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计量经济学DD

计量经济学DD

发布时间:2021-01-30 01:36:19

㈠ 稳定化政策

论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稳定化政策—— 李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内容提要: 本书由作者1989年在德国专曼海姆大属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论文《 中国在摸索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上——一个中国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www.ddbook.net/book/3218.html

㈡ 灯具中的dd是什么意思

要不然的话,在灯具中的英文字母dd代表的是外壳是亚克力板的灯

㈢ 计量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急求,尽量多些,必须赶快写了

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剖析
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
对**国际旅游收入的预测与分析
旅游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分析
++省农业产业增长与结构调整研究
++省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省经济增长模式与结构调整路径研究
城市化对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市场化对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城市化对泛珠三角区域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市场化对泛珠三角区域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科技体制改革对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产出增加效益对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投入节约效益对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海南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旅游产业对海南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
++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禀赋影响研究
++旅游增长和房地产投资的相关性分析
++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与旅游消费关系的定量分析
++旅游业的评价及旅客满意度调查
++各市县旅游经济差别研究
城镇居民消费状况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问卷分析
大学生电脑需求分析
++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分析
++旅游收入分析
++经济发展长期趋势分析
++各市县经济效益分析
农民人均收入和支出因素分析
农民家庭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 证券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养老问题研究
对我国投资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
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
工业企业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
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研究
关于企业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研究
试论层次分析法在新农村建设评价中的应用
关于改善统计学专业就业问题的教育取向研究
试论企业盈利预测及其可靠性分析
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可靠性和离散性的统计分析
关于企业内部绩效统计评价的探讨
试论投入产出技术在经济结构统计中的应用
旅游经济动向预测方法的探析

㈣ 求计量经济学论文,有数据来源,建立模型的,用eviews分析的过程。

http://wenku..com/view/311566d380eb6294dd886c02.html 去下载吧

我的期末论文,完全符版合要求~权

㈤ 哪位好心的学统计的能帮我做一下应用统计学的几道选择和判断题,非常感谢!

DD DB DCCAD FYFFY YFFFF

㈥ 成本会计中的公式怎样用数学模型表达

本文在厘定资本和成本概念的基础之上,将资本成本定义为特定企业筹集和使用资本应承担的机会成本。继而论述了资本成本的构成及其四个层次,以及它在现代企业财务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在探讨计量资本成本的“现代公式”、“MM方法”之后,作者认为“财务教科书方法”还是最有效的计量方法。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分拆为“债务成本”、“市场交易成本”、“所有权成本”等成本概念,开拓了现代企业财务理论的创新空间,增强了现代企业财务理论的解释力。

关键词:资本成本债务成本市场交易成本所有权成本

一、对资本与成本范畴的厘定

要理解和定义资本成本,先要理解和定义好“资本”与“成本”。

按照马克思的定义,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基于经济学中“资本”与“资产”不分,我认为,会计学中“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是资本的定义。一个佐证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对资本的定义。他认为:资产是可用的经济资源;资产必须有主,才可能被善用,但清楚界定产权,从来也不意味着“自己的资产只能自己用”;资产须经交易而转手(资产转让),才能提高有主资产的利用效率;资产的自用权利一旦可以有偿放弃和让渡,资产所有者就拥有一个未来的收入来源;这时,资产就转变为资本;所以,资本是构成独立的未来收入流的资产,即可以独立提供与本人劳动无关的权利租金的资产(1)。

会计学中的“资本”一般是指“资产(资金)的来源”,按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来解释,“资本”即指“负债+所有者权益”。我认为,在公司财务理论中,资本成本中的“资本”应作会计学上的解释。

张五常(2000)认为,“成本是所放弃的价值最高的选择”。可见,经济学家是把成本定义为“机会成本”的。汪丁丁(1996)进一步认为,机会成本的两个要素是:(1)任何成本都是选择的成本;(2)任何成本都是对于某一个人的主观价值判断而言的成本。因此,成本概念是建立在人们依据主观价值标准作出选择的基础之上的。不存在选择,便不存在成本;也不存在独立于人们行为选择的“客观价值”基础上的成本。据此,在经济学家看来,沉没成本、历史成本不是成本。在公司财务理论中,经济学的成本概念应是可取的。还要注意的是,选择是面向未来的,所以成本也是未来成本,而且必须弄清楚谁将承担成本。公司财务中的筹资、投资等财务决策正是面向未来的,作为财务决策标准的“资本成本”自然要能面向未来,所以用面向未来的“机会成本”来理解“资本成本”是合理可行的。

二、资本成本的定义与计量

(一)资本成本的定义及相关问题

在公司财务中,资本成本的一般定义为:公司筹集和使用资本所付出的代价。根据上面的分析,这个“代价”应以“机会成本”作衡量,而且承担资本成本的主体是特定的公司。因此,资本成本是特定企业筹集和使用资本应承担的机会成本。

根据上述定义,资本成本由两部分构成:(1)筹资费用,指在筹资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即获取资本之前所发生的费用,如手续费、谈判费、发行费等,属于市场交易成本;(2)用资费用,指在使用资本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即获取资本之后所发生的费用。具体表现为:①以利息(利率)形式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②以发红或股利(股息)(投资报酬率)形式支付给所有者的报酬。进一步,资本成本的静态(不考虑时间价值)表现形式有:(1)绝对数,即“资本成本额=筹资费用+用资费用”;(2)相对数,即“资本成本率(k)=年平均资本成本额/筹资总额”。实务中则常用“资本成本率=年平均用资费用/(筹资总额-筹资费用)”。通常,用到“资本成本”时,即指“资本成本率”。

资本成本有四层含义:(1)个别资本成本,指单独使用一种筹资方式下的资本成本。(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综合资本成本或总资本成本),即对同时使用多种筹资方式的资本成本以加权平均方法的综合计量。(3)个别边际资本成本(MCC),指单独使用一种筹资方式去新筹资本的资本成本。它有三种定义方法:①数学上的定义。若y=f(x)[y:个别资本成本;x:筹资量],则MCC=dy/dx.②经济学上的定义。△x=1时的△y(因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而增加的资本成本),即为MCC.③财务管理实务上的定义。企业新筹资本的个别资本成本,即为MCC.这个定义的误差大,但实用。(4)加权平均边际资本成本,它是对同时使用多种筹资方式去新筹资本的资本成本以加权平均方法的综合计量。

在公司财务理论中,资本成本一般是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或加权平均边际资本成本,而且并不严格区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与加权平均边际资本成本,笼统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二)资本成本概念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1、资本成本是比较筹资方式、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依据。个别资本成本是比较各种筹资方式优劣的一个尺度(但不是选择筹资方式的唯一依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企业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基本依据;个别、加权平均边际资本成本是比较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重要依据。

2、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比较投资方案和追加投资决策的主要经济(财务)标准。人们通常将资本成本视为投资项目的“最低收益率”(Aminimumreturn rate),即视为投资项目的“取舍率”(Acut-offrate),还作为比较选择投资方案的主要标准。

3、资本成本作为资本化率,是运用贴现的现金流量方法进行价值评估(财务估价)的关键因素(变量)。

4、资本成本还可作为衡量整个企业的经营业绩的基准。近年来,在对公司的绩效进行财务衡量时,人们越来越喜欢用剩余利润(剩余收益)、经济增加值(EVA)或调整的经济增加值等指标。这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便成为上述指标中不可或缺的解释变量之一。

(三)资本成本的计量

要发挥好“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对公司的财务决策与绩效解释的功能,如何准确计量(也许用“预测”更恰当,因为要计量面向未来的“机会成本”可能是徒劳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便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1、所罗门的“现代公式”(2)。所罗门于1963年出版的《财务管理理论》认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就是“促使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资本化价值与企业当前价值相等的折现率”。据此,所罗门建立了一个被学术界称为“现代公式”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计量模型:K=[(x-kD)(1-t)/V](S/V)+[k(l-t)D/V]/(DV)

式中,x为企业预期未来净营业收入;k为债务资本成本D为债务的市场价值,S为(所有者)权益价值;V为企业价值(V=S+);t为企业所得税的边际率。

阿迪提(1973)认为,“现代公式”所隐含的下列假设以成立:①预计企业将有永续固定的盈利(为了运用永续年金值公式);②企业盈利等于预期未来净营业入。

我认为,“现代公式”还有两个致命缺陷:一是推导的问题。所罗门的推导起点是“K=x(1-t)/V”,然后将“x=(-kD)(S/V)+kD(D/V)”代人“K=x(l-t)/V”,即得“现公式”。问题是,x≠(x-kD)(S/V)+k D(D/V)。理由如下:x=xkD+kD=[(x-k D)+kD](V/V)=[(x-k D)+kD][(S+D)/V](x-k D)(S/V)+kD(D/V)+(x-kD)(D/V)+kD(S/V),而(x-k)(D/V)+kD(S/V)≠0,所以x≠(x-kD)(S/V)+kD(D/V)二是本末倒置。在财务估价中,人们本来是要利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估计(预测)适当的折现率,以便评估企业价值。而“代公式”不过是这一过程的逆运算(有“循环论证”之嫌),试问:“企业价值”又如何确定?用折现现金流量之外的方法确定的“企业价值”代人“现代公式”,反求“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能保证与折现现金流量方法匹配(即能否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性)?这恐怕是“现代公式”无法回答的。

2、MM的“平均资本成本方法”。MM在1966年出了另一种计量“行业平均资本成本(C)”的公式:

C=f(K,dD/dA)=K[1-T(d/dA)]

式中,K为企业权益资本成本;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D/dA为企业负债比率。其中,K=1/■,■由下列模型回归而得:

(V-TD)/A=■+■/A+■+■(△A/A)+U/A

式中,V为企业当前市场总价值;D为企业负债的市场价值;A为企业总资产的账面价值;△A为资产的变动量;X为企业预期息税前收益;U为随机干扰项;■为常数项;■为规模系数;■为预期收益系;■为增长系数。

笔者发,这一方法可能存在如下问题:①MM方法不是对个别企业资本成本的计量,虽然它对个别企业的财务决策有参考作用,毕竟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②难以从MM方法发展出个别企业资本成本的计量公式;③C=f(K,dD/dA),而与负债资本成本本无关,在理论上难以令人信服;④MM方法放弃了“加权平均”思想,未必可行;⑤“X(1-T)”的做法与实践(税法)不符,改“(X-I)(I-T)”才对(I表示因负债而发生的利息费用),与因变量“(V-TD)”相匹配;⑥1/■是企业资产收益率,用来作为K替代,显得很牵强;⑦寻找V的替

㈦ 经济学里的那些字母都代表什么意思

经济学里有很多字母都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列举如下:




㈧ 1、 ( )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

企业会计复要素分为六大制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动态要素:

收入、费用、利润

静态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㈨ 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预期达到的目的。
2.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活动的全过程。
3.会计对象——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4.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所具有的功能。
5.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核算工作,提供会计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反映行政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节余情况。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队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监督。
7.会计方法——是指履行会计职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
8.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
9.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各项财产物资都须以某种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
10.会计记录——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后,采用一定方法在账户中加以记录的过程,包括以原始凭证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在以记账凭证为依据登记账簿。
11.会计报告——又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以账簿记录为依据,采用表格和文字形式,将会计数据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书面报告。
12.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综合的核算,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既为外部有关各方的投资、信贷决策服务,也为内部强化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是一个生成和提供财务信息并用于管理的系统。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内容的基本分类,即将会计内容分解而成若干个要素,统称为会计要素。
14.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5.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16.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在一年以上的股票、债券投资和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
17.固定资产——是指持有期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不变的资产。
18.无形资产——是指能够长期使用、不具有实物形态、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资产。
19.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0.流动负债——是指应在一年内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21.长期负债——是指应在一年以上,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
22.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3.收入——是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4.费用——是指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5.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2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的收入扣除成本和费用后的金额。
27.会计等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28.账户——就是在会计内容划分会计要素的基础上,按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以分门别类地记录和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
29.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也是账户的名称。
30.复式记账法——就是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31.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记账方法。
32.会计分录——就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账户、金额和记账方位(即借方或贷方)的记录。
33.简单会计分录——是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
34.复合会计分录——是涉及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
35.过账——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根据会计分录记入有关账户。
36.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
37.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即“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是否有余额,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内容。
38.盘存账户——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实际结存数的账户。
39.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
40.资本和资本增值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及其结余情况的账户。
41.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应由多个成本计算对象共同负担的某种费用的账户。
42.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
43.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应计入成本的全部费用,并确定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的账户。
44.收入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各种收入和利得的账户。
45.费用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的账户。
46.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并据以确定企业利润或亏损数额的账户。
47.调整账户——是用来调整被调整账户的账面余额,以便计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的账户。调整账户按照其调整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三类。
48.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49.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50.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同外单位发生经济往来事项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
51.自制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由本单位内部经办部门或人员填制的凭证。
52.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事项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凭证。
53.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
54.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出业务的记账凭证。
55.转账凭证——是用来记录与现金、银行存款无关的转账业务的凭证。
56.会计账簿——是由具有—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来序时、分类地全面记录一个企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簿籍。
57.序时账簿——也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58.普通日记账——是用来登记各单位全部经济业务的日记账。
59.特种日记账——是用来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日记账。
60.分类账簿——是对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61.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全部经济业务,进行总分类核算,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62.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某—类经济业务,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63.备查账簿——是对某些在日记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64.订本式账簿——简称订本账,是在启用前将编有顺序页码的—定数量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65.活页式账簿——简称活页账,是将一定数量的账页置于活页夹内,可根据记账内容的变化而随时增加或减少部分账页的账簿。
66.卡片式账簿——简称卡片账,是将一定数量的卡片式账页存放于专设的卡片箱中,账页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添的账簿。

阅读全文

与计量经济学DD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