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应该如何学习宏观经济学
回答主人的问题,如何“学习”宏观经济学,长话短说。
1.把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差别(仅仅说学习上的差别,不涉及理论)
大二下学期的话,主人很可能在上学期学了微观经济学。差别:微观数理推导和图形较多(主要是微积分,在中级微观中体现得更明显),在理论上大多成为“共识”;宏观经济学数理推导显著少于微观,但图形不少,在理论上各家观点不同,主人在学习时会接触到许多观点,渐渐会体会到这一差别。
2.推荐一本好书:《宏观经济学》 曼昆 人民大学出版社 (最新版本)
该书属于中级教材,包括了初级经济学原理中宏观的知识,体系较完备,更重要的是该书行文简洁,深入浅出,容易读懂,可以自学完成。
3.把宏观经济学切块,宏观上把握理论体系。
(1) 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初步(主要是GDP,货币,利率,失业等)
(2)短期、长期、超长期宏观经济理论(短期主要是凯恩斯的IS-LM模型,长期物价非黏性,超长期索罗增长模型)
(3)封闭经济、大型开放经济,小型开放经济
(4)其他一小部分知识
第二、三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考虑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或宏观经济政策,可以从短期、长期、超长期的不同影响考虑。
PS:主人对经济学感兴趣吗,呵呵,我很喜欢经济学,欢迎交流,相互学习。
㈡ 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书中关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异同
两者虽然处于长期的争论中,但还是有许多共识的:
(1)两者都认为在长期中,决定国民生活水平的因素是一国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及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和技术水平。(长期AS曲线为垂直线)
(2)两者都认同在短期内,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总需求的冲击。(AD去线的右移能引起经济增长)
(3)两者都肯定了理性预期在决定经济行为方面的左右,其假设中都有:理性微观个体和追求利益最大化两点。
两者的区别及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政策的效用上: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在受到外部冲击时,由非市场出清状态回归到市场出清状态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商品市场上物价刚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粘性)。因此,新凯恩斯主义鼓励政府做出相机抉择的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这一点是却别与凯恩斯注意提出的采取主动积极的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则认为如果政府的政策是持续性的政策(无论是根据影响因素指定的具有规律性的政策还是根据政策实施效果所制定的反馈修正型的政策)都能被社会很好的预期(这基于新古典派关于理性预期的解释,人们会尽一切可能去获取能够帮助有效预期的信息,并且能够正确的运用相关信息和经济模型进行解释和运算),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政策效果将完全被抵消点对实际产出不构成任何影响(即政策无效性)。但是,新古典主义中有一个学派是货币主义学者则认为财政政策是无效的,政府应该推行持续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上内容,是我对两个学派学习和研究的结果,希望你能满意。
㈢ 宏观经济学的几点共识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两大部分:长期中经济增长问题和短期中经济波动问题。
2、对于长期中的经济增长问题,当代宏观经济学的两大主流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没有分歧的。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或者外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这三个发展阶段;此外经济增长核算方法清晰地指出了各个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
3、短期中的经济波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总供给和总需求。
㈣ 论宏观经济学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两大部分:长期中经济增长问题和短期中经济波动问题。
2、对于长期中的经济增长问题,当代宏观经济学的两大主流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没有分歧的。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或者外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这三个发展阶段;此外经济增长核算方法清晰地指出了各个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
3、短期中的经济波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总供给和总需求。
总供给方面已没有争议,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均一致认为总供给曲线有三种: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因为短期内价格来不及调整,在此价格水平上可以提供任何单位的产量;在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因为价格和产量都是是可以改变的,事实上这也是我们最经常讨论的曲线;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为产量已达到最大化即潜在的GDP或者自然失业率时的GDP,产量不能改变,唯一能变的是价格水平。
当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争论集中在总需求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短期总需求的波动,所以需要政府实施政府干预经济。它的理论核心是市场非出清,即市场处于不均衡的状态,由于粘性(包括价格粘性和工作粘性)的存在使得市场重新回到均衡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低效率,所以政府有责任干预经济,实施总需求管理的政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认为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市场出清和货币中性等,由于理性预期和工资价格的灵活调整,市场会处于持续出清的状态,所以政府无需干涉经济,政策是有害的饿,或者政策是无效的(由于人们的理性预期,人们会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使政策无效,但是此时由于行为方式的调整,经济已经受到损害)。
4、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作为当代宏观经济学的两大主流学派,它们各自的学说各有千秋,目前谁也不能完全说服谁,胜负尚不能定论,但是值得高兴的是经济学就是在这种不断的争论中前进的。
PS:关于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上面所述只是很简单而概括的粗浅总结,楼主想要学习更多内容的话,可能需要专门看看它们各自的经济学家发表的文章了。另外楼主可以看看两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所编写的宏观经济学教材,比如曼昆、多恩布什、布兰查德的《宏观经济学》和罗伯特巴罗的《宏观经济学》,前面三位都是新凯恩斯主义的,因此编写的教材也是采取新凯恩斯主义的逻辑思路,后面一位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编写的教材完全是按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逻辑思路,与前者风格迥异,令人耳目一新。对了,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是采取前者的思想编写的。
㈤ 目前宏观经济学对于短期和长期的经济表现有何共识
当然有用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两大部分:长期中经济增长问题和短期中经济波动问题。 2、对于长期中的经济增长问题,当代宏观经济学的两大主流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没有分歧的。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或者外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这三个发展阶段;此外经济增长核算方法清晰地指出了各个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 3、短期中的经济波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总供给和总需求。
㈥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典书介绍一下拜托各位大神
还是来看国外的吧 毕竟使他自们最早研究的 以下三本都不错我就看了前面2本 也就翻了翻。 《经济学》萨缪尔森的,红了半个世纪的经济学教科书,经典之作啊, 而且作者本人还是诺贝尔经济学将获得者,专门写给初学者看的,里边还有很多对当时热点话题的研究。就一本,里边先微观、后宏观。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经济学经典教材辅导书) 平狄克版微观经济学<第7版>(经济学经典教材辅导书)
㈦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五版和第六版差别大吗
这本书的第六版相对于前版,主要有这些变动:
宏观经济学部分变动主要有:
(1)对原教材第五版的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内容做了一定的修改和补充。具体有:增加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的内容;补充说明了微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共同点和区别;增加了“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一节;补充了国际、国内关于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更新的内容。
(2)将原教材第五版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主要是将原来的“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整合到后面的“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章当中。
(3)将原教材第五版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这两章内容合并、整合成“宏观经济政策”一章,并放到“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和“失业与通货膨胀”两章以后。“宏观经济政策”这一章保留了原来这两章的主要内容,增加了泰勒规则的介绍,还增加了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和关于“供给方面的政策”的相关内容。
(4)对原教材第五版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如增加了牺牲率和痛苦指数的概念,还增加了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等内容。
(5)将原教材第五版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调整为现在的第十九章“经济增长”,使主题更加明确。
(6)将原教材第五版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调整为现在的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使相关内容更加紧凑。
(7)更新了宏观部分的一些数据。
在总论方面,对部分章节的名称做了调整;
对全书的部分习题进行了调整;
对原教材第五版第一章“引论”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并、修改和补充;
对原教材第五版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的一些内容做了合并,并增加了关于中国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
各章的结束语部分,本书也做了调整。
㈧ 宏观经济学,初级和中级,有什么区别
区别如下:
1、包含内容不同:
宏观经济学初级主要是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
中级宏观经济学是对初级宏观的深化。
2、内容层次不同:
初级一般是原理性的介绍,在国外是中学高年级或大学一年级的学习材料,原理教材强调内容的故事性和现实性;
中级一般是经济学专业一年级或非经济学专业二年级的教材,中级教材具有学科领域完整的框架和主要的主题覆盖,但研究方法简化在中学数学或简单微积分的层面,该阶段更强调理论背后的直觉和直观。
3、侧重不同:
所谓初级宏观经济学其实就是经济学原理的宏观部分,严格来讲只是一些和宏观经济学相关的一般概念以及一些学派(主要是凯恩斯主义)的主要观点;
中级宏观经济学在初级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定量成分,并且对于理论的阐述也更为严密,数学上需要读者掌握微积分的相关概念。
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与之对应的主要理论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微观市场领域,主要包括消费者和生产者以及市场效率的分析,主要假设是理性人,信息完全,资源稀缺性。理性人说的是个人总是希望以最小的经济成本追逐和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信息完全是指市场能够有效的生产并且配置信息,每个市场主体都能获得其想要获得的相关信息,不存在信息方面的障碍;资源稀缺性指资源有限,以及人的欲望无限。微观经济学又叫做价格理论,核心是价格理论,具体来说有消费者行为选择理论,生产理论,消费理论,成本理论,效用论,市场论,福利经济学理论等等,微观经济学的争论没有宏观经济学的大;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的经济运行,有经济增长,失业理论,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等,凯恩斯的《通论》发表被认为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宏观经济学目前有很多派别,比如货币学派,凯恩斯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等等,不同的学派的假设和结论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对经济实体的正确研究。在研究国内总需求的时候通常把总需求分解为消费c,投资i,进出口nx,政府购买g,总需求理论目前基本达到共识,但是对于总供给特别是总供给的曲线有很大争论。目前,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已经逐渐的借鉴和融合,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领域引进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使之逐渐趋于完美。
㈩ 什么是宏观经济就中国而言,宏观经济的新动力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
宏观经济主要是一个国家的总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宏观经济了新动力就是创新创新理念,创新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