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1-01-31 19:25:45

1.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200-300字左右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致说来,西方回经济学的形答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最早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分析和论证的经济学说。重商主义产生于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解体并逐渐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从时间上来看,大约是在15—17世纪。当时,经济发展较快的领域是商品流通领域,经济中最活跃的是商业资本。适应当时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需要,代表商业资本经济利益的重商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

2.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是怎么样的呢

西方经济学说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的发展后,逐步演变为现代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我们一般通称为西方经济学,直接来源于马歇尔创立的微观理论和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理论。
阿弗里德·马歇尔(英 Alfred Marshll 1842——1924),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18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1890年代,马歇尔综合了这一时期各学家,特别是上述三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微观经济理论,成为有代表性的、广泛流行于西方的经济思想。特别是运用一系列数学方法从供求角度分析市场价格,以解决资源配置、资源报酬等问题,主张市场自发调节,颂扬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和谐、高效率。
自马歇尔提出微观经济学后,已经经历了多次的补充。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形成,使原来的以完全竞争市场类型为条件的微观理论受到挑战,于是在1933年,英国的罗宾逊、美国的张伯伦提出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和垄断竞争理论,填补了微观研究中的一大漏洞。另外,1930年代以后希克斯、瓦尔拉斯、帕累托等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论、序数效用论、福利经济学等,进一步补充了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之后关于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调节的研究可以说是对微观经济学的总结。当然,战后直至当今的由对寡头垄断市场分析引申的博弈论以及与企业产权分析相联系的制度经济学可以说是微观经济研究的最新发展或成果。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1930年代大危机使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受到挑战,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并全面论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这既是对传统微观经济学的一大补充,也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当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问题的不断出现,也有不少学者提出新的观点和政策主张,出现了对传统宏观理论进行抨击、责难的不同学派——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剑桥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等。

3.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图书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
书名: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版)
图书编号:221053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28.0 元
ISBN:730007953
作者:高鸿业
出版日期:2007-03-11
版次:1
开本:16开 本书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统编的高校《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和吴汉洪教授、北京大学刘文忻教授、前武汉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冯金华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尹伯成教授,共五名教学人员组成编写组,高鸿业教授任主编。
本书第一版、第二版和第三版顺次于1996年、2001年和2004年出版。第一版的序言指出:“正如西方学者所承认的那样,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具有演变性的学科。随着时间的流逝,西方经济学会出现新的内容以及不同的着重方面,反映这些情况的教科书必然也应如此。因此,本书在将来势必要进行修改和增删。”即以第三版而言,其出书的时间距今已有三年。有鉴于此,第四版的编撰成为应有之举。此外,使用本书的经验和改善本书的章节安排也使新版的编撰成为必要。当然,第四版的主旨仍然保持不变,即:介绍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加以简要的评论,以便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而与此同时,又能避免它可能带来的不良的副作用。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四节 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第五节 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第六节 本教材的特点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需求曲线
第三节 供给曲线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七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第八节 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
第九节 结束语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 预算线
第四节 消费者的均衡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以市场需求的曲线
第八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九节 结束训
第四章 生产论
第一节 厂商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四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五节 等成本线
第六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第七节 规模报酬
第八节 结束语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第二节 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第三节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第五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六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
第七章 非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第十章 一秀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4. 微观经济学鸟瞰图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个量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均衡理论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以及福利经济学。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 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该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通过学习供求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市场均衡与市场失灵理论等微观经济学知识,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为学习有关专业理论课奠定基础。掌握研究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方法。正确认识和评价微观经济理论。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该课程的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上,主要以讲授为主,并且灵活运用讨论法、提问法等方法。
2、 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都要体现经济学专业的特点,注意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理论应用能力的测试,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尤其是要注意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情况和新理论。
四、总学时数:72学时
五、教材和主要参考文献: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朱善利主编《微观经济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黎脂远主编《微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一章 引论(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以及对西方经济学应持的态度。并通过引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教材的特点,通过对引论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评价西方经济学的态度。
重点、难点: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是重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稀缺性概念、经济模型是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四节 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第五节 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第六节 教材的特点
基本概念:
稀缺性;经济模型;微观经济学。
思考题:
1、试述不同经济体制下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途径。
2、为什么在我国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8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需求、供给、均衡价格、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等基本概念和与之相关的基本原理。
重点、难点:需求、供给以及均衡的概念,包括需求和供给曲线的规律是重点;需求和供给弹性的概念及规律、蛛网理论是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经济学的一个假设条件
二、经济学鸟瞰图
第二节 需求曲线

5. 西方经济学发展演变的规律

越来分支越多 每一次社会经济动荡 会有经济学的大变动 越来越细不断修正

6.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和由来是怎样的资本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说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的发展后,逐步演变为现代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我们一般通称为西方经济学,直接来源于马歇尔创立的微观理论和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理论。

阿弗里德·马歇尔(英 Alfred Marshll 1842——1924),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18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1890年代,马歇尔综合了这一时期各学家,特别是上述三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微观经济理论,成为有代表性的、广泛流行于西方的经济思想。特别是运用一系列数学方法从供求角度分析市场价格,以解决资源配置、资源报酬等问题,主张市场自发调节,颂扬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和谐、高效率。

自马歇尔提出微观经济学后,已经经历了多次的补充。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形成,使原来的以完全竞争市场类型为条件的微观理论受到挑战,于是在1933年,英国的罗宾逊、美国的张伯伦提出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和垄断竞争理论,填补了微观研究中的一大漏洞。另外,1930年代以后希克斯、瓦尔拉斯、帕累托等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论、序数效用论、福利经济学等,进一步补充了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之后关于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调节的研究可以说是对微观经济学的总结。当然,战后直至当今的由对寡头垄断市场分析引申的博弈论以及与企业产权分析相联系的制度经济学可以说是微观经济研究的最新发展或成果。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1930年代大危机使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受到挑战,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并全面论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这既是对传统微观经济学的一大补充,也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当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问题的不断出现,也有不少学者提出新的观点和政策主张,出现了对传统宏观理论进行抨击、责难的不同学派——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剑桥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者,把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综合在一起,构成了现代流行的西方经济学主流的思想体系。

事实上,西方学者的理论,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而不断改变其说法,本身表明理论的演变性质,理论总是要随着经济现实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阅读全文

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