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安倍经济学财政政策

安倍经济学财政政策

发布时间:2021-01-30 02:26:56

❶ 什么是安倍经济学

在财政政策上,提高消费税以增加政府收入;

在货币政策上,采取高度宽松以刺激投资需求。
就目前看来,安倍经济学搞得并不成功,日本经济于2014年为负增长、并且消费低迷、通缩风险依旧难以摆脱。

❷ 日本实施的“安倍经济学”,都包含了什么内容

日本的安倍经济学其实就是日本首相安倍在执政以后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回,安倍答经济学其中的核心内容包括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有灵活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

安倍经济学”实施以来,虽然日本经济连续4个季度呈现正增长,但其固有的缺陷导致这一政策的持续性十分脆弱。日本经济复苏主要体现在股指等金融指标上,受益的主要是一些外国投资者,而实体经济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并没有感受到复苏的“暖风”,体现实体经济活力的日本国内设备投资方面也是增长乏力。

❸ 安倍经济学亮起黄灯具体是什么原因

日本央行日前发布的企业短期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企业景气状况连续两个季度下滑,特别是制造业的大、中、小型企业5年半以来业绩悉数下滑,给日本经济亮起了黄灯。安倍经济学实施将近6年,日本经济始终保持着低速爬坡状态。日本最新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对“安倍经济学”持续下去“不期待”或“不太期待”的受访者占比高达56%。

企业景气状况指数被称为预测经济形势的晴雨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至2013年中旬日本企业景气指数一直是负数,之后虽然一直处于正数区域,但时有浮动。日本央行日前发布的企业短期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显示,连续两个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下滑,制造业大中型企业景气指数为21点,环比下降3点;中小企业景气指数为14点,环比下降1点;全规模企业平均景气指数为17点,环比下降1点。根据这项调查,在日本16个行业中,指数恶化的行业达到10个,其中石油、煤炭行业下降13点,汽车制造业下降7点,机械制造业下降5点,化工、电机行业下降4点。企业景气状况指数连续两个季度恶化是2012年四季度以来的首次,特别是汽车、机械制造等出口企业指数下降更让日本政府担忧。

对经济持悲观看法的原因,首先是受原油等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其次是对国际贸易摩擦形势加剧的担忧,同时也受国内劳动力不足导致的工资等成本增加影响。东京一家机械加工厂富士精机社长藤野雅之说,贸易摩擦是最大的不利因素,该公司生产的零部件组装成工业用机器人后出口到美国,如果美国增加关税,其成本势必转嫁到公司身上。日兴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丸山正义认为,国际贸易摩擦对日本经济的心理影响已经显现。此次调查对日本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日本央行的金融政策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在结构改革方面,这本来是拉动日本经济回升的主战场,但几年来雷声大雨点小,口号多政策少,虽然建立了多个放松行政限制的经济特区,但结果是安倍夫妇的关系户近水楼台,“森友”“加计”等丑闻反而招致国民对政策的不信任。工作方式改革、促进就业等虽然增加了老年人、妇女的就业愿望,但多数岗位是合同工、临时工、派遣工等不稳定工种,低端就业的增加不仅无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拉低了平均工资水平,成为消费乏力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日本国内市场严重饱和的情况下,大企业利润纷纷转为库存现金或到海外建厂。

近年来,日本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企业的业绩提升,企业数量占日本99%、雇工数占全国70%的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经营吃紧。最新版的中小企业白皮书显示,7年来日本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2%,但广大中小企业生产率提高不足10%。

日本经济再次面临发展拐点,且国内挑战与国外风险并存,堪称史无前例。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日本劳动力人口下降。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15岁至64岁的劳动力人口开始下降,特别是从2012年的8055万人降至目前的7604万人,5年内减少450万人。虽然老龄人口和妇女就业人数增加,但大多是效率较低的服务性行业。男性60岁至64岁就业率为82%,65岁至69岁为56%,70岁至74岁仍有35%在岗。

在消费方面,虽然近年来随着工资缓慢增长,社会消费有所增加,但工资增长幅度并未达到安倍政府倡议的3%,加之社保负担增加及明年增加消费税、养老金增加无望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消费动力明显不足。

在设备投资方面,以电子、加工机械、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出口企业发展势头较好,今年一季度设备投资额恢复到了2007年一季度水平。但生产效率提高缓慢,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面临人员、工资等多重压力。

在建设投资方面,战后高速增长时期建成的基础设施进入翻修期,资本、人员向大城市集中带动了城市建设投资增加。但是,农村地区和众多小城市趋于凋敝,2020东京奥运会建设工程接近尾声,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能减弱。

可以说,金融政策对此轮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央行实施的负利率、收购国债、支持证券市场等大胆金融政策取得了短期效果,综合物价指数从2016年底以来已转为正数,保持在1%左右,但物价增幅明显低于美欧等西方国家,也未达到日本央行希望的2%目标,仍处在通货紧缩的边缘。因此,日本政府也不得不承认其主要原因是工资涨幅过低。

❹ 安倍采取的日本现行的经济政策的风险评价

安倍上台以后,便亲自出马以三大政策中的货币政策主攻方向,首先迫使日本央行力争达到2%的通胀率目标,并扩大“量化宽松”。他强势要求日本央行配合发钞,不惜公然介入央行决策,并撤换现任央行行长。
关于量化宽松政策。日本是最早实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并且有别于美国的“信贷宽松”,日本实行的是“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可以追溯至1999年2月。当时,日本中央银行开始实行“零利率政策”,将政策利率降低至接近于零的水平;同年4月,首次公开宣称“维持零利率政策直至通货紧缩担忧消失为止”,这标志着日本正式进入“零利率政策”时代。为了有效解决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和通货紧缩问题,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日本中央银行实施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在实行“零利率政策”的同时,将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作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以此调节市场流动性。
2.2 积极的财政政策
安倍在2013年1月11日通过了1170亿美元(总数2267.6亿美元)的政府投资。在日本政府负债余额已超过GDP百分之两百,高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情况下,这样大规模的政府举债支出,当然也是高风险。
2.3 结构性改革
2013年6月5日,安倍公布了结构性改革方案,将创立经济特区,吸引外国技术、人力资源和资金。增加公共基础设施公-私融资规模和基础设施出口规模。

3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经济效应
3.1 GDP的增加
3.1.1 GDP增长显著
根据日本内阁6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GDP年化增长4.1%,增长显著。
3.1.2 IS-LM模型分析
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安倍政府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在价格水平不变的短期情况下,设政府投资增加了 ,边际消费倾向为MPC,根据凯恩斯交叉,国民收入增加 。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给增加,使得LM曲线下移,导致收入增加。

然而,当物价水平上升时,LM曲线上移,收入会下降。下图反映了日本11年以来CPI指数的变化情况,不难看出自从安倍上台以来,CPI指数一路上升,这意味着物价水平上升迅速。

这说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使产出的增加额要大于由于通胀带来的物价水平提高对产出的减小额。事实上,从CPI的变化我们看到,2013年第一季度CPI并没有显著增加,这也是导致第一季度GDP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而2012年第三季度CPI指数增长明显,GDP年化增长率则为-3.6%,这也说明了物价水平对GDP的影响。因此,安倍想要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本国经济,必须要警惕物价水平的提高过快。

3.2 日元贬值
安倍政府迫使日本央行把通胀目标定在2%,又更换了央行行长。新的央行行长推出的天量量化宽松政策,增加了日元在国际货币市场的供给量,导致日元贬值。
如右图所示,日元的贬值从2012年10月份左右开始一度愈演愈烈,更是突破了100大关。

3.2.1 对出口的影响
2013年第一季度日本出口增长3.8%,导致这个增长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日元的贬值,日本的出口品价格下降,这增加了日本出口品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日本的出口;其次,由于美国汽车市场好转等因素,国际市场对日本出口品的需求增加,第一季度国外需求对GDP的贡献为0.4个百分点,从而增加了日本的出口。
3.2.2 对进口的影响
2013年第一季度数据表明,日本进口增长了1%,这一方面是因为股市的大幅度上涨,改善了消费者心理,另一方面,由于物价上涨的趋势,人们更加愿意在上涨前购入商品,这种心理也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增加了国内需求。当然,政府的积极态度也为国民树立了信心。诸多因素导致了国内需求的增加,第一季度对GDP的贡献达到了0.6个百分点。
3.2.3 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日元作为世界三大货币之一,它的贬值势必会对各国的市场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对于关系密切的几个国家,其本国的替代品商品企业必然会受到冲击,为了保护本国企业,该国政府可能会提高税率或者以配额的方式限制日货流入。
如果其他国一致限制日货流入,那么,作为一个以出口为国民收入主要来源的国家,日本会陷入困境。
货币市场上,各大投行以及对冲基金会卖空日元,以求套利,这很可能会再次哄抬日元价格,而与安倍的目标偏离。所以,安倍政府应该考虑定下日元贬值的具体目标,无休止的贬值是不切实际,也是不可行的。然而如果要固定汇率,则势必要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或者放弃资本的自由流动,那么安倍至今为止所做的就毫无意义了。因此,安倍政府现在只能希望日元价格能尽可能地接近他们心目中的价格。
3.3 股市上涨

如上图所示,日经指数自2012年末开始就一路飙升,虽然5月份有下降,但是依然不能否认“安倍经济学”的威力。如果出意料,日经指数的反弹必然会再创新的高度,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

❺ 安倍经济学 三支箭是指的哪三个手段

第一支箭: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第二支箭:财政政策,刺激政策第三支箭:结构性改革

❻ 安倍经济学的内容

安倍经济学有三个主轴,安倍晋三首先强势要求日本央行配合发钞。
其次,安倍在2013年1月11日通过了1170亿美元,总数2267.6亿美元的政府投资。在日本政府负债余额已超过GDP200%,高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情况,这样大规模的政府举债支出,当然也是高风险。
最后是日元贬值政策,自2008年9月金融海啸爆发至2012年12月,日元相对美元升值23.62%,对照韩国在同样一段期间内,仅小幅升值0.22%。
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其中以2%的通货膨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已引发韩国、中国等的不满。韩日企业在海外市场形成直接竞争局面,而虽然部分中国企业已开始与日本企业竞争,但出口产品重叠的领域仍不多。据韩国贸易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韩国和日本五十大出口产品当中26个重叠。该协会进一步预测:如果日元对韩元贬值10%,韩国出口额会减少4.1%。受最大影响的无疑是汽车行业,据韩国汽车产业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在日元对韩元贬值10%的条件下,韩国汽车出口额将会缩减12%。然而,无论是G7还是G20都默许了日元的暴跌,因为它们大多不会受到日元贬值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再加上,除了加拿大,G7都在进行不同程度上的量化宽松。 为创造通胀,安倍政府强势要求日本央行配合发钞,学习欧美的量化宽松,甚至不惜公然介入央行决策,并已宣布将撤换现任作风传统保守的央行总裁。
安倍在2013年1月11日通过了1170亿美元(总数2267.6亿美元)的政府投资。在日本政府负债余额已超过GDP百分之两百,高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情况,这样大规模的政府举债支出,当然是高风险。更何况,政府支出效益,除了支出本身带动需求有助于经济增长外,当然还是要看是否会因公共建设的加强而带动民间投资;所以如果效益不大,但政府成本很高,就也是另一项具高风险的策略。 首先是要迫使日本央行力争达到2%的通胀率目标,并扩大“量化宽松”,这是创造更多流动性或多印钞票的另一种说法。
二是试图通过新的公共开支计划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
第三个是一个模糊的结构性改革承诺。 日本内阁2013年5月16日公布的GDP数据:2013年年一季度日本GDP年化增长3.5%,高于彭博预期的2.7%,为2012年一季度以来最快;一季度环比增长0.9%,高于彭博预期的0.7%。
具体分析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内外需分别为日本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贡献了0.5和.04个百分点。内需方面,受日元贬值和股市大幅上涨刺激,消费者心理大幅改善,个人消费环比增长0.9%;住宅投资增长1.9%。。外需方面,受日元贬值和美国汽车市场好转等因素影响,日本第一季度出口增长3.8%,进口则增长1%。不过从投资方面看,第一季度日本企业设备投资依然谨慎,环比减少0.7%;公共投资则增长0.8%
另据日本内阁2013年5月15日公布的4月份消费动向调查表明,综合反映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消费者态度指数环比上升1.4%、达到44.5,连续4个月环比上升。当前,在股价持续上涨、企业利润创佳绩的背景下,消费者对就业和薪酬改善的期待明显增加。
安倍晋叁自2012年当选日本首相后,一直实施“安倍经济学”以求刺激经济。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安倍政策似乎是“意在沛公”,其政治效果明显大于经济效果。

❼ 安倍在日本执政这么多年,到底给日本带来了什么


相信大家听到安倍晋三的名字并不陌生,安倍晋三可是日本如今的首相,安倍晋三从上台到现在担任首相的时间,可以说在日本已经创下了日本历史纪录。日本安倍晋三在他们的政权中也是有着举足重轻重的地位。当时的安倍晋三其实早在06年的时候就已经担任过首相,但是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在上任一年之后就自己辞去了首相的职务,但是过了几年之后,安倍晋三重返日本政坛,又一次登上了首相的宝座。这可是安倍晋三第二次成为首相。然而,安倍晋三的上任将日本的经济带上了世界的巅峰。



安倍晋三在担任首相的这几年将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了新的提升,也要日本人民的幸福感得到了提升,并且给日本带来了不少的变化,让日本重新捡回了自己的信心,还是坚持着自己和平发展的路子。

❽ 安倍经济学成功了吗

❾ 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教训

安倍的三支箭
为了提高日本通胀和改革日本经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2年的12月射出了“三支箭”——大胆的货币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改革经济。这三支箭随后被合称为“安倍经济学”。第一支箭可以动员日本的生产力,而第三支则可以扩大生产力,在这两支箭的助力下,第二支可以达到相应的财政目标。目前的普遍看法是,一支箭都没有射中靶心。今年到5月为止,日本的通胀依然低迷,而日本的公共债务问题看起来比以往更糟。在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改革一个都没有取得成效。联系到安倍的宏伟目标,不得不说“安倍经济学”是虚有其表。不过,对于同样陷入滞胀和债务泥潭的欧洲,日本确实是一个前车之鉴。
教训一:宽松换不来通胀
就拿货币政策来说吧,日本给世界的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自金融危机之后,日银和世界其他央行所采取的大规模宽松政策根本没有效果。自2013年4月以来,日本已经将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扩大了一倍,并且日银在今年2月开始实施负利率政策,另外的一大波政策宽松可能还将袭来。然而,日银的2%通胀目标依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不过,有的人士却认为日本的政策已经初见成效。日本的核心通胀数据是有将能源价格包含在其中的,如果剔除能源的价格,日本的核心消费者价格已经连续32个月实现温和的增长。在安倍经济学实施之前,日本的价格其实是在下降的,如果之前的趋势继续下去,那么现在的消费者价格会比真实的值少5%。而且,在日本通胀增加的同时,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都遭遇了通缩问题。
不过,安倍经济学也有局限。日银吹高了金融资产的价格,但却没能让消费者或者公司增加购买真实资产和消费品的欲望。家庭储蓄率依然高企。尽管公司的利润在增长,但这一趋势能否持续下去依然存疑。公司在提高产品价格上当然非常乐意,但在提高投资或者员工工资上,当然不会勤快。目前日本的非金融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资产达9.5万亿美元,包括现金。
教训二:没有监管和竞争 政策都是纸老虎
安倍经济学还有另外一个教训——如果没有公司监管松懈或者公司之间的竞争不足,货币政策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安倍的政策加大了公司中股东的权力。在2012年,日本领先公司中大约40%有独立董事,现在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如果日本公司中股东的权力能够再大一点,股东可能会要求公司加大支出或者投资。如果行业门槛降低,公司会倾向于投资新兴的行业,这样都会带动整个经济。理论上来说,加大经济的通胀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举措,因为工资的上涨熊掌在走在价格上涨的前头。在实际中,走在前头上涨的是价格。也正因如此,IMF才敦促日本出台相应的措施让公司提高员工工资。
教训三:经济中,总要有人花钱
如果公司想要少花钱,经济中的其他部门肯定会需要多花钱。在日本,这一个部门就是政府,过去20年,日本一直处于财政赤字的状态。安倍想要减少日本的公共债务。但在2014年,安倍提高了消费税,结果导致日本陷入技术性衰退,因此加税这一政策被弃之不用。
安倍加税的政策不仅显示了财政紧缩的政策会弄巧成拙,也揭示了日本的现在的情况能够承受财政扩张的政策。日本的净利息支出占GDP的比例依然是G7国家中最低的。在经济中,政府或者公司,总是要有一方增加支出的。
许多人认为安倍的货币和财政刺激不过是止痛药,掩盖经济结构转型的痛苦。要知道,吸引海外务工人员来日本就业或者让公司有很大的权力雇佣或者解雇员工需要很大的勇气。但需求的增加刺激了供给侧的改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让更多人加入劳动力大军,事实上日本的工作年龄人口正在不断减少。劳动力大军中女性的增加让政府额外创造了20万个护士,育婴类的职位,而职场上怀孕的女性因为性别歧视的存在,日子变得更难过了。必须承认的是,提高通胀和改革两个措施连续进行,安倍经济学是一个比较连续的经济策略。
教训四: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安倍经济学没能达到目标,并且言过其实,因此将其称为一个失败并不为过。事实上,这一经济实验表明政府和央行确实有能力搅动停滞的经济。而在某些程度上,类似安倍经济学的过度宣传也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日本的滞胀的已经成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安倍经济学要成功就需要有足够多的人相信它能够成功。
这也是日本的经济实验给世界的最后一个教训——过度宣传还是要有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❿ 安倍与小泉对于经济与财政政策是什么

安倍与小泉虽然就抄上调消费税税率一直保持谨慎态度,但经济财政运营的手法方面见解不同。

然而,税收逐渐停滞,日本2017年度预算中基础财政收支亏损额五年来首次扩大。是否能实现被视为国际承诺的2020年度扭亏为盈的目标堪忧。

阅读全文

与安倍经济学财政政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