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西方经济学的无法自拔txt百度云呀。
^你好,我是兔兔秃,用网络网盘分享给你,点开就可以保存,链接永久有效^_^链接:
https://pan..com/s/1NAD9yORyK41MOh9PrvDSwg 提取码: ki32
2. 求西方经济学的小说txt,随便拿本都可以啦最好有番外谢谢咯~
我的网盘,分享给你。密码:qrhd
3. 经济学家历以宁先生有哪些文学著作和经济学著作。
个人文集
《厉以抄宁经济袭论文选(西方经济部分)》,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厉以宁选集》,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年。
《中国经济往何处去》,香港,香港商务印书馆,1989年。
《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2年。
《转轨与起飞:当前中国经济热点问题》,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经济、文化与发展》,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
《经济漫谈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厉以宁九十年代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市场经济的足迹》,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面对改革之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
《厉以宁北京大学演讲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厉以宁经济评论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厉以宁论文精选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厉以宁改革论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
《厉以宁自选集》,北京,学习出版社,2008年。
35.1998年 中国非国有经济年鉴创刊成立 厉以宁担任顾问
4.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作品鉴赏
《通论》的出版,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上的“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的《国富论》及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三本同样伟大的著作。此后,凯思斯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也纷纷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将凯恩斯的理论及建议作为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60 年代末以前,通过其追随着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的经济理论已基本上被西方经济学界着成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同义词。所以,某些经济学家将从《通论》出版开始直到60 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称作“凯恩斯时代”。
如果说《国富论》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圣经的话,那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便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宝典。《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意义在于为国家干预提出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从而突出了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新阶段之时,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理论对自由资本主义的缺陷给予解释和弥补,此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现了,并从宏观的视角对大量的宏观概念进行归纳与整合,使得经济学的发展开始跳出价格分析的限制,从而翻开了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崭新一页。《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掀起了一场经济理论的革命,史称“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与之前的经济手段相比主要是干预的手段不同:凯恩斯倡导以财政政策为主,而不是货币政策为主,提出在萧条时期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开支、减少税收和发行公债。同时,凯恩斯认为国家干预要控制投资,以消除投资对经济造成的波动性;要推进收入均等化以增加消费需求。国家干预的手段从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这才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政策主张方面革命的最主要特色。这一转变对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以及对整个经济理论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认为是凯恩斯的代表作,标志着凯恩斯主义这一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形成。《通论》修正了传统西方就业理论的核心——萨伊定律,凯恩斯试图推翻传统的有关就业理论赖以组成的劳动市场论、利息论和货币论组成的三个部分并且提出治理危机的对策。
书中认为,失业除了传统经济学认为的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外,还有一种非自愿失业,其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是批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由于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所以失业是因为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后者又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和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三个心理因素的作用。消费需求不足是因消费倾向递减,使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投资需求不足是因为资本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前者是指投资利润率的下降,后者是指人们保留现金偏好。
因此,凯恩斯主张政府要想办法促进有效需求,办法是:增加工资以增加消费,采用累进税增加穷人收入,实行赤字预算与适度的通货膨胀政策。他认为,刺激投资比刺激消费更重要。它有乘数效应。
在研究方法上,它将传统经济学的供给本身创造需求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就业均衡看作是特例,而将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看作常态,由此构造能包容原有经济学在内的更具有一般性的理论。
5. 真正标志着西方经济学产生的著作是谁的作品
8.《国富论》(1776)(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亚当·斯密的代表著作《国民财富 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于1776年。那时,正是英国资本主义 的成长时期,英国手工制造业正在开始向大工业过渡,英国产业的 发展,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受着残余的封建制度和流行一时的重商 主义的限制政策的束缚。处在青年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清 除它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正迫切要求一个自由的经济学说体系,为它鸣锣开道。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就是 在这个历史时期,负有这样的阶级历史任务而问世的。这部书总 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了当时有 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动过程作了较系统、较明白的描述。总之,斯密的这部经济学论著,从其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方 面来看,是无疑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错误的庸俗论点的,但作为成长 过程中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学代表著作来看,它确实表现出许多科 学成分,是在批判以往经济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古典 经济学的科学研究成果。由于这部书在他的研究方法上,都分别 表现出了正确与错误、科学与庸俗的两重特点,它对后来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也是两方面兼而有之的。具体介绍内容见姚开建主编《经济学说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一版P107-108(“斯密的《国富论》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等各个方面。”)
6. 求西方经济学的作品集,要百度云
http://pan..com/s/1f18lJ
7. 保罗·萨缪尔森的个人作品
《经济分析基础》(1947)
简介
保罗·萨缪尔森在哈佛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其博士学位论文为《经济理论操作的重要性》,这部论文获得了哈佛大学威尔斯奖。为保罗·萨缪尔森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分析基础》正是在此论文基础上写成的。
《经济分析基础》包括两篇共12章及两个数学附录。全书的目的正如他在第一章导论中指出的:“各种不同理论的主要特征之间的相似性的存在,意味着一般理论——它是各种特殊理论的基础,并且将各种特殊理论的主要特征统一起来——的存在。这种通过抽象而一般化的基本原理,早在30多年前就由著名的美国数学家穆尔证明了。本书的目的就在于详细论述这种一般化的基本原理对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意义。”
《经济分析基础》以数学为工具,使各种理论和方法获得基本统一的表述,并以此总结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成就。这本书把最大化原理和均衡原理结合在一起。使新古典经济学的主体内容有了经典的数学表述形式。这正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
《经济学》(第1版,1948)
简介
萨缪尔森的巨著《经济学》流传颇广,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据报道销售量已达1000多万册,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订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将《经济学》作为专业教科书。
该书对经济学中的三大部分——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都有专门的论述,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看到他从宏观经济学到微观经济学,从生产到消费,从经济思想史到经济制度都比前人有新的创见。这部著作在内容、形式的安排上也可谓匠心独具,他在每一章的开头加上历代名人的警句,言简意赅地概括全章的主题,使读者不像是在啃枯燥的理论书,而是在读一部有文学色彩的史书。这一巨著的出版,为普及、推广其理论创立了良好的条件。
从历史角度看,里程碑式的经济学教科书在几十年内长盛不衰的情况并不鲜见。1776年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之来,西方经济学界已经产生了三部公认的里程碑之作。第一部是1848年首版问世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该书多次重版,成为19世纪后半叶英语世界中必读的经济学教科书。第二部是1890年首版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该书一直被奉为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直到1948年才出现第三部“集大成”之作,即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1958)
1958年,萨缪尔森与R·索洛和R·多夫曼合著了《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一书,为经济学界新诞生的经济计量学做出了贡献。这部书成功地把价格理论、线性规划和增长理论结合起来。
《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1~4卷)(1966,1972,1977),第三届获奖者西蒙·库兹GNP(国民生产总值)之父
8. 著名经济学著作是什么
知名的有《国富论》、《资本论》、《经济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经济发展理论》等。
1、《国富论》
《国富论》全称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76年。
《国富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
如果这种经济活动不会受到干预,那么,经由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不仅会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还会推进公共利益。
《国富论》这部著作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堪称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
2、《资本论》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德国思想家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1867—1894年分为三卷出版。
《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
3、《经济表》
《经济表》是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弗朗斯瓦·魁奈创作的经济学著作,于1758年首次出版。
《经济表》是魁奈重要的经济著作,他的经济理论的主要原则都概括地体现在这一作品之中。《经济表》不只是一幅单纯的图表,而是一种理论分析的工具,是为了解决当时法国的现实经济问题和振兴国民经济而制定出来的。
它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试图通过描述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商品流通运动,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客观过程,阐明社会总产品的再生产及其在价值和实物形式上如何进行补偿的科学理论。
虽然《经济表》没有能真正揭示社会再生产的基本规律,也没有能解决现实的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问题,但这种天才的尝试对以后再生产理论的探讨具有深远的意义。
《经济表》是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理论研究的,是魁奈对政治经济学做出的贡献。
4、《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817年。
全书结构比较松散。前六章是全书的重点,包罗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余各章则是李嘉图理论原则的运用,或是对其原理的理解和补充。
该书分析了社会中三个阶级,即地主、工人和资本家在社会产品分配方面的规律,发现商品的相对国内价值决定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必要劳动量,利润与工资是互成反比例而变化的,而工资是随必需品成本的变化而变化的,还论述了其他许多问题。
该书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对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5、《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得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12年。
该书共6章,第1章和第2章论述了从静止状态的“循环流转”到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包括了企业家的特点和功能、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的含义和作用,以及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3章、第4章和第5章则进一步阐述了信贷与资本、企业家利润及资本的利息等问题。第6章运用创新理论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形成和特点。
该书从不同的侧面,概括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经济现象,在描述历史发展过程的同时,做了开创性的深刻论述,将历史叙述和理论论证融为一体,体现了熊彼特的文体风格。他在这本著作里首先提出的创新理论,当时曾轰动西方经济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