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安大803西方经济学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考不考啊有哪位大神知道,求告知
这个问题不该来这里问,可以去安大的贴吧里询问学长学姐们;最好是能联系一个具体的人
❷ 如何理解福利经济学的属性
一般均衡理论是抄理论性的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寻求在整体经济的框架内解释生产、消费和价格。一般均衡是指经济中存在着这样一套价格系统,它能够使
每个消费者都能在给定价格下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限制下购买产品来达到自己的消费效用极大化
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价格下决定其产量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达到其利润的极大化
每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会在这套价格体系下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均衡)
当经济具备上述这样的条件时,就是达到一般均衡,这时的价格就是一般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是经济学中局部均衡概念的扩展。在一个一般均衡的市场中,每个单独的市场都是局部均衡的。
一般均衡的目标是经济效率最优,即经济福利最优。
❸ 福州大学 金融学 考研大纲
福 州 大 学
(考试)大纲
一、 考试科目名称: 837经济学综合
二、 招生学院和专业: 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
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评价目标
西方经济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应用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现实中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 考查知识范围
一、经济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
稀缺与效率、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逻辑、现代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含需求曲线、供给曲线、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蛛网模型等)。
二、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分析与产品市场:
1.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分析。效用论概述、偏好理论、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需求曲线的推导、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曲线、不确定性和风险、相关知识的概述与评论。
2.生产成本论与生产者行文分析。(1)厂商与企业组织形式,生产函数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短期与长期,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等成本线,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规模报酬与技术变革、对本章知识到概述与评论;(2)成本的经济分析(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生产与成本的关系),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及应用,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短期成本曲线、长期成本曲线、相关知识概述与评论。
3.产品市场分析。(1)完全竞争市场分析。厂商和市场的类型、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公平,相关知识概述与评论。(2)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模式(垄断、寡头、垄断竞争)与根源,垄断与垄断竞争下的均衡条件分析,价格歧视及应用,寡头及各种寡头模型,不确定性、信息与信息市场失灵(道德陷阱与逆向选择),博弈轮初步;不同市场之间的效率比较,相关知识概述与评论。
三、要素市场分析:
1.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市场如何决定收入,分配论与边际生产率,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2.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要素供给概述,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欧拉定理与罗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相关知识概述与评论。
四、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与市场失灵分析:
1.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条件,社会福利函数,效率与公平,不公平的根源及反贫困政策,相关知识概述与评论。
2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市场失灵与政府的经济管制,自然资源经济学与环境资源经济学初步,微观经济学的概述与评价。
五、宏观经济学概述与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学的产生、目标与工具,宏观经济中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名义GDP和实际GDP、相关知识概述与评论。
六、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乘数论、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相关知识概述与评论。
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投资的决定、IS曲线、利率的决定、LM曲线、IS—LM分析、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相关知识概述与评论。
七、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的效果,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资本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相关知识概述与评论。
八、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曲线、总供给的一般说明、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对本章知识到概述与评论。
九、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的描述,失业的经济学解释,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影响,现代通货膨胀理论与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相关知识概述与评论
十、国际经济学基本知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国际贸易组织,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汇率和对外贸易,国际收支的平衡,IS-LM-BP模型,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开放经济条件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调整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相关知识概述与评论。
十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增长核算,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乘数-加速数模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关知识到概述与评论。
十二、宏观经济学流派及其争论。古典学派与凯恩斯革命,货币主义的根源与现代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名义粘性,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博弈轮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运用,相关知识概述与评论。
参考书目(须与专业目录一致)(包括作者、书目、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另参见: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说明:1、考试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基础理论、实际知识、综合分析和论证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有些课程还应有基本运算和实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❹ 求教一道关于“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的计算题。这道题我连思路都没有,恳求各位大神解答。
1.
当效用最大化时 F和C的边际效用是相等的 即U对F和U对C的偏导数是相等的 代入式回子求解可得F=C 再由产量函答数可解 Lf=Lc=100,F=C=10
(这里直观上也很容易理解,每个函数对于F和C都是对称的,那么必然F与C是相当地位,即F=C)
2.
当贸易存在时 Pf=2Pc 不妨设Pf=2,Pc=1
给定1中的产量 则某人的总资产为2*10+1*10=30(不必在乎单位)
此时可知 需要求解(max U,s.t 2F+C=30)
用拉格朗日函数方法求解,可解得C=2F,
即C=15,F=7.5
❺ 宏观经济理论:动态一般均衡方法》怎么样
一般均衡理论是理论性的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寻求在整体经济的框架内解释生产、消费和价格。一般均衡是指经济中存在着这样一套价格系统,它能够使每个消费者都能在给定价格下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限制下购买产品来达到自己的消费效用极大化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价格下决定其产量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达到其利润的极大化每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会在这套价格体系下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均衡)当经济具备上述这样的条件时,就是达到一般均衡,这时的价格就是一般均衡价格。一般均衡是经济学中局部均衡概念的扩展。在一个一般均衡的市场中,每个单独的市场都是局部均衡的。一般均衡的目标是经济效率最优,即经济福利最优。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庇古在其代表作《福利经济学》、《产业变动论》、《财政学研究》中提出了“经济福利”的概念,主张国民收入均等化,且建立了效用基数论等。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社会经济运行的目标,或称检验社会经济行为好坏的标准;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目标所需的生产、交换、分配的一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等。福利经济学的特点及实际作用: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庇古是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他把福利经济学的对象规定为对增进世界或一个国家经济福利的研究。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他认为,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20世纪30年代,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受到罗宾斯等人的批判。罗宾斯认为,经济理论应当将价值判断排除在外,效用可衡量性和个人间效用可比较性不能成立,福利经济学的主张和要求没有科学根据。继罗宾斯之后,卡尔多、希克斯(John·R·Hicks)、勒纳等人从帕累托的理论出发也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同罗宾斯不同的是,他们认为福利经济学仍然是有用的。1939年,卡尔多提出了福利标准或补偿原则的问题。此后,希克斯、西托夫斯基等人对福利标准或补偿原则继续进行讨论。他们主张把价值判断从福利经济学中排除出去,代之以实证研究;主张把福利经济学建立在边际效用序数论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边际效用基数论的基础之上;主张把交换和生产的员优条件作为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反对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卡尔多、希克斯(John·R·Hicks)、勒纳、西托夫斯基等人建立在帕累托理论基础上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作新福利经济学。
❻ 怎样理解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理论是理论性的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寻求在整体经济的框架内解释生产、消费和价格。一般均衡是指经济中存在着这样一套价格系统,它能够使
每个消费者都能在给定价格下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限制下购买产品来达到自己的消费效用极大化
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价格下决定其产量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达到其利润的极大化
每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会在这套价格体系下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均衡)
当经济具备上述这样的条件时,就是达到一般均衡,这时的价格就是一般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是经济学中局部均衡概念的扩展。在一个一般均衡的市场中,每个单独的市场都是局部均衡的。
一般均衡的目标是经济效率最优,即经济福利最优。
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庇古在其代表作《福利经济学》、《产业变动论》、《财政学研究》中提出了“经济福利”的概念,主张国民收入均等化,且建立了效用基数论等。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社会经济运行的目标,或称检验社会经济行为好坏的标准;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目标所需的生产、交换、分配的一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等。
福利经济学的特点及实际作用: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
庇古是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他把福利经济学的对象规定为对增进世界或一个国家经济福利的研究。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
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他认为,经济福利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 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20世纪30年代,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受到罗宾斯等人的批判。罗宾斯认为,经济理论应当将价值判断排除在外,效用可衡量性和个人间效用可比较性不能成立,福 利经济学的主张和要求没有科学根据。继罗宾斯之后,卡尔多、希克斯(John·R·Hicks)、勒纳等人从帕累托的理论出发也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同罗宾斯不同的是,他们认为福利经济学仍然是有用的。
1939年,卡尔多提出了福利标准或补偿原则的问题。此后,希克斯、西托夫斯基等人对福利标准或补偿原则继续进行讨论。他们主张把价值判断从福利经济学中排除出去,代之以实证研究;主张把福利经济学建立在边际效用序数论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边际效用基数论的基础之上;主张把交换和生产的员优条件作为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反对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卡尔多、希克斯(John·R·Hicks)、勒纳、西托夫斯基等人建立在帕累托理论基础上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作新福利经济学。
❼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定理解读
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
自由市场在均衡时,是帕累托有效的。
第一定理是讲如果企业都追求利润,每个个人都追求自己的效益最大化,市场自然就可以达到一个社会最优的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