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牛奶可乐经济学中的经济学规律

牛奶可乐经济学中的经济学规律

发布时间:2021-01-22 02:20:30

1. 牛奶可乐经济学讲的是什么

通过身边的一些现象及实例,用经济学家的眼光来看生活。例如牛奶盒为何是方的而可乐瓶却是圆瓶子等

2. 什么叫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今年备受关注的一本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著有最畅销的中级经济学教材《微观经济学和行为》,他教的微观经济学入门课程每年都会吸引6000多名学生,他布置过这样的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而且不要长篇大论,字数限制在500字以内。“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
《牛奶可乐经济学》就是一本这样的故事合集。问题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却相当简单——成本效益原则。当一个行动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人们就会采取行动。这是绝大多数举动的根源。
比如,为什么最畅销的书常常打折销售,而最热门的电影却不打折?
因为对电影院来说,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座位。大受欢迎的电影即使不打折也会满座,出于收益最大化的考虑,电影院有理由不给票价打折。但是书不一样,如果预见到哪些产品更热门,卖家往往可以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库存。卖家给书打折以促进销量,是更有利的做法。
为什么机票现卖价格更高,而演出门票现买却更便宜?
因为航空业主管们发现,出公差的商务人士更倾向于临时决定出行安排,而他们往往是高收入者,要么很富裕,要么可报销,对价格并不敏感。而演出不一样,高收入者一般不愿意到最后一刻才买票,临时买票毕竟要面对不知道能不能买到、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座位等不确定因素。事到临头才在售票口买票的,大多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
为什么“维多利亚的秘密”要提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镶钻胸罩,虽说从来没人买过?
因为镶钻胸罩显然是个很能够吸引眼球的新闻噱头,而且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它的主要价值在于镶钻,而钻石很容易回收,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它起到的作用却非常明显。它改变了人们对送礼物该花多少钱的参照系,把“别人花了几百万美元”的想法悄悄灌输到人们的意识里,于是,花几百美元买上一款高级胸罩就显得没那么荒谬了。
为什么男性立法者也赞成废除一夫多妻制呢?
很多人觉得一夫多妻制对女人不利、对男人来说倒是件好事。其实,对于一部分男士来说,一夫多妻制的确是有利的,但是,多妻制会造成男女比例失衡,女性供应量持续短缺,不少男人完全结不上婚,男人面临的压力更大,所以,禁止多妻制的法律实际上充当了一种限制恶性竞争的协议,以免男人过得太辛苦。
为什么某企业奖励员工一辆豪华轿车,而不是等值的现金?
经济学家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最好的礼物,往往是我们想要但是又不舍得买的东西。被奖励,等与别人帮着自己做出了选择,自己可以开开心心享受奖品,又无需为自己的奢侈行为感到愧疚。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
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花生的生产成本虽然比水高,但花生和酒是互补的。客人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酒或者饮料也就越多。水虽然几乎没有成本,但是客人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成本更低,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书中提出了100多个这样的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关系分析、公用品、人际关系、心理学、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作者说“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这也许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人人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生活现象,我思故我在,人生因此充满乐趣。作为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这种书让人读得真是高兴。别出手眼,独特的观察角度,如同一场美妙的智力探险,情趣盎然。不枝不蔓,一个圈子也不绕,尽量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没有高深的数学模型,成本效益原则,边际效益分析,机会成本分析……都是最基础的经济学概念。如同高手,无招胜有招,手中不需藏利器,拈花飞叶,皆可伤人,何必非要倚天剑、屠龙刀?
洒家依葫芦画瓢,也举出两个故事来试试看。
第一,限塑令一出,为什么大超市积极响应,农贸市场的商贩却我行我素?是他们缺乏环保意识吗?
这不是素质问题,是成本收益对比问题。通过限塑令的实施,大超市不但可以节省下每年几十万元的的免费塑料袋,而且还可以从几毛钱一个的环保塑料袋、几元一个的无纺布袋中获取利润,同时还营造了环保的正面形象,当然积极得多。而农贸市场的多家商贩们面临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不能提供免费塑料袋的,可能就把顾客赶到隔壁那家菜摊去了。
第二,为什么买盗版书会有内疚感,而从网上在线收看、下载视频,大多数人完全不内疚?
首先,是书籍往往是个人作品。我们买盗版书侵害到了这个人的利益,一个具体的受害者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内疚感。而电影背后往往是一个团队、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我们就不太容易惭愧。而且,很多小众电影,在院线市场和碟片市场根本无法看到,因为这种电影的市场太小,商家无法从上映和出版碟片中获利。这种即使想花钱买正版也无处可买的无奈也冲淡了负疚感。
这样观察、分析身边的现象,着实很有趣。德谟克利特说,宁愿找到一个因果的解释,也不愿获得波斯的王位。我们没有德谟克利特那么伟大,能一生以探求事物之间的因果必然性为至大乐趣,但起码,了解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世界,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背后的原因,总是有意义的吧?积极地思考,总胜过浑浑噩噩,不是吗?
当然,如果你拒绝动这类脑筋,坚信只要存在的事物必定有它的道理,然后心安理得地接受,然后见怪不怪,当然也是一种活法,也未为不可。

3. 牛奶可乐经济学中所阐述的经济学道理

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书中千奇百怪的例回子,加上妙趣横答生的分析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另辟蹊径:让每位读者都成为经济学家。他在自己的经济学概论课上,布置了一篇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他在课堂上说,“文章字数有限制,500字以内。很多出色的论文比这还要短得多。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最好的论文,普通人一看就明白了,而且一般都不用什么公式和图表。”

4. 牛奶可乐经济学1和牛奶可乐经济学2的区别

《牛奶可乐经济学2(行为经济学版)》是《牛奶可乐经济学》的续篇。作者以更加专业的角度来阐释生活中的博物经济学案例。

5. 《牛奶可乐经济学》中的十万个为什么之三(牛奶可乐

这不是故弄玄虚,这是美国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康奈尔大学教经济学课程的时候,收集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而编辑的一本书―――《牛奶可乐经济学》上面的问题,在看到解释后的,才恍然大悟,事情原来是这样子的。也正是这样源于生活、妙趣横生的问题引

6. 《牛奶可乐经济学》为哪些日常生活中问题提供了经济学的解答

举例:

1.为什么笔记本电脑能在任何国家的供电标准下运作,其他大部分电器却不能?

在笔记本的生产初期,其购买者大多是需要带着它们国内外到处出差的商务人士。对这些人来说,在国际航班上带着沉重的变压器,实在是一种无法接受的负担。所以,笔记本电脑生产商从一开始就在电脑里内置了变压器。

2.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

原因之一可能是,软性饮料可乐类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由于圆柱形容器更趁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而牛奶却不是这样,人们大多不会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

在超市里,大多数软性饮料都是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的,这种架子便宜,平常不存在运营成本。但牛奶则需专门装在冰柜里,冰柜很贵,运营成本也高。所以,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收益。

3.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都是侧面像,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

简单的说,尽管画家大多偏爱正面肖像,可金属雕版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使得人们难以在硬币上画出辨识度高的正面肖像。硬币上可供作画空间一般不过4厘米见方,由于精细度不够,很难画出一张能叫人轻易辨识的正面肖像。反之,如果只画侧面像,要认出主体来就容易多了。要在硬币上画出足够精细的正面肖像,技术上办得到,但费用极为可观。同时,随着硬币的流通,精致的细节很快就会磨损掉,且正面肖像的精细和复杂,能防止制造伪钞。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H Frank,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作者便从中提取了100多个事例编辑成本书,教会读者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体验到作为“经济学家”美妙之处。

7.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惟有当行动所带来的倾外效益大于倾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多简单的概念啊,不是吗?可要活学活用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你想在隔壁的校内杂货店买一个闹钟,价位 20 美元。有个朋友告诉你,同样的闹钟在城里的凯马特超市只卖 10 美元。你会进城买这个 10 美元的闹钟吗?还是直接在隔壁的杂货店买?不管你到哪里买,如果闹钟出了故障,都由制造商保修。
当然,这里并没有绝对正确或错误的答案。每个人都必须权衡相关成本和收益。可当我们问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做的时候,大多数人都选了去凯马特超市买闹钟。再看看下一个问题.
你想在隔壁的校内杂货店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价值 2510 美元。同样的电脑,在城里的凯马特超市卖 2500 美元。不管你在哪儿买.出了问题都要退回原厂保修。你会在哪儿买这台电脑呢?
这一回,大多数人说他们会在学校里买。就问题本身而言,这样回答并不算错。但如果我们问一个理性的人在这两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他会说,成本效益原则清楚地表明,两次的回答应当一样。毕竟,在两个例子当中,你进城去的效益都是 10 美元,也就是你省下来的钱。成本是你为了进城所付的代价。在两例当中,这也是一样的。既然成本一样,效益一样,那么答案自然也该一样才对。然而,大多数人似乎认为,去城里买闹钟,能省 50 %的钱,而买台2510 美元的电脑,只能省 10 美元,前者的效益似乎比后者要大得多。可惜这不是正确的思考方式。按百分比来想问题放在其他地方或许合适,但在这儿不行。所以,你显然应当权衡成本和收益。看看成本效益原则如何在不寻常的例子里发挥作用,能让你讲出有趣的故事来:向朋友提出这些问题,看看他们会怎么做。这一类的对话,能加深你对成本效益原则的理解和认识。

8. 《牛奶可乐的经济学》

这本书是关于博物经济学的,写的不错,用生活中经常碰见的问题解释经济学内原理,对于容初学者或者一般读者比较适合,对于财经专业的人士也有思维启迪作用。这本书体系还是比较严谨的,涉及经济学基本原理、供求理论、国际贸易、信息经济学等等,《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侧重点和它不同,那本书主要谈价格理论、供求关系。个人认为《牛奶可乐的经济学》体系更清晰,更全面,值得一读。

9.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牛奶可乐经济学2

作者:(美国)罗伯特·弗兰克 译者:闾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26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300101132
·装帧:平装
·开本:16
读者对象:商业人士、学生、教师
定价:39.80元 为什么专业投资顾问的投资建议不可靠?
为什么航空公司提供的机上餐那么难吃?
为什么手动档汽有5个档位,自动档却只4个?
为什么收取会员费的网球俱乐部还要收取场地费?
为什么一个花盆里出产的粮食总量,养不活全世界?
本书是《牛奶可乐经济学》的续篇。作者以更加专业的角度——例如,消费者行为学和组织行为学——来阐释生活中的博物经济学案例。
如果你阅读过《牛奶可乐经济学》,那么这本书看后和会对经济学和行为学有更深的了解,如果你觉得《牛奶可乐经济学》太浅,那么这本书将挑战你的经济学知识。如果你没阅读过《牛奶可乐经济学》,那么这本书依然前者保持了轻松、活泼、逗趣的风格。 第一部分 欢迎来到妙趣横生的经济学世界第1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你应该先参加工作,还是先去上大学?父母们是否愿意自家孩子跟“经济人”结婚?为什么航空公司提供的机上餐那么难吃?经济学核心概念决策中的成本效益原则常见的决策陷阱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曲线博物经济学第2章 供给与需求为什么航空公司机票发售采取先到先得的政策?为什么苹果在旺季销售下降,海边别墅却在旺季价格上升?经济学核心概念自由市场与低收入人群供给与需求/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第二部分 当消费者行为学碰上经济学第3章 理性选择理论和需求理论的应用燃油税和回扣政策有什么玄机?为什么游乐园收取固定门票,而不按游乐项目受欢迎的程度单项收费?经济学核心概念理性选择模型需求曲线消费者剩余二部定价需求的价格弹性第4章 信息经济学为什么含蓄是一种迷人的品质?为什么小城市的人在职业装上的花销比大城市的人少?经济学核心概念潜在对手间的信息沟通难于造假原则充分披露原则柠檬原则炫耀性消费第5章 偏好探源:利他及其他非利己行为的重要性为什么人们有利他的行为?为什么人们要去给总统选举投票?经济学核心概念利他选择/承诺机制/囚徒困境/喜好的差异性/公平原则第6章 认知局限和消费者行为为什么在棒球界,年度新秀选手的次年表现一般都不好?为什么房产经纪经常会带客户看两栋基本一样的房子,其中之一便宜、条件又好?经济学核心概念非对称价值函数/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幸福感预测偏差/判断标准和偏见第三部分 当组织行为学遇上经济学第7章 产品为什么一个花盆里出产的粮食总量,养不活全世界的人口?为什么建筑工人现场制作墙体,而在屋顶上使用预制结构?经济学核心概念投入产品以及产品函数/短期产品/长期产品/规模效益第8章 成本为什么尼泊尔用人工生产砂砾,而美国用机器制造?为什么工会强烈支持最低工资法?经济学核心概念短期成本/生产分配/长期成本/选择最优投入组合第9章 完全竞争为什么彩色照片比黑白照片成本低?为什么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18轮大货车突然开始采用机翼型设计?经济学核心概念利润最大化/完全竞争/看不见的手/完全竞争的应用第10章 垄断为什么有些医生和律师会对低收入顾客收取折扣价?为什么电影院经营者对学生提供折扣电影票,但爆米花却不打折?经济学核心概念垄断的定义/垄断的5种来源/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第11章 不完全竞争为什么公司有时会做一笔明知永远也用不着的投资?为什么如今大多数城市的杂货店比20世纪30年代时少得多?为什么纽约市居民区的杂货店比洛杉矶市的多?经济学核心概念博弈论/纳什均衡概念/霍特林模型/消费者偏好与广告第12章 劳动力要素为什么雨天难打车?为什么闲暇不是吉芬品?经济学核心概念短期劳动力需求/长期劳动力需求/劳动力的市场需求曲线/劳动力的供给第13章 资本要素为什么垄断企业的股票,并不比完全竞争企业的股票好?为什么投资信息不可靠?

10. 牛奶可乐经济学

这不是故弄玄虚,这是美国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康奈尔大学教经济学课程的时候,收集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而编辑的一本书―――《牛奶可乐经济学》上面的问题,在看到解释后的,才恍然大悟,事情原来是这样子的。也正是这样源于生活、妙趣横生的问题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凭着兴趣,竟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读完,现在回想起来,有点遗憾。遗憾的是,没有在阅读中进行仔细思考,没有先对问题进行求解,而直接阅读了后面的答案。这本书的内容是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并通过这些事例和解释来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看完后,给我的启示,就是为什么不多问“为什么”? 经济学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人能够根据自身利益的得失来权衡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了周边的事物,没有对发生在身边事物的存在性进行思考,更没有对其合理性进行考量,没有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深入地探究。其实,日常生活中每种事物的背后都蕴含着经济学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习惯了,认为是理所当然,这种思维方式在我阅读这本书时,还在发挥着作用。直到看了此书后,才发现以前的认识水平有多浅,理论与实际脱离的有多大。当然,答案不是唯一的,换个角度,会有不同地见解。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生活太累,象个经济学家。看这本书,你千万不要这样的想法,它只是让你觉得经济学就是这样简单又实际。此书收录了多个有趣的例子,根据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谁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它。他提取日常生活经验中100多个事例,教会您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在这种愉悦而轻松的阅读中掌握了经济学看似深奥的原理,认识世界的水平也就提高了,在决策时也就更加富于理性。 试用这两个准则来解释征管中一些现象。为何部分财务人员在纳税申报时,不备齐涉税资料?为何税收管理员在通知纳税人补涉税资料时,财务人员不反对?其实,上述问题的答案在于机会成本上。日常,我们所接触地纳税人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财务人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业务水平普遍不高,换句话说,就是机会成本较小。如果财务人员业务水平高,如取得中级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他们的机会成本较高,在决策时,不考虑周全,损失就会大于收益,在准备纳税申报时,自然会充分准备各类资料,正确填写申报表,准确计算税款,否则,重复意味着损失。那为何税收管理员不将平时工作消化在平时,而热衷于集中整理资料?试用成本效益原则来解释,税收管理员是国家公务人员,虽有各类绩效考核,但其收益变化并不明显,假设这项工作收益恒定,对税收管理员的吸引自然会降低,工作的热情也就不会很高,而我们税收管理员每天付出机会成本,可以根据能力大小来衡量,在理性经济人视角下,机会成本可能大于收益。 理论来自于生活,现在回答开头的问题:一是因为消费的习惯,可乐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圆柱形拿在手里更方便,而牛奶却不是这样,虽然有的配了吸管。二是产品的不同特性,牛奶需要专门装在冰柜里,运营成本高,用方盒子装无非就是能节省点贮存空间,我们在超市看到可乐大多放在开放式货架上,运营成本低。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收益。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牛奶可乐经济学中的经济学规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