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庸俗政治经济
早期贡献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19世纪中叶.这时,资本主义经济已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和美国占了统治地位,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所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经济危机周期地发生.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工业无产阶级日益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发展,需要有自己的经济理论作为思想武器,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了古典的、庸俗的、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绝大部分经济学著作,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研究成果中的科学因素,收集和研究了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大量文献和资料,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揭示了它的真实运动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上廓清了贯穿于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迷乱.恩格斯在概括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成果时,提出了狭义政治经济学和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区别.只限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恩格斯称之为狭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人类各种生产方式,阐明人类各个社会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和消费的规律的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学,恩格斯称之为广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扩展到资本主义以外的社会经济形态.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发展到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帝国主义时期,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深刻矛盾作了精辟的分析,揭示了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是垄断,并依据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激化,阐述了在垄断基础上产生的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列宁阐明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把垄断组织和国家的力量结合起来,但它并不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正好相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准备,它的出现只是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快要实现.列宁在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特别是在提出用新经济政策代替军事共产主义以后,依据苏联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提出并分析了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原则问题.列宁科学地分析了俄国的多种经济成份和阶级关系,创立了新的过渡时期的学说.他指明了生产资料国有化和社会化的联系和区别,论证了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合作制道路,提出了经过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计划,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大意义和主要途径;在重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同时,强调了经济建设中的经济核算和物质利益原则,提出了社会主义阶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以及有关计划、管理、分配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是在实践中发展的,他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是与军事共产主义不同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新的模式.列宁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奠定了基础.与列宁所处的时代大致相同,欧洲一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经济学方面也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如K.考茨基、R.希法亭、R.卢森堡等,都提出过一些有益的理论成果,但也包含着一些错误的论点.在列宁以后的发展,斯大林进一步论述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提出了苏联能在资本主义包围下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过程中,论证了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根据、速度和方法,探讨了推进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斯大林还论证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特点,研究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斯大林的这些研究和探索推进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
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有哪些
一、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内:是通过交换容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二、货币之所以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金银的天然特性适合充当货币
①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自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③货币的职能: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④货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❸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基本原理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及商品生产、交换遵循价值规律的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划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而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两种形态,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不是生产商品的两次劳动。第二,抽象劳动内在的属性是生产商品过程中人类脑力或体力的支出(人类的一般劳动),其外在的属性则是生产商品创造价值的劳动,其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是商品经济社会特有的经济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述:在一切社会状态下,劳动产品都是使用物品,但只是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时代,也就是生产一个使用物品耗费的劳动表现为该物的“对象的”属性,即它的价值的时代,才使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第三,抽象劳动内化为商品的价值,外化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恰如马克思所述:“我们实际上也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探索到隐藏在其中的商品价值。”这种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平等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正是以抽象劳动为内核。
很明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强调了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巨大作用,反映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反映了马克思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重视,这与他一贯以工农大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方法一脉相承。在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理论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刚刚完成,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分工不发达,生产主要依靠体力和生产资料投入,因而劳动与资本成为社会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相应地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由此可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理论,目的在于划清劳动与剥削的界限,揭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抗性矛盾的根源。
不可否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揭示了19世纪中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同时也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不过,它所揭示的只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而不是商品经济任何发展阶段的具体规律。事实上,在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其所依存的生产技术水平乃至社会制度的不同,劳动价值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样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价值论也包括基本内容和展开内容,也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系统。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也应当“与时俱进”向前发展。一方面,和谐社会关于人与经济的全面和谐,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建设,也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指导并不断发展与丰富其理论体系,二者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发展机制。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以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含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
首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所包含的价值决定和价值“转形”的辩证统一思想,要求我国现实经济中在个人收入分配上贯彻两个原则,即坚持和贯彻按照社会主体即劳动者的权益进行分配的原则和按照客体即资本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并且是前者制约后者。
其次,劳动价值论是宣扬“以人为本”的理论。因此,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体现在我国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上,就要求改变一些地方单纯追求增长率的指导思想,而形成以“富民”为根本特征的新型战略指导思想。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崇高的历史地位,是科学性,革命性和理论性的统一。但任何先进的科学理论,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科学的理论,必须新情况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丰富和发展,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永不枯竭的理论之源。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时代的需要,它的重要的实践意义之一,在于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已经是一个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执政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具备坚定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就是说,要能够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不断壮大党的队伍,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科学理解“劳动者”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内涵。
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
包括四部分,即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再生产理论、资本主义发展理论。
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基本理论有哪些(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2013年8月1日201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图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阐述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本书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本书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主要体现了党的十八大[1]精神进教材,同时适当吸收了一线师生使用中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的总结和学习,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高考政治及本科院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在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和英国历年的经济统计资料,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无产阶级的“全部理论内容是从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的。”K.马克思和F.恩格斯运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只有到了阶级已经完全消灭的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它才可能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在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和英国历年的经济统计资料,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的付出没有得到同样的回报,剩余价值被没有付出劳动的“资本”所剥削。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产品的社会化必然会导致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解决的法只有实行计划经济。历史上没有一个经济学家可以提出一贴万应灵药,人类对经济规律的理解还只是处于一种大致定性的状态,马克思发现了经济规添加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经济学领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回会主义答合理成分,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布。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体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有层次的,大致说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揭示客观世界最一般规律的原理;二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原理。
我们是立足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因此要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
它具有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体现。这些原理是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适用于中国实际,同时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7)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扩展阅读:
一、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一百多年来,它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进行深刻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亲身参加和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指导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运用中必须同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俄国的领导者——列宁在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的时代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在结合本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二、历史变迁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67年,马克思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是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母本经济理论,是中性经济理论。直接阅读《资本论》,不能够体会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需要对中性经济理论进行改编社会属性,才能够学习解读到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1875年,马克思完成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写作,这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全部设计与写作。
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条基本原理是什么
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包括马克思创建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版理和方法,也包括后来由列宁、毛权泽东、邓小平和党中央发展了的经济思想与理论,还包括经济学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有关成果。
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原理是什么简明一些,谢谢~
这个在大学里面都是一本书,专门作为一门课程来讲,要一条一条的列出来也不少,
还是去看书吧,
大概提纲: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二、生产关系及其系统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二、科学抽象法以及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 三、分析和综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第二节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一、自然经济 二、商品经济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一、商品与价值 二、货币 三、价值规律 四、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三、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四、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化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第一节 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 一、产业资本的循环 二、产业资本的周转 三、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四、资本王义经济危机 第二节 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 一、垄断资本条件下市新经济的新变化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 一、垄断资本王义经济扩展的基础 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扩展的形式 第四章 社会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第六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