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读苏联的谈话。 第八卷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❷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划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和 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资料: “…(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有可能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❸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学科书》时,把社会主义划分为
划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和 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资料:
“…(从资本主义过渡内到共产主义有可能分成两容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侯,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
——摘自毛泽东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见龚育之、逢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第164页,三联书店1986年版)
回答得完美吧。。。
一定要选我为最佳答案哦。。。。。。。。。。。。。。。。。。。。。。。。。。。。。。。
❹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 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是在1954年开始逐步以“社会主义现代化”替代了原来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新中国的发展目标。周恩来在1954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四个现代化”的远景目标。1964年12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同时,周恩来在报告中比较完整地阐释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两步走”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