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边际分微观经济学开创者

边际分微观经济学开创者

发布时间:2021-02-01 16:30:35

Ⅰ 什么是边际分析法联系实际说明在管理决策中使用边际分析的意义有哪些

1·所谓边际分析法,就是企业在管理决策时,不是根据全部成本投入来衡量一定的产出或收益,而是将增量要素投入带来的收益即边际收益,与增量要素投入产生的成本即边际陈本进行比较,由此来判断一项决策的利弊得失。

2·边际分析运用使西方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转变
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把有限的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
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
边际分析本身是一种数量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使各种数量工具线性代数、集合论、概率论、拓扑学、差分方程等,逐步渗入经济学,数量化分析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
边际分析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以需求、供给为重心,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以市场和价格机制为研究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微观经济学正是研究市场和价格机制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探索消费者如何得到最大满足,生产者如何得到最大利润,生产资源如何得到最优分配的规律。
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
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从理论上推出了所谓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
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
研究变量变动时,整个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动,这为研究事物本来面目、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问题的实证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Ⅱ 微观经济学的创立人是谁

丹尼尔·麦克法登——现代微观经济学创始人

丹尼尔·麦克法登是同时代中最全面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以几种不同的风格撰写理论文章,影响着经济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他致力于大范围的经验调查,这些调查涉及了生产关系、不确定状态下的决策、发展计划、福利经济以及城市交通系统等领域。在他所有的著作中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精神实质:经济学家的使命就是解释现实经济现象。我们授予他此项荣誉,不仅因为他在科学问题上的认真态度,而且也在于他著作中的细致与严谨。
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 McFadden)

丹尼尔·麦克法登,1937年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市。1953年进入明尼苏达大学,1956年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58年获物理学硕士学位,1958~1961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及斯坦福大学学习经济学。1962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行为科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62~1963年在美国匹茨堡大学做博士后。1963~197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系任教。1977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任教,1986年成为其统计中心主任。1991年回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至今。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和计量经济学实验室主任。

他的研究领域包括计量经济学及经济学理论方面:隐含变量模式、选择模式及应用、大规模抽样计量经济学、抽样理论、经济生产理论以及消费理论。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有老龄化趋势经济学、储蓄行为、人口统计学、住房流动性、健康和死亡比例研究、利用计量心理学数据进行的消费者需求分析以及计量经济学模拟方法研究。2000年他以“对分析离散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发展和贡献”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丹尼尔·麦克法登显然又是经济学家中的数学家。事实上,赫克曼有数学学位,而麦克法登有物理学位。他们的研究工作即使从数理统计的角度来看,也都有重大突破。

麦克法登教授曾任《统计物理杂志》主编、《计量经济学》副主编、《美国经济评论》及《数理经济学》杂志等刊物的编委、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主席、美国经济学会副主席。曾获1975年美国经济学会克拉克奖,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并获1986年计量经济学会费希尔勋章、1994年美国农业经济学会最佳论文奖、2000年美国西北大学耐莫斯经济学奖。2000年与赫克曼一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学术贡献

离散选择分析

丹尼尔·麦克法登最为突出的贡献是他对与离散选择分析(即在不限定决策变换中的选择)有关的经济理论和经济计量方法的发展。

微观数据经常反映离散选择。在一个数据库中,有关个人职业或居住地的信息反映出他们在有限的变动中所进行的选择。经济学理论中传统的需求分析假定个人的选择是由一个连续变量所代表的,并由此而认为它不适宜于进行离散选择行为的分析。在麦克法登取得这一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贡献之前,对此类选择所进行的经验性研究缺乏经济理论的支持。在他所创立的新理论的基础上,麦克法登发展了一系列可以用于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的微观计量经济学模型。

麦克法登的离散选择理论来源于微观经济理论,根据微观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假设,个人选择某一特定的可变换方案,力求达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然而当研究者无法观察影响个人选择的所有因素时,他感知到通过具有相同观察特征的个人的随机变量。在麦克法登的新理论中,他开发出微观计量经济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用于诸如预测将在总体中选择不同变换方案的占有份额。

有条件的逻吉特分析

麦克法登的开创性贡献是他在1974年提出的有条件的逻吉特分析。为了描述这一模型,需要假设在总体中的每一个人面对某一数目(比如说J个)的变换方案,令X代表与每一变换方案相联系的特征,Z代表研究者在其数据中可以观察到的个人特征。比如说,在对旅行模式进行选择的研究中,可变换方案可能是小汽车、公共汽车和地铁,X可以包括有关时间和费用的信息,而Z有可能覆盖有关年龄、收入和教育的数据。除X和Z之外的个人及可变换方案之间的差异,尽管是研究者所无法观察到的,也决定着个人效用最大化选择。此类特征是由随机的“误差项”所代表的。麦克法登推测这些随机误差在总体中具有特定的统计分布(称为极值分布)。

此类模型经常被应用到对城市旅行交通需求的研究之中,它们可以被应用于交通计划之中,用于检验政策措施的效果以及其他社会与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比如说,这些模型可以解释价格变化、通过改进而获得的可能性或者人口构成的变动是如何影响使用不同交通方式所占比例的。这些模型在其他领域也具有应用意义,比如说对居住方式和居住地以及教育的选择等。麦克法登还将他自己的模型应用到对许多社会问题的分析上,比如民用电力、电话服务和为老年人所提供的住所等。

有条件的逻吉特模型具有在两个可变换方案(比如乘公共汽车或小汽车旅行)之间进行选择之相对概率的特殊属性,而对其他交通选择方案的价格和质量不予考虑。这一属性称为非相关选择方案(ILA),而这在有些应用中是不现实的。麦克法登不仅设计了确定ILA得到满足的统计测试方法,而且还引入了更为一般的模型,比如归巢式逻吉特模型。在此个人选择被假设为可以在一个特定序列中进行排序的,比如说在研究有关居住地和居住类型问题时,某一个人被假设为首先选择居住地段或位置,然后再选择居住类型。

即便有了这些概括和抽象,这些模型仍然对有关总体中未观察特征的特定假设相当敏感。在过去十年中,麦克法登构建了模拟模型(采用模拟片段方法)用于对离散选择模型的统计估测,并且容许比以前多得多的总体假设。计算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这些预测方法的实用性,其结果是,如今个人的离散选择可以被描述得十分逼真,并且他们的决策可以被预测得更加精确。

著作点击

麦克法登的主要著作有:

《谨慎选择分析的替性估计和样本设计》(1981);

《经济选择》(2000);

《观察性研究:基于样本的选择》(2001);

《怎样量化环境损坏或改善的经济价值》(2002);

Ⅲ 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谁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庸俗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特别是自所谓“边际主义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抹煞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无视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 但随着传统庸俗经济学在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Ⅳ 边际分析方法的意义

边际分析法在1870年代提出后,首先用于对效用的分析,由此建立了理论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分析方法的运用可以说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具体说它的意义表现为:

边际分析运用使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转变
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把有限的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
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
边际分析本身是一种数量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使各种数量工具线性代数、集合论、概率论、拓扑学、差分方程等,逐步渗入经济学,数量化分析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
边际分析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以需求、供给为重心,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以市场和价格机制为研究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微观经济学正是研究市场和价格机制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探索消费者如何得到最大满足,生产者如何得到最大利润,生产资源如何得到最优分配的规律。
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
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经济学从理论上推出了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
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
研究变量变动时,整个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动,这为研究事物本来面目、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问题的实证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Ⅳ 边际决策方法是怎么一回事,其思想是什么

边际分析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如果组织的目标是取得最大利润,那么当追加的收入和追加的支出相等时,这一目标就能达到。

具体说它的意义表现为:

第一,边际分析的运用使西方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了转变。

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把有限的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

第二,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

边际分析本身是一种数量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使各种数量工具线性代数、集合论、概率论、拓扑学、差分方程等,逐步渗入经济学,数量化分析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第三,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

边际分析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以需求、供给为重心,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以市场和价格机制为研究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微观经济学正是研究市场和价格机制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探索消费者如何得到最大满足,生产者如何得到最大利润,生产资源如何得到最优分配的规律。

第四,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

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从理论上推出了所谓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

第五,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

研究变量变动时,整个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动,这为研究事物本来面目、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问题的实证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Ⅵ 微观经济学里的边际产品怎么理解谢谢

边际生来产力”这一术语是19世纪末自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首创并进一步用于其分配论分析的。它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Marginal Physical Proct, 有时被简称为边际产品MP)。而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叫做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 Revenue Proct, 简写为MRP)。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和边际收益的乘积,即:

MRP=MP×MR

因此,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取决于两个因素:⑴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边际物质产品(MP)的变化;⑵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MR)的变化。

特别地,最后雇佣的那个工人所带来的产量称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或劳动边际收益产量;最后追加的那个单位资本所带来的产量称为资本边际生产力或资本边际收益产量。

Ⅶ 经济学里的边际分析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用这种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运用使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转变,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把有限的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

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经济学从理论上推出了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

(7)边际分微观经济学开创者扩展阅读

特点:

1、边际分析是一种数量分析。尤其是变量分析,运用这一方法是研究数量的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方法的引入,使经济学从常量分析发展到变量分析。

2、边际分析是最优分析。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在边际点上的极值。

3、边际分析是现状分析。边际值是直接根据两个微增量的比求解的,是计算新增自变量所导致的因变量的变动量,这表明,边际分析是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析。

阅读全文

与边际分微观经济学开创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