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试述从资本循环的角度研究资本运动与从资本周转的角度研究资本运动的区别 最好用徐禾的《政治经济学概论
者的侧重点或考察角度不同。后者的着眼点在于,考察资本运动过程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以及与各阶段向对应的职能形态、资本循环运动连续不断的条件。 前者主要考察资本运动的速度,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及周转速度对价值增殖的影响. .........还有你说的徐和是你们学校的教授吗??我不是很了解,政经概论有很多版本的,有很多作者都是翻抄别人书上的,直接无视掉,中国大学有些概念都是国外很多年前就有的,翻译的乱七八糟,但名称一定就没人改了。 你问的问题说简单点就是。。1比如说买雨伞,雨伞开始是各种原料,将有价值的资本(货币和工人制作经验技巧等)转移其中,当你购买时,你的资本转化成了雨伞的使用价值,而货币所表达的资本概念转移到了制作雨伞人的手里如此循环往复如果你买了之后发现雨伞质量不好,又退了回去,这就影响了雨伞资本的转化与价值的转移,这就是我理解的从资本周转的角度研究资本运动。。。2如果连续几个礼拜都下雨,则造成雨伞售卖大增,而所谓资本转移速度必然加快,如此,在极端情况下,卖伞者也多了,而作为雨伞价值衡量尺度的货币也降低(但注意其价值并没变,规定?貌似,)而资本转移速度也因雨伞制造者减少而降低,那这个过程 就是我理解的 从资本循环的角度研究资本运动。 手打好累,你不用抓住概念,这种问题只会在考试中sb老师才出的,要想学好政治经济得靠实际学习,你可以到企业实习的, 给你推荐一本《纳什平衡》 (*^__^*)
『贰』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
6、一个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由此便产生了( d )的概念。
a、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 c、边际成本 d、机会成本
10、建立(d )是进行实证分析所必需的具体方法。建立经济模型的过程也是经济理论形成的过程。
a、市场机制 b、均衡模型 c、经济理论 d、经济模型
2、汉唐时,江苏某地因盛产金属锡而得名锡山县,但锡山县的锡矿资源最终被开采耗尽,无锡可采,锡山县最终被改名为无锡。这一现象被称为( a )。
a、资源的稀缺性 b、欲望的无限性 c、资源的无限性 d、欲望的有限性
4、效用论通常被成为( c )。
a、成本理论 b、生产者行为理论 c、消费者行为理论 d、生产理论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
1对
2错
3错
『叁』 经济学基础习题
1.答:生产要素(经济资源)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生产要素具体划分为四类: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生产函数(proction function)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的函数关系。2.答: 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3.答: 第一,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分别递减。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有是先上升而后下降。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左侧,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右侧,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第三,当边际产量为正数时(MP>0),总产量就会增加;当边际产量为零时(MP=0),总产量停止增加,并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MP<0),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