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方经济学中的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有什么区别
两者都是研复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制.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完善.两者用的研究方法也不相同.前者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后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有三个假设: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若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 不充分满足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好.
⑵ 求解西方经济学的题目,效用论篇
消费者消费钱数不变的话,为了增加效用,应该多买y,尽量减少x的购买。因为消费额不变,可以获得更多单位的y,虽然单个y的效用比x少,但是同等钱数下,可以得到更多y,从而得到更多效用!
⑶ 西方经济学中效用是什么意思
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经济学家用它来解释有理性的消费者如何把他们有限的资源分配在能给他们带来最大满足的商品上。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曾经轻率的将效用当做一个人整个福利指标。效用一度被认为是个人快乐的数学测度。
⑷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比较不同市场的效用
1、对于同来一个消费者来说自,同样数量的商品不同情况下,所得的效用是不相同的。如冬天吃冰激凌和夏天吃冰激凌的效用就完全不同,冬天穿羽绒服跟夏天穿羽绒服的效用也完全不同。
2、消费者要获得最大的效用,应该使得花在每种商品的最后一块钱所带来的效用相等。就某种商品在各种用途的消费而言,应该使得花在每种用途的最后以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相等,而不是把该商品平均地分配到不同的用途中去。
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使得花在每种商品的最后一块钱所带来的效用相等,而不是消费者从每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用与它们的价格只比分别相等。4、无差异曲线是对一个消费者而言的,因此,不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会不尽相同。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只是表示该消费者的总效用是相同的,而不是不同的消费者所得到的总效用是无差别的。
5、对于同一个消费者来说,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否则就会违背非饱和性假设。但是,在同一坐标系中,两个不同的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可以相交的,交叉点所表示的商品组合,对于两个消费者来说,其效用不一定相同。
⑸ 西方经济学为什么研究效用理论
这是有关行为经济学的重要内容,研究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工具,而消费者偏好是分析消费者选择的重要依据
⑹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有哪两种效用理论,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基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
两者都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完善.两者用的研究方法也不相同.前者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后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基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欲望——消费的动机;满足——消费的结果;效用——满足程度的度量.
效用——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
效用概念有两个特点:1、是中性的
2、具有主观性.效用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
二、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序数效用论用消费者偏好的高低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假定上:
1、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
2、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若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
3、不充分满足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好.
⑺ 关于西方经济学效用理论的计算题
基数效用理论就是认为效用是可以用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能准确的说出消费这种商品获得了多少效用。序数效用论就是认为效用不能计算,只能排序。
⑻ 西方经济学:什么是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如果按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的话,那意思就是让他使劲玩,什么都不干,专门玩内游戏,然后随着玩的容时间越长,他对游戏的兴趣会越低。边际效用递减:效用,即满足程度是人神经的兴奋,外部给一个刺激(即消费某种物品给以刺激,如吃面包刺激胃),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连续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兴奋程度就下降(边际效用递减)。这个规律对我们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非常重要。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记得采纳哦
我是VIJ
⑼ 西方经济学是如何看待效用的
在经济学中,效用是用来衡量消费者从一组商品和服务之中获得的幸福或回者满足的尺答度。有了这种衡量尺度,我们就可以在谈论效用的增加或者降低的时候有所参考,因此,我们也可以在解释一种经济行为是否带来好处时有了衡量标准。
功利主义的学说把效用最大化看作衡量一种社会组织的道德标准。按照这种学说,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边沁(1748-1832)和密尔(1806-1876)主张社会应该以总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也就是以大多数人的幸福最大化为目标。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是基于在经济约束中寻求效用最大化的人来定义的。按照这种假设的行为衡量标准,效用不是由于像幸福、满足这种心理状态来决定的。
效用被经济学家们用于构造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反映了个体或者社会在维持一种水平的满足状态时需要的商品的数量。个体效用和社会效用是一个效用方程的因变量。当把效用曲线同生产约束曲线或消费约束曲线联合起来分析时,可以得到帕累托效率曲线。
⑽ 西方经济学 效用论 问题
你只要理解了d的涵义,你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dTU/dx2是商品2的边际效用回,指的是对效用函数中的x2求偏导(答也可以说求导),它不同于除法,而你的错误可能在于误认它为除法。既然你要学习经济学,那么对求导的方法的掌握是必须的。因此建议你系统地学习一下微积分。等你学会了微积分,低、中级微观经济学你都可以较为轻松地学习了。
推荐你几本书:同济大学数学系 《高等数学》(上、下册);吴传生 《经济数学:微积分》。
一、基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欲望——消费的动机;满足——消费的结果;效用——满足程度的度量.
效用——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
效用概念有两个特点:1、是中性的
2、具有主观性.效用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