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级微观经济学 生产函数部分
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简单地说,微观经济是靠无形的手(市场)去干预经济,宏观经济靠有形的手(政府)干预经济。
另外。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相同之处就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价格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价格和产量,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后果
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需求曲线一般都是向右下倾斜的,供给曲线一般都是向右上倾斜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企业或家庭参与者的行为和后果,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整个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如家庭,它们的需求曲线一般都向右下方倾斜,即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供给曲线会右上方倾斜。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联系、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即价格上升,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福利经济学。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供给量增加,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管理理论等、开放经济理论等,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厂商等
B. 微观经济学 大一 生产函数
这个生产函数是最基本的投入-产出函数,这是假设的需要,实际中存在更复杂的回包括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答数、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等,教材如此设计只是为了教学方便而已,而在实际中的生产函数可能是线性的(如上面),大多数情况下是非线性的,一般用科布-道格拉期生产函数来表示。
a与b分别代表劳动与资本投入的产出效率,即在保持劳动(资本)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资本(劳动)会带动产出增加b(a)个单位,事实上用Q对劳动投入L微分可以得到a,对资本投入K微分可以得到b。
C. 微观经济学中生产函数是用哪个经济模型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表达式:
Y=AF(K,L)
Y是产量,A是技术进步,K是资本,L是劳动力
D.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种变动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
假定X1、X2……Xn顺次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以下:Q=f(X1,X2,...,Xn);
该生产函数表示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组合(X1,X2…Xn)在每一时期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为Q。在经济学分析中,通常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这两种生产要素,所以生产函数可以写成:Q = f(L,K)。
生产函数:每个时期各种投入要素的使用量,与利用这些投入所能生产某种商品的最大数量之间的关系。生产函数表明了厂商所受到的技术约束。
Q= f(L,K,N,E)
式中,各变量分别代表产量、投入的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一般的简化为,Q = f(L、K)
在微观经济学中,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通常用来考察短期生产理论,两种(或以上)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用来考察长期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对既定产品,技术条件不变、固定投入(通常是资本)一定、一种可变动投入(通常是劳动) 与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间的关系,通常又称作短期生产函数。
2、多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在考察时间足够长时, 可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投入都可以变动、甚至所有的投入都可以变动,通常称为长期生产函数。
在这里,长短期的划分是以生产者能否变动所有的要素投入量来作为标准的,而不同的产品的生产,长短期的划分是不固定的。
所以对于长短期的区分,有如下标准:
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E. 一到微观经济学题,,关于生产函数的
这是一个数学问题,边际生产MP是生产函数P对产量Q的一次导数,当导数为负的时候,原函数单调递减。所以当P下降的时候,MP小于0。额外的,如果要使得MP递减,需满足的条件是P对Q的二阶导数小于0
F. 微观经济学中生产函数是用哪个经济模型
这个生产函数是最基本的投入-产出函数,这是假设的需要,实际中存在更复杂的包括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等,教材如此设计只是为了教学方便而已,而在实际中的生产函数可能是线性的(如上面),大多数情况下是非线性的,一般用科布-道格拉期生产函数来表示。
a与b分别代表劳动与资本投入的产出效率,即在保持劳动(资本)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资本(劳动)会带动产出增加b(a)个单位,事实上用q对劳动投入l微分可以得到a,对资本投入k微分可以得到b。
G. 微观经济学生产函数问题
最小化来的问题。
利润最大化源就是成本最小化。知道劳动价格PL和资本价格PK,希望最小化 C = PL*L + PK*K,其中L是劳动力数量,K是资本数量。
知道生产量,意味着知道Y = F(K, L),其中Y是生产量而F是生产函数。
所以,整个问题就是 min (PL*L + PK*K) s.t. Y = F(K, L)
H. 证明成本函数和生产函数的关系(微观经济学)
厂商生产规模不变时,固定成本是一常数;P表示要素L的价格。
因此这里可将平均版成本AC与平均产量AP的关系看作是平均可变成本AVC与平均产量AP的关系
证明:假定在一生产系统中,只有劳动是变动的投入要素,那么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AVC就可以表示为:
AVC=TVC/Q=P*L/Q=P/(Q/L)=P/AP,即平均可变成本与权平均产量之间成反比关系。
边际成本MC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MC=△TC/△Q=△TVC/△Q=P*△L/△Q=P/(△Q/△L)=P/MP,即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也成反比关系。
http://hi..com/weininuli/album/item/0e1b8c50a6c90d5585352403.html
总成本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有点复杂,我说不清楚,不好意思。
I. 微观经济学 由生产函数推成本函数
根据短期生产来厂商成本最小源化原则:各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要素的价格之比。即:
MP(k)/MP(l)=P(k)/P(l)
根据生产函数Q=10KL/(K+L),求资本和劳动的偏导数得:MP(k)=10*L的平方/(K+L)的平方
MP(L)=10*K的平方/(K+L)的平方
所以:根据MP(k)/MP(l)=P(k)/P(l)
L的平方/K的平方=4
所以:L=2K
所以总成本C=4K+L=6K
Q=10KL/(K+L)
=20K/3
所以:K=3Q/20
所以:C=9Q/10
应该没错吧.
顺便说以下上楼的偏导数求错了!
J. 微观经济学 由生产函数推成本函数
根据短期生产厂商成本最小化原则:各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要素的价格版之比。即:权 MP(k)/MP(l)=P(k)/P(l)
根据生产函数Q=10KL/(K+L),求资本和劳动的偏导数得:MP(k)=10*L的平方/(K+L)的平方
MP(L)=10*K的平方/(K+L)的平方
所以:根据MP(k)/MP(l)=P(k)/P(l)
L的平方/K的平方=4
所以:L=2K
所以总成本C=4K+L=6K
Q=10KL/(K+L) =20K/3
所以:K=3Q/20
所以:C=9Q/10
应该没错吧.
顺便说以下上楼的偏导数求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