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一下厦大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到底有什么区别
亚南院
1.亚南院偏学术,其数理和英文要求较高。
2.他的课程是全英文的,而且课程量较整个经院的研究生都要重到研二还有专业课,因此课余时间较少。
3.学术气氛重。但是它的国际认可度高,要想出国比较容易。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简称“研究院” ,或“WISE”)成立于2005年6月,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为基础、依托于“985工程”二期项目。
WISE是一个实体性的教育科研机构,下设计量经济学研究中心、金融经济学研究中心、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王亚南学术思想研究中心、现代统计学研究中心、计算与数据中心、厦门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中心、SAS计量经济学卓越中心、康奈尔合作中心以及高级教育培训与咨询中心。
经济学院
1.理论上育人和科研五五开,但实际上科研的实际含量估计占不了那么大比例。
2.经院研究生现在都分教科类和应用类。金融系的课程在研二上学期基本结束,研二下学期大家都开始找实习了。
如果从就业来讲,经济学院好一点。
(1)厦大劳动经济学扩展阅读: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被誉为“南方之强” 。
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福建省和厦门市共建高校。
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入选“211工程”、“985工程”,“111计划”、“珠峰计划”、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厦门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一侧是南普陀寺,一侧是白城沙滩与胡里山炮台,与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隔海相望,包括群贤楼群、建南楼群、芙蓉楼群以及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在内的厦门大学早期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8个学院(含88个系)和14个研究院,有专任教师265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75人,有在校学生近40000人(含外国学历留学生1437人),其中本科生20045人、硕士研究生16172人、博士研究生3647人。 截至2018年5月,厦门大学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② 读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劳动经济学好,还是厦门大学的财政学好求建议!谢!!
人大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厦大在“上海以北”影响力相当之弱,如果确定在北方经营,建议去人大~
希望能帮到你~
③ 厦门大学劳动经济学在职研究生学费多少
厦门抄大学在职研究生在劳动袭经济学领域主演研究的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该课程学制2年,学费2.68万元,学员修完规定课程,通过考试,成绩合格的可获得相关课程结业证书。最后论文答辩通过后,可获得厦门大学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你可以前往http://xmu.eour.cn了解相关专业知识。
④ 厦门大学劳动经济学考什么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1886年 埃利•里查德 《美国劳工运动》;1925年 布卢姆 《劳动经济学》;1936年 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
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曾湘泉
两个基本前提:稀缺性;人是有理性的
价值尺度:互惠原则
含义:在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各方都受益;或一些人受益,而无人遭受损失;或收益者收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和数量。
妨碍互惠活动的因素:“不知情” 、“交易障碍” 、“市场缺位”
研究方法:实证经济学
劳动力的需求内涵:
什么是派生需求?
• 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不同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所谓“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是来自厂商,满足“利润”的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劳动的需求是一种生产要素需求。
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 技术
• 时间长短
• 企业目标
• 社会制度安排
完全竞争企业劳动力需求函数推导
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也就是说,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
什么是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 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需求曲线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WORD补充内容)
1、 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大
2、 对利用该类劳动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
弹性越大
3、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
4、 该类劳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一般用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的比例来表示弹性。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公式:
ed =- (△L/L)/(△W/W)=-(△L/△W)/(W/L)
ed为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L和△W分别是劳动需求数量L和工资率W的变动量。
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
生产要素替代和互补分析:
•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 替代效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闲暇的相对价格(工资),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闲暇的需求应该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
替代效应 = △H/△W > 0
• 注意: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工资增加时,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或大小。
劳动力概念: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工资补偿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的涵义: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人力资本的特征:
是一种无形资本;具有时效性;具有收益递增性;具有累积性;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
• 观点一:人力资本往往与经济学相关(能力、收入流),故描述为人力资本投资。而人力资源往往与管理学相联系,即人力资源管理。
• 观点二:人力资本是与旧的物质资本相对应提出的一个范畴,而人力资源则是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范畴相对应产生的一个概念。
• 奥多•舒尔茨:他把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和人力资本联系在一起,代表作为《论人力资本投资》。其观点有:
• 人力资本存在于人的身上,表现为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价值的总和,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劳动者的数量、质量以及劳动时间来度量。
• 人力资本是投资形成的。
• 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 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
• 人力资本投资的消费部分实质是耐用性的.
• 加里•贝克尔 他将新古典的分析方法应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并提出了一套理论分析框架。其代表作为《人力资本》、《家庭经济分析》。
观点如下:
• 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既要考虑到将来的收益,也要考虑到现在的收益
• 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
• 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
• 提出了年龄—收入曲线。
• 说明了高等教育收益率,同时也比较了不同教育等级之间的收益率差别。
• 信息的收集也是人力资本的内容,同样具有经济价值。
• 雅各布•明塞尔 在收入分配和劳动力市场行为等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开创了人力资本的方法,代表作为《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其贡献如下:
• 他最早建立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模型。
• 最先提出了人力资本挣得函数
• 将人力资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应用于劳动市场行为与家庭决策
• 提出了“追赶”时期的概念,并用于分析在职培训对终生收入模式的影响。
普通培训:
• 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多个雇主同样有用,例如教授基本阅读技能、指导秘书如何打字及如何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等。
• 企业是不愿意为员工提供适用性很强的普通培训,这一类培训任务往往交给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完成。
• 如果企业提供普通培训,一般是员工在接受培训期间接受一个低于本来能获得的工资更低的起点工资。
特殊培训:
• 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使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
• 在此条件下,员工的辞职率要低于普通培训条件下的员工的辞职率,因为受训员工承担了一部分培训成本,而且由此得到的特殊技能还不被其他企业所接受。同样,企业也不愿解聘员工,此类员工的离去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双方协商解决各自承担的成本与分享收益。
•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劳动力流动是指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在空间上的位移和工岗位上的变换。包括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仅仅是指劳动力在企业内的工作岗位变换,如工作性质的调整,职位级别的升迁或下落等。水平流动是指劳动力在企业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工作岗位的调换。
• 劳动力流动形式:即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劳动力行业性流动(易地在其它行业就业)。
劳动力流动成因:
影响劳动力流动因素:
中国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 农村进城劳动力与城市剩余劳动力之间争夺就业岗位的冲突。
• 农村进城劳动力成为社会管理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 户籍障碍
• 信息障碍
• 成本障碍
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对策
• 应降低劳动者偏高的流动成本
• 将劳动力流动作为一种投资行为看待
• 强化劳动者的流动激励,通过财政援助推动劳动者的流动
•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工资的形式:
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
• 内在因素是指与工作特性及状况有关的因素包括8个方面
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要素
• 外在要素是指与工作特性及状况无关,但又同时构成对工资本身确定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些市场经济因素,包括6个方面
补偿工资:
歧视与前市场差别:
劳动力市场歧视类型:
倒U假说:
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原因及对策:
失业存量流量模型:
失业测量:
失业类型:
中国失业问题原因及对策:
⑤ 厦门大学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版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权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的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
①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②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包括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基础,劳动力的结构,劳动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
③劳动就业。包括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社会目标,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业与工资的关系,待业及其类型,就业前培训和就业后培训。
④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包括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务市场及其管理,劳动力管理体制。
⑤劳动力的微观管理。包括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劳动定额与劳动计量,劳动环境与人体保护。
⑥工资。包括影响工资的因素,工资职能,工资形式,工资水平,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工资差别。
⑦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包括疾病、工伤、老年退休等社会保险中的经济问题。
⑧劳动效率。包括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微观劳动效率与宏观劳动效率及其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