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宏观经济学十三章失业

宏观经济学十三章失业

发布时间:2021-01-31 13:19:40

1. 宏观经济学的失业率问题

都不是。是失业人数除以劳动人口(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
失业率(UnemploymentRate)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的比率,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2. 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解答失业怎么解决

(1)政府采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如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转移支付、减少税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如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证券。 (2)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是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是互相适应与制约的关系,两者以收入与消费为媒介,共同影响经济增长。在产业类型上,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的能力方面相对大企业来说要强的多。政府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就业方式上,要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择业的竞争意识,重视灵活就业方式,大力发展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轮岗工等多种就业形式。(3)加大教育的投资开发力度。教育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确立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国家制度,调整教育结构,增加各级政府职业培训经费的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4)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关系,若要降低失业率必须以高失业率为代价;若要降低失业率,必须以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

3. 宏观经济学中,失业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宏观经济学中,失业的概念: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并且没有工作内且正在找工作的人。
这个容概念中有几个关键点:1、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就是必须是符合法定劳动能力的,像学生没有工作,但是他们每到法定年龄,就不算是劳动力,就不能说是失业,同理老人也是。
2、有劳动能力。就是必须是有劳动能力的,像残疾人这样的被认定为丧失劳动力的,就不算是失业。
3、没有工作。这个很容易理解,没有工作才可能是失业。
4、正在寻找工作。就是要有工作的意愿,否则也不算是失业。
这四点缺一不可。
注意:第4点的工作意愿,这边要注意与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的区别。

4. 宏观经济学中讲述是什么导致了失业

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而通胀率 = 货币工资增长率- 劳动生产增长率,若劳动生产增长率为0,则通胀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趋势一致,也就是说失业率是和通货膨胀率在一定程度下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彼消此长的。

失业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失业类型有不同的原因。三种
摩擦性失业:由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原因自然是劳动力的供给方,像换工作和找新工作
结构性失业: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原因是失业者技能不匹配或居住地不当。这是起源于劳动力需求方的
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中的萧条期或衰退期,因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原因是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降低

还有一种说法
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有工资价格而形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工人愿意接受现有工资价格仍然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通货膨胀地原因是市场流通的货币供给量超过流通所需量,从而导致货币贬值,价格上升
具体原因也有很多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即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从而价格上升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没有超额需求,但供给方成本上升,从而价格持续普遍上涨。像工资上涨
也可能是需求供给共同推动的
还有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这是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部门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不一样,工资增长速度也不一样。但是工资增长速度慢的部门要求向快的部门看齐,从而整个社会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增长率,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还有就是预期的原因。如果全社会都预期通货膨胀的产生,那么通货膨胀就会变成事实。

5. 宏观经济学解决失业问题详细答案,速求,谢谢啊·

失业分为结来构性失业、摩擦性失自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是市场制度本身决定的,与劳动力供求状态无关,即使实现充分就业也要有摩擦性失业。

劳动者流动过程包括劳动者的新老交替、人们出于资源配置优化和判断的原因而转移就业职位等。它是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不可缺少的条件和代价。

磨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劳动力流动性是由制度性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决定的;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则主要取决于获取工作的信息难易程度和速度,以及失业的代价和失业者承受这种代价的能力。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其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即在存在失业的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

(3)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整个经济周期波动造成劳动力总需求不足产生的失业。

6. 请问宏观经济学理论上如何划分失业类型我国目前是什么失业类型如何来解决

宏观经济理论上的失业大致如yytianfu所言,但这只是对劳动力丧失就业机会这种经济现象的一种理论解释和总结,现实经济中的失业现象比这种理论解释要复杂得多。
一般来说,一个经济体的失业都是包括各种失业类型的混合体,我国作为一个社会矛盾尖锐的发展中大国,其失业类型尤其复杂。机械地按照宏观经济理论具体划分我国的失业类型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同时却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解决我国失业现象日益严重的关键在于认清导致我国失业率过高的本质原因。
我国的失业现象的一个明显特征,那就是沿海发达地区的高竞争性失业和内地欠发达地区的低效率性失业并存。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不断聚集,企业得以实现利用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过度的使用相对廉价的高素质人才,激烈的竞争导致在业的劳动力超负荷运转,同时大量的未就业者试图以更具竞争优势的工资水平进入就业,从而导致高失业率与低工资水平的相互共存和不断循环。而在内地欠发达地区,由于高素质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企业和市场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进而加剧本地区的劳动力流失和当地的劳动力利用效率低下,并且同样具有循环和加剧的可能。
可以认为,地区发展程度的差异是导致我国畸形失业率的主要原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创造条件促使劳动力向欠发达地区回流。
根据基本经济规律,劳动力有向欠发达地区回流的动力,然而这必须基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具有相对接近的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经济规则的基本前提。也许我们当前所急需做的,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创造基本公正合理的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经济规则。

7. 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哪三个

摩擦性失业
由于求抄职的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失业,如新生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工人想转换工作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等;
结构性失业
由于经济、产业结构变化以及生产形式、规模的变化,促使劳动力结构进行相应调整而导致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
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经济的周期性萎缩而导致的失业。

阅读全文

与宏观经济学十三章失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