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跪求一道宏观经济学的计算题答案,题目如下,好心人帮帮忙啊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选择题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少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商业银行之所以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二、计算题 1、假设一经济有如下关系: C=100+0.8Yd(消费)I=50(投资)g=200(政府支出) Tr=62.5(政府转移支付)t=0.25(边际税率)单位都是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求预算盈余BS; (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4)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 (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 答案:(1)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 解得Y=1000 (2)BS=tY- G- TR=0.25×1000-200-62.5=-12.5 (3)Y=C+I+G=100+0.8(Y-0.25Y+62.5)+100+200 解得Y=1125 BS=tY- G - TR=0.25×1125-200-62.5=18.75 由预算赤字变成了预算盈余,因为投资增加,带动产出增加,在相同的边际税率下税收增加,导致出现盈余。 (4)BS*=tY*- G - TR=0.25×1200-200-62.5=37.5 (5)BS*=tY*- G- TR=0.25×1200-250-62.5=-12.5 (6)因为预算盈余或预算赤字经常是由政府实行的财政政策造成的,所以经常用盈余或赤字来判断财政政策的方向。但是盈余或赤字的变动有时是由经济情况本身变动引起的,如本例由于投资增加到100,使得赤字变成了盈余,这是经济本身的变动,而不是财政紧缩的结果。但如果用BS*则消除了这种不确定性,比如由(4)到(5),盈余变成赤字,完全是由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所以要用BS*而不是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2、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 答案: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 Kg=1/[1—b(1-t)]=1/[1-0.8(1-0.25)]=2.5 当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时,收入和税收均会减少为△Y=Kg·△G=2.5×(-200)=-500 △T=t·△Y=0.25×(-500)=-125 于是预算盈余增量为:△BS=△T-△G=-125-(-200)=75亿美元,这说明当政府减少支出200亿美元时,政府预算将增加75亿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字相抵消,这种支出的变化能最终消灭赤字。 3.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0=Cu/D=0.38,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试问货币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再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答案:货币创造乘数K=(1+r0)/(r0+r)=(1+0.38)/(0.38+0.18)=2.46 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M=100×2.46=246亿美元。 4、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储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答案:(1)货币供给M=1000+400/0.12=4333亿美元 (2)当准备金率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400/0.2=2000亿美元,现金仍是1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1000+2000=3000亿美元,即货币供给减少了1333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 M=10×(1/0.12)=83.3亿美元。 第六章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1、设一国的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1,求当政府支出增加10亿美元时,对该国进口的影响。 答案:在开放经济中,政府支出率为:Kg=1/(s+m)=1/(0.1+0.2)=10/3 政府支出增加10亿美元时,国民收入增加为△Y=Kg×△G=(10/3)×10=100/3 这样该国进口增加△M=m×△Y=0.2×(100/3)=20/3(亿美元) 第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设IS曲线的方程为Y=0.415-0.0000185y+0.00005G,LM曲线的方程为r=0.00001625y-0.0001M/P。式中,r为利率,y为收入,G为政府支出,P为价格水平,M为名义货币量。试导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名义货币量和政府支出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答案:联立IS方程与LM方程即r=0.415-0.0000185y+0.00005G r=0.00001625y-0.0001M/P 总需求方程为:y=11942.446+1.4388G+2.8777M/P 名义货币量和政府支出的增加会使总需求扩张,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则反是。 2、如果总供给曲线为ys=500,总需求曲线为yd=600-50P (1)求供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上升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 答案:(1) ys=500 yd=600-50P 解得P=2y=500 (2)总需求上升10%,则总需求曲线为yd=660-55P ys=500 yd=660-55P 解得P=32/11≈3y=500 3、设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2350+400P,总需求函数为y=2000+750/P,求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答案:y=2350+400PAS y=2000+750/PAD 解得P=1y=2750 第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 1、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f(k)=2k-0.5k2,人均储蓄率为0.3,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 (2)黄金分割率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答案:(1)经济均衡增长时,sf(k)=nk,将s=0.3,n=3%代入得: 0.3(2k-0.5k2)=0.03k 所以20k-5k2=k得k=3.8 (2)按黄金分割律要求,对每个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律,即f(k)=n于是有2-k=0.03,得 k=1.97 2、已知经济社会的平均储蓄倾向为0.12,资本产量比等于3,求收入的增长率。 答案:收入增长率是与企业家所需要的资本—产量比适合的收入增长率,哈罗德把它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用Gw表示。 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的比率,即Gw=s/v=0.12/3=0.04=4% 3、已知平均储蓄倾向为0.2,增长率为每年4%,求均衡的资本产量比。 答案:由于增长速度G=s/v,所以资本产量比v=s/G=0.2/0.04=5 第九章 通货膨胀理论 1、设统计部门选用A、B、C三种商品来计算消费价格指数,所获数据如下表: 品种 数量 基期价格(元) 本期价格(元) A 2 1.00 1.50 B 1 3.00 4.00 C 3 2.00 4.00 试计算CPI及通货膨胀率。 答案: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CPI=(1.50×2+4.00×1+4.00×3)/(1.00×2+3.00×1+2.00×3)×100%=173 通货膨胀率л=(173-100)/100=73% 2、假定某经济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18%,政府试图通过制造10%的失业率来实现通货膨胀率不超过4%的目标,当价格调整方程的系数为h=0.4时,试利用价格调整方程描述通货膨胀率下降的过程。 答案:价格调整的方程可以写为:л=л-1+h[(y-1—y*)/y*],其中∏和∏-1分别代表本期和上期的通货膨胀率,(y-1-y*)/y*代表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偏离程度,这里大体上可以衡量失业率,于是:л1=18%—0.4×0.1=14% л2=14%—0.4×0.1=10% л3=10%—0.4×0.1=6% л4=6%—0.4×0.1=2% 可见,经过政府连续制造4年的10%的失业率,可以使通货膨胀率降到4%以下。 选择题答案: 第四章 (1)C(2)C(3)A(4)D(5)C 第五章 (1)B(2)B(3)A(4)B(5)B(6)A(7)C
Ⅱ 求宏观经济学解答
Y=C+I+G,代入条件中的数值,Y=150+0.8(Y-100)+200-20r+150,则可得IS曲线Y=2100-100r,LM曲线同理Y=1000+100r
(2)联立ISLM两个方程,Y=1550,r=5.5,(3)新版的IS曲线Y=2600-100r,再次联权立。得Y=1800,r=8
(4)利率上升导致投资减少,投资减少额度为50(5)若抵消掉挤出效应,r=5.5,Y=2600-100r,Y=2050,M=3000(6)联立IS,LM消去r,得Y=1050+M/2P
延伸思考暂时没有想出来,待会补。纯手打,望采纳
有关均衡的问题,由于ISLM模型可以推导出AD模型,故所有点均处于商品,货币两市场均衡,不确定的是劳动力市场是否均衡。由于题目条件不够,不妨假定初始状态为长期充分就业均衡,则在第三问中,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可以采取紧缩性政策
Ⅲ 谁都想攻略那个渣攻宏观经济学TXT跪求,谢谢啦
你网上搜吧,网上应该有的这个的话你直接上那个度上搜搜。
Ⅳ 几个宏观经济学的问题(只有20分了~不好意思,帮个忙吧)
1.gdp是一个一定时期复内新产生的价值总制量,从这个角度来说已经产生的商品都应该进入进去,存货属于投资中的一部分被认为是新产生的价值,这不因他是否在市场上销售并消费前提。他只反映你能够消费的量。
2.这个最终产品的价值就包括了中间产品的价值,比如农民生产小麦1元,面包师傅进行加工出售为2元,那么面包师傅实际上还要支付给农民1元,实际面包师傅产生的价值是1元,他们的总共加总就是2元,这已经包括了。
3.你应该怎么想说租金是gdp是因为你的钱(等同于社会总产品的分配权),必然用于分配中去,工人拿工资,地主拿租金,企业家拿利润。所以可以用这几个的加总来计算gdp。
4.因为你当时买机器的价格是一万啊,根据会计的权责分配的原则,你当时并没有全用完这些一万的价值,你是以每年一千的折旧来进行分摊的。折旧并不属于新产生的价值,但考虑到折旧的计算要根据微观的具体情况进行计量,很费力,就用gdp来衡量了。一次性的把以后可能的价值都算上了。
Ⅳ 宏观经济学中YD求甚解
yd=y-t+tr应该是可支配收入等于总收入减去税收总额t再加上转移支付tr。
yd=y-yt+tr基本的核版算项目也应该是一权样,yt应该是税收总额,y是总收入,t是税率。
第一个公式中的t如果大写的话就不会产生歧义了。税收总额T=y*t。
Ⅵ 求教一道宏观经济学题,请高手指点。谢谢!
政府财政政策具有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专指当一段时间内利率降到很属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也就是说,此题中,对应利率的挤出效应不明显甚至可以直接忽视。所以只考虑乘数效应,政府财政支出增加,会直接带动总需求增加,总收入也会增加。那么收入增加80*4=320亿美元。故此题选B。
(如果没有流动性陷阱,那么应选择C。)
Ⅶ 宏观经济学题目~求答案~急啊
1、用AD-AS模型。在一般来情况下(古典,凯自恩斯就是ad垂直和平行情况)as不动,ad右平移,则价格上升,产出上升。
2、用IS-LM模型,LM不动,IS右平移,如果利率不变,则产出水平为y2,而实际交点为y1,所以挤出效应为y2-y1。利率上升,是因为财政支出提高利率,降低私人投资意愿。
Ⅷ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
1:
1)均衡收入 Y=100+0.8(Y-250+62.5)+50+200, 解得Y=1000
2)
投资乘数=dY/di=1/(1-0.8)=5
政府支出乘数:=dY/dg=1/(1-0.8)=5
税收乘版数=dY/dt=-0.8/(1-0.8)=-4
转移支付乘数=dY/dTr=0.8/(1-0.8)=4
平衡预算权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1
2.
1)
IS曲线:由Y=40+0.8(Y-50)+140-10r+50 化简得到r=19-0.01Y
LM曲线:由0.5Y-5r=100 化简得到r=0.1Y-20
2)均衡的国民收入、利率、投资各位多少?
联立上面两个方程解得
均衡的国民收入=325,
利率=12.5
投资=140-10r=15
Ⅸ 求大神帮忙解答下这道宏观经济学题!!
第一道题:这是一个三部门经济体,即有恒等式Y=C+I+G,把上面那些带入,得出Y等于400.
第二道题回:投资乘数表示每答增加1单位投资,总产出的增量;政府购买乘数表示每增加1单位的政府购买,总产出的增量;税收乘数表示每增加1单位税收,总产出的税收(负数)。
一般的有C(消费)=a+b(Y-t),其中a为自发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
根据推导,投资乘数=1/1-b;题中是1/1-0.8=5
政府购买乘数=1/1-b,和投资乘数相等。
税收乘数=-b/1-b,-0.8/1-0.8=4
第三道题:Y=3000时,计划产出与非计划产出相差2600,除以投资乘数为存货,等于2600/5=520
Ⅹ 求宏观经济学的答案,有没有高人解答。
1) 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降低利率、降低税率、银行准备金率、增发国债。 这些措施都能刺激个人及企业、政府的投资、消费,并且刺激经济增长、失业率下降。 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国民、私人、公共的储蓄有引导消费和投资的作用,从而这些储蓄就降低啦。
2) 由于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所以利率、 税率、银行准备金率都会不同程度的降低。 1. 利率降低能都刺激储蓄量流向投资和消费,贷款量增加、而贷款多用于投资、消费、医疗、教育等。从而个人和企业消费投资增加。储蓄减少。 2. 税率减少,对中产阶级一下和企业刺激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有更多的钱同来投资扩大生产经营和消费。 3.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能增加货币的供应量,能给本来贷不到钱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到资金,用于投资和消费。 所有的投资和消费并且能进一步刺激转投资和消费,自己经济增长速度。 但长期会带来通货膨胀。
对贸易余额的影响:由于资金来源的优势(税率、利率等优势),降低了资金成本,通过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所以出口会大于进口。贸易余额是 正数。
对汇率的影响:由于出口大于进口,而产品的内在价值没有变化,短期内汇率不会有大的变化,但长期会带来本国汇率的上升。 中国的出口创汇,就带来了汇率的升高。
大国小国的影响:所谓的大国小国是指经济实力的大小。 扩张性财政政策虽能增加投资、消费、贸易余额、可往往带来通货膨胀和汇率升高。 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强大的国家往往能通过各种手段化解这种矛盾,比如美国。有些国家则没有这个能力,例如中国。
3) 对后代的影响: 通货膨胀增加,汇率升高、物价上涨。 政府在选择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时候,往往是经济在走下坡路、经济增长缓慢、经济负增长。政府可能从其他方面入手刺激经济太复杂,不易操作或者影响效果太小而使用更为简洁和快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待经济复苏以后再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来降低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再短期看来经济是波动的,长期看来,经济是平稳增长的。
2. 唯GDP论 是当初美国所提出来的,以GDP为核心证明国家的经济实力。使得大多国家陷入了GDP误区。中国就是典型的GDP赛跑制度(各地的高铁、高楼大厦、宽敞而没有车跑得公路等形象工程)使得GDP越增长,民企、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更少、贫富差距扩大,消费更少、投资更少,而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2009年的扩大内需,让百姓消费来带动经济复苏,可结果呢,没有带动起来,原因就在于百姓压根就没有钱消费。而有钱的只是少数人,他们的消费额又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