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宏观经济学中消费函数斜率的经济学意义是什么
1.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曲线的斜率。
2.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专,这表明,消费是随属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
3.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不同,平均消费倾向是总消费与可支配总收入的比率。
4.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为1,即MPC+MPS=1。
5.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者对于某一或某一类产品,消费额的变化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比值。边际消费倾向被用于描述由于收入变化,导致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消费额的变化幅度大小。
6.边际消费倾向并不一定介于0到1之间。
当①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额与消费者的收入同时增加或减少时,边际消费倾向为正。
②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额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方向相反时,边际消费倾向值为负。
③当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消费额不发生变化时,无论收入改变多少,边际消费倾向都不改变。
2. 为什么宏观经济学中(指只有家庭和企业的时候)收入=消费+储蓄
收入=消费抄+储蓄,这是从袭收入角度进行讨论,收入=消费+投资这个是从支出角度进行讨论。我们用来投资(比如买房子)应该用收入=消费+投资,这个公式理解吧。
还望如有疑问及时向相关教师请教,以上为个人理解,仅供您参考。
3. 宏观经济学中总供给等于消费加储蓄怎么理解
这要从收入角度看的,收入不是用作消费,就是当作储蓄,所以Y=C+S
4. 宏观经济学中为什么总支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
这是两部门经济,企业和消费者,是假定经济社会中只有企业和消费者,那么计算经济专社会总支出时属就等于消费者的消费支出C+企业的投资支出 I。
如果加上政府,就构成了三部门,再加上国外部门,就构成了四部门经济。
5. 宏观经济学里面讲GDP的时候说道消费支出和产品与服务的净出口,那对于在进口产品上的消费算什么
进口产品的抄消费被扣除了呀
GDP按支出法=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出口-进口)。进口产品不属于本地生产的增加值,所以它的消费先被列在最终消费里,然后在最后面的进口里又减掉了。
举个例子,某人买了一辆汽车,居民消费中计入汽车消费一辆,海关记录进口汽车一辆,最后计算GDP一加一减就抵消掉了。
6. 宏观经济学 影响消费的因素包括哪些
从理论上说,影响消费的因素就是影响需求的因素。经济学认为,需求是消费者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需求有两个条件:一是购买欲望,二是购买能力。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由很多因素构成。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从社会宏观层面看,一定时期的社会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物价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因为人们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是受到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决定或制约的。
(一)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尽管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决定消费支出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学通过消费函数来表示收入和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消费函数一般以收入为自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呈现同方向的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
对单个商品消费需求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也就是说,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收入水平成正方向的变动。对于某些低档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消费者对其需求与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动。不过,以上两种情况不是绝对的,会因人、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就是消费者的偏好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消费偏好就是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喜好或嗜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偏好,该商品的就需求大;对某种商品不偏好,该商品就无需求或需求小。广告宣传往往会改变人们的偏好,从而改变需求。
对社会消费需求总水平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在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人们的收入水平越高,消费水平越高;收入水平越低,消费水平也越低。二者成正比。
考察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人们的工资收入并非都是可以由消费者自由支配的收入,比如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等。同时,劳动者和居民也会享有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以及商业保险等带来的收入。因此,即使在物价和工资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影响人们消费需求水平的不是劳动者的全部收入,而是可支配的收入。人们可支配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成正比。
考察可支配收入对人们消费水平的影响,不仅要考察当期收入的影响,还要考察未来收入的预期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正如价格预期对需求的影响一样,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需求,这是心理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就会鼓励人们消费;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不好,人们就会增加储蓄而减少消费。
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还表现为社会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西方经济学认为,在人们的收入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中存在着一个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呈递减趋势。这时,政府为了刺激消费增长而提高居民收入的做法往往不能奏效。但是,如果政府选择给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则会带来有效需求的增长和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社会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既有利于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
(二)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和直接因素。我们在前面已经从单个商品的角度分析过价格因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这里不再赘述。从社会宏观角度看价格因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当其他因素(主要是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的物价总水平越高,社会消费水平越低;反之,物价总水平越低,消费水平越高。因为,在人们的收入不变时,物价水平越高,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物价水平越低,货币的购买能力越高。也就是说,货币的购买力与物价水平成反比,而人们的消费水平与货币的购买能力成正比。
一定时期的物价水平是通过物价指数来表示的。物价指数是指本期物价水平对基期物价水平的比率,是用以反映物价涨跌的幅度。反映消费品物价水平的指标是消费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CPI)一般又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是指报告期与基期商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比率,它反映了一国消费品和劳务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幅度,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在一年中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2.3%,那就表示,生活成本上升了2.3%;当生活成本提高时,消费者的货币购买力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现在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商品或服务了。可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对于保持和提高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与社会消费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分析到的因素以外,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因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请学员们搜集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其他因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作用。
7. 关于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函数
与收入有关啊,当y增加那么消费肯定增加,自然右上倾斜
8. 宏观经济学的消费函数问题
答案是A
C=c+by,边际就是斜率,平均就是点和原点连线斜率。故而平均大于边际
你的那个标准答案有问题,可以在网上查到原题,答案都是A。D你也解释不通啊对吧
9. 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为什么由消费和投资组成,我不太理解
需求从字面理解是有需要,当消费者有需要时要通过消费来满足,当生产者有需要时,(一般需要资金再生产)就用来投资。这是在假设两部门经济情况下。
10. 在宏观经济学中,一国消费的增加必然会带来储蓄的减少,对吗
在宏观经济学中,一国消费的增加必然会带来储蓄的减少(错)。
解析:
1、在短期消费增加内能够倍容增国民收入,增加的国民收入数量可以用消费乘数来衡量,而储蓄增加将减少国民收入,减少的部分同样可以用消费乘数衡量,因为消费+储蓄=收入,所以消费和储蓄是同一个事物的两面;
2、在长期储蓄增加能够增加国民收入,因为在长期国民收入的高低取决于一国拥有的资源和技术,而储蓄积累的资本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资源,任何国家没有足够的储蓄做资本积累是发展不起来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专门论述了资本对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权衡就相当于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的权衡,因为储蓄的部分最终是在将来消费的,所以如果现在消费多了就会多有利于现在的国民收入增加,而储蓄(未来消费)多了就会多有利于未来的国民收入增加。所以当我们在讨论消费与储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时最好是作长短期分析。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