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牛奶可乐经济学中的例子

牛奶可乐经济学中的例子

发布时间:2021-01-25 15:08:37

Ⅰ 牛奶可乐经济学中所阐述的经济学道理

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书中千奇百怪的例回子,加上妙趣横答生的分析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另辟蹊径:让每位读者都成为经济学家。他在自己的经济学概论课上,布置了一篇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他在课堂上说,“文章字数有限制,500字以内。很多出色的论文比这还要短得多。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最好的论文,普通人一看就明白了,而且一般都不用什么公式和图表。”

Ⅱ 如何理解《牛奶可乐经济学》中的‘’价格门槛‘’的例子

实际上这就来是经济学自里的"价格歧视"...
也就是一种价格差异...
因为商务人士对价格不敏感...也就是它们不在乎价格...在乎的是时间(或者说班次)...
而普通游客,,,它们在乎价格...而不是特别在意时间(也就是说它们愿意乘坐晚上很晚的航班...因为便宜...好吧...至少我去学校就是)

但是对一趟航班来说...
只要飞机起飞了...那么航空公司就要支付全部座位的成本...
意思就是说...如果飞机有100个座位...只卖出50个...另外50个没人坐...这个还是需要支付成本的..
所以就算原本机票是100块...但现在50个卖不出去...航空公司宁愿10快钱卖出去...也比没人坐好

所以回到原题...
航空公司推出大机型的晚上折扣航班...(因为大机型一次载客量多...价格比较便宜...小机型飞的频繁但是票价高)...很好的迎合了普通民众的需求...

补充:
那么也就是说因为航空公司同样想赚取商务人士和普通旅游者的利润...
以前需要大型机...小型机价格高...班次较少...
现在推出周末折扣以后...可以增加小型机的班次...满足商务人士需求(对商务人士来说就是利润...)

Ⅲ 牛奶可乐经济学摘抄20句,求

1.但这段经历使得他明白,如果想要某件特别的东西,就要凭借一己之力去赚取,能克服一切困难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2.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变成了一种非常擅长讲故事的物种。

3.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

4.学习经济学,还要有孩童般的好奇心。

5.他的任务是教会我们说尼泊尔语,要完成这一目标,掌握神秘的时态并不是必经途径,它采用的是模仿婴儿学说母语的方法。

6.机会成本的概念
假设你赢得了一张美国大歌星埃里克·克莱普顿今晚演唱会的免费门票。注意,你不能转售。可另一位美国大歌星鲍勃·迪伦今晚也在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迪伦的演唱会票价为40美元。换言之,要是迪伦的票价高过50美元,你就情愿不看了,哪怕你没别的事要做。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试问,你去看克莱顿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去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唯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50美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迪伦演唱会门票所需支付的40美元。所以,不去看迪伦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40=10(美元)。如果你觉得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至少值10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伦的演唱会。

7.如果你不能把概念拿出教室应用它,就不算真正理解了它。可一旦你能自己用它,它就永远属于你了。

8.成本效益原则
你想在隔壁的校内杂货店买一个闹钟,价值20美元。有个朋友告诉你,同样的闹钟在城里的凯马特超市只卖10美元。你会进程买这个10美元的闹钟吗?还是直接在隔壁的杂货店买?不管你到哪里买,如果闹钟出了故障,都由制造商保修。
你想在隔壁的校内杂货店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价值2510美元。同样的电脑,在城里的凯马特超市卖2500美元。不管你在哪儿买,出了问题都推回原厂保修。你会在哪儿买这台电脑呢?
在两例中,既然成本一样,效益也一样,答案自然也该一样才对。
你马上要出两趟差,但只有一次用机票打折卡的机会。去芝加哥的机票是200美元,打折后能省90美元;去东京的机票2000美元,打折后省100美元。你该在哪趟旅行中使用机票打折卡?

9.如果你的目标是让核心概念成为自身应用知识的一部分,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复实践。

10.产品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该原则认为,当且仅当收益不低于成本时,才应采取行动。因此,只有收益(以愿意支付额外费用的消费者数量来衡量)不低于成本(以增加某一功能所能吸引的额外消费者数量来衡量)的时候,才应当增设某一产品功能。

11.由于大多人打开冷藏室的次数比打开冷冻室的次数要多得多,因此显然,在冷藏室安装一盏灯的好处更大。所以,既然加装一盏灯的成本相同,那么,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则在冷藏室安灯就比在冷冻室俺灯更划算。

Ⅳ 牛奶可乐经济学 读书笔记

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读物这几年大行其道,2006年的《魔鬼经济学》,2007年的《货币战争》,今年的《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性越多越安全:颠覆传统的反常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等等,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成为一种时尚。这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一种“反其道而行之”,《日常经济学》的作者罗斯?吉廷斯说,“经济学往往从飞机的角度看待经济,也就是从上往下鸟瞰,这样一来,经济制度的轮廓倒是看清楚了,可地上栖居的人却变得如蝼蚁一般大小。”而上述的这些书不同,它们稳稳站在红尘万丈之中,用兴致盎然的眼神看待周遭的现象,思索现象背后的原因,人的欲望、人的生存状态不再渺小如蝼蚁。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今年备受关注的一本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著有最畅销的中级经济学教材《微观经济学和行为》,他教的微观经济学入门课程每年都会吸引6000多名学生,他布置过这样的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而且不要长篇大论,字数限制在500字以内。“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
《牛奶可乐经济学》就是一本这样的故事合集。问题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却相当简单——成本效益原则。当一个行动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人们就会采取行动。这是绝大多数举动的根源。
比如,为什么最畅销的书常常打折销售,而最热门的电影却不打折?
因为对电影院来说,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座位。大受欢迎的电影即使不打折也会满座,出于收益最大化的考虑,电影院有理由不给票价打折。但是书不一样,如果预见到哪些产品更热门,卖家往往可以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库存。卖家给书打折以促进销量,是更有利的做法。
为什么机票现卖价格更高,而演出门票现买却更便宜?
因为航空业主管们发现,出公差的商务人士更倾向于临时决定出行安排,而他们往往是高收入者,要么很富裕,要么可报销,对价格并不敏感。而演出不一样,高收入者一般不愿意到最后一刻才买票,临时买票毕竟要面对不知道能不能买到、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座位等不确定因素。事到临头才在售票口买票的,大多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
为什么“维多利亚的秘密”要提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镶钻胸罩,虽说从来没人买过?
因为镶钻胸罩显然是个很能够吸引眼球的新闻噱头,而且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它的主要价值在于镶钻,而钻石很容易回收,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它起到的作用却非常明显。它改变了人们对送礼物该花多少钱的参照系,把“别人花了几百万美元”的想法悄悄灌输到人们的意识里,于是,花几百美元买上一款高级胸罩就显得没那么荒谬了。
为什么男性立法者也赞成废除一夫多妻制呢?
很多人觉得一夫多妻制对女人不利、对男人来说倒是件好事。其实,对于一部分男士来说,一夫多妻制的确是有利的,但是,多妻制会造成男女比例失衡,女性供应量持续短缺,不少男人完全结不上婚,男人面临的压力更大,所以,禁止多妻制的法律实际上充当了一种限制恶性竞争的协议,以免男人过得太辛苦。
为什么某企业奖励员工一辆豪华轿车,而不是等值的现金?
经济学家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最好的礼物,往往是我们想要但是又不舍得买的东西。被奖励,等与别人帮着自己做出了选择,自己可以开开心心享受奖品,又无需为自己的奢侈行为感到愧疚。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
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花生的生产成本虽然比水高,但花生和酒是互补的。客人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酒或者饮料也就越多。水虽然几乎没有成本,但是客人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成本更低,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书中提出了100多个这样的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关系分析、公用品、人际关系、心理学、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作者说“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这也许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人人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生活现象,我思故我在,人生因此充满乐趣。作为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这种书让人读得真是高兴。别出手眼,独特的观察角度,如同一场美妙的智力探险,情趣盎然。不枝不蔓,一个圈子也不绕,尽量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没有高深的数学模型,成本效益原则,边际效益分析,机会成本分析……都是最基础的经济学概念。如同高手,无招胜有招,手中不需藏利器,拈花飞叶,皆可伤人,何必非要倚天剑、屠龙刀?
洒家依葫芦画瓢,也举出两个故事来试试看。
第一,限塑令一出,为什么大超市积极响应,农贸市场的商贩却我行我素?是他们缺乏环保意识吗?
这不是素质问题,是成本收益对比问题。通过限塑令的实施,大超市不但可以节省下每年几十万元的的免费塑料袋,而且还可以从几毛钱一个的环保塑料袋、几元一个的无纺布袋中获取利润,同时还营造了环保的正面形象,当然积极得多。而农贸市场的多家商贩们面临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不能提供免费塑料袋的,可能就把顾客赶到隔壁那家菜摊去了。
第二,为什么买盗版书会有内疚感,而从网上在线收看、下载视频,大多数人完全不内疚?
首先,是书籍往往是个人作品。我们买盗版书侵害到了这个人的利益,一个具体的受害者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内疚感。而电影背后往往是一个团队、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我们就不太容易惭愧。而且,很多小众电影,在院线市场和碟片市场根本无法看到,因为这种电影的市场太小,商家无法从上映和出版碟片中获利。这种即使想花钱买正版也无处可买的无奈也冲淡了负疚感。
这样观察、分析身边的现象,着实很有趣。德谟克利特说,宁愿找到一个因果的解释,也不愿获得波斯的王位。我们没有德谟克利特那么伟大,能一生以探求事物之间的因果必然性为至大乐趣,但起码,了解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世界,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背后的原因,总是有意义的吧?积极地思考,总胜过浑浑噩噩,不是吗?
当然,如果你拒绝动这类脑筋,坚信只要存在的事物必定有它的道理,然后心安理得地接受,然后见怪不怪,当然也是一种活法,也未为不可。
======================================================================

我是被”妙趣横生”四个字所吸引的,才读了这本书.刚开始读时,感觉到翻译文的弊病,文句不太流畅,还好有些有趣的故事弥补了它的缺陷,吸引我继续往下读.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子是,产品设计的几何学应用.要是易拉罐矮一些,胖一点,能省下不少铝材料,但为什么厂家还是选了高一点的呢,由于存在错觉,消费者会觉得矮胖易拉罐装的饮料容量较小,而不愿购买.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卖,而可乐装在圆瓶子里卖?圆柱形瓶子要浪费一定的货架空间,但可乐要直接拿着喝,圆柱形物体更称手.机会成本,也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概念.我们经常会作出一定的选择,而怎样的选择更划算呢,那就要衡量一下,选择的事情的价值是否比放弃的事情的价值大.时间成本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否值得你排长队去获得它,也启发了我们,那些事情是可以外包给别人干的.供求关系实践.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简单来说就是,酒水互为替代品,对一方的需求量的增多,将减少对另一方的需求量,而酒吧是靠卖酒赚钱的;而花生与酒水是互补商品,对一方的需求量的增多,将导致对另一方需求量的增多.经济生活中的折扣.卖家允许顾客以折扣价购买,但前提条件是顾客必须首先跃过某种门槛.门槛是各式各样的,关键在于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同时也要自己有条件去跃过这样的门槛,比如说要等足够长的时间.为什么许多超市(小镇上的也不例外)24小时营业?大多数顾客会选择最适合自己要求的商店,以后大多数时间也都到这间店买东西.这也就意味着商店有强烈的动机要成为尽量多顾客的第一选择,不惜24小时营业.为什么股票分析师很少推荐卖掉某家公司的股票?分析师除了分析股票之外,也要考虑其他分析师的判断,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做出跟其他分析师一样的推荐,更何况买进推荐,即可以讨好公司,又对一只股票未来的价格,并未提供有用的信息.回归平均.我们经常误以为,这是某种方法的绩效.新任领导一般是在环年景之后才上任的,这意味着,即便新任领导并不比原来的领导更出色,第二年的绩效也会好一些.为什么维罗利亚的秘密要提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镶钻胸罩,虽说从来没人买过?但这可以吸引更多的目光.为什么人们在有了异性朋友之后,更容易找到另一个异性朋友?光看一个人的外表,很难判断他到底够不够好.一个有魅力的姑娘,对一个认识的男性给予这么亲密的关注,显然说明,这个男的没问题.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失调.对每一个有志于跻身顶尖大学的高中生来说,参加应试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但从总体上来看,花在这些复习上的大量时间和金钱其实也没什么用.争取被录取,这本质上是一场竞赛,而在这场竞赛中,不管人们竞争有多激烈,奖牌的数量总是有限的.没有免费的午餐.桌上要真摆着免费的午餐,总不会一直没人去吃吧.诸如此类的例子,让我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了更多的了解.

Ⅳ 《牛奶可乐经济学》为哪些日常生活中问题提供了经济学的解答

举例:

1.为什么笔记本电脑能在任何国家的供电标准下运作,其他大部分电器却不能?

在笔记本的生产初期,其购买者大多是需要带着它们国内外到处出差的商务人士。对这些人来说,在国际航班上带着沉重的变压器,实在是一种无法接受的负担。所以,笔记本电脑生产商从一开始就在电脑里内置了变压器。

2.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

原因之一可能是,软性饮料可乐类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由于圆柱形容器更趁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而牛奶却不是这样,人们大多不会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

在超市里,大多数软性饮料都是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的,这种架子便宜,平常不存在运营成本。但牛奶则需专门装在冰柜里,冰柜很贵,运营成本也高。所以,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收益。

3.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都是侧面像,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

简单的说,尽管画家大多偏爱正面肖像,可金属雕版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使得人们难以在硬币上画出辨识度高的正面肖像。硬币上可供作画空间一般不过4厘米见方,由于精细度不够,很难画出一张能叫人轻易辨识的正面肖像。反之,如果只画侧面像,要认出主体来就容易多了。要在硬币上画出足够精细的正面肖像,技术上办得到,但费用极为可观。同时,随着硬币的流通,精致的细节很快就会磨损掉,且正面肖像的精细和复杂,能防止制造伪钞。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H Frank,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作者便从中提取了100多个事例编辑成本书,教会读者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体验到作为“经济学家”美妙之处。

Ⅵ 什么叫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书中千奇百怪的例子,加上妙趣横生的分析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另辟蹊径:让每位读者都成为经济学家。他在自己的经济学概论课上,布置了一篇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他在课堂上说,“文章字数有限制,500字以内。很多出色的论文比这还要短得多。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最好的论文,普通人一看就明白了,而且一般都不用什么公式和图表。”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盒子里?
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
为什么全新的二手车要比新车便宜得多?
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
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得多?
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
……
如果你正在犹豫是否去商场的折扣卖场;
如果你正在为买博物馆套票举棋不定;
如果你正在为租婚纱还是买婚纱犯愁;
如果你正在考虑换一份清闲的工作;
如果……
请翻开《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吧。一次经济学趣味之旅即将在你眼前展开。
内容提要
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另辟蹊径:让每位读者都成为经济学家。他在自己的经济学概论课上,布置了一篇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他在课堂上说,“文章字数有限制,500字以内。很多出色的论文比这还要短得多。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最好的论文,普通人一看就明白了,而且一般都不用什么公式和图表。”
本书收录了多个最有趣的例子,都是他历年来的珍藏。虽说很多人以为经济学不可思议、难以理解,可它的基本原理简单又实际。根据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谁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它。他提取日常生活经验中100多个事例,教会您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体验到作为“经济学家”美妙之处。

Ⅶ 牛奶可乐经济学2里面有个例子不明白:正坐在沙发上舒服的听音乐,接下来的2首歌自己很不爱听

B(x)=1-C(x)
B(x)你的为收益,如果你去做,你的成本C(x)大于等于1,所以你的收益不仅为零,甚至有可能亏损。 而让别人去做只需要成本C(x)=0.75. 所以把自己的成本变成0,让得到的1付给别人0.75 自然收益大于0

Ⅷ 牛奶可乐经济学讲的是什么

通过身边的一些现象及实例,用经济学家的眼光来看生活。例如牛奶盒为何是方的而可乐瓶却是圆瓶子等

Ⅸ 牛奶可乐经济学

这不是故弄玄虚,这是美国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康奈尔大学教经济学课程的时候,收集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而编辑的一本书―――《牛奶可乐经济学》上面的问题,在看到解释后的,才恍然大悟,事情原来是这样子的。也正是这样源于生活、妙趣横生的问题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凭着兴趣,竟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读完,现在回想起来,有点遗憾。遗憾的是,没有在阅读中进行仔细思考,没有先对问题进行求解,而直接阅读了后面的答案。这本书的内容是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并通过这些事例和解释来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看完后,给我的启示,就是为什么不多问“为什么”? 经济学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人能够根据自身利益的得失来权衡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了周边的事物,没有对发生在身边事物的存在性进行思考,更没有对其合理性进行考量,没有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深入地探究。其实,日常生活中每种事物的背后都蕴含着经济学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习惯了,认为是理所当然,这种思维方式在我阅读这本书时,还在发挥着作用。直到看了此书后,才发现以前的认识水平有多浅,理论与实际脱离的有多大。当然,答案不是唯一的,换个角度,会有不同地见解。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生活太累,象个经济学家。看这本书,你千万不要这样的想法,它只是让你觉得经济学就是这样简单又实际。此书收录了多个有趣的例子,根据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谁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它。他提取日常生活经验中100多个事例,教会您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在这种愉悦而轻松的阅读中掌握了经济学看似深奥的原理,认识世界的水平也就提高了,在决策时也就更加富于理性。 试用这两个准则来解释征管中一些现象。为何部分财务人员在纳税申报时,不备齐涉税资料?为何税收管理员在通知纳税人补涉税资料时,财务人员不反对?其实,上述问题的答案在于机会成本上。日常,我们所接触地纳税人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财务人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业务水平普遍不高,换句话说,就是机会成本较小。如果财务人员业务水平高,如取得中级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他们的机会成本较高,在决策时,不考虑周全,损失就会大于收益,在准备纳税申报时,自然会充分准备各类资料,正确填写申报表,准确计算税款,否则,重复意味着损失。那为何税收管理员不将平时工作消化在平时,而热衷于集中整理资料?试用成本效益原则来解释,税收管理员是国家公务人员,虽有各类绩效考核,但其收益变化并不明显,假设这项工作收益恒定,对税收管理员的吸引自然会降低,工作的热情也就不会很高,而我们税收管理员每天付出机会成本,可以根据能力大小来衡量,在理性经济人视角下,机会成本可能大于收益。 理论来自于生活,现在回答开头的问题:一是因为消费的习惯,可乐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圆柱形拿在手里更方便,而牛奶却不是这样,虽然有的配了吸管。二是产品的不同特性,牛奶需要专门装在冰柜里,运营成本高,用方盒子装无非就是能节省点贮存空间,我们在超市看到可乐大多放在开放式货架上,运营成本低。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收益。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Ⅹ 《牛奶可乐经济学》

刚上大学呀~?
先看看1就可以,不需要什么基础,2和3就得懂点儿东西了。不过这个书当休闲读物就可以了,如果想要学习去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吧,中文英文都可以,比较有意思也不难。

阅读全文

与牛奶可乐经济学中的例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