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宏观经济学格伦中文

宏观经济学格伦中文

发布时间:2021-01-31 21:41:10

❶ 求电子书 经济学(微观)R 格伦 哈伯德 中文版 PDF格式或者可以网上看的,急求!!!

经济学 微观
【作抄者】(袭美)哈伯德(Hubbard,R.G.),(美)奥布赖恩(O'Brien,A.P.)著;张军译
【形态项】 501
【出版项】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7.05
【ISBN号】7-111-20550-2

网上现成的确实没找到,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去 品品品资源站的求助定制版发悬赏贴,我来帮你制作,不过需要先充些论坛币来发悬赏,但肯定可以帮你搞定这本书

❷ 谁获得过诺贝尔奖

1901-1910
1901年
荷兰雅克布斯·范特霍夫
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1902年
德国赫尔曼·费歇尔
合成了糖类和嘌呤衍生物

1903年
瑞典阿累尼乌斯
提出了电离理论,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1904年
英国威廉·拉姆齐爵士
发现了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并确定他们在周期表里的位置。

1905年
德国阿道夫·拜耳
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1906年
法国穆瓦桑
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

1907年
德国爱德华·毕希纳
对酶及无细胞发酵等生化反应的研究。

1908年
新西兰欧内斯特·卢瑟福爵士
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

1909年
德国威廉·奥斯特瓦尔德
对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

1910年
德国奥托·瓦拉赫:
在脂环类化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促进了有机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的研究。

1911-1920

1911年
法国玛丽亚·居里
发现了镭和钋,提纯镭并研究镭的性质。

1912年
法国格利雅
发明了格氏试剂,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法国保罗·萨巴蒂埃
发明了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加氢的方法,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1913年
瑞士阿尔弗雷德·沃纳
对分子内原子成键的研究,开创了无机化学研究的新领域。

1914年
美国西奥多·理查兹
精确测量了大量元素的原子量。

1915年
德国理查德·威尔施泰特
对植物色素的研究,特别是对叶绿素的研究。

1918年
德国弗里茨·哈伯
对单质合成氨的研究。

1920年
德国沃尔特·能斯特
对热力学的研究。

1921-1930

1921年
英国弗雷德里克·索迪
对放射性物质以及同位素的研究。

1922年
英国弗朗西斯·阿斯顿
使用质谱仪发现了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并且阐明了整数法则。

1923年
奥地利弗里茨·普雷格尔
创立了有机化合物微量分析法。

1925年
奥地利理查德·席格蒙迪
对胶体溶液的异相性质的证明,确立了现代胶体化学的基础。

1926年
瑞典斯维德伯格
对分散系统的研究。

1927年
德国海因里希·维兰德
对胆汁酸及相关物质的结构的确定。

1928年
阿道夫·温道斯
对甾类以及它们和维他命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1929年
英国亚瑟·哈登和瑞典汉斯·奥伊勒-克尔平
对糖类的发酵以及发酵酶的研究和探索。

1930年
德国汉斯.费歇尔
对血红素和叶绿素等的研究,特别是血红素的合成。

1931-1940

1931年
德国卡尔·博施和弗里德里希·柏吉斯
发明与发展化学高压技术。

1932年
美国兰格缪尔
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

1934年
美国哈罗德·尤里
发现了重氢(氘)

1935年
法国弗列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和伊伦·约里奥-居里
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

1936年
荷兰Petrus (彼得)·约瑟夫·威廉·德拜
通过对偶极矩、X射线和气体中电子的衍射的研究来了解分子结构

1937年
英国沃尔·霍沃思
对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的研究
瑞士保罗·卡勒
对类胡萝卜素,黄素和维生素A、B2的研究

1938年
奥地利理查德·库恩
对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的研究

1939年
德国阿道夫·布特南特
对性激素的研究。
瑞士利奥波德·雷吉卡
对聚亚甲基和高萜烯的研究。

1940年:未发奖。

1941-1950

1941年:未发奖。
1942年:未发奖。
1943年
匈牙利格奥尔格·赫维西
在化学过程研究中使用同位素作为示踪物

1944年
德国奥托·哈恩
发现重核的裂变

1945年
芬兰阿图里·维尔塔南
对农业和营养化学的研究,特别他提出的饲料储藏方法。

1946年
詹姆士·萨姆纳
发现了酶可以结晶。
美国约翰·那斯罗蒲和温德尔·斯坦利
在生产纯酶和病毒蛋白质方面所作的准备工作。

1947年
英国罗伯特·鲁宾逊爵士
对植物产物,特别是生物碱的研究。

1948年
瑞典阿纳·蒂塞利乌斯
对电泳现象和对吸附分析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血清蛋白的复杂性质的研究。

1949年
美国威廉·吉奥克
在化学热力学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对低温状态下的物质的研究。

1950年
德国奥托·狄尔斯和库尔特·阿尔德
发现并发展了双烯合成法。(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1951-1960

1951年:埃德温·马蒂松·麦克米伦,格伦·西奥多·西博格
发现了超铀元素

1952年:阿切尔·约翰·波特·马丁,理查德·劳伦斯·米林顿·辛格
对色谱的研究和发现

1953年:赫尔曼·施陶丁格
对高分子研究以及确立高分子概念

1954年:莱纳斯·鲍林
化学键的研究

1955年:文森特·杜·维格诺德
对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别是多肽激素的首次合成

1956年:西里尔·诺曼·欣谢尔伍德爵士,尼科莱·尼古拉耶维奇·谢苗诺夫
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

1957年:亚历山大·罗伯塔斯·托德男爵
研究了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的结构

1958年:弗雷德里克·桑格
研究了蛋白质,特别是胰岛素的一级结构

1959年:加洛斯拉夫·海罗夫斯基
发现并发展了极谱分析方法

1960年:威拉德·利比
发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

1961-1970

1961年:梅尔温·卡尔文
研究了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以及光合作用

1962年:马克斯·佩鲁茨,,约翰·肯德鲁
研究了肌红蛋白的结构

1963年:卡尔·齐格勒,居里奥·纳塔
对聚合物的研究,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研究

1964年:多罗西·克劳富特·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英国)
通过X射线在晶体学上确定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质的结构

1965年: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在有机物合成方面的成就

1966年:罗伯特·马利肯
在化学键以及分子的电子结构方面的研究

1967年:曼弗雷德·艾根,罗纳德·乔治·雷福德·诺里奇, 乔治·波特
对高速化学反应的研究

1968年:拉斯·昂萨格
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昂萨格倒易关系

1969年:德里克· 巴顿,奥德·哈塞尔
发展了以三级结构为基础的构象概念

1970年:路易斯·费德里克·勒卢瓦尔
发现了糖核苷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所起的作用

1971-1980

1971年:格哈得·赫尔茨伯格
对分子的电子构造与几何形状,特别是自由基的研究

1972年:克里斯蒂安·伯默尔·安芬森,斯坦福·穆尔,威廉·霍华德·斯坦因
前者:对核糖核酸结构的研究,后两位:对核糖核酸分子的催化活性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1973年:厄恩斯特·奥托·费歇尔,杰弗里·威尔金森
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

1974年:保罗·约翰·弗洛里
在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的,大分子物理与化学的基础研究

1975年:约翰·沃尔卡普·柯恩福斯, 弗拉基米尔·普莱洛格
前者: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后者:有机分子和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

1976年:威廉·利普斯科姆
对硼烷结构的研究

1977年:伊利亚·普里高津
对非平衡态热力学(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贡献

1978年:彼得·米切尔
为化学渗透理论建立了公式

1979年:赫伯特·布朗, 乔治·维蒂希
将硼和磷及其化合物用于有机合成之中

1980年:保罗·伯格, 沃特·吉尔伯特, 弗雷德里克·桑格
伯格:对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吉尔伯特和桑格:核酸DNA序列的确定方法

1981-1990

1981年:福井谦一, 罗德·霍夫曼
通过前线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发生

1982年:艾伦·克卢格
通过晶体的电子显微术在测定生物物质的结构方面的贡献

1983年:亨利·陶布
对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转移机理的研究

1984年: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
开发了多肽固相合成法

1985年:赫伯特·豪普特曼, 杰罗姆·卡尔勒
在测定晶体结构的直接方法上的贡献

1986年:达德利·赫施巴赫, 李远哲, 约翰·波拉尼
他们对化学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

1987年:唐纳德·克拉姆, 让-马里·莱恩, 查尔斯·佩特森
研究和使用对结构有高选择性的分子

1988年:约翰·戴森霍尔, 罗伯特·胡贝尔, 哈特姆特·米歇尔
光合作用中心的三维结构的确定

1989年:西德尼·奥特曼, 托马斯·切赫
核糖核酸(RNA)催化性质的发现

1990年:伊莱亚斯·科里
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

1991-2000

1991年:理查德·恩斯特
对开发高分辨率核磁共振(NMR)的贡献

1992年:罗道夫·阿瑟·马库斯
对创立和发展电子转移反应的贡献

1993年:凯利·穆利斯, 迈克尔·史密斯
对DNA化学的研究,开发了聚合酶链锁反应(PCR)

1994年:乔治·欧拉
对碳正离子化学反应的研究

1995年:保罗·克鲁岑, 马里奥·莫利纳, 弗兰克·罗兰
对大气化学的研究

1996年:罗伯特·苛尔, 哈罗德·沃特尔·克罗托博士, 理查德·斯莫利
他们发现了富勒烯

1997年:保罗·博耶, 约翰·沃克尔, 延斯·克里斯汀·斯科
博耶和沃克尔:阐明了三磷酸腺苷合成酶的机理,斯科:离子传输酶的发现, 钠钾离子泵

1998年:沃特·科恩, 约翰·波普
前者: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后者: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研究

1999年:艾哈迈德·兹韦勒
用飞秒激光光谱对化学反应中间过程的研究

2000年:艾伦·黑格, 艾伦·马克迪尔米德, 白川英树
对导电聚合物的研究

21世纪

2001-2010

2001年:威廉·诺尔斯, 野依良治, 卡尔·巴里·夏普雷斯
诺尔斯和野依:手性催化还原反应,夏普雷斯:手性催化氧化反应

2002年:库尔特·维特里希, 约翰·芬恩, 田中耕一
对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和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

2003年:彼得·艾格瑞, 罗德里克·麦金农
对细胞膜中的水通道的发现以及对离子通道的研究

2004年: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欧文·罗斯
发现了泛素调解的蛋白质降解

2005年:伊夫·肖万、罗伯特·格拉布斯、理查德·施罗克
对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

❸ 经济学 (微观) 英文版·第3版 (R.格伦哈伯德)机械工业出版社 急求课后答案!!最好英文中文都

读《如梦令》

❹ 经济学原理 第5版 微观/宏观经济学分册辅导与习题集(配套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 有用么

《微观经济学》徐春秀、顾建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 张元鹏《西方经济学例题精解与练习》 《微观经济学》 周惠中 上海人民出版社 现代微观经济学》 司春林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 宋成先 复旦大学出版社 或高鸿业的 或者用平狄克,鲁宾费尔德 或者斯第格里兹 .................................. 还是要参考着看 但是习题集用 伊伯成 复旦大学出版社 高鸿业的挺好的,正符合你的要求。并且很多大学都用这个当教材,考研也用的到~~ 经济学(微观)》 美 R·格伦·哈伯德 安东尼·P·奥布赖恩 曼昆的那本<<经济学原理>>现在对你是最好的,写的浅显易懂,还有大量的例子(老外就是这样). 再深入一点的话,高鸿业的 <<西方经济学>>,然后就是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若能透彻理解范德那本书,本科阶段真的是很不错了!!!

❺ 美联储现任主席是谁(包括人物相关介绍,例如背景)

现任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

就职时间:2014年2月3日,耶伦正式宣誓就职。


珍妮特·耶伦生于美国纽约州布鲁克林,在位于布鲁克林贝伊里奇的汉密尔顿堡高中毕业。

1967年,以优等生成绩获得布朗大学经济学士学位;

1971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1至1976年曾任耶鲁大学助理教授;

1977年至1978年间担任美联储理事会经济学家;

1978至1980年间担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讲师;

1980–198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

1980年,珍妮特·耶伦于柏克莱加州大学哈斯商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并对全职及兼职工商管理硕士学生任教宏观经济学,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现为该学院的名誉教授。

1994年至1997年,任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由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提名);

1997年至1999,任职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同时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政策委员会主席。

2004年6月14日,开始成为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于2009年轮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委员。

2010年4月28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珍妮特·耶伦接替唐纳德·科恩出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副主席。美国参议院银行,房屋及城市事务委员会于2010年7月以17票对6票,表决通过确认珍妮特·耶伦出任副主席。

2010年10月4日,珍妮特·耶伦宣誓就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副主席,任期4年,至2014年10月4日完结。同时,珍妮特·耶伦开始其14年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任期,至2024年1月31日完结。

2013年10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美联储现任副主席珍妮特·耶伦接替伯南克出任下一任美联储主席。

2014年1月6日,参议院以56票对26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对耶伦的提名。[1]

2014年2月3日,耶伦正式宣誓就职。

1997年获耶鲁大学威尔伯十字勋章;

1998年获布朗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2000年获巴德学院人文主义文学名誉博士学位;

1980年,耶伦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从事研究工作,现为该学院名誉教授,并曾两次荣获该学院的杰出教学奖;

耶伦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她曾任美国西方经济学协会副会长、美国经济学会副主席,以及耶鲁大学董事会成员等职务。耶伦在宏观经济学方面有许多研究论著,主攻方向为失业率的原因、机制及影响。著有《失业与劳动力市场》、《货币与财政政策》、《国际贸易与投资政策》。

The Fabulous Decade: Macroeconomic Less

ons from the 1990s (with Alan Blinder), The Century Foundation Press, New York, 2001. ISBN 0-87078-467-6[5]

《令人惊艳的十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宏观经济经验与教训》,巴曙松 白海峰等译,法律出版社2014年8月版。

耶伦的丈夫为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名誉教授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乔治至今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执教。其子罗伯特-阿克洛夫(Robert Akerlof)现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进修应用经济学博士后课程。

2015年10月,美国财经杂志《彭博市场》公布了第五届全球金融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美联储主席耶伦位列首位。

金融危机发生后,即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耶伦也认为美国高失业率将持续存在,这使得经济增速持续低于潜在增长率,经济面临的通缩风险大于通胀风险,耶伦驳斥了财政赤字必然导致高通胀的看法,为宽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辩护。因此,即便美国2011年曾经面临通胀压力,耶伦等美联储鸽派人物还坚持主张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利率在创纪录的低位”。

珍妮特·耶伦演说

在汇率方面,耶伦影射批评了中国刚性的汇率政策,认为这是导致2007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她对美元汇率的看法中性,认为美元汇率对经济的影响有两面性,要避免美元汇率波动过大。 耶伦明确指出,“选择和美元挂钩,中国势必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通胀效应影响。”

“鸽派”是外界普遍会给耶伦贴上的“标签”。在美联储决策层内部,“鹰派”与“鸽派”之争由来已久。两派立场的核心分歧在于对抗通胀和确保就业两大主题上的态度,“鹰派”反对通胀,“鸽派”更担心就业市场疲弱、经济增长乏力。

❻ 伯南克的个人资料

本.伯南克出生在1953年12月13日。1975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7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回学位答。在2002年被布什任命为美联储理事之前,伯南克主要从事学术工作,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17年,包括担任该校经济学系主任。2005年6月,伯南克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美国总统布什24日提名其为下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本.伯南克被外界视为接替艾伦.格林斯潘成为美联储掌舵人的领先者,但尽管如此,他博得的名声却是知识界的煽动者而非政策领袖。
自三年前离开学术界以来,他已违反了许多规则,继续表现得像个学者而非政策制定者。
2002年进入美联储时,他不久后就被人视为一个单人创意工厂,他的观点偶尔会与传奇式的美联储主席格格不入。
布什表示,贝南克是将格林斯潘功绩发扬光大的合适人选。
贝南克表示,若他的提名被通过,他的首要工作就是保持格林斯潘时代政策和政策策略的连续性,尽其所能确保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稳定。

❼ 费希尔·布莱克的人物生平

费希尔·布莱克的革命
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创建者之一是费希尔·布莱克(Fisher Black)。他的故事之所以不平凡,不仅在于他本人的创造性,还在于他给华尔街带来的革命性的影响。
以衍生品和数学模型为代表的向高级金融的转型,以及定量分析师的出现,为市场和投资银行带来了深远影响。然而,过去20年中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进军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的故事,却鲜有报道。
从某些角度而言,这并非不可理解:非专业人士很难写出现代金融中蕴涵的数学内容。然而,这是人间一幕真实戏剧:来自“常春藤联盟”(美国一流大学)的定量分析师们试图用学术框架,来规范金融交易这一复杂领域,而且与他们的新同事还经常发生冲突。
有关这一时期的著作已开始纷纷面世。几年前,与布莱克共同任职于高盛(Goldman Sachs)的物理学家伊曼纽尔·德曼(Emanuel Derman),出版了他充满悔意的回忆录《宽客人生》(My Life as a Quant)。按照德曼的说法,布莱克是一位核心人物,也是金融界新出现的定量分析流派中最富于原创精神、影响最大、最不妥协的人物。
后来又出版了一本由佩里·梅林(Perry Mehrling)撰写的布莱克记。如果不是1995年因为肺癌而去世,布莱克本可以与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和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一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默顿的出发点与两人不同,却得到与布莱克和斯科尔斯相同的结果。此后,默顿和斯科尔斯继续供职于“长期资本管理 ” (LTCM)这家时运不济的对冲基金公司(该公司给布莱克发出邀请,但布莱克予以拒绝)。梅林的著作引人入胜,但不无瑕疵。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他完全有资历阐述布莱克研究成果的意义,以及背后的数学理论,但他讲述布莱克生活经历的尝试却没那么成功。他既无法像传记作家那样将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也不具备记者重构事件的能力。
比如,该书开篇花了很多篇幅讲述一位经济学家飞往波士顿,发表一次演讲的轶事。故事本身很有趣,文中提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经济学家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这个人因习惯在研讨会上“喧宾夺主”而在学者中闻名,以至于学者们在发言前总有人警告说:“千万别给佛朗哥说话的机会,否则你就永远没有再发言的机会。”
然而,故事讲的不是费希尔·布莱克,而是他的导师杰克·特雷诺(Jack Treynor)的故事。写某人的传记,开篇洋洋洒洒讲的却是另一个人的故事,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还有一个令人想不通的地方,就是梅林在讲述事件的时候,感觉好象他在推断过去发生了什么一样。“两人在ADL自助餐厅共进午餐。费希尔本来还打算说说自己刚刚完成的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项目。”
也许这就是学者的谨慎,但对读者来说就像透过玻璃管窥布莱克的一生一样,仍有很多未解之谜。这并非全是梅林的错。布莱克本身是个很值得挖掘的题材,特别是他年轻时曾沉迷于滥性和致幻药物,但他仍有很多未解之谜。正如梅林所言:“费希尔甚至在与其最亲密的朋友在一起时,也总是表现得非常封闭,看重个人隐私,理智而孤僻、漠然、冷淡。”
梅林将布莱克比作性情古怪的钢琴家格伦·古德尔(Glenn Gould),他弹奏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的《哥德堡变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改变了人们对巴赫音乐的认识。同样,布莱克的观点由于与主流相去甚远,以至于难以发表。布莱克和斯科尔斯有关期权定价的论文,在得到芝加哥大学的支持前,曾两次遭到退稿。
一个问题是,在布莱克以及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等人于1960至1970年代,从事金融学的开创性工作时,金融并不为宏观经济学家视为一门真正的学科。“金融一度被我当作周日的绘画消遣,”萨缪尔森曾经写道。在当时,甚至布莱克自己也认为,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不会引起多大关注。
然而,这个一度被当作消遣的经济学分支却后来居上。这要归功于布莱克和华尔街中一些开明的企业主管等人物。时任高盛交易业务主管的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曾吸引布莱克加盟,希望他能够使高盛从另外的角度看待风险和回报。
布莱克认为高盛远比大学有助于发挥他的创造性,但经他考虑过后认为,“英国投资银行的市场效率远比美国的要高。”
除了期权定价以外,布莱克还有很多著作都走在了他所处时代的前面。他于1971年开发出一个全自动的股票交易所模型,并辩称,养老基金应进行固定收收益投资,以实现资产与负债的匹配。
“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的倒闭,使参与该公司的先锋人物备受奚落,布莱克在此基金倒闭前辞世。安然公司倒闭等不幸事件,使投资者对衍生品交易中存在的欺诈风险警觉起来。然而这无法抹煞他们的成就:如今再退回到费希尔·布莱克以前的时代,已经变得不可想象。

阅读全文

与宏观经济学格伦中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