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倍与小泉对于经济与财政政策是什么
安倍与小泉虽然就抄上调消费税税率一直保持谨慎态度,但经济财政运营的手法方面见解不同。
然而,税收逐渐停滞,日本2017年度预算中基础财政收支亏损额五年来首次扩大。是否能实现被视为国际承诺的2020年度扭亏为盈的目标堪忧。
2. 日本上调消费税的背景有什么
日本「消费税増税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人口严重的老龄化。
消费税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有效的税收。
日本近年消费税直线增长。
2014年4月5%→8%……
2015年10月8%→10%......
3. 日本实施的“安倍经济学”,都包含了什么内容
日本的安倍经济学其实就是日本首相安倍在执政以后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回,安倍答经济学其中的核心内容包括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有灵活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
“安倍经济学”实施以来,虽然日本经济连续4个季度呈现正增长,但其固有的缺陷导致这一政策的持续性十分脆弱。日本经济复苏主要体现在股指等金融指标上,受益的主要是一些外国投资者,而实体经济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并没有感受到复苏的“暖风”,体现实体经济活力的日本国内设备投资方面也是增长乏力。
4. 日本的消费税与所得税、法人税相比较,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我觉得就是会让日常的生活更加的节省,开销会很大,对一些贫困的人民来说是非常的有影响。在这个只涨税部长工资得到情况下,日本人的消费会被降低,而且生活也会越来越拮据,我感觉这样的话人本人也是比较难的吧!
其实,日本政府仅是通过税收的话,应对不断高涨的社会保障相关预算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除此之外,在每年的一般预算支出中,偿还国债、对地方进行资金分配补助也占据了不小的比例,如果把这三项加起来,基本就把当年的税收资金全部用完了,日本政府当然可以继续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来支付相关的预算费用,但国债不断高筑也意味着破产风险的上升,这对日本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只能通过增税来确保税收了。
5. 日本自导入消费税以来,三次提升消费税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日本自导入消费者以来,三次不断的提升了消费税 ,2012年是第1次上调消费税,2014年是安培政权将此前5%的消费税上调至8%也是第2次上调消费税,然后今年就是第3次上调,将从8%的消费税调至10%。
所以这三次不同时间段提升消费税,也带来着不同的影响,但是主要也是为了发展日本未来的经济,打破固有的经济体系及模式,创造更加有利于日本发展的经济体系。,为长远的未来奠定一定的基础。
6. 什么是安倍经济学
在财政政策上,提高消费税以增加政府收入;
在货币政策上,采取高度宽松以刺激投资需求。
就目前看来,安倍经济学搞得并不成功,日本经济于2014年为负增长、并且消费低迷、通缩风险依旧难以摆脱。
7. 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教训
安倍的三支箭
为了提高日本通胀和改革日本经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2年的12月射出了“三支箭”——大胆的货币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改革经济。这三支箭随后被合称为“安倍经济学”。第一支箭可以动员日本的生产力,而第三支则可以扩大生产力,在这两支箭的助力下,第二支可以达到相应的财政目标。目前的普遍看法是,一支箭都没有射中靶心。今年到5月为止,日本的通胀依然低迷,而日本的公共债务问题看起来比以往更糟。在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改革一个都没有取得成效。联系到安倍的宏伟目标,不得不说“安倍经济学”是虚有其表。不过,对于同样陷入滞胀和债务泥潭的欧洲,日本确实是一个前车之鉴。
教训一:宽松换不来通胀
就拿货币政策来说吧,日本给世界的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自金融危机之后,日银和世界其他央行所采取的大规模宽松政策根本没有效果。自2013年4月以来,日本已经将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扩大了一倍,并且日银在今年2月开始实施负利率政策,另外的一大波政策宽松可能还将袭来。然而,日银的2%通胀目标依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不过,有的人士却认为日本的政策已经初见成效。日本的核心通胀数据是有将能源价格包含在其中的,如果剔除能源的价格,日本的核心消费者价格已经连续32个月实现温和的增长。在安倍经济学实施之前,日本的价格其实是在下降的,如果之前的趋势继续下去,那么现在的消费者价格会比真实的值少5%。而且,在日本通胀增加的同时,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都遭遇了通缩问题。
不过,安倍经济学也有局限。日银吹高了金融资产的价格,但却没能让消费者或者公司增加购买真实资产和消费品的欲望。家庭储蓄率依然高企。尽管公司的利润在增长,但这一趋势能否持续下去依然存疑。公司在提高产品价格上当然非常乐意,但在提高投资或者员工工资上,当然不会勤快。目前日本的非金融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资产达9.5万亿美元,包括现金。
教训二:没有监管和竞争 政策都是纸老虎
安倍经济学还有另外一个教训——如果没有公司监管松懈或者公司之间的竞争不足,货币政策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安倍的政策加大了公司中股东的权力。在2012年,日本领先公司中大约40%有独立董事,现在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如果日本公司中股东的权力能够再大一点,股东可能会要求公司加大支出或者投资。如果行业门槛降低,公司会倾向于投资新兴的行业,这样都会带动整个经济。理论上来说,加大经济的通胀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举措,因为工资的上涨熊掌在走在价格上涨的前头。在实际中,走在前头上涨的是价格。也正因如此,IMF才敦促日本出台相应的措施让公司提高员工工资。
教训三:经济中,总要有人花钱
如果公司想要少花钱,经济中的其他部门肯定会需要多花钱。在日本,这一个部门就是政府,过去20年,日本一直处于财政赤字的状态。安倍想要减少日本的公共债务。但在2014年,安倍提高了消费税,结果导致日本陷入技术性衰退,因此加税这一政策被弃之不用。
安倍加税的政策不仅显示了财政紧缩的政策会弄巧成拙,也揭示了日本的现在的情况能够承受财政扩张的政策。日本的净利息支出占GDP的比例依然是G7国家中最低的。在经济中,政府或者公司,总是要有一方增加支出的。
许多人认为安倍的货币和财政刺激不过是止痛药,掩盖经济结构转型的痛苦。要知道,吸引海外务工人员来日本就业或者让公司有很大的权力雇佣或者解雇员工需要很大的勇气。但需求的增加刺激了供给侧的改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让更多人加入劳动力大军,事实上日本的工作年龄人口正在不断减少。劳动力大军中女性的增加让政府额外创造了20万个护士,育婴类的职位,而职场上怀孕的女性因为性别歧视的存在,日子变得更难过了。必须承认的是,提高通胀和改革两个措施连续进行,安倍经济学是一个比较连续的经济策略。
教训四: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安倍经济学没能达到目标,并且言过其实,因此将其称为一个失败并不为过。事实上,这一经济实验表明政府和央行确实有能力搅动停滞的经济。而在某些程度上,类似安倍经济学的过度宣传也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日本的滞胀的已经成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安倍经济学要成功就需要有足够多的人相信它能够成功。
这也是日本的经济实验给世界的最后一个教训——过度宣传还是要有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8. 安倍经济学成功了吗
9. 安倍经济学的下调评级
日本政府的债务率在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但信用评级要比南欧国家好得多,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政府的债权人主要是本国公民,外债很少,只要国民能保持对政府的信心,债务风险就可控。但过高的债务既限制了日本经济内在增长的活力,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还本付息压力。穆迪下调日本的评级,并不意味着日本会发生债务危机,而是对未来日本债务的可持续性有怀疑。
安倍经济学本质上是政治目标驱动的经济学,因此,政府变成了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然而,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生产要素和市场制度效率,政府扮演着消费者与分配者的角色。安倍经济学进一步膨胀了政府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无论货币政策还是财税政策都是在改变经济体系中的货币数量,改变财富在社会中的分配,但并没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是安倍经济学的软肋所在,没有经济的实质性增长,债务就难有持续性,政府要么增税减支,要么增发货币,无论哪种方式都是财富的转移与再分配。
日本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萎缩,幅度超过预期,政府也作出了推迟增加消费税的决定。消费税似乎是日本政府的死敌,自引入消费税之后,每次上调都会带来经济下跌和政府更迭,安倍解散国会,举行大选,也是下了相当大的赌注,如果选民不认账,安倍就要提前下台。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日本的经济增长率,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现在已经两倍于日本,逆转了近代以来中弱日强的态势。虽然经济总量并不代表全部国力,但却是重要指标,安倍执意提振日本经济增长,还是要恢复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地位。因此,安倍经济学是服务于政治战略目标的。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而言,日本需要借重中国市场,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但安倍既与中国对抗,又要经济增长,足见安倍经济学的政治色彩之浓。 日本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老龄少子化,经济增长的活力不够,在新一轮的工业技术革命中,日本企业并没有走在前列,而廉价信贷让僵尸企业消耗了大量资源。结构性改革是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但至今未见实质性举措。结构性改革,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强势的首相小泉也只是改革了邮政系统而已。安倍则希望改变劳动力市场,让妇女进入职场,但要改变一个社会的习惯,何其难也。另外,财政金融政策的刺激推动了股市的繁荣,有钱人从股市暴涨中获得了更多财富,而工薪阶层和依靠养老金的老年人则承担着物价上涨的成本。如果实际增长率并不高,那过量货币就无法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只能是改变财富在社会不同阶层中的分配状态。
穆迪下调日本的评级之后,日元对美元大幅贬值,日本进口的成本也相应增加,而出口的增加相对有限,因为日本产业已经全球化了,通过贬值刺激出口是在封闭的民族国家经济时代的有效政策,并不太适合现在的日本。大幅度贬值其实也加剧了财富分配的不公平,进口产品的消费者实际要承担日元贬值的成本,而得益的是出口部门。
日本经济已经达到了丰裕的程度,要增长就需要开拓国际市场,安倍政府退出了基建出口的远期目标,并修改了武器出口三原则,为日本出口武器打开了大门,为了推动武器出口,日本政府准备设立专门基金为买家提供融资支持。这一系列举措都让安倍经济学带着强烈的重商主义色彩,甚至有点军事凯恩斯主义的味道。安倍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的本质也越来越暴露在世人面前 。
10. 日本提高消费税有什么影响
提高消费税的提案是从野田内阁时期就发起的 并不是安倍的招儿 消费税会提高政府税收 当然对缓解经济问题有好处 而消费税本身并不多 还不至于影响到内需 比如买个3000日元的商品 加上消费税应付为3150日元 这150日元对于普通民众来说 算不上什么事 哪怕再加个几十日元 也无关痛痒 你如果要买什么商品 不会因为多这百分之几的消费税就不买了 但这些消费税 全国范围加起来 就是一笔巨款了 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 日本当年增设消费税这个制度时 曾经引起过人民的强烈不满【一些文学作品还以此为题材】 而现在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该买的 还是得买 日本人善于叫苦叫穷 这一点点消费税对于一般家庭影响并不大 安倍经济学个人也说不太明白 总体是拉低日元的汇率 野田内阁时期 人民币和日元的汇率是100:8 安倍上台后变为了100:6 那么 100日元的商品 我本来花8元才能买到 现在6元就可以买到了 我岂不是赚到了?那么就会有更多老外把钱投到日本了 这样 哪怕是消费税的增加影响了一部分底层人民的消费 也可以轻松通过外资弥补 而兑换美元的问题 应该也是这个理 个人看法 有错的请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