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边际在经济学中的含义是什么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
经济学认为,经济事物总是在各种影响因素下不断变动的变量,因此,边际量就是理性人在做正确决策时的重要参考。这就是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这个术语来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记住“边际”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调整。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决策。
边际量是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用拔河来做比喻,一方共有10个人,总拉力为300公斤。现在增加一个人张三,张三的到来使得这一方的拉力增加了25公斤,这个25公斤就是边际量。又增加一个李四,李四的到来又增加20公斤拉力,这个也是边际量。
总的说来,边际量的增加往往是递减的,还用拔河做例子。
假设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一样的25公斤,当人数少的时候,大家配合的比较好,每一个人都能发挥25公斤的力量。
后来增加了一个人,大家一起使劲的时间就有点错位,新增加的人实际只能让总拉力增加24公斤的力量。
继续增加人的话,大家使劲的时间就有更多的错位,他只能让总拉力增加23公斤的力量。
随着人数的增加,每个人带来的增量(就是边际量)都在减少,总拉力(就是总量)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最后再来一个人也不能增加为止,如果再增加人数的,就有可能带来负的边际量了。
㈡ 边际分析与数理模型分析的定义及他们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边际分析的地位是很高的,在经济史上被称作边际革命,我们把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内变动会对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称为边际分析方法。这场革命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运用最广泛的经济教材都是从边际分析入手的。
而数理模型数理模型分析方法是指在经济分析过程中,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字算式的推导来研究和表示经济过程和现象的研究方法。实际上从最开始的经济研究都会用到数理模型,不过近些年来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毕竟所有的社会科学都把自己能数理化当作一个目标。不过目前的模型绝大多数脱离实际,搞一大堆高等数学。实用性不是很好。
㈢ 经济学中的边际怎么理解
边际效应(英文名称:Marginal utility),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握孙时候,其产生的效用成递减速趋势。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
通俗的解释是: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郑巧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这种效应,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同样有效,在经济学中叫“边际效益递减率”,在社会学中叫“剥夺与满足命题”,是喊皮键由霍曼斯提出来的,用标准的学术语言说就是:“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
㈣ 管理经济学 什么是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内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容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
举个老师上课讲的经典例子
当你很饥饿的时候你愿意花1元钱买一个馒头 第一个馒头边际1元
当你吃完第一个馒头饥饿感减轻 一点饿 你只愿意花0.5元钱买第二个馒头 第二个馒头边际0.5元
当你吃完第二个馒头饱了 你愿意花0元钱买第三个馒头 (即可吃可不吃) 第三个馒头边际0元
当你吃完第三个馒头非常饱了 除非人家倒你你0.5元钱 你才会吃 第四个馒头 第四馒头边际-0.5
以此类推
㈤ 边际分析方法的意义
边际分析法在1870年代提出后,首先用于对效用的分析,由此建立了理论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分析方法的运用可以说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具体说它的意义表现为:
边际分析运用使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转变
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把有限的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
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
边际分析本身是一种数量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使各种数量工具线性代数、集合论、概率论、拓扑学、差分方程等,逐步渗入经济学,数量化分析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
边际分析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以需求、供给为重心,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以市场和价格机制为研究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微观经济学正是研究市场和价格机制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探索消费者如何得到最大满足,生产者如何得到最大利润,生产资源如何得到最优分配的规律。
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
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经济学从理论上推出了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
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
研究变量变动时,整个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动,这为研究事物本来面目、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问题的实证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㈥ 什么是边际分析法联系实际说明在管理决策中使用边际分析的意义有哪些
1·所谓边际分析法,就是企业在管理决策时,不是根据全部成本投入来衡量一定的产出或收益,而是将增量要素投入带来的收益即边际收益,与增量要素投入产生的成本即边际陈本进行比较,由此来判断一项决策的利弊得失。
2·边际分析运用使西方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转变
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把有限的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
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
边际分析本身是一种数量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使各种数量工具线性代数、集合论、概率论、拓扑学、差分方程等,逐步渗入经济学,数量化分析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
边际分析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以需求、供给为重心,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以市场和价格机制为研究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微观经济学正是研究市场和价格机制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探索消费者如何得到最大满足,生产者如何得到最大利润,生产资源如何得到最优分配的规律。
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
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从理论上推出了所谓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
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
研究变量变动时,整个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动,这为研究事物本来面目、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问题的实证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㈦ 经济学边际分析法!
经济就相当一个链条,消费是其中的环节'没有消费,链条就断裂,就不能带动车轮前进
㈧ 试述边际革命及其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边际革命。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经济学中爆发了一场全面革内命的标志。这容场革命被称为边际革命。这场革命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
边际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持续到二十世纪初,相继二、三十年,边际效用学派的代表人物应该是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洛桑学派的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和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他们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先后出版了各自的代表作,并不约而同地讨论了同一个问题,即价值由什么决定。
边际革命:现代经济学的序曲和基石。现代经济学教科书无处不见“边际”概念和边际分析,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边际革命对20世纪、对现代经济学、对现代经济运行分析影响的深远。促使“边际革命”产生的需求或动力是什么呢?这就是效用,稀少性,以及在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享受(效用)怎样才会最大,稀缺的资源怎样配置才能效用最大,它标志着经济理论的中心发生了重要的转移转向着重于主观的因素,心理因素,着重于需求和供给并且把需求提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而不是供给、生产和分配。
㈨ 经济学 边际革命的影响
首先谈三架马车,然后新古典主义占据主流,后期涌现大师马歇尔 庇古 这几个人一谈内容就丰富了,其实边际革命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影响主要是工具的革新
㈩ 边际分析方法运用在经济学的哪个发展阶段
经济学中把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称为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的分析过程,如对效用、成本、产量、收益、利润、消费、储蓄、投资、要素效率等等的分析多有边际概念。边际分析法之所以成为经济学研究中的非常重要的方法,是由经济学的对象决定的。由于经济学研究资源最优效率的使用,而最优点实际就是函数的极值点,根据高等数学的知识,很容易理解,数学方法求得极值就是对函数求导数,当它的一阶导数为0时,即找到极值点。经济学研究经济规律也就是研究经济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经济变量是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产量、收益等等。经济变量分为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例如,如果研究投入的生产要素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生产要素作为自变量,把产量作为因变量。自变量(生产要素)变动量与因变量(产量)变动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生产中的某些规律。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边际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