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经济数学如何入门 有哪些好教材
曼昆《经济学原理》
曼昆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格林斯潘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荐入门首选阅读。目前国内已经有某些教授依据此书编著《西方经济学》教材,在书中出现“经济学10大原理”一词,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袭而来。
萨缪尔森《经济学》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全书结构宏伟,篇幅巨大。可谓博大精深。渗透老萨数十年经济学见解。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其中诸如“热情的心,冷静的头脑”、“相关未必因果”等言语,可谓经济学之《老子》。读完该书,可了解经济学所探讨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之认识框架。知识庞杂,有一体系框架,则适宜以后更进一步学习。学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尽管该框架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仍有断层,但不失为一个好框架。1948年初版,现已出第19版,16版之后是和诺德豪斯合写。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
前二者所涉及经济学内容主要是以价格理论及边际分析为基础,不包括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茨在信息经济学成就甚高,此书可作为前二者的补充。
说明
尽管三位作者政策倾向不同,但教材体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稍多一点,总体上讲,教材相当客观和公允,很适宜做入门教材。建议读英文原版,第一,读英文会迫使你放慢速度,避免囫囵吞枣,第二,有些很有意思的表述经过翻译就没感觉了,第三,翻译这事儿基本都是老师抓的一帮研究生一人一章搞定的,所以质量可想而知。越基础性之教材越需深入浅出,将复杂抽象的道理联系到生活实际上,才讲的透彻,又能调起初学者之兴趣。国外教材市场竞争激烈,低手所写教材很快被市场淘汰,因此市面上的基础教材多为大牛之作。国内教材多为进阶升职的凑数之作,阅读有风险,购买需谨慎。至于考研专用的高鸿业教材,一是读起来十分无趣,二是每一章的最后一节都是用来批评该章所教授的“西方”经济学之“谬误”之处,精神分裂有没有!一上来就读《资本论》《国富论》?还是等把基础打牢了在跟大师交流吧。除了教材之外还有一些通俗一点的书,对于刚接触经济学的读者应该蛮有意思的,推荐学界新星列维特的《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据说赫兹利特的《一课经济学》(Economics
in One Lesson)是不错的中学经济学教材。
⑵ 100分!求斯蒂格利茨《经济学》读后感5000字!急用啊!先到先得!发我邮箱!
已发送哦亲~ 574206081的
⑶ 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什么是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量大课题
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的理解能力。跟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指的是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ACD项都是说的全球化的积极的方面,直接可以排除,B项说的是全球化的发展,联系的增强,也带来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风险,是消极方面,故选B。点评:材料主要说的是全球化带来的弊端,对于全球化的认识是考试的重点。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对自己有力的一面,只要因势利导,最主要的是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让全球化不仅为发达国家,也为发展中国家服务。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已经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⑷ 读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第几版好
2010年暑期,新学年开学之际,《经济学》第四版出版发行了。
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教科书在世界各国有广泛的读者群,先后被译为西班牙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中文和拉脱维亚文等。在前三版的基础上,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继续与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卡尔·沃尔什合作,对课本进行了全面改写和简化,并对数据和案例进行了更新。在第四版中,作者继续致力于将当代经济学融入到传统的教学体系,在对基本竞争模型提供清晰论述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信息经济学和不完全市场;强调资本市场在宏观经济中的关键作用,并以研究人员和处于政策制定地位的经济学家分析经济问题的方式阐述宏观经济学。
自上世纪90年代,梁晶工作室策划出版《经济学》第一版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开始在中国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梁晶工作室”从引进现代经济学观点和方法开始,努力推动着中国经济学思想的变革。斯蒂格利茨所著的《经济学》,从最初的“银版”(第一版),再到后来的“蓝版”(第二版)、“红版”(第三版),直到今天的“绿版”(第四版),15年来,不断保持着与国际领先教材的同步递进。该书作者斯蒂格利茨教授也曾多次接受梁晶工作室的邀请,来华举行各种重要论坛和讲座活动,并于2007年3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名誉院长。
⑸ 求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课后习题解答~
你可以去道客巴巴看看的
⑹ xun 《经济学》(美)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课后题答案哪个出版社
有课后题答案,是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是金圣才 去年夏天这本书才出版 看来内你要考经济系啊 价格容50多元,我是在书店定的 打了8折还是7折的, 封皮是红黑的 大工教育书店这本书好像已经没买的 去年我是没买到 你就上网搜这本书 用WORD把封皮和图书号打印出来,给个书店 去定一本就OK 了
⑺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2版和第4版该选哪个
不知道楼主还能不能看到这条消息,不知道你的经济学书租借或者出售么?我今年也准备考陕师大。
⑻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约瑟夫·尤金·斯复蒂格制利茨1943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小城加利。
中学毕业后,斯蒂格利茨进了阿默斯特学院。起初,他主修的是物理,但经济学却对他有一股无法抵抗的吸引力。所以,他后来改为主修经济学。他认为这样可以把他的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并且选修经济学可以把他对于历史及写作的兴趣结合起来。就这样,他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
⑼ 学经济的来!!!斯蒂格利茨和萨缪尔森《经济学》哪个好求建议
首先有一颗学习的心是很好的。
1、从难度和深度来说:经济学的难度是用数学衡量的,而国外经济系本科生需要读初级和中级经济学,这两位的书都属于初级经济学的范畴,完全用不上什么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国内很多教材的难度与之相当。这两本书看着很厚,其实都是案例,论深度和难度而言远不及国内的高鸿业、尹伯成编的书。所以妹子你要选深度就选错了。
2、从框架来看:萨缪尔森沿用自创的新古典综合的框架,宏微观依然是互为独立前提的(即微观资源充分利用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研究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下资源利用问题),内容虽新,但这一框架未免过时;格利茨的经济学教科书则使用新凯恩斯的框架,试图融合宏微观经济学为一体,加上斯蒂格利茨本人是研究信息经济学得奖的,所以此书在信息经济学有独到见解。
3、从两本书比较而言:这两本书虽然难度不大,但是由于你本人才一年级,没有必要修到中级经济学,这时候打下案例分析的基础,培养经济学感觉才最为重要;加上大一学业很重,在做更多的经济数学题目没有必要,所以你可以当这两本书作为课外书阅读。
此处我推荐萨缪尔森的。萨缪尔森的教科书是最为权威、出色、畅销的。
(1)萨老本人卖书养活家里6个孩子,还请专人负责他出书版权事宜,坐飞机也是头等舱,可见其畅销程度。本人收藏了18版中英两本。
(2)萨老是麻省理工经济学系的奠基人之一,除了本人获得诺奖外,还有美国总统发的奖(仅4位经济学家获得),座下7位弟子问鼎诺奖,斯蒂格利茨仅仅是他其中一位获得诺奖的弟子。以后你会发现,基本上所有的经济学(包括投资学、金融学、国际经济)畅销教科书都是他的学生、朋友、同学写的,所以建议你还是看师傅写的好。
(3)萨老的研究领域遍布整个经济学科,因此从他的书里你可以大开眼界,而且他的评价从不带个人色彩,比较客观。
4、如果你的“简略”是从广度出发的话,你只要拿起任何一本外国的初级经济学教科书,都可以受益匪浅,因为他们喜欢给低年级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所以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曼昆都不错。
5、如果要纯粹数学深度建议看以下中级经济学教材:
微观:平狄克(mba水准)、范里安(本科3、4年级水准,哈佛、mit指定用书)、尼科尔森(北大考研指定书);这里从左到右代表深浅程度,嗯,如你所见,这几位都是麻省理工的毕业生。
宏观:曼昆、布兰查德、伯南克(美联储前主席)、巴罗,前三位也是mit的毕业生。
6、如果你要做中级经济学的习题,建议做尹伯成的绿皮书。
希望你有所收获!!
⑽ 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难度前者大于后者,经济学入门看曼昆的绝对没错,我就是这专业的,两本书来说内容差别无几,都是作为不同时期的教材来编写的,但曼昆的更平易近人,至于观点的差别在教材里是没有显现的,因为教材编写的内容为无争议的内容,有争议的不在这种基础教材里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