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已经41岁了,想考中国社科院的经济学博士,请问如果考上了,是全日制读还是在职读好呢
老哥,很中肯的说,考个全日制对于你来说投资太大了。导师、考试、时间。全是问题。怎么可能不影响生活?如果考上了当然在职读好一些,如果没考上念个课程也就算了。
㈡ 考博社科院的经济学原理怎么复习
经济学原理的复习方法:
1、以课本为本,以考纲为纲,把课本吃透。考题肯定回是根据指定的教材出答,不是根据某家出版社的教辅材料出。平常的考试题目,几乎百分之百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原型——当然经过多层的综合和深化。
2、三遍读书法。第一遍应该以整体浏览为主,争取明白全书概要,不要求理解每个具体知识点;第二遍才细致的理清重点难点;第三遍就是重新梳理,记忆背诵知识点。这样三遍下来,这本书才算基本上看过了。
3、书看得差不多了,知识体系也整理好了,接下来开始做题。做题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先求精,再求多;先求慢,再求快;先求质量,再求数量。
4、背题。所谓背题,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并不是说一定就要把整个题目背下来。而是做了以后,把做过的练习册.试卷等等都保存起来,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看一看。
5、复习中需要阅读大量的学习资料,想让阅读更有效率的同学,可以通过《精英特全脑快速阅读软件》来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坚持就会有收获,祝你成功!
㈢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好就业吗
社科院的复产业经济学属于工业经济制系,每年大概招8个人左右,平均分据我所知大概在350—360分左右,可以参加复试,具体是哪年的分数我忘了,主要还是看当年的报考人数级考试分数来确定复试分数线,就业应该不错,感觉学这个专业还是挺有用的,具体情况最好自己亲自去社科院研究生院找个研究生问问,据说现在社科院开始限制研究生院的学生毕业后留所了,也就是毕业后得自己去找工作,希望我说的对你有用
㈣ 请问,经济学博士,有两个求职方向:是去省级社科院当研究员好,还是去大学当一名教师好
女的话,都大学,稳定,找个老公,有一个教职,做些项目,日子有面子有里子。
男的话,分为两种情况:
情商高的,文笔不错的,有些野心的,可以进省级社科院,以内参求名,然后找机会从政。
情商不高,文笔一笔的话,那可以在大学与研究员中任选,大学稳定些,瞅漂亮MM机会多些,新鲜些;研究员封闭些,做些文饰工作,稳定而无趣些。
看楼主的资源与禀赋了。
相信楼主能找到最优方案的,呵呵
㈤ 经济学考博需要考试科目是什么
考试科目
一、理论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方向:
科目1:西方经济学研究;科目2:政治经济学研究;科目3:英语
2、世界经济方向:
科目1:西方经济学研究;科目2:世界经济研究;科目3:英语
二、应用经济学:
1、金融学方向:科目1:西方经济学研究;科目2:金融与保险研究;科目3:英语
2、产业经济方向:科目1:西方经济学研究;科目2:中国经济分析;科目3:英语
3、国际贸易方向:科目1:西方经济学研究;科目2:国际贸易研究;科目3:英语
(5)社科院技术经济学考博辅导书扩展阅读:
培养目标:
使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和数理、定量等分析技术,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以及建立计量模型和进行经验实证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能够在学术文献的阅读中找出现有文献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作出恰当的评价。能够较为深入的了解本国经济环境和制度背景的特殊性,明确已有理论模型分析本国经济问题时存在的局限性和前提条件差异。
能够掌握引入开放假设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能够分析各国经济环境的差异性及决定性因素,并对世界经济中重大事件的国际影响有相应的分析和理解。
㈥ 社科院产业经济学考博难不难
原先有三个,分别是:020101政治经济学020105世界经济020205产业经济学以上三个老的都是在上世纪八九内十年代给的博士点。容2006年又新增了5个,分别是:020102经济思想史020103经济史020104西方经济学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读了有点用的,还是世经产经,再要不就西经。社科院的经济方面学科,在全上海排第四。上海社科院是全国最牛的地方社科院,有自己的出版社,只有中社科比上社科强。当然上海的复旦财大也比上海社科院强不少,这是大实话。
㈦ 你好,同求社科院法学所的考博专业真题,民商法和经济法的。怎么能买到谢谢。
eahera,lgh,l;ea,h;lea,hl;,esl;h,l;teshmkltr;s,elktmhk;letsrstes
㈧ 请问跨专业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或者金融学博士,笔试需要加试科目吗请指教。
提问就不对啊,“考取”是考上了的意思啊?你是想报考吧?需要加试的。
㈨ 社科院的产业经济学博士好考吗
工资?!来就业?!同学你是真决心做学自术吗?如果是就不要考虑这些,否则还是创业吧,只有自己创业才能获得经济自由,其他的一辈子都是工薪阶层罢了。
按照国际惯例,读书不能太功利的。因为即使博士也只是一种学习的经历、一种人生历程罢了。中国之前一直批评美国博士毕业找不到工作是资本主义的弊端。现在回头看,其实很正常。尤其中国13年来的高校大扩招与学术大跃进后,博士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大众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和普通劳动者。而且教育部推崇 专业博士——也即不把博士当做知识精英,而只是技工而已。
不过,如果不进“三站”(学士后流动站、硕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流动站),一般是7年。同时,理论上一旦成为“本硕博”连读的学生,也可对外称“博士生”或被美称为“博士”,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十几岁的少年也可以被称作“博士”的原因。
另,关于“三站”,可搜索 山东大学学士后流动站 温州大学硕士后流动站 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相对比较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