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序言有什么区别
从《资本论》结构的源起、成型的过程看,《资本论》逻辑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流变”的结果,因此,在二者之间客观存在有必然性的“结构”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这些结构形式的共同点是立足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把握“什么是生产关系”,于是,《导言》文本构成对“历史”和“逻辑”以及“历史”和“认识”的统一规定性的“探源”。总的来说,《导言》的贡献是革命性的:既是理论方面的,也是方法论方面的;它厘清了对象和研究对象的不同规定性,锁定对象转化为研究对象的“事的逻辑”和“事的科学”。由《导言》定格的实质性的工作内容生产了“劳动二重性规定”,由此也就确立了“生产方式”(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和“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内部联系。这种内在结构在于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客观逻辑,或者说是它的一个客观基础,因此,不能把它直接说成主观批判的工作产物或认识形式的工作程式,比如“科学抽象法”。
结论: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序曲”,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初创大纲,《资本论》是大纲的内容上的落实。
参考文献:
许光伟:《导言》的革命:事的科学和研究对象的确立——兼析“科学抽象法”的反思问题,江汉论坛2015年第9期。
②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848年2月
著作有资本论 共产党版宣言权
http://ke..com/view/4610.htm
③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基本原理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回的物质生产力的一答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要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3.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④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序言"包含到"马恩选集"中了吗在哪一卷中
这本书的内容部分应该包含到《资本论》了
导言内容建议看一下《马恩选集》第16卷:“资本论”第一卷提纲,内容有部分是重合的;
本书的后两章作为《马恩选集》第23卷:资本论-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其中第一章和第三章出现,《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章商品与《马恩选集》第23卷,第二章-劳动,这章有相当大的内容重合,建议up读一下《马恩选集》第23卷:资本论-第一卷当中第一章至第四章的内容。
如果有兴趣的话,建议读完《资本论》三本书吧(至少是卷一),会让你对“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原始积累-资本流通”整个理论框架有更全面的理解,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