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解宏观经济学计算题,急,帮帮忙.
1.Solow模型
2.先有Y=C+I+G,求出你的IS曲线,然后再和LM曲线联立求解
自己动手吧~~~
^_^
2. 宏观经济学中什么是总产出什么是总支出请详细解释一下,谢谢
总产出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反版映国民经权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
一国经济在购买最终产品上的支出总额叫总支出。
比如,一家企业生产冰箱,算在总产出里。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算在总支出里。
3. 宏观经济学,生产函数Y=F(K,L),Y比表示总产出或总产量么
索洛模型中,假设无技术进步无折旧,则储蓄量等于新增资本由总量生产函数得人均生产函数:y= f(k)=k1/3 根据sf(k)=nk k=(s/n)^3/2 c=y-k=1/3-(s/n)^3/2
4. 微观经济学中生产函数的四个要素是什么急急
四要素论包括:
劳动力、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生产要素通常包括土回地、劳动力、资答本、技术、经济信息和经济管理等六种。
土地不仅包括其本身,还包括地下的矿藏和地上的自然资源;
劳动力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资本包括资本货物(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和原材料等)和金融资产(股票、债券和借款等);
技术包括文字、表格、数据、配方等有形形态,也包括实际生产经验、个人的专门技能等无形形态;
经济信息要素是指与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直接相关的消息、情报、数据和知识等;
经济管理要素又称为生产组织要素或企业家才能要素。
5. 宏观经济学中 已知生产函数 如何导出产出量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间的关系式
我不是十分明白你的问题,只按我自己的理解回答了啊!抱歉。
两边同时取对数,求导。
6. 宏观经济学~生产函数的问题~
a. Yt = Kt^.5 * Nt^.5
ln(Yt) = .5ln(Kt) + .5ln(Nt)
dYt/dt/Yt = .5dKt/dt/Kt + .5dNt/dt/Nt
gY = .5gK + .5gN
b. gY = .02
gK = .04 b/c N=1, whose growth rate = 0
c. Kt/Yt
ln(Kt/Yt) = ln(Kt) - ln(Yt) = .5ln(Kt) - .5ln(Nt)
dln(Kt/Yt)/dt = .5dKt/dt/Kt - 0 = .02
d(Kt/Yt)/dt = exp(.02)
d. impossible
b/c KT/YT = exp(.2)(T-t)
which implies that Kt is explosive in the infinite time. the economy can grow at .02 in finite time but cannot maintain the growth rate forever
7. 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总量生产函数Y=F(K,L)=(K^1/3)(L^2/3),人均生产
索洛模型中,假设无技术进步无折旧,则储蓄量等于新增资本由总量生产函数得人均生产函数:y= f(k)=k1/3 根据sf(k)=nk k=(s/n)^3/2 c=y-k=1/3-(s/n)^3/2
8. 宏观经济学国际部门总量生产函数
所谓长期,就是所有变量都是可调的,也就是N和K都不带拔;短期,在假设的只有N,K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K是不可变的,K上的拔就是指此时的资本K是不可调的。所以总结来说,短期下的K是有拔的,长期没有
9. 经济学最基本的生产函数是什么
最简来单的应该是柯布道格源拉斯生产函数了。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为:
Y = A(t)L^αK^βμ
式中Y是工业总产值,At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单位是万人或人),K是投入的资本,一般指固定资产净值(单位是亿元或万元,但必须与劳动力数的单位相对应,如劳动力用万人作单位,固定资产净值就用亿元作单位),α 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μ≤1。从这个模型看出,决定工业系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固定资产和综合技术水平(包括经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引进先进技术等)。
10. 1宏观经济中,总生产函数Q=A*F(k,l)这一公式和其中字母什么意思 2充分就业与物价的矛盾是什么
K代表的是资本,代表的是capital。不一定都是英文的缩写。而且K也可以是capital的音标首字母。
充分就业是基础,财富是由人在工作中制造的,只有保证就业才能保证一定数量的人充足的物质生活也就保证了物价的稳定。 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只要消灭了周期性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也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物价稳定是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减少经济波动并不是要消灭经济周期。由于各种经济体系内外因素的影响,一个经济中出现周期性波动是正常的,只要使波动的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且,尽量缩短经济衰退的时间,使衰退程度减少到最低,就达到了目的。 经济增长是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要根据资源和技术进步来确定适度增长率,并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减少污染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可持续增长。 这四种经济目标总体上是稳定所需要的,但从某一定时期来看,它们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是矛盾的,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交替关系。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这些政策又会由于财政赤字的增加和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引起通货膨胀。减少经济波动有时也要以一定的失业或通货膨胀为代价。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一致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这就是说,经济增长一方面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充分就业;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又会引起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相对地减少生产对劳动的需求,使部分工人,尤其是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失业。此外,在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因为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是难以避免的。减少经济波动也会影响经济增长。不同的经济政策对某些目标有利,但也会对另一些目标不利,因此如何协调这些目标是一个重要问题。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就要求政策制定者或者确定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对这些政策目标进行协调。政策制定者在确定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时,既要受自己对各项政策目标重要程度的理解,考虑国内外各种政治因素,又要受社会可接受程度的制约。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对政策目标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比较重视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而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则比较重视物价稳定。这些对政策目标的确定都有相当的影响。从战后美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政策目标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