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

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2021-01-21 06:11:59

A. 经济学有哪些基本原理

经济人假设

需求定理

供给定理

均衡价格

产权理论

博弈

经济制度

信息不完全

政府行为

国际经济

B. 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八大大理论都有哪些

围观信息来经济学八大原理如自下所示:
原理一:企业经理做决策时总面临权衡取舍问题
原理二:决策上考虑的成本都是机会成本
原理三:理性的经理是从边际的角度考虑问题
原理四:交易能使每个人受益
原理五:时间因素决定了企业经营采取的行为
原理六: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原理七;市场常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好方式
原理八:政府的政策有时会改变市场结。
微观信息经济学,也称理论信息经济学,是指从信息分布的非对称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对于传统经济学在完备信息假设下所提出的论点及命题进行重新思考。这些问题包括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竞争均衡、统计决策、委托--代理人、风险与不确定性、不利选择与道德风险等。主要以个别市场主体为基本分析单位,考证信息对市场均衡、劳动市场供给、消费者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等一系列微观经济问题的影响,分析信息资源配置和微观信息市场的效率问题。

C.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信息来的经济作用。主要研源究信息的经济属性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功能。

2、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主要研究信息价值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价值和成本的关系;信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信息的经济效果。主要研究信息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消耗量的比例;信息的经济效益计算和考核。

(3)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扩展阅读:

信息经济学把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称为代理人。不了解这些信息的一方称为委托人。因此,一般不对称信息问题都可归结为“委托一代理”模型。

在非对称信息环境中。“委托一代理”关系的成立条件是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支付不低于后者参与这个契约的机会成本。

非对称信息环境是微观信息经济学重要的既定条件之一。微观经济学的完全竞争模型在现实中很难真正存在。

D.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1、经济学基本理论是作为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公理、由科学的经济学公理推导出来的经济学定理。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有不同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但只有科学的经济学才有经济学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一般均衡论,对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对称平衡论。对称平衡论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

2、以一般均衡理论、配置经济学、价格经济学为基础理论、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出发点、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

3、以竞争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博弈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利润最大化为微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GDP经济规模最大化为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和还原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数量分析。

(4)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扩展阅读

经济学核心思想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

经济学的发展曾经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起源于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希腊色诺芬与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

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中国经济学家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逐步由政治经济学向科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不断完善。

经济学核心思想是通过研究、把握、运用经济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最大限度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E. 什么是逆向选择,什么是道德风险请根据信息经济学原理给予说明。

“逆向选择”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惯用词语。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所以,叫“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却绝不是这两者所能够涵盖得了的。通常经济学家们把这个定义含混的现象之所以出现的原因解释为信息不够对称,结果导致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成为互相定义的循环解释。
如果把行为人的选择当作逆向选择,又把这种选择的动因归结为信息不对称的话,我们可以说,在现实经济生活当中逆向选择是无处不在的或者说没有不是逆向的选择。这样一来逆向选择这个术语就和众多经济学术语一样变得没有意义了。
一、什么是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F. 对信息经济学的看法、理解

从信息经济学研究重点的转变看什么是信息经济学

——答王则柯教授之三

谢 康

王则柯教授(以下简称王教授)认为,“信息经济学是研究如何让人讲真话,如何让人守诺言的学问”。那么,让我们从信息经济学研究重点的转变看什么是信息经济学,看看王教授推崇的“正宗”的信息经济学的内容在信息经济学历史发展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为此,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回应王教授的观点:

第一,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1984年出版了一本论文集《信息经济学》(Basil Blackwell)。他在该书中文版序言中写道,“或许,从来没有一个经济学家会否认,大多数经济决策都是在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的条件下作出的,但只是在最近几十年,大约从1950年开始,明确地分析不确定性下的经济行为的工具才得以运用。一旦不确定性的存在在形式上是可以分析的,信息的经济作用就变得十分重要了”,“数理统计学家早就认识到了复杂的抉择问题,信息经济学已经吸收了、并且还将继续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本书中的论文是在一段很长的时期内分别撰写的,它们的演变过程为读者揭示了信息经济领域里研究重点的转变”(参见阿罗《信息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中文版序言)。

在这本论文集中,阿罗共收集了从1949年到1981年中的18篇论文,内容涉及统计决策、信息价值、组织议事日程和大团队的资源配置等。按照王教授给出的信息经济学的定义,这18篇论文中顶多只有3篇论文属于信息经济学范畴。但是,阿罗对信息经济学发展的贡献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这种贡献不是谁可以随意否认的。

第二,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施蒂格勒对信息经济学思想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他早期的三篇论文中,即《信息经济学》(1961年)、《劳动市场的信息》(1962年)和《论寡占》(1964年)。按照王教授的标准,这三篇经典的信息经济学论文全部不算信息经济学,至少不算“正宗”的信息经济学。但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在1982年授奖公告中,将施蒂格勒誉为“信息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的创始人,以及边缘科学——法律经济学的先驱之一。施蒂格勒在后来出版的《价格理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中,在第14章进一步细化了他对信息经济学搜寻理论的探索。同样地,我们相信,施蒂格勒在信息经济学中的开创性思想不会随着研究重点的转变而成为非信息经济学的内容,搜寻及寡占中的信息经济问题依然值得我们去研究。

第三,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赫什雷弗和赖利发表在《经济文献杂志》1979年第4期上的调查,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的决策,公共信息与市场均衡,研究与发明经济学,信息优势与信息的市场显示,合理预期与信息效率等五个部分。赫什雷弗和赖利按照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不确定性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分支体系。如果按照王教授的“正宗”的信息经济学范畴,只有信息优势与信息的市场显示大体可以算作信息经济学内容。但是,从赫什雷弗和赖利对信息经济学的学术贡献上,我们更接受他们的看法而不同意王教授的观点。赫什雷弗(1973)认为,信息经济学是经济不确定性理论自然发展的结果。按照王教授划定的范围,赫什雷弗对信息的私人和社会价值及其发明活动的回报的研究,肯定不属于信息经济学的范围,但是,为什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李绍荣同志依然称这是赫什雷弗对信息经济学的贡献呢?(有兴趣的读者参见李绍荣《杰克·赫什利弗对信息经济学和冲突分析理论的贡献》《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0期)

第四,王教授说我们“把信息技术信息产业这些与‘非对称信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拿到信息经济学里面喧宾夺主”,说我们这样做不能与“国际接轨”。那么,还是以事实来说话吧!目前国际上唯一一本以信息经济学为主题出版、著名经济学家阿罗担任第一任主编的信息经济学刊物《信息经济学与政策》杂志,刊载的论文既有讨论非对称信息经济理论的,也有大量论文讨论信息产业理论,特别是电信产业及服务定价、因特网垄断与竞争等内容的。如果王教授不信的话,不妨通过国际互联网找来看看。此外,《中级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的作者范里安建立了个人网站,取名为“信息经济——关于因特网、信息商品和知识产品的经济学”(www.sims.berkeley.e/resources/infoecon),刊载他发表的有关信息商品定价、网络经济的探讨论文。在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1996年第6版之后)中,作者将信息技术与非对称信息分别安排两个独立章节来讨论,并没有定义前一个章节为信息产业、后一个章节为信息经济学。

我们借此向王教授请教一个小问题:信息商品定价究竟是属于非对称信息理论的问题还是属于信息产业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既不完全属于非对称信息理论问题,也不完全属于王教授划定的信息产业问题,它只能属于信息经济学的问题。这里,就涉及到我们与王教授之间对信息经济学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了。王教授将信息经济学狭义地理解为非对称信息理论,而我们则广义地将信息经济学看作是研究与信息相关的经济现象的一门学问,或者说,信息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行为中的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不仅包括非对称信息理论、激励机制理论,而且还包括搜寻理论、信息价值理论、信息商品定价、因特网经济、信息化理论及信息产业理论等。

第五,从信息经济学研究重点的转移,可以清楚地看到究竟什么是信息经济学。它先从统计决策的研究做起,从讨论不确定性入手,逐步出现多个方向的研究领域,包括施蒂格勒的搜寻理论、阿罗的信息价值理论、维克里与莫里斯的第二投标法与最优税激励机制理论、阿尔其安的信息成本与定价理论等。20世纪70年代,出现以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等为代表的非对称信息经济理论。80、90年代,非对称信息经济理论逐步被运用到从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市场到发达国家金融服务市场等领域。但是,90年代后,信息商品定价、信息产业、信息化、因特网和网络经济等问题纷纷成为讨论议题。非对称信息理论直到1995年前后才较为普遍地出现在标准经济学教科书中。

对信息经济学的范畴有不同理解是正常的,关键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好自己的事情。信息经济学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学,它不可能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就停滞不前了,更不可能由于非对称信息理论或激励机制理论成为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经济学就将自己局限在这个领域中。基于这样的看法,我们认为,任何人从任何角度研究或探索信息的经济现象或经济本质,研究或探索由于信息带来的各种经济问题,都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都应该可以看作是对信息经济学的探索。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共同探索信息的经济问题乃至一切经济问题,使经济研究没有禁区,才有可能做出王教授提出的“我国学子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也将做出不但世界推崇而且世界采用的贡献”。如果对不符合自己观点的著作或论文就使用漫骂式的语词随意批评,或者自己画地为牢,这样的话,要想达到王教授的目标恐怕是不可能的。我们主张:专心做自己的事,不管它是不是某些人划定的“正宗”的信息经济学的内容,只要社会需要、国家需要、学术发展需要和自己兴趣所在,就去研究,就去探索、就去发展。同时,也斗胆向王教授提个小建议:既然您认为您做的才是“正宗”的信息经济学,那么,为什么不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去研究和探索具体的信息经济学问题呢?这样做不是更有利于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么,这样不是更有利于消除经济学研究中的浮躁气么。

我们认为,对什么是信息经济学的讨论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信息经济学的实质发展没有大的价值,特别是如果长期陷入这种随意批评之中,或者在学术批评上采醛

G. 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什么问题

未来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有关问题
从宏观上看,信息经济就是信息产业经济,它具有知识性、刨造性、整台性、互联性、紧迫性及全球化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从微观上看,信息经济也就是信息产品经济,它具有综合性、集约性高增值性、高技术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总体而言,信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以信息产业为部门构成,以信息活动作用的强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

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将不断深入,并集中致力于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研究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的结构、发展规律。它既包含对正在变化的职业和就业模式、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地位所直接进行的实证研究,又包括对经济基础结构的变化及社会长期发展的理论所作的更一般的分析。泼拉特创立的信息经济测度范式,用信息产业产值占GMP的比重和信息产业劳动者占全体劳动者的比重两项指标来测定信息经济规模,为信息经济学在产业结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整套可操作的方法。然而,这套范式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还需相应地改进,这是信息经济学研究有待完善的。

第二,信息的经济成本问题研究。信息成本包括信息生产成本信息传播成本,也包括市场交易过程中获得信息的成本。在不同环境中,信息成本会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这也是信息经济学

研究的重点。

第三,信息商品问题。把信息当作一种生产要素来考察其特征、功能以及对经挤系统的作用备件、作用规律,主要探索信息商品的价值产生、转移和消费以及信息关系经济效益问题的客观规律,社会在信息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客观规律。从经济角度研究信息系统活动和信息系统经营管理,以及与信息商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有关的经济活动。目前,信息商品和物质商品的区分仍有争议,有形的物质商品是传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基础,由此对信息经济范围也就有着不同的界定。

第四,信息经济分析问题。首先,经挤学上的古典主义框架是否适台于信息的经济分析,始终是有争论的问题。尽管修正后的新古典理论在一些领域中容纳信息现象,如在生产理论、市场行为和技术变化中已经出现“搜寻”和“信号”等概念,但缺乏系统组织研究和偏重专业知识。这种方法下的经济分析,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实证性工作。其次,信息在系统中的作用,包括在企业系统和市场环境中的作用,一直被视为可能弥补新古典理论缺陷的分析主题。这个主题集中于揭示非完全信息的一个特殊类型一一不确定情况下决策的本质,试图让决策者有能力处理减小不确定性下的信息;以及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活动及经济行为的特征及规律。

第五,信息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问题。信息经济学既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继承,也有现代信息价值分析方法的剖新,是一门经济学与信息学的交叉学科。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分支,是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相应的经挤模式的描述与运行规律的揭示。它涉及经济、信息、管理、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因此深刻理解其间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挖掘信息经济中有价值的对现代社会有用的东西。

第六,应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及人们信息经济意识的提高,我国信息经济恬动发展迅速,许多堀起的信息服务业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信息经济学理论成果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同时也促使着信息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向应用性和实用性方面转化,如信息商品的定价原则和定价策略问题、信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和政策问题、信息服务中的区域台作问题、信息技术及其对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问题等。

第七,信息资源的有救利用问题。信息资源是信息经济学之本,信息资源能否产生经济效益以及产生多大经济效益,涉及信息资簿计划、组织、使用、协调等多方面的工作。由于信息资源与其它的社会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使得人类无限的需要难以满足。因此信息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和配置稀缺的社会信息资源组织生产括动,研究如何将社会信息商品分配给社会成员以供消费,使信息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燃料和动力。尽管信息资源的台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政府协调和相关的信息政策,然而,研究如何确定最优信息系统,选择对于决策者具有最大价值的信息系统,有助于解决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便于掌握经济运转规律,在改革与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高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即将到来的2l世纪,随着人们信息经济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信息港的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推进,以及人类社会将由工韭社会逐步向信息社会过渡,信息将成为人类社会不可分的基本经济资源。因此,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经挤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信息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也将随着研究的深化而丰富和完善。尽管信息经挤学在本世纪还尚不成熟,相信其前景是乐观的。

H. 信息经济学的形成发展

宏观信息经济学方面最早的研究者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弗里兹·马克卢普(F.Machlup)教授。他在1962年发表了一本专著:《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书中提出了知识产业的问题,并对1958年美国知识产业的生产进行了统计测定。这本书1966年被译成俄文,1968年又被译成日文。自1980年起,马克卢普又扩展前书,陆续发表了《知识:它的生产、分配和经济意义》8卷本巨著。其中第1卷名为《知识与知识生产》。第二位著名的早期研究者,当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马克·尤里·波拉特(Mac Uri Porat)博士。他在书中更新了美国知识产业的统计数据。他在马克卢普的研究的基础上,在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的影响下,于1977年完成了《信息经济》(The Information Economy)9卷本的内部报告。这个报告是在他的博士论文《美国信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扩展后写成的。波拉特第一次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并把信息部门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第一信息部门是由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部门,第二信息部门是由政府和非信息企业的内部提供信息服务的活动所组成的部门。波拉特还用投入产出技术按不同于马克卢普的最终需求法的另一种增值法,对1967年美国的信息经济的规模与结构作了详尽的统计测算和数量分析。这种方法不仅引起美国商务部的重视,而且于1981年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采纳,用来测算其成员国的信息经济的发展程度。
微观信息经济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发展于70-80年代。最早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信息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和日本的宫泽等。早在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信息经济学的创立者之一的乔治·斯蒂格勒就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信息经济学”的论文,其中对信息的价值及其对价格、工资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获取信息要付出成本,不完备信息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美国的维克里教授和英国的米尔利斯教授还在不对称信息的前提下,延伸出了委托-代理理论。他们把掌握信息多的一方称为代理方,另一方称为委托方,通过引入“激励相容”等概念,把不对称信息问题转化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问题。这一理论的提出得到高度重视,其中的约束—激励机制正被广泛应用。美国主要从具体应用方面研究有关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信息对价格、工资和其它生产因素的影响;日本则侧重于抽象研究信息系统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两者都是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70年代以后,美国霍罗威茨的《信息经济学》、日本增田米二的《信息经济学》、美国霍肯的《下一代经济》等著作相继问世。
199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英国剑桥大学的詹姆斯·莫里斯教授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维克里教授,以表彰他们对西方信息经济学研究作出的贡献。200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了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史宾斯,就是为了表彰他们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的在“使用不对称信息进行市场分析”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的新闻公告说,阿克尔洛夫的贡献在于,他阐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卖方能向买方推销低质量商品等现象的存在,是因为市场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失衡甚至可能使劣质的二手车挤掉优质车市场。史宾斯则揭示人们应如何利用所掌握的更多信息来谋取更大利益。斯蒂格利茨为掌握信息较少的市场方如何进行市场调整提供了相关理论。三位教授的分析理论用途广泛,既适用于对传统的农业市场的分析研究,也适用于对现代金融市场的分析研究。同时,他们的理论还构成了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

I. 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这些领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信息经济学同信息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它们的子学科的关系
         
信息经济学是一门信息与经济的交叉、边缘学科。因此,信息学与经济学共同构成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矗
   
信息学以信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信息的本质与运动规律的研究,达到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特别是智力功能的目的。信息学在信息的概念、描述、测度以及信息的传递、再生、认知等方面,为信息经济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同时还用信息的分析综合方法给信息经济学以锐利的工具。反过来,信息经济学为信息学架起了与经济学相沟通的桥梁,为信息学研究信息及其施效问题增加了一个重要的视角。信息经济学与经济信息学密切相关,两者有更多的交叉与重合。尽管后者目前不如前者发展,且属于信息学的范畴,但就其研究对象经济信息而言,比信息学更接近于信息经济学。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中,主要涉及市场信息等经济信息,但也涉及技术信息等非经济信息。
            
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的关系是一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不能截然分割,但是信息经济学决不是简单地运用经济学的传统理论,而是以一种新的透视角度对后者进行重新认识,并加以发展,同时还根据信息经济的实践,为经济学增添新理论。信息经济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学的变革,例如,更新市场理论中的“理想竞争”、“普遍均衡”等陈旧观念,考虑影响经济理论的新因素,如国际贸易理论中跨国数据流的巨大作用等。
           
信息经济学需为经济学从工业时代步入信息时代确立自己的地位作出应有的贡献。信息经济学同经济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如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存在着更紧密的关系。数量经济学为信息经济学提供数量分析和经济计量方法,技术经济学则为信息经济学提供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这对推动信息经济学的深入研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信息经济学同不确定性经济学、经济对策论(或经济博弈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信息经济学和不确定性经济学都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
               
但信息经济学不是研究人们在经济行为中如何适应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而是研究如何缩小或排除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问题。如果说,不确定性经济学的研究具有被动的性质,那么应当说,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则具有主动的性质。信息经济学和经济对策论都研究经济活动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但经济对策论研究的是一群经济人在对策互动的情况下其决策结果可能会怎么样的问题,而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则是倒过来,即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先预计应有什么样的结果,再据此要求制定何种游戏规则,使其结果对大家都为最好,以兼顾公平与效率,并强调具有激励作用的机制设计的重要性。

阅读全文

与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