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西方经济学边际

西方经济学边际

发布时间:2021-01-27 18:34:47

1. 西方经济学:什么是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如果按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的话,那意思就是让他使劲玩,什么都不干,专门玩内游戏,然后随着玩的容时间越长,他对游戏的兴趣会越低。边际效用递减:效用,即满足程度是人神经的兴奋,外部给一个刺激(即消费某种物品给以刺激,如吃面包刺激胃),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连续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兴奋程度就下降(边际效用递减)。这个规律对我们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非常重要。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记得采纳哦
我是VIJ

2. 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率一个意思吗

边际效益就是你每得到一件物品给你带来的新增加效益,随着你拥有该物品的增多,你得回边际效益便递减。
边际答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即总效用的增量。
这两个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率和用的区别罢了。

3. 西方经济学,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英文名称:Marginal utility),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
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

4. 求西方经济学中 “边际产品价格”及“边际收益产品”的名词解释

“边际产品价格”,是对产品采取边际成本定价方法所确定的产品价格。该方法回以变动成本作答为定价基础,只要定价高于变动成本,企业就可以获得边际收益或边际贡献,用以抵补固定成本,剩余即为盈利。
边际收益产品,是指由于使用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也即在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时追加一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它等于投入的边际产品乘以厂商的边际收益。

5. 西方经济学的边际产量到底怎么理解呀

(marginal proct,简称:MP),也称边际产品,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总 产量的增加量。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只要增加一个产量的收入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低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订产品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当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其最大利润的产量。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是: MP=总产量的增加量 Q/劳动的增加量 L 边际产量-关系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关系 边际产量与总产量及平均产量关系表格[1] 第一,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 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编辑本段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短期中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当固定生产要素不变而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时,产量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起初随着可变生产要素增加,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即增加的产量)递增,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然后,随着固定生产要素接近于充公利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数,但增长率递减,这时总产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递减的。最后,当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反而会使边际产量小于零,总产量绝对减少。举个例子说,一个面包坊有两个烤炉为固定不变,作为可变生产要素的工人从1个增加到2个时,面包的边际产量和总产量都会增加。如果增加到3个工人,1个工人打杂,尽管这个工人增加的产量不如第2个工人(边际产量递减),但总产量仍增加了。如果增加第4个工人,面包坊内拥挤,工人之间发生矛盾,总产量反而减少了。 编辑本段边际产量-农业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各部门都存在,但在农业中最突出。三季稻不如两季稻正说明了这一点。在农业仍为传统生产技术的情况下,土地、设备、水利资源、肥料等都是固定生产要素。两季稻改为三季稻并没有改变这些固定生产要素,只是增加了可变生产要素劳动与种子。两季稻是农民长期生产经验的总结,它行之有效,说明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固定生产要素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改为三季稻之后,土地过度利用引起肥力下降,设备、肥料、水利资源等由两次使用改为三次使用,每次使用的数且不足。这样,三季稻时的总产量就低于两季稻了。四川省把三季稻改为两季稻之后,全省粮食产量反而增加了。江苏省邢江县1980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两季稻每亩总产量达2014斤,而三季稻只有1510斤。更不用说两季稻还节省了生产成本。群众总结的经验是“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这就是对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形象说明。 1958年大跃进年代也是一个大批资产阶级的时代。与大跃进并行的是经济学界对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口诛笔伐。否定规律不等于规律不存在,违背规律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1958年这样风调雨顺的年份农业产量减少,以及以后引起的20世纪最严重的大饥荒,正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惩罚。经过共和国这一段历史的人,肯定会对这个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改革开始之后对西方经济学的重新认识正是从给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翻案”开始的。 当然,如同一切规律一样,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也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和固定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才正确。在长期中,如果生产技术进步或固定 生产要素增加(或者说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就不起作用了,代之而起的是其他经济规律。所以,我们也不能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绝对化。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不仅对农业重要,对其他部门也同样重要。企业富余人员存在,机关人浮于事,都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表现形式。“减人增效”是这一规律的运用。从这种意义上说,认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总结1958年的教训,也有助于当前的改革。和德道核对 编辑本段边际产量-应用企业边际产量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边际产量值,就是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市场价格,而边际产量指的是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例如,当企业把工人数量从一个增加到2个时,生产苹果从100箱到180箱,第二个人的边际产量是80箱。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人工资这一点上。而边际产量值的增加意味着要递减达到工人工资这个点就需要提供更多的工人。所以边际产量增加值曲线也是劳动需求曲线。为了增加劳动需求,一个最有力的措施就是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就是提高劳动生存率,提高生产技术。 促进了就业 中国的人口在增长,同时技术也在飞速进步。以前以为后者的存在会导致工人需求的减少,因为技术进步意味着用更少的人可以生产同样多的产品,那么将有更多的人失业。现在想来是错了,因为原先的思考是在生产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而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是不可能满足定量的生产的,他们总是想办法提高产量,满足中国需求之后就开拓国际市场,产品总量其实是在飞速增长的,在这个前提之下,技术的进步就反而促进了就业。 很复杂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化处理。人口一方面是消费者,消耗了有限的人类资源,更重要的一方面,人还是唯一伴以智慧的劳动者,他们能够创造财富,而后一方面才是人类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人口是多了,但与中国现存的生产规模是大抵符合的,或者说中国现存的生产规模是由人口规模决定的,所谓人有多大产,地也有多大产。中国现存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农村的劳动生产率低,导致就业不充分。所以现学现卖的话,利用边际产量决定劳工需求的原理,解决人口问题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农村的劳动生存率,或者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创造新的就业途径,利用非第一产业的高边际产量解决低边际产量的第一产业的剩余人口问题。

6. 西方经济学中边际和边际率的区别是什么

边际效用递减与边际替代率递减本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概念。 “边际效用递减推出版边际替代率递减”权或“边际效用递减隐含边际替代率递减”,事实上,这种观点是曲解了这两个概念。
边际效用递减是指消费者在其他商品消费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持续增加消费某种商品,带来的效用增加额是递减的。而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消费者放弃了一定数量某种商品,但又要维持效用不变,所以必须要增加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的情况下,后者增加量与前者减少量的比率。而且,这个替代率是递减的,即边际替代率递减,反映在两种商品的图形上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递减(绝对意义上)。
很明显,两个概念有很大区别。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中改变的只是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因而效用是改变的;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中改变的是两种商品,但保持了效用的不变。

7. 西方经济学中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边际报酬是抄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连续等量的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这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报酬是递增的,当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这一特定值时继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这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报酬是递减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要强调的是,任一产品的短期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原因是在任何商品的短期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可变生产要素与固定生产要素之间的一个最佳数量组合比例,只有达到这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生产力达到最大.一旦偏离这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边际报酬就会递减.

8. 西方经济学哩的“边际”一词是何意思

所谓的边际就是指增加一单位自变量引起的因变量的改变量。比如说边际产量版的意思就是增加或权减少一单位投入引起的产量的变化,边际成本的意思是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引起的成本的变化,边际收益就是多卖出一单位产品收益的增加量。通俗的讲,就是在原有基础上,一个量改变一单位,引起的另一个量的概念量。
希望能帮助到你!

9. 谁能解释一下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复减法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也称边制际效益递减法则、边际贡献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在一个以资源作为投入的企业,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换句话,就是虽然其产出总量是递增的,但是其二阶导数为负,使得其增长速度不断变慢,使得其最终趋于峰值,并有可能衰退,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也叫做戈森第一法则。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通俗的说法是: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少。用数学语言表达: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随x的变化而变化,随着x值的增加,y的值在不断减小。这就是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10. 在经济学中边际量是什么概念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

在经济上,边际量是指生产专、交换、分配和消费在一属定条件下的最后增加量,研究这个增量的性质和作用,构成了边际分析的基本内容。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量或增量分析,比总量分析和平均量分析,能更精确地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阅读全文

与西方经济学边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