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人性是自私的经济学

人性是自私的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1-01-29 09:19:49

经济学的本质就是人性,对吗

对,因为经济是由人来完成的,它的变化是由人影响形成的,这也是人性影响的结果。

㈡ 亚当斯密认为经济人在经济学意义上是自私的

亚当斯密认为经济人在经济学意义上是自私的(F)。
1.首先,亚当·斯密认为“自私会促进社会”。我个人觉得表达的并不准确。概括的这一句应该是出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指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倾向于追求他们自身的个人利益。其大意就说:在经济活动中,每个个体所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是有趋利性,也就是说有利己性。每个人都想要获得利益,在简单地买卖双方,由于双方都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最后能达到一个利益的和谐状态,所以基于这样的前提,斯密认为政府的干预是不必要的,是多余的,经济活动只需要靠市场机制自身来调节即可。以上所说“自私会促进社会”的最根本最基础的意思,即每个人的利己性经济行为,会形成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

2.其次,《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作为亚当.斯密的最重要的两本著作,不能简单地划分成是其前期思想和后期思想。《道德情操论》比《国富论》早出版17年,但在作者有生之年,《道德情操论》一共出版了6次,最后一次是作者去世的那一年。所以,这两本书在作者的思想集萃中,是相辅相成的,交融贯通,没有前后之分。

3. 在《道德情操论》中,作者是怎么样看待自私?作者认为:同情可以战胜自私。即我们在看到不幸的人的时候,我们会把自己设身处地得换位思考,想象到对方的不幸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会是怎么样,于是“同情”就产生了。我们的道德力量制定了各种行为准则来限制我们的自私行为,这些准则可以看做是神的命令和规则。如果我们违反了上帝的规则,我们将会受到惩罚——受到内心耻辱和自我谴责的折磨。如果我们遵守上帝的意愿,我们就可以得到奖赏——享受宁静、满足和踌躇满志。

4. 《道德情操论》讨论的是道德力量,它约束人们的自私,并把他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可以运转的社会。而作者在《国富论》中假设了存在一个公平的社会,并标明在这个社会中的个人是怎样受到经济力量的引导和制约的。
综上:作者认为自私是存在于每个人的人性中的,不管在经济活动领域中还是在人们生活的其他领域都无法避免。我们可以根据人性的自私来发现某些经济的规律,同时作者也指出我们可以用道德的力量来约束人性中的自私,在道德的力量无法约束自私的时候,我们需要政府建立一个公正的司法体系继续约束人性的自私。

5. 补充:目前很多人对亚当·斯密的了解都仅仅停留在:斯密不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其实斯密并不是一个彻底的放任自由无政府主义者。他承认政府的作用有限,但在某些方面是必须。他总结了政府的三大功能:1.保护社会免遭外国的入侵。
2.建立司法机构。
3. 保护那些私人企业家不能从中获利的公共工程和机构。 为了给政府的活动提供资金,斯密也同意政府应该征税。
供参考。

㈢ 关于人性的行为经济学思考:人是自私的吗

按照经济理论来说,人只有是自私的,那么经济学的一切才能成立,如回果人都是无私的答,那么经济学的很多理论都不成立。当价格作为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唯一标准时,人如果不自私,那价格这个尺度将不起作用。 下面人的观点我部分赞同。但是人性本就是自私的,这个自私就是生存,一切都是根源于生存才有了后世的发展,如果人不自私,那么你还有必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吗?如果你衣食无忧的话,你还要多赚钱吗?生存更好的生存,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至于理智的看法,理智的人起码知道节制和适度,

㈣ 用经济学解释人为什么自私

“人是自私的”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假定。这里,“人”指的是回经济学所研究的答,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包括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体的人”,也包括参与经济活动的“特定人群的组合”。“自私”的意思是说,在经济活动中,人的目标总是追求自身利益(效用)的最大化。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自私”和“利他”并不是矛盾的,但是“利他”并不是目的,也是为了达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一种选择,比如捐献、施舍等

㈤ 弗洛伊德,亚当·斯密等人都说,人性是自私的,利 己的,真的吗

【第二章】人性之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 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 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 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 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全天下的人都之道我们认知的美是美好的,所以人们都去追求那些美好。
因此人们看到了自己不美好的一面,甚至讨厌自己的不美。

皆以善为善,斯不善己。
人们都以善作为衡社会的标准,来考量他人。却忘了用善来考量自己。

故有无向生,难以相城,
这种两面的思想形态其实是人们固有的思想模式,起源于没有方向的本性。很难将它们同和成一体。

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在这两面的思想长期的惯性下,人们开始比较谁长谁短,去追求那高和低的差距。

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时间久了人们都开始认同那种有高有低,有善有恶,有常有短,有美有丑的思想认知模式。
所以人们开始前仆后继的按照这些思想认知去追求这些长期惯性所带来的高,美,常,善。去排挤低,丑,短,恶。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但是圣人不能象大多数人一样按照这些惯性做事。

行不言之教
圣人也不能像常人那样按照大家所认同的方式传教他人。

万 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
因为万物的运作从不会以长短,高下,美丑,善恶作为标准。
它们从不在乎失去,更不会吹嘘自己的长处,也不会有了成果就自认高人一等。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所以人要学习万物运作的原理,像自然运作那样不为虚名,虚实,虚相,才能不被淘汰,长存不息。

百炼丹心
2014/12/18
-------------------------
--------------------------
全天下的人都之道我们认知的美是美好的,所以人们都去追求那些美好。
因此人们看到了自己不美好的一面,甚至讨厌自己的不美。
人们都以善作为衡社会的标准,来考量他人。却忘了用善来考量自己。
这种两面的思想形态其实是人们固有的思想模式,起源于没有方向的本性。很难将它们融合成一体。
在这两面的思想长期的惯性下,人们开始比较谁长谁短,去追求那高和低的差距。
时间久了人们都开始认同那种有高有低,有善有恶,有常有短,有美有丑的思想认知模式。
所以人们开始前仆后继的按照这些思想认知去追求这些长期惯性所带来的高,美,常,善。去排挤低,丑,短,恶。
但是圣人不能象大多数人一样按照这些惯性做事。
圣人也不能像常人那样按照大家所认同的方式传教他人。
因为万物的运作从不会以长短,高下,美丑,善恶作为标准。
它们从不在乎失去,更不会吹嘘自己的长处,也不会有了成果就自认高人一等。
所以人要学习万物运作的原理,像自然运作那样不为虚名,虚实,虚相,才能不被淘汰,长存不息。

百炼丹心
2014/12/18

㈥ 如何理解经济学有关“人性自私”的假设

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是渺小的,尤其像我们这些刚出道的大学生,开始真的内很无知,但是认识了生活的丑陋容之后,开始一切又是那样的茫然
不敢说自己真的无私,无论在学习还是教朋友方面但求问心无愧。但是那些为何在你们看来,我还是自私的呢?
我的老师曾经说过,进入大学就是进入了半个社会了。当时真的不明白那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兴许现在还是一样的茫然,因为我的世界里多了自私,多了丑恶,多了虚伪,多了一切曾经未有过的乌云

㈦ 学过经济学研究人性,你会发现自私在交易当中显露无疑,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错,经济学的假设就是每个交易成员都是理性人。然而现实就不一定了

㈧ 经济学假设了所有人都是自私的吗

好像没有完全假设都是自私的。 还有好几种经济人假设

阅读全文

与人性是自私的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