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建设经济学

建设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0-11-24 22:52:14

❶ 学习西方经济学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什么作用

我们建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说白了就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西方发达国家比中国要久远多了,西方经济学就是建立在西方市场经济的现实基础上的,所以学习它有指导意义。

❷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怎样建设好社会

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按照《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党的十八大决定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多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政治意义.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人民发表了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发表了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宣言,因而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这次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一主题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利益和政治立场:就是要在今后几年内,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好我国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未来五年内为到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的基础;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这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开创的,又是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能够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确道路;继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以解决在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理论意义.党的十八大强调: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因此,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此,党的十八大部分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样,党的十八大就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写进党的指导思想,从而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举起来、完善起来,这是党的十八大对党的重大理论发展和理论创新,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此外,党的十八大还有其他方面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在其他许多方面实现了理论发展和理论创新,例如,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等等.三是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的总布局和战略布局,因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的“全面”,既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目标要求,也包括了生态文明方面的目标要求,如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求循环经济形成圈套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要求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八大这个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而就必须作为一项战略建设提出来.为了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指出: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此外,党的十八大还提出了其他方面的一些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四是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大发布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体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愿、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因而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大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特别是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题目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围绕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具体实践目标,党的十八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等等.五是世界意义.一方面,党的十八大强调: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确道路,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因此,中国的前途命运已与世界的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党的十八也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联系在一起,因而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一方面,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党的十八大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也给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解决本国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提供了参考方案、启迪经验和借鉴意义.六是历史意义.从理论上看,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有助于更好更快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实践中,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和把握,形成全党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实际能力、自觉行动,实现和体现其历史意义.从实践上看,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因而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其贯彻落实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具体地说,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围绕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战略全局上对我国改革发展作出规划和部署,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有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望采纳,谢谢!

❸ 在经济学中,信用建设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大学本科的经济学专业,是属于理论经济学的唯一一个专业。因此,其有“理论研究”的特性或倾向。
一些大学的经济学,会注重综合经济学理论素质,发展路子主要是考研、,然后就业可选择经济预测、分析人员等岗位;一些高校,则会在经济学下面分方向,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经济学(保险)等,其就业方向经济学(金融)可和金保险方向和保险学类似等。融学类似。
此外,公务员考试中,招收经济学专业的岗位是最多的专业之一。

❹ 经济学属于工程经济类吗

不属于

❺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解决现实问题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科学地揭示客观经济规律。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借鉴引导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其中商品的二因素剩余价值论都与中国经济发展有相符之处。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也说明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在我国的应用颇有成效。因此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不知道你是要长篇大论的,还是要简洁的。。。。

以下是长篇大论的:

1. 我国经济发展为何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原理为参考
研究中国近代史我们会疑惑为什么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可能性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来拯救中国。历史的选择应是一种自发性选择它不是几个伟人、几起事件所能左右的从根本上说他都是遵循着经济原则寻求最优结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中国作为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发展避免不了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产生关联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的制定也避免不了从这种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中吸取精华。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中共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而在政治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代社会相适应则在经济上对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同样产生的重要的影响。
2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首先阐述一下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它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解释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的分配规律以解释和阐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经济规律为研究任务。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
3.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论题的论述
下面我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几个理论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的应用来论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被实践检验和历史证明了的科学理论

至今依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指导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应成为指导我国现阶段改革的理论基础。我国现行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现在不少人对私有制经济发展心存疑虑认为私有制经济发展会动摇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并由此认为私有制经济就是剥削经济也存在私营主对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现阶段对待私有经济和混合经济中的私有成分首先要承认私有经济的合理性、合法性。发展私有经济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充分利用过剩劳动和闲置资本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公有制经济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使公有制经济集中力量发展重要行业有利于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以竞争为主要特征就必须形成多元化的产权主体。因此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既要坚持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精髓和真谛又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进行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二因素就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有用性即能满足人民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必须具备的一个首要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能成为商品。不拿来进行交换也不是商品也就是说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的时候才是商品。在中国社会出现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完全一致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品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它的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在我国社会中也得到了具体体现。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时间的多少来决定的也就是说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这就对商品生产者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意义。他关系到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成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一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在生产上所耗费的劳动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就会亏损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商品呢生产者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它生产改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不仅可以得到全部补偿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这表明该省品生产者的少量个别劳动得到了较多的社会承认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就决定了不同商品生产者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率不同他们之间必然存在收入差距收入多的资本家把一部分资本作为追加资本投入到下一轮生产中扩大生产资本规模改善技术就产生了良性循环致使收入不断增加而相反的资本家则进入恶性循环导致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甚至产生一些的兼并与破产。所以不仅在全球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悬殊在中国内部贫富差距也不断加大居民整体消费水平有限这也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之一。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研究的剩余价值规律中国的资本家也是通过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致富的资本主义的资本分为两部分一为不变资本一为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为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和剥削。资本主义的生产的实质就是生产的剩余价值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亦如此。在中国的私有中资本家也是通过购买劳动力对劳动力进行剥削和压迫来获得剩余价值不断进行资本积累进而进行扩大再生产不再一次对已购买的劳动力进行剥削。而在工资形式上中国与资本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基本方式都分为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而马克思在对工资形式的分析上说明因为有的工资随着劳动时间变化而变化有的工资随着产品数量的多少为变化而且在同种劳动的不同工人之间由于劳动技术高低和熟练程度的不同工资水平就有高低之别。这些方面掩盖了剥削的性质因此工资就像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在中国同样有适用性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没有剥削现象究其本质无论是外国资本家还是中国资本家组织生产活动都是对工人的剥削而这种剥削在未实现共产主义之前会一直在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并存。 以上写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在中国经济中的体现从而揭示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所以下面我再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应用以及产生的改革成就来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三、证明结论
在我国改革开放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取得了卓越成效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演进与思想解放和经济理论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是我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转型,是在科学扬弃和超越苏联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转向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包括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中国在探索改革开放之路中我国始终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引,遵循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在内容上,必须毫不动摇地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知识体系中的基本范畴、科学原理为主体,面对新的历史条件拓展和创新;在处理中外多元经济思想的关系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在我国领导人结合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进行借鉴与改良后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建立起全面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一美元兑换人民币1.53元的汇率来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升上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改善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改革开放的成就有很多很多在这些成就背后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而在这智慧的结晶的背后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四、结论及解决对策 综上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在我国经济发展领域有了很多的应用其中的一些理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未来的探索与实践道路中我国应该继续借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不断根据自己的国情与社会发展水平对其进行改造使其能更好地引导中国经济的发展。

❻ 我一级建造师考试备考中,感觉建设经济学着吃力,找好的学习方法,求赐教,谢过!

其实没啥技巧,就是要多看书,多做题。

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经济学(建设经济方向)

今年考的普遍较好 不过总分上来说这专业的分已经很高了 涨不了多少吧 问题应该不大
就怕提单科的线 万一提了你这51就很悬了

至于这两本书 内容上来讲 都不算很难 没学过的人直接看也是能看懂的 数学这么蛋疼的专业你都学完了 这两本书不在话下(不是我歧视数学 是数学太克我了
考试的题目 就是概念+计算 每章核心的概念背下来 计算把例题+课后题目全搞定
如果实在抓不住重点 去查一下财大老师的PPT以及历年期末考的题目 网上有不少 卷子无非就是那几个老师轮流出的 多看几年的 对重点、难度都会有些领悟的 题量也应该是够的

时间分配上 我的习惯是两天看一本书 然后做题 再看一遍 把不会的内容仔细研究 再做题 只要这科目不是特别克你 这时候感觉就应该差不多了 拼死命看一个星期就够了 现在大概一门课有两个星期 时间不算特别紧
卷子上一次都没见过的内容直接PASS(比如什么发展历程啊 什么这个准则第几条和那个准则第几条比较怎么怎么样啊 以及个别和书的主体内容距离比较远的章节

最后一点 按照财大的尿性来讲 特别复杂的计算题是不会出的 但是特别简单会出成选择题 书上那些解答过程有两页纸的 八成可以PASS掉 两成会把题目简化丢到试卷上
再就是喜欢考原题。。运气好会碰到大题的原题 运气差就一道选择的原题。。总是会考一点的。。
当然最后一点只是个人体会 不排除老师突然抽了一下风 或者今年出题的老师特别变态就喜欢考蛋疼题目的可能性

❽ 建设共享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最根本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朋友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厚重的问题,回答时很占篇幅,依照我个人理解简单说说吧,共建共享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让全体国民和谐地共同奋斗,共同发展,共同享受改革成果的收益。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于政治,社会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讲的是发展就是硬道理。所以共建共享就是依照经济学的规律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以创造最大的效益来惠顾全体国民,在取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提高了精神文明。这是造福当代,福佑子孙的大好事;责任重大,功勋卓绝,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办不成的。

❾ 从经济学角度讲如何建设一个新西部

国内外市场被完全分隔开来;

模型分析:

如图所示,企业的产量被分为两部分,分别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由于该厂商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各不相同,厂商所面对的国内外需求曲线的形状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厂商面对的国外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坦,而面对的国内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厂商根据国内外市场的特点,采用不同的价格销售,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厂商决定其价格与销售分配方案的条件是:MRH=MC=MRF

式中: MRH为厂商在国内市场中销售的边际收益, MRF为厂商在国外市场中销售的边际收益,MC为该厂商的边际成本。

性质:这种倾销行为是为了谋求最大利润,是一种在利益驱动下的企业行为,只要不被限制,就会持续地进行下去。

(2)掠夺性倾销:指为了排除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超额利润。

性质:这是一种以打垮对手,追求垄断地位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公平贸易的行为。

6、相互倾销

指由于倾销导致同种产品的双向贸易的情况。即A、B两国相互以低于国内价格向对方国家销售同一种产品。

设国内与国外分别有一个垄断厂商,并且生产相同的产品,两个厂商有相同的边际成本,而且两个市场间的运输成本也相同。如果他们制定相同的价格就不会有贸易,但若使用倾销,贸易就会发生

两个厂商都会限制国内市场的销售量,以控制其产品在国内的价格不下跌,但若某个厂商能在对方市场上以低于其国内的价格销售,因为降价的负面影响转嫁给了对手而不是自己承受,也能增加其利润,因此各厂商都有进占对方市场的动力。并以高于其边际成本但低于其国内价格的售价销售其产品。但若两个厂商都这么做,那么,即使假定产品在两个市场的初始价格一样,并且都支付运输费用,国际贸易也会出现。

7、反倾销税

(1)反倾销税:指进口国政府在确认外国出口商销售到本国市场的商品有倾销行为时,对该出口商的产品所征收的进口附加税。

(2)影响:

①可以减少国内对低价进口品的需求;

②使进口品价格上升到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的水平,从而保护了国内同类商品的生产者。

案例8-3:埃及对中国瓷器实施反倾销措施

埃及外贸部本周已做出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瓷器餐具采取反倾销措施,开始征收高达305%的关税。

理由:由于中国瓷器大量涌入埃及市场,已经对本国的同类产品造成冲击,使本地瓷器加工厂生产大幅度下降,库存积压严重。据了解,埃及去年从中国进口瓷器2万吨,占埃及全年进口瓷器的96%。

载扬子晚报2003年2月26日

六、其他非关税壁垒

1、自愿出口限制: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

自愿出口限制是在进口国的压力下实施的限量出口措施,与配额有相似之处。自愿出口限制的数量是经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的谈判确定的。

作用:可以使出口商的优势产品难以进入本国市场。

2、歧视性公共采购:是一国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制度给予国内供应商优先获得政府采购订单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政府采购优先购买本国商品的规定,形成了对外国销售商的歧视。

3、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国营贸易”

指国有企业或公营企业获得特权,直接经营国际贸易,因而形成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

缺点:人为扭曲资源配置,导致过度保护和低效率等后果。

4、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1)技术标准:指进口国为了保证各种商品的进口质量符合一般的技术要求而作出的有关规定。

一些国家为了限制某些商品的进口,常常规定一些外国难以掌握的技术标准,以阻止外国商人进入本国市场。

(2)卫生检疫标准:指一国对进口的动植物及其制品、食品、化妆品等所实施的必要的卫生检疫,以防止疾病或病虫害传入本国。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家常常借口进口商品不符合本国的卫生标准为由,将外国产品拒之国门之外。

案例8-4:“伯德补贴”被世贸组织宣布为非法

美国国会于2000年通过的《伯德修正案》,要求美国政府把在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中征收的惩罚性税款直接补贴给利益受到损害的美国公司,而不是上缴美国财政部。

美国通过《伯德修正案》对本国公司实行双重保护,实际上鼓励了本国公司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因而受到贸易伙伴的强烈批评。据报道,2001年和2002年,美国以这种方式向其本国公司补贴了大约5.61亿美元。

美国的这一做法遭到了包括欧盟、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反对。为此,欧盟、日本、加拿大、巴西、印度、韩国、墨西哥和智利于近日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请,要求获准对来自美国的部分产品征收金额相当于美国政府补贴数额的附加关税。

世贸组织于2003年1月最终判定该修正案违反全球贸易规则,并要求美国于当年12月27日前予以废除。但美国并没有执行世贸组织的裁决。

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8月31日授权欧盟等8个成员对美国实施贸易制裁,作为对美国迟迟不肯废除被世贸组织宣布为非法的《伯德修正案》的惩罚。

案例8-5:外观成为贸易壁垒 中国文具遭到美企诉讼

长相相似,也要出问题———近日,美国著名文具企业Sanford公司指控全球12家企业,认为它们出口美国的标记笔侵犯其“商标和商业外观”,目前已由美国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式立案。宁波贝发集团等中国4家企业被列上被告席。

据悉,“商业外观”是美国特有的贸易保护主义“337条款”中的一项,除版权、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外,美国有权对进口产品在外观相似性上提出质疑。此次Sanford公司正是凭借此条款,指控中国贝发标记笔侵犯了其“商业外观”。

尽管贝发集团涉案产品在美年销量也不过50万美元,但仍准备耗资150万美元奋起应诉。从经济角度而言,绝对不划算,不过贝发的法律顾问周杰告诉记者,作出如此抉择,基于三点考虑:第一,放弃即是自动认输,放弃了争夺市场的权利;第二,我方应诉,可以捍卫整个行业的利益。因为万一败诉,而ITC的最终裁定又对受制裁的记号笔做笼统描述,则会牵连到国内其他文具企业的出口———这并非不可能。第三个考虑,则是即便所谓的“商业外观”侵权得以成立,那么也麻烦美方明确界定一下“雷区”范围,省得中国企业不明不白。

对于该指控,中国几家涉案企业都忿忿不平,认为美方纯属刁难。事实上,关于“商业外观”概念,在美国本国都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仅笼统地规定:“消费者根据外观,立刻能辨别出某产品与某著名品牌有类似性的,即属侵权”。而最终裁定,也由法官拍板敲定,颇似“霸王条款”。据了解,中国制笔企业出口前算得小心,进入美国市场前曾到美国专利局、商标库里查询,如此步步谨慎,竟仍防不胜防。

美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利用这一特有的法律频频对中国商品设置障碍,其真正目的不在于保护知识产权,而在于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据了解,贝发涉案的那款笔在沃尔玛上柜仅2个月,其销量就是Sanford公司那款“类似笔”的7倍!贝发认为,消费者绝不会混淆外观,而是因为两种笔质量不相上下但价格相差20%,最终选择了物美价廉的中国笔。耐人寻味的是,在Sanford所指控的另外11家公司中,有韩国企业,也有一些美国的进口商,但沃尔玛亦是贝发的进口商,Sanford却有意避开直接同巨人沃尔玛抗衡。据宁波市外经贸委副主任俞丹桦分析,Sanford猜准中国企业的心思:对中国企业恶意骚扰一下,中国企业考虑到高额官司成本以及在美较低的销售量,大多会放弃应战,那么市场份额便拱手相让了。

可这回,Sanford的算盘可能打错了。周杰告诉记者,贝发准备采取几步走策略。第一步,质问所谓“商业外观”侵权是否成立?按照法律程序,得做民意调查———是否一眼就会把贝发的产品错认为是某“著名商品”?第一步走不通,再据理力争两种笔有显著差别。因为贝发已非常明显地标有自己商标,在外形上也有明显不同。“不排除裁定的任意性和偏向性,这取决于法官的个人素质,但我们仍要尽最大努力争取权利!”周杰说。

第九章 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

一、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一)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二)自由贸易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案例9-1:WTO与自由贸易区

中国入世3年了,入世3年后,我国一改过去对参与自由贸易区步伐较慢、视野较窄的谨慎态度。放眼看,为了获得自由贸易的好处,世界范围内贸易谈判无所不在。当世贸组织的每一回合谈判都要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逐渐成了潮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终于要在2005年进入一个新时期了,中国是否找到了一个大市场呢?事实是,针对东盟狭小的市场,中国企业也许卖不出更多的产品,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突破却显示出中国正在步入自由贸易区(FTA)的潮流中。换个角度看WTO,中国将获得更多。

早就有专家认为东盟的市场过于狭小。在东盟的十几个成员国中,既有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加坡,还有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地区人口不到6亿,总GDP不高。而且东盟发达国家大都推行出口导向战略,出口产品和中国一样,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从贸易额上看,美国、日本是东盟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也许会在将来卖出更多的中低档日用消费品以及机电产品。与东盟产品相比,中国将在纺织品、食品、谷物、建筑材料等产品上具有明显比较优势,但是自由贸易将带来的更多好处还是东盟国家的。

如果仅从产品出口的角度看待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带来的好处也许没有多么大。但是,换个角度看自由贸易,中国也许就收获得很多了。我在这里所说的另一个角度,就是一些经济学提出的“单边自由贸易”的好处。也就是说,哪怕对方采取贸易壁垒的态度,而自己即使单方面开放自由贸易也是有好处的。

最简单的,东盟更为价廉物美的农产品至少让中国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另外,从东盟国家进口的大量能源和原材料也满足了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需要。近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从东盟进口的原材料也有所增加,并且出现较大的逆差现象。

目前,中国还在与澳大利亚、智利、中东和非洲一些国家开展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这些国家对于中国而言意义并不简单。首先,这些国家分布在各个大洲,几乎可以算是中国开展世界范围内FTA战略的各个地区的前站;其次,这些国家都将可能为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提供丰富的能源和原材料资源,比如澳大利亚的铁矿、智利的铜矿、中东和非洲国家的石油资源等。

即使每一个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中国带来的直接产品出口量不大,更多的FTA的建立却有可能达到聚少成多的作用,从而部分改变中国的产品出口过于依赖美国和欧盟市场的局面。

再从更复杂的角度讲,即使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在经济利益上不能得到好处,我们也有可能从非经济角度获得优势,进而影响到下一步的经济利益。今年东盟国家共同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就是一个明显的战略胜利,是中国的“早期收获计划”的最大收获之一。而现在澳大利亚与中国开展自由贸易谈判需要考虑的一个前提也正是“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中国可以更加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还可以参与制定更加合理的游戏规则。缔结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越多,中国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就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1、特点:

(1)该经济体组织参加者之间相互取消了商品贸易的障碍,成员经济体内的厂商可以将商品自由地输出和输入,真正实现了商品的自由贸易,但是它严格将这种贸易待遇限制在参加国或成员国之间。

(2)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的对外关税。各成员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并不妨碍各成员经济体针对非自由贸易区成员国采取其他贸易政策。

(3)采用原产地原则:只有产自成员经济体内的产品才享有自由贸易或免进口税的待遇。

2、原产地产品:指成品价值的50%以上是在自由贸易区内的各成员国生产的产品。(有时规定为60%)

(三)关税同盟: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实行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

特点:

1、与自由贸易区的区别: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的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2、关税同盟实际上是各成员体将关税的制定权让渡给经济一体化组织,因此,对成员经济体的约束力比自由贸易区大。

3、在关税同盟内各经济体中,为了保护本国的某些产业需采用更加隐蔽的措施,如非关税壁垒等。

(四)共同市场: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特点:

1、成员国之间同时实现了商品、服务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2、各国之间要实施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间接税制度并且协调各成员国之间同一产品的课税率,协调金融市场管理的法规,以及实现成员国学历的相互承认等。

(五)经济联盟:指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了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

特点:

1、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经济货币联盟:指当各国汇率协调达到一定的程度,以至于建立了成员国共同使用的货币或统一的货币时,这种经济联盟就称为经济货币联盟。

2、各成员国还让渡了所有宏观经济政策干预本国国内经济运行的权利和利用汇率政策干预本国外部经济平衡的权利。

3、在经济联盟内部形成自由的市场经济。

(五)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指成员国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统一的经济一体化形式。

特点:类似于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有两种形式:

1、邦联制:各成员国的权利大于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权利。

2、联邦制: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权利大于各成员国的权利。

以上五个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一体化组织,根据它们让渡国家主权程度的不同,一体化组织也从低级向高级排列,但这里不存在低一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向高一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升级的必然性。

二、关税同盟理论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分析

1、贸易创造: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

2、贸易转移:指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替代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上的转移。

如图:世界上有A、B、C三个国家,都生产某一相同产品。但三国的生产成本各不相同,PA>PB>PC,SA表示A国的供给曲线,DA表示A国的需求曲线。

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前,A国对来自B、C两国的商品征收相同的关税t,设A国是一个小国,征收关税后,B、C两国的相同产品若在A国销售,价格分别要加上关税,由于B国的产品价格高于C国的价格,故A国只会向C国进口该种产品,而不会从B国进口。这时A国国内的价格为PC t,国内生产为OQ1,国内消费为OQ2,从C国进口为Q1Q2。

设A国和B国组成关税同盟,两国建立关税同盟后的共同对外关税仍为t,这时A国对来自B国的进口不再征收关税,但对于来自C国的进口仍征收关税。这时B国产品在在A国的销售价格为PB,低于PC t,所以B国取代C国成为A国的商品供应者。

由于价格下降,A国生产减少到OQ3。Q1Q2是原来应该从C国进口的产品现在被B国生产所代替,为贸易转移的产品数量。Q1Q3是A国的生产被B国生产所替代的部分,为生产效应。价格下降引起A国消费的增加,消费由原来的OQ2上升到OQ4,消费的净增部分Q2Q4为关税同盟的消费效应。

组成关税同盟后,A国的进口从原来的Q1Q2,扩大到Q3Q4,新增加的贸易为贸易创造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生产效应 消费效应

=Q1Q3 Q2Q4

贸易转移效应=Q1Q2;

3、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组成关税同盟之后,A国消费者福利得到了改善,生产者福利下降:

消费者剩余的增加=a b c d

生产者剩余的减少=-a

原来从C国进口的关税收入为c e,现改为从同盟国进口而丧失。

净福利效应=b d-e

其中: b d为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 e为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是由同盟内成本高的生产代替了原来来自同盟外成本低的生产所导致的资源配置的扭曲。

结论1:A国的供需价格弹性越大,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明显。

结论2: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则组成关税同盟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大。而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就越小。

结论3:B、C两国的成本越接近,则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就越小。

二、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的效应

如图所示,在图的左半部分为A国的生产、消费和出口的情况,右半部分为B国的生产、消费和出口的情况。

设C国的生产成本固定不变,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前该产品的世界价格为Pw,等于C国的生产成本。B国对来自所有国家的进口商品一律征收关税,征税后的价格为Pt,此时A国的出口为fg,B国的进口量为ab,其中有一部分来自A国,ac=fg。而剩下的进口量是从C国进口的,进口量为cb。

A、B两国组成关税同盟后,由于B国对A国的进口商品免征进口税,而对C国的进口商品则仍要征收关税,故在B国国内市场上,A国商品的价格要低于C国同类商品的价格。因此B国转而只从A国进口。

由于A、B两国在关税刚撤消时,B国对该商品的进口需求量大于A国在该价格上的出口供给量,B国国内该商品的销售价格会因商品的供不应求而上升。当价格上升时,B国国内的生产量和A国愿意出口的量都会增加,当价格上升到Pu时,A、B两国的贸易达到平衡,A国的出口量等于B国的进口量,即:hi=de,这时两国贸易达到均衡。

结论:加入关税同盟对A国来说,可以扩大出口,增加出口收入,从而有利于A国经济的发展。

三、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1、市场扩大效应:关税同盟建立以后,在排斥第三国产品的同时,为成员国之间产品的相互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有成员国的国内市场组成了一个统一的区域性市场,这种市场范围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使生产者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并且可进一步增强同盟内的企业对非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

结论:关税同盟所创造的市场扩大效应导致了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2、促进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

在各成员国组成关税同盟之前,许多部门已形成了国内垄断,几家企业长期占据国内市场,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因而不利于各国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组成关税同盟以后,由于各国市场相互开放,各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其他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谁在竞争中取胜,谁就可以享受大市场需求扩大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利益。否则就会被淘汰。

各企业为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会纷纷改善生产经营效率,增加研究与开发投入,增强采用新技术得意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同盟内营造出一种浓烈得竞争气氛,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技术进步。

3、有利于吸收外部投资

关税同盟的建立意味着对来自非成员国产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国家为了抵消这种不利影响,可能会将生产点转移到关税同盟内的一些国家,在当地直接生产并销售产品,以便绕过统一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样,客观上便产生了一种伴随生产转移而产生的资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

案例9-2:中国-东盟将启动降税进程 正在形成自由贸易区

在10月底于北京举行的中国-东盟贸易谈判委员会会议上,双方就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最重要的货物贸易协议达成了一致。

根据该协议,自2005年起将全面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进程,双方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将于2010年降到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双方预计于本月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签署货物贸易协议。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8月,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达6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8%,今年双边贸易额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

传统的自由贸易区(FTA)大多集中在货物贸易的自由化上,而东亚地区的自由贸易协议除货物贸易自由化外,也重视包括服务贸易在内的其他方面的自由化。《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本身就是以“全面经济合作”命名的。按照这份框架协议,双方将依次完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劳务等方面的谈判,并最终达成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

货物贸易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货物贸易协议的直接目的是降低双边贸易中货物进出口的关税壁垒。通过欧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可知,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逐步深入的进程,降低成员国的贸易关税和壁垒,是最低层次的一体化,也是整体一体化进程的起点。

事实上在此之前,泰国水果已经以零关税的优惠进入中国了。按中泰果蔬产品零关税协议,从2003年10月1日起,两国间188种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进出口关税由平均30%降到零。这就是“早期收获计划”的一部分。

从2004年1月1日开始落实的这项被称为“早期收获”的计划,主要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项协定最终完成前,中国对来自东盟的一系列农产品及制成品提早减税。作为回报,东盟提出税务协和制,即中国的农产品如肉类、鱼、水果、牛乳将得到东盟的关税优惠。这将作为通向自由贸易区废除关税的第一波计划。

今年1-8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高速增长便是“早期收获计划”的积极成果。

东盟成员国里农业仍占到了经济基础的相当比重。中国的确十分需要这类产品。同时,为了增加出口量,不少东盟国家也很乐意向中国出口农产品。因此“早期收获计划”使多数东盟国家获益不浅。

随着中国和东盟之间一系列农产品的降税和中泰果蔬零关税的实施,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将为东盟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早期收获计划”的降税包括600项农产品,占总数1/10,其余90%的项目都包含在货物贸易协议中。其内容的重心也从农产品转到了工业上来,这将是废除关税计划的第二波。

联合国最近颁布的一期贸易及发展报告指出,“受到中国产品出口最严重挑战的,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工业生产部门,其中包括电子产品的组装业,也就是说,东盟国家和墨西哥的中等收入生产者所面临的竞争最为明显。”而货物贸易协议签署以后,中国这些最富竞争力的工业生产部门将在东南亚市场成为最大的获利者。

以新加坡为例,虽然在“早期收获计划”里作为非农业国的新加坡收益不大,但另一方面,过去10年来,新中贸易额增长了4倍。在2004年前4个月,新加坡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50.6%,增幅远远大于与日本的贸易。现在随着货物贸易协定的签署和减税进程的启动,新加坡的获益只会越来越大。

这些数据都在支持中国政府一直表达着的观点,即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并不像美国、欧盟那样只对发达国家有利,开放的中国经济对周边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互惠的。

“中国正创造一种新的地区经济联系格局和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张蕴岭说,东盟地区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袭击,正处于结构性调整,而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新的价值链正在生成”。

❿ 建设森林式校园可以获得哪些社会学/经济学/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效益

重庆与沿江中心城市合作发展的情况长江沿岸地区城市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力量强,是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主要依托的地区。近年来,在党中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指引下,我市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市场统一融入为切入点,加强川、渝、滇、黔的重庆经济协作区合作,促进与沿长江省市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合作,在服务和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推进协调机制,加强了战略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合作结合实施《长江沿岸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积极开展跨地区的交通通讯建设,联合旅游景区景点规划,联合培育共同市场,促进重庆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人流、物流规模化的发展。我市参加了“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长江经济发展”沿江七省二市座谈会,确立了共同建设黄金水道的合作机制和合作重点。通过政府高层互访、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努力拓展区域经济新的发展空间。在川渝“1+6”、渝黔“1+16”等合作框架下,联合构建西南交通、能源大通道。2006年,我市主要党政领导分别率团访问了浙江、江苏、湖南、江西四省,为进一步推动重庆与江、浙、湘、赣四省合作交流奠定了新的基础。(二)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企业跨区域合作,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围绕《长江沿岸城市联合参与和服务西部大开发,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经济发展优势的框架意见》,加强与流域间城市的合作,寻求长江中下游城市企业向重庆投资,重点是吸引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资金、技术开展项目合作,加快了重庆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05-2006年9月,沿江8省市(沪、苏、浙、皖、赣、鄂、湘、川)在我市投资项目累计实际到位资金178亿,占同期国内实际到位资金总额的46.5%,其中,亿元以上合作项目146个,江、浙、沪占了67.8%(其中浙江31%、上海30%、江苏6.8%)。重庆啤酒、长安汽车、东银、宗申等企业集团在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也都有了投资发展。两年来,沿江省市对口支援三峡重庆库区,在帮助破解库区产业空虚难题、库区移民迁建和安稳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改善生态环境,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为发挥我市水运区位优势,增强港口辐射能力。我市和相关部门结合三峡工程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水路交通建设,2005年重庆市航道里程达到4222公里,等级航道所占比重为43.1%。目前重庆港有20个主要港区,拥有各类生产性码头泊位1392个、码头岸线98014米。“十五”末期,我市港口新增货运吞吐能力2104万吨,逐步完成普通客运向旅游客运的结构性调整,全市港口形成货运6865万吨、客运6962万人次的吞吐能力。富金坝、嘉陵江草街等航电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我市与沿江中心城市共同发起“联合起来,保护母亲河”的倡议,加强了城市空气、污水和垃圾的综合治理力度,我市生态环境质量趋于改善。(四)开展科技、人才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合作。重庆高交会、渝洽会在促进沿江省市之间经济技术与项目对接方面发挥了作用。我市派出人员,在长三角地区专业培训、对口挂职,扩大了视野,提高了工作能力。与沿江城市共同建立“长江网”,开辟长江网重庆栏目,为国内外客商了解重庆和来渝考察、投资,增设了交流的窗口。内陆边疆边疆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但由于地区之间社会经济、文化的差异较大,加之改革开放后采取倾斜发展战略,使得东部沿海地区获得了超常发展。目前,这一地区已经形成了城市群及城市带的发展格局,并出现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势态。相比之下,内陆边疆省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无论在城市规模和功能上,还是在城市效应及布局上,都还需要极大地提升和加强。一、内陆边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现状及成因分析所谓内陆边疆是指既有法定国界,又有直接国土相邻的国家,且位居国界线内侧并包括一定内腹地的经济社会区域。我国的内陆边疆地区是特指我国沿边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新疆、甘肃、西藏、云南、广西,这9省区在地缘上同俄、哈、吉、塔、蒙、朝、越、老、缅、印、不、锡、尼、巴、阿15个国家国土直接相邻。辽宁和广西因兼有陆地边境和海岸线,又属于东部地区,故不在此文研究范围内。1.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及城市化现状从经济状况来看,根据1999年统计数据,7个边疆省区的固定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社会商品零售额占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0%、外资投资额占全国外资总额的1.8%。虽然在上个世纪末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及2003年开始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行动,但从全国经济发展的总量与结构来看,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普遍状况是经济总量较小,国有企业比重偏大,非国有企业比重偏小,合资及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三次产业的比重除西藏以外,基本上呈现出“二、三、一”的结构,并以传统工业为主体,同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相比较,这些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过小,第二产业中附加值高的工业产品所占的比重较低。从城市发展状况看,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有吉林、黑龙江和内蒙。这其中主要是农垦、林区、矿区人口比重大等原因及“县改市”、“乡改镇”等行政区划变动导致城镇人口增加。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见下表:从表中可见,人口超过2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只有2个,城市稀缺,大中城市过少。与沿海地区相比,小城市数量较少,规模过小。这种大、中城市过少,城镇布局松散、规模过小的状况,使得城市的聚集效益低,对经济的拉动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得不到有效的积聚和合理流动。2.影响内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从历史上看,中国的近代工业大多产生在东部地区。解放以后,由于历史、国际国内政治态势的种种原因,人们总是把边疆等同“边境”、“边防”、“国防线”,其着眼点仅仅是它的政治方面,强调“屯垦戍边”、“巩固边防”、“保卫边疆”等政治的和军事的地位,而把经济价值放在极其次要的位置。加之地处边缘、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信息缓滞等客观因素,就使我国广大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长期陷于落后境地。从政策上看,解放后,中央政府出于平衡布局的考虑,力图改变过去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更由于战备的需要,加强了在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投资,形成了一批内陆工业基地,如“一五”期间的156项工程和694个项目中,在甘肃就有16个。在106个民用工业企业中,东北有50个。然而,由于这种倾斜投资大多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项目,缺乏辐射力以致未能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其吸收就业和带动经济整体发展的功能较弱,以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的功能差距一直没有消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央政府实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东部地区依靠特殊政策和率先改革的优越条件加速增长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却相对落后了。从所有制结构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是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非公有经济,而东部地区历史上本来就是具有较好的乡镇企业基础,对外开放的特殊政策又为这一地区引进外资和港澳台资金,以及建立三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而边疆省区的经济主要是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为主体,所有制结构改革滞后,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较低,没有出现东部地区国有经济、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三足鼎立的增长局面,与东部地区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差距。二、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道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对这两个地区城市化道路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和把握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规律。长江三角洲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10,特大城市有上海、南京和广州,大城市5个,中等城市11个,小城市25个。从整体而言,该地区城市密度大,大中小城镇分布比较合理,彼此形成了密切的社会、经济、生活、文化联系,呈现城市带的雏形,空间布局上已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城镇主群。该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加快了小城镇的发展步伐,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民市民化的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转化。另一方面,就是大城市的拉动作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正在构造上海国际金融、贸易和信息中心的大部分都市面貌,而把传统产业、传统产品转移到了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地区,形成物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交流的互补、互利、互动的统一市场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乡镇企业成为城市工业的配套与补缺,改变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有力支援了农业生产,并为中小城镇的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长三角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乡村社区自身的力量筹集资金,与大中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辐射相结合,促进城市化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长三角城市在人口素质、技术开发能力等方面都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自我发展能力强,其城市化运行机制属于内发式。另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15个城市市长联席会议和沪、浙、苏三省、市的常务副省(市)长的沟通渠道和机制已初步形成,从而该区域一体化进程将进入快车道。改革开放前,珠江三角洲是典型的农业地区,城市化水平很低,发展速度也很慢。1978年,珠三角只有5个城市和32个建制镇,城镇密度很低,每万平方公里只有9个城镇。目前,该地区城镇体系包括特大城市广州、大城市深圳、中等城市5个、小城市18个,以及建制镇401个。城镇星罗棋布,密度达到100个/万平方公里,城镇间的平均距离不到10公里,有些城镇的建成区已连成一片。该区面积占珠三角的总面积不到1/3,但却集中了珠三角一半以上的总人口和3/4的城市人口,以及超过3/4的GDP。与长江三角洲不同的是,珠三角城市化的动力不是来自区内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扩散,而是由大量外资快速推动。这些流入的外资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投资者由于成本因素区位选择倾向于小城镇,不仅有效推进了小城镇的发展,而且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联度大大提高,市镇之间通过地理毗邻、产业关联等一系列因素而形成都市区域。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由75%左右迅速下降到30%左右,不仅本地农业剩余劳动力为非农产业全部吸收,而且还吸纳了2000万外地劳动力,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外资主导型区域非农化过程中,珠江三角洲这种自下而上的、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是建立在港澳台及外资推动下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的。三、边疆内陆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可行道路我国东部地区城市群及城市带的形成和发展,从本质而言就是市场化和工业化的过程。因为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要素在一定的空间聚集以形成规模效应,而城市就是这一重要的载体。城市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财富生产效应。众所周知,21世纪的经济集中表现为城市经济,经济竞争集中表现为城市竞争。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我国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在市场化和工业化等方面的发展与东部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可以说,边疆地区的落后就是城市经济的落后,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就成为边疆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起点。首先,以培育优势产业带动区域中心城市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在一个区域内总有一二个增长极的超常规发展,从而带动了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如深圳、珠海的迅速发展对珠江三角洲以及整个华南地区的带动效应;上海浦东的崛起对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带动效应;厦门对闽南三角洲的带动效应。我国边疆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物质技术基础薄弱,交通不便,城镇化水平低,缺乏具有辐射能力的产业和中心城市。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中心与外围地区的发展关系在现实经济中也就是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动的关系。因此,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必须沿着中心地与外围地的发展逻辑,以现有的中心城市为发展极,培育支柱产业,重点投入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要素。如何吸引这些要素流入边疆地区呢一是借助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的机会,采取跟进策略,向发达地区让出来的产业扩展。边疆地区有资源、人力、市场、工资成本低等优势,而东部沿海一带有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势,目前正在寻找出路,让出原来的主导产业,向更高的主导产业转移。要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合作,发挥资源、技术、工业基础等综合优势,利用“后发优势”,使边疆地区在东南沿海地区目前的水平上起步。二是利用边疆地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发展与邻国的互补经济。边疆地区不可能“克隆”东部地区已走过的发展之路,如广东的外向型加工业;苏南的与城市大工业协作配套的产业;温州模式等城市发展道路。边疆地区只能因地制宜地对外开放,而与邻国发展互补贸易是当前一种有效方式。例如,北部边疆地区包括黑、吉、内蒙,面对的是俄罗斯远东、蒙古共和国及朝鲜,因其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重点应建设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基地及加工工业基地。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周边国家广泛开发经贸往来;西南边疆地区包括西藏、云南,面对的是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特别是云南省要抓住湄公河开发的机会,与东南亚各国开发多种经济形式的往来;西北边疆地区包括新疆、甘肃两个省区,面对的是独联体的中亚和西亚地区。这两个地区工业基础都比较薄弱,应利用新欧亚大陆桥的陆路通道带动经济发展。三是借助西部大开发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在实现外开内联双推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党中央提出的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两大战略机遇。随着西部重点工程的全部实施和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激活西部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存量向西部流动,从而有利于西部地区的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同时,又带动包括云南、甘肃等省在内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借助国家政策及资金倾斜,抓住机遇,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及城市功能的转换,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振兴东北地区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其次,以边贸带动边境口岸城市的发展。外向型经济一直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珠江三角洲是利用外资的海外销售关系,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利用其成本和质量优势,打开海外市场。那么,边疆地区必须发展边贸经济,以口岸城市为切入点,建立贸易网络及产业带,大力发展外向经济。在我国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发展边境贸易,至少拥有地缘上的、资源上的和口岸上的得天独厚的三大优势。如黑龙江省边境开放城市以边贸为突破口,以贸促工,以贸促农,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资源,建立起黑河、绥芬河等各具特色的、不同规模的外贸出口体系和生产基地。最后,以地域经济带动特色中小城市。一个城市可以构筑多种产业功能,但从城市本性来看,只能突出一两项主功能,形成一两项强势产业。今日的城市经济竞争,其实是城市优势产业并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品牌的竞争。“大而全,小而全”就会缺乏鲜活个性与特色。城市的经济建设必须走特色化发展之路,这样才能形成“名城效应”,才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边疆地区经济不仅具有边贸性,而且还有浓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因而,应该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包括旅游业、民族手工制品、民族土特产品等,这些产业应成为各中小城市及小城镇的支柱产业。边疆地区的城市化还应该走上发展个性化城市或者特色城市的城市化道路。纵观世界上知名城市,无论大小无一不是产业特色显耀、城市个性鲜明的功能城市。可见,城市的魅力不在其大而全,而在于其特色和强项。总之,边疆地区不能步发达地区城市化道路的后尘,而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走培育中心城市、构造特色中小城市及发展边贸口岸城镇三结合的城市化道路,形成相互关联的产业带及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在地区之间乃至全国的流动机制。避免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方的产业结构趋于雷同化,没有能够完全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正如一些城市问题专家所指出的,中小城市的城市化在于做精,重点是城市的特色化和专业化,也就是在特色化的产业和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规模效应及综合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与大城市及周边地区在产业链上的整合。

阅读全文

与建设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