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新经济学解读现代经

新经济学解读现代经

发布时间:2021-01-21 20:12:28

① 什么是现代经济学主要流派

《现代经济学主要流派》一书是经济学思想史领域实至名归的经典之作,系统地梳专理和评价了自1870年以来属经济学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这一巨著到今天为止仍然是非常“现代”的,毫不过时,《现代经济学主要流派》在对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以来的古典经济学稍作回溯后,起旨一编便是“对形式主义的反叛”。古典主义者遭到了德国历史学派、马克思主义者和制度主义者的攻击。此后,通过由杰文斯、奥地利学派、约翰·贝茨·克拉克重新发现的边际主义,传统得以重申。由瓦尔拉斯和帕累托给出的均衡经济学分析,经希克斯和萨缪尔森等人的发展,成为经济学思想的主流。塞利格曼把现代经济学说的根本特征刻画出来了,那就是为技术而技术。在熊彼特、凯恩斯、斯拉法,琼·罗宾逊夫人和张伯伦等经济学家共同强调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之后,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重新提出了许多自足的模型,古典的形式主义回来,“复仇”了。如今经济学受到技术的影响如此之深远,以至于我们的下一代也许不得不再来一次“重新发现”,才能找到让它冲开技术之樊篱的出路。塞利格曼这《现代经济学主要流派》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② 现代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区别

数学方法引入之后的形成了现代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以凯恩斯为界分两部分。
以边际革命为界,之前的叫古典,之后的叫现代。
现代经济学以凯恩斯为界,之前的叫新古典,主要就是现在的微观经济学。
凯恩斯之后,总体经济的研究成为主流,形成了宏观经济学,也就是凯恩斯革命。
到20世纪70年代为止,单纯以总体研究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成为主流。
70年代经济冲击之后,凯恩斯经济学在实践无法发挥作用,经济学又得到了发展。
微观基础纳入了宏观经济学。
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寻找了微观基础,成为了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以微观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理论进行了宏观研究的扩展,形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③ 简述什么是现代西方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这些经济学说是建立在以前的经济学说的基础之上,是对前人经济学说的修正和扩展。本文概括介绍各经济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旨在理清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脉络和各学派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一、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几次革命

经济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是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在这部巨著中,斯密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第二次革命是边际主义革命,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杰文斯、瑞士的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他们在不同的国家、各自独立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理论和边际分析方法,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第三次革命是凯恩斯革命,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三大心理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流动性偏好和资本边际效率。

在这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市场本身的调节机制将无法发挥作用,必须由国家政府来干预经济。

事实上,凯恩斯反对“无为而治”由市场自动调节的做法,主张国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和引导。货币学派的诞生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以弗雷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反对凯恩斯的主张,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稳定主要是货币不稳定造成的。

货币是支撑就业和物价稳定的主要因素,货币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第五次革命是斯拉法革命,代表人物斯拉法提出了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进行了批判。第六次革命是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过程中诞生的理性预期革命,他们认为人都是理性的经纪人,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理性预期,对于任何政策,出于对自我的保护,他们都会选择相应的对策来规避对自我的不利,这会导致政策的无效。因此,理性预期学派(即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提倡由市场自身机制对经济进行调节。

就一般来讲,如果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上基本一致,就将其划分为同一个流派。上述几次大的思想革命大致反映了西方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发展变化,特别是后面的四次革命反映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二、主张国家干预的各流派

(一)凯恩斯的经济学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现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也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奠基者。凯恩斯从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

理论上,凯恩斯提出三大心理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流动性偏好和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至关重要。他指出资本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机制无法调节这种失调。方法上,凯恩斯克服传统的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政策上,凯恩斯主张国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和调节经济生活。

④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现代经济学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扩展到经济问题的几乎所有领域。我们从当前国际经济学界的一些热门研究课题便可见一斑,比如,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经济政策的形成与政治利益集团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演变的关系、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对经济行为的作用、收入分配如何影响效率等等。
下面举两个例子来具体说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正在迅速扩充。
第一个例子有关公司金融学(corporate finance)内容的大幅度扩展。在50年代中的默迪格利安尼-米勒定理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公司金融学中的主要内容——公司融资结构的确定——不外乎是取决于公司和个人的不同税率以及公司破产(包括濒临破产)成本。直到70年代中,詹森和梅克林从公司经理的激励问题出发来研究公司股权和债权的结构问题,使得公司金融学的理论有了新的发展方向。这一方向性转变的核心是经济学超越传统上只研究市场的局限,把公司作为一种非市场的组织来进行研究。由此便引出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代理人问题,激励机制问题,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等等。在研究这些问题时,信息与合同理论就成为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到了80年代中,格罗斯曼、哈特和穆尔又进一步运用不完全合同理论这一新的分析工具来研究公司融资和治理结构问题,取得了理论上的新突破。在经验实证方面,施莱佛(Andrei Shleifer)和维什尼(Robert Vishny)在八九十年代对公司的融资结构、经理行为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对实际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不少经验实证论据比如,他们发现,现实中重要的代理人问题并不是简单地发生在股东和经理之间,而是在于大股东伙同经理一起侵犯小股东们的利益。90年代末,他们及其合作者又进一步从经验数据中比较世界各国的法律体系,研究各国公司法和证券法在保护小股东方面的差别,并由此确定法律对公司融资的影响。他们正在比较法庭裁决和行政监管这两种执行规则的方式在维护金融市场有效运作中的利弊。由此看出,近20年来,公司金融学深受微观经济学发展的影响,其内容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个例子是现代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ics)作为经济学中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正在兴起。新古典经济学为了集中探讨市场的资源配置问题,撇开了一切对政治因素的考虑。但是人们在实际中发现,脱离政治因素是无法解释许多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特别是那些明显低效率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比如,经济学理论早已论证了关税保护的低效率性,但是许多国家仍然高筑关税壁垒。经济学家们很清楚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造成不稳定的危害性,但是不少国家的宏观稳定政策却不断被拖延。经济体制的改革、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经常出现的放慢、停滞甚至倒退,都很难从经济效率角度来理解。于是,经济学家们把政治因素引入他们的经济模型。值得注意的是,新政治经济学或称现代政治经济学至少在两点上不同于以往的政治经济学。第一,它的出发点不是“规范的”(normative),即研究“应该怎样”,而是“实证的”(positive),即先研究“是怎样”。具体地说,它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理解在现实社会中政治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改革决定的形成和实施。第二,它的分析方法就是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具体地说,它是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引入政治因素的。

⑤ 现代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数学方法引入来之后源的形成了现代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以凯恩斯为界分两部分。
以边际革命为界,之前的叫古典,之后的叫现代。
现代经济学以凯恩斯为界,之前的叫新古典,主要就是现在的微观经济学。
凯恩斯之后,总体经济的研究成为主流,形成了宏观经济学,也就是凯恩斯革命。
到20世纪70年代为止,单纯以总体研究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成为主流。
70年代经济冲击之后,凯恩斯经济学在实践无法发挥作用,经济学又得到了发展。
微观基础纳入了宏观经济学。
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寻找了微观基础,成为了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以微观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理论进行了宏观研究的扩展,形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⑥ 什么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经济学分析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J·熊彼特从经济分析史的角度,将它定义为“人类为了认识经济现象在心智方面所作的努力”。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心智方面所作的努力”主要包括三种大的范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经济学核心思想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

(6)新经济学解读现代经扩展阅读:

一、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古代经济学家看来,所谓经济,就是创造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功利活动,所谓经济学就是教人创造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经世致用的学问。

但随着后来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出现、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产生出商品经济,发展出市场经济,提升为知识市场经济,衍生出虚拟经济。

随着产品的逻辑逐步演变为货币的逻辑,衍生出金融的逻辑,最后产生出金融泡沫,虚拟经济也就演变成虚幻经济。当金融泡沫破灭,虚幻经济就酿成金融危机。

二、经济学基本原理是作为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公理、由科学的经济学公理推导出来的经济学定理。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有不同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但只有科学的经济学才有经济学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一般均衡论,对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对称平衡论,对称平衡论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学分析

⑦ 概括现代经济学通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经济学通论的主要内容:
《经济学类教材·现代经济学通论》是一部经济学通识教材,涵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企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等现代经济学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经济学类教材·现代经济学通论》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运用现代经济学各个学科分支的最新研究成果,紧密联系当代经济发展实际,以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为背景,从理论上系统分析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实践及相关的制度和政策。
《经济学类教材·现代经济学通论》配套有适合教师使用的教学课件,包括教学大纲、PPT、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模拟试题及答案等。

⑧ 现代经济学的学科分析

我们把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当今世界上被认可为主流的经济学称为现代经济学。[2]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社会科学。现代经济学以研究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现象为核心内容,而市场经济已被证明是唯一可持续的经济体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是无地域和国别区分的。“某国经济学”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也不存在“西方经济学”与“东方经济学”或“美国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概念。然而,这样说并不排斥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来研究特定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的经济行为和现象;实际上,做研究时必须要考虑到某地某时的具体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环境条件。
现代经济学代表了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和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接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训练,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理解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也需要懂得这三个部分。 第二,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多个“参照系”或“基准点”。这些参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们是否准确无误地描述了现实,而在于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比如一般均衡理论中的阿罗-德布罗定理(Arrow-Debreu Theorem)([3], [7]),产权理论中的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6]),和公司金融理论中的默迪格利安尼-米勒定理(Modigliani-Miller Theorem)([17])都被经济学家用作他们分析的基准点。一般均衡理论的奠基人之一的阿罗(Kenneth Arrow)曾经说过:一般均衡理论中有五个假定,每一个假定可能都有五种不同的原因与现实不符,但是这一理论提供了最有用的经济学理论之一。他的意思是这一理论提供了有用的参照系,就像无摩擦状态中的力学定理一样,尽管无摩擦假定显然是不现实的。把这些基本定理定位于参照系有助于澄清两种常见的误解:一种是以为这些定理描述的就是现实世界,因此将它们到处套用。却不知在通常情况下它们是用来作进一步分析的参照系,与现实的距离因地而异。另一种是因为观察到这些定理与现实的差距而认为它们都是胡言乱语,因此认为毫无所用。却不知它们本身的价值并非直接解释现实,而是为解释现实的进一步理论提供参照系。
参照系的建立对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极为重要,经济学也不例外。我在哈佛大学做博士生的时候,韦茨曼(Martin Weitzman)教授问我,受过现代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和没有经过这种训练的经济学家究竟有什么区别?他研究比较经济制度,经常去苏联访问,问这个问题是从与苏联经济学家交往中有感而发。韦茨曼的回答是,受过现代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的头脑中总有几个参照系,这样,分析经济问题时就有一致性,不会零敲碎打,就事论事。比如讨论资源配置和价格问题时,充分竞争下的一般均衡理论就是一个参照系;讨论产权和法的作用时,科斯定理就是一个参照系。我们常见到,一些记者洞察力很强,有经济头脑,写的文章又非常有感染力。然而,他们与受过现代经济学训练的经济学家的不同之处往往是因没有参照系而会显得分析缺乏主线和深度。 第三,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象模型和数学模型。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象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试举几例说明。第一例是供需曲线图象模型,它以数量和价格分别为横、纵轴,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和多样化的分析工具。起初,经济学家用这一工具来分析局部均衡下的市场资源配置问题,后来又用它来分析政府干预市场的政策效果。不仅可用它来研究市场扭曲问题,也可用它来研究市场失灵问题和收入分配的福利分析等问题。第二例是萨缪尔逊(Paul Samuelson)的重叠代模型(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25])。这一模型考虑到人生命的有限性和代际之间的市场的不完备性,因此成为研究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有用的分析工具。第三例是格罗斯曼(Sanford Grossman)、哈特(Oliver Hart)和穆尔(John Moore)的所有权-控制权模型([11], [12])。它是分析控制权的配置对激励和对信息获得的影响,以及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非常有效的工具。第四例是拉丰(Jean-Jacques Laffont)和梯若(Jean Tirole)的非对称信息模型([16])。它用来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配置效率”和“信息租金”之间存在的利弊得失交换。这一工具被用来分析组织内部的共谋问题,政府的行业规制(比如电信业)问题,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利弊问题。第五例是戴蒙德(Douglas Diamond)和迪布维格(Philip Dybvig)的银行挤兑模型([8])。这一模型的主要特征是多重均衡点,除了好的均衡以外,还有类似于“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坏的均衡点:因为别人去挤兑,所以我也要挤兑。这一模型对研究金融危机和金融体制的脆弱性这类问题很有用。以上五个例子中的模型都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广泛用来作为分析工具,并被证明是极其有用的。
这三部分合在一起便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这是一个人受现代经济学理论训练时所接受的核心内容,也是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关键所在。现代经济学提供的这种由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构成的分析框架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现代经济学并不是一些新鲜的经济学名词和概念的汇集,经济学家的工作也不是任意套用这些名词和概念,而是运用这些概念所代表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和理解经济行为和现象。
上述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是当代在世界范围内唯一被经济学家们广泛接受的经济学范式。在这方面,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不同。比如,社会学中没有一个主导性的范式。多元化虽然可贵,但由于缺乏一致的分析框架,学科的发展会大受局限。政治学的现状则介于经济学和社会学之间。虽然政治学有明显的朝经济学方向发展的趋势,比如,“理性选择”(rational choice)学派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治学的问题,其影响正在迅速上升,但它在政治学中还不是唯一的范式。现代经济学趋同于一种范式,有利亦有弊,但到为止,经济学从中的受益远远大于损失:正是由于经济学的这一被广泛认同和使用的分析框架,才使得经济学相对于社会学和政治学发展得更快,应用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 一类是基于“选举”(voting)的、以少数服从多数来决定经济政策的模型。在这类模型中,政治家的利益是为了赢得选票,经济人根据自身利益投票,而经济政策的确立由多数人的利益决定。
另一类是基于“利益集团”(interest group)竞争从而影响经济政策决定的模型。在这类模型中,不同利益集团动用可支配的资源游说、影响甚至贿赂政治家,而政治家的决策确定经济政策。这两类模型以不同方式引入政治运作机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经济决策确定的原因。
布莱克(Duncan Black)早在50年代末证明的“中位选举人定理”(the median voter theorem)为选举模型做出了奠基性贡献。而奥尔森(Mansur Olson)在60年代中出版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可称为利益集团模型的开山之作。但是直到八九十年代,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才突飞猛进,并在经济学科中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领域。刚刚出版的的两本新书:一本由珀森(Torsten Persson)和塔贝里尼(GuidoTabellini)合著,另一本由格罗斯曼(Gene Grossman)和赫尔普曼(Elhanan Helpman)合著,集中体现了现代政治经济学在这期间的新进展。

⑨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的论文2000字

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王见定 李颖伯

{摘要}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变量是以标量的形式出现的。本文提出:经济变量实质上是一种矢量。但又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规律。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些实例对经济矢量合成的法则进行说明,并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一个5吨的混恁土构件;一个缸的发动机、一个底盘、一个车身构成一辆轿车;一个显像管、一个复杂的线路和一个壳体构成一个精美的电视机;一个美容师半个小时的劳务加上对各种美容美发器械及化妆品的使用,产生了一个时髦的发型;一位外科大夫4个小时的手术以及四个同事的合作、医疗器械和各种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个心脏手术....这些都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吨和1吨盘钢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变量,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经济变量,我们定义为经济矢量。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了一个5吨的混凝土构件,可以看成两种经济矢量的合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构件的用途决定的,而且这种比例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现在有5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也只能构成5吨的混凝土构件,多生产的1吨混凝土在这一组合中是无用的。这就是经济矢量的合成法则。这个法则对于不同的经济矢量之间是不同的。这种经经济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个经济矢量中进行。例如一个发动机、二个车身、二个底盘也只能构成一辆轿车,其中的一个车身、一个底盘是多余的。以上例子已说明了经济矢量概念是客观的,也说明经济矢量是按一定法则合成而产生社会的综合效益。这种法则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取决于合成商品和劳务的质量要求,也取决于届时的生产水平。
通常,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见到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也可看成是一种经济矢量合成的实例,有效的含义就在于不进行多余的生产。当然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是有效的,还取决于价格和周围的环境。例如:一辆奔驰轿车,就它的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设施都是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万美元的价格,相对一般市民来说,就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却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环境而言,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美国、西欧它可能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而在那些经济正处在发展中乃至落后的地区,它就不能算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国家,不管它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面临着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不同程度的无效开发和无效配置,将造成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乃至经济危机。
近2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就实质而言,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国进行的下岗再就业工程实质上就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活动。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某些地区、某企业、某产品基本上达到了某些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认为,当这种有效配置的覆盖面达到50%的时候,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全国经济将出现全面好转,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就一个地区而言,整个经济活动达到80%的有效将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发达国家美国也至少有20%的无效生产,它需要通过调整,甚至破产来达到有效。
参考文献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
{4}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
{5}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
{6}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7}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15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第160-162页。
.{9}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1998.

⑩ 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新宏观经济学来:源理论分析框架与学说》是著者用基于交换基础的“宏观国民经济阵相组合运行图”,使用计算的方法,高度模拟真实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构建的一部新的宏观经济学著作。其中的货币理论、经济增长理论都是紧密结合实践、结合书中模型创立的新理论。全书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力求在方法上实现创新,在理论上有新的发明或发现,国内外未见同类型的著作。全书共12编41章,所有的内容都依托于一个模型计算论证完成,在理论上自成体系。相当于另创立了一套新理论,另开辟了一个新视角观察宏观经济问题。

阅读全文

与新经济学解读现代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