微观经济学:在继续保持条理清晰、易于理解的写作风格基础上,曼昆教授在第5版中对全书36章都做了精心修订;同时也更新了大部分“新闻摘录”和部分“案例研究”;此外,为帮助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课堂讲解,本版还极大地丰富了教辅资源。
三、影响不同
1、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书还没有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25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记录;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当年销售量就达到了20万册。其畅销速度和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记录。
2、曼昆宏微观经济学: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经济学教材,其英文原版现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600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迄今为止它已被翻译成20种语言在全世界销售100多万册,本书前四版的中译本自1999年出版以来也一直是国内选用最多、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
⑥ 简述微观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外逻辑关系
微观经济学原理作者简介······王秋石(字小平),男,11959年12月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78年—1982年在江西财经学院计划统计系学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1988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系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年6月回国后在江西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任副所长、《经济译文》主编、经济学系副主任;1994—1995年,作为高级访问学才,赴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经济学系研修产权与制度经济学;1995年5月任江西财经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1996年6月起任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教授。111999年11月起任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经济理论,专业方向为产权制度研究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代表性获奖著作有:《中级西方微观经济学》(独著),1991年中国商业出版社,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上、下册)》(主编),1994年第一版,1997年第二版,江西人民出版社,获财政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中日企业文化的一种比较》,泛太平洋经济发展与合作第十届年会会议巩论文,获江西省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下一个100年——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展望经济学的未来》(译著,主译),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获江西省教委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江西省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及分配研究》,江西省工普课题、获全国条第三次工业普查优秀分析报告一等奖。微观经济学原理作者:凯斯等著,吴德庆改编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730006728X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6-2-1字数:995000装帧:平装开本:16开丛书名:工商管理经典教材市场价:¥35.00[编辑本段]内容提要由美国韦斯利学院卡尔·E·凯斯教授和耶鲁大学雷·E·费尔教授合著的《微观经济学原理》是美国各大学普遍采用的经济学教材之一。全球范围内使用过该教材及其姊妹篇《宏观经济学原理》的学生已超过100万人。本书两位作者分别获得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是著名的经济学家。第一作者凯斯教授是美国经济学会(AEA)经济学教育委员会成员,常年教授经济学基础课程,对经济学教学有着丰富的经验。第二作者费尔教授是研究宏观经济模型的专家。本书语言流畅,讲述清晰易懂,对数学的要求仅限于初等数学水平。作为一本历久弥新的宏观经济学教材,本书有以下特色:一是与时俱进。本书1996年出版第1版,十年中多次再版。篇章结构千锤百炼,反映了美国当今微观经济学的主流观点。本书第7版更加强调国际化视角。日益增长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劳动力的跨国界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彻底改变了全球经济环境,使各国及其公民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而这些都在本书中得到了详尽的分析。二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循序渐进的结构,强大的工具库,“故事-图表-公式”三级递进式的教学模式,使学习宏观经济学成为一件赏心乐事。三是成熟的结构体系。本书作者认为,理解市场经济如何运作和微观经济理论的最佳途径是,首先弄清楚完全竞争模型,包括产出(产品和服务)市场和投入(土地、劳动和资本)市场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再转向探讨不完全竞争市场,如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市场。这一别具匠心的处理,无疑使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变得更容易。本书经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吴德庆教授改编,非常适合作为我国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的微观经济学双语教材,也可用于MBA、EMBA相关课程的教学,还可作为商界人士的培训参考书。使用本书的读者朋友将发现,学习微观经济学付出只需那么少,收获将是那么多。[编辑本段]作者简介韦斯利学院KatharineComan&BartonHepburn讲座经济学教授(他在此从事教育工作已有27年),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访问学者。在到韦斯利学院之前,凯斯教授曾任哈佛大学本科生教育主任,其间获得Allyrn青年教师奖。现为《经济学展望》杂志编辑,美国经济学会(AEA)经济学教育委员会成员,曾任《经济学教育》杂志编辑,负责教学创新领域。他每年都至少教授一门基础课程。凯斯教授1968年在迈阿密大学获学士学位,服过三年兵役,其中有一年时间在越南度过,1976年在哈佛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⑦ 微观经济学有哪些原理
基本理论有这些: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均衡理论,博弈论
⑧ 微观经济学原理还是统计学原理好考
我的老师(当然不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工商老师)是比较偏爱懂统计学的学生的,这两科都是比较基础的学科,不过我建议你选统计学
⑨ 经济学原理要先学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
先学微观经济学的,因为微观经济是对市场的分析,其相对简单,较容易理解,而学习的方法还可以借用到学宏观经济里去,而且宏观经济里的一些概念要先在微观经济里才会解释清楚,所以我建议你先学微观经济学。
⑩ 经济学原理其实是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本书吗
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就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