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央行时隔两年再次全面降息 百姓生活会有哪些影响
2014年11月22日,多家商业银行按照央行决定,下调了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按照规定,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至2.75%。昨日多家商业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都已按照规定下调至5.6%,但对于一年期存款利率的执行却差距较大。
11月21日,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虽然这是一次“降息”,但由于央行赋予了银行在决定存款利率上的自由决定权,因此部分银行用足政策后,在3年期和5年期定存上不降反升。有银行还对于存款利率执行“一浮到顶”政策。
根据央行公布的政策,1年期定存利率从3%变成2.75%,其余期限同步下调。但与此同时,央行也将银行允许的存款利率上浮空间由原来的1.1倍扩大至1.2倍。在这次降息之前,3年期基准利率是4.25%,1.1倍为4.675%,这是储户此前可以获得的最高水平;但是这次降息后,3年期基准利率变成了4%,1.2倍后是4.8%,反而比4.675%提高了—这意味着只要银行愿意上浮,可以给出比原来更高的3年期定存利率。
昨日,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先后宣布将央行的上浮空间用足,这意味着这两家银行的1年期定存继续维持在3.3%的水平,而3年期定存则从此前的4.675%上升至4.8%。
此外,央行此次宣布不再公布5年期定存基准利率,各家银行的自由裁量权更大。目前南京银行的5年期定存参照3年期,同样由此前的5.225%上调至5.4%。对比来看,部分大型银行的存款利率相对保守,3年期定存参照4%的基准利率,而5年期则为4.25%,甚至个别银行5年期低至4%。这意味着在五年期定存领域,不同银行的利率差距已经达到1.4个百分点,按照10万元存5年计算,5.4%利率可获得利息2.7万元,而4%利率仅2万元,相差7000元。(张佳昺)
3、央行降息将拉低银行理财收益或跌破5%
22日晚间,央行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此次利率调整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央行表示,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基准利率,是对传统利率调整方式的改善,体现了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及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从贷款利率角度看,基准利率对于金融产品定价仍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此次较大幅度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将直接降低贷款定价基准,并带动债券等其他金融产品定价下调。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银行降息的目的旨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对于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的影响是一致的,收益水平均将下行。对于银行理财产品而言,投资端收益的下行,将传导至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也将进一步下行,预计将跌破5%的水平。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持续下行,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周平均收益率已从年初的5.76%下滑至上周(11月15日至21日)的5.04%,预期收益率在4%至5%之间的产品发行量占比逐步上升。
随着利率水平的下降,市场资金面的进一步宽松,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将继续下滑,而且从目前的实体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市场对央行再度降息仍有预期。
央行此次降息可能将从三方面来影响楼市。
银行或将推更多优惠
徐瑾认为,央行下调银行存款利率,直接降低银行融资成本。“930新政出台后,大多数银行出于成本考虑,并未出现大幅下调贷款利率局面,而且多数优惠银行还设置门槛,使优惠名存实亡,更别说7折房贷优惠了。”徐瑾称,此次央行直接一步降到位,相当于央行变相为全体购房者打出9.4折优惠;对国内部分现行9折优惠的银行来说,相当于在原有基准利率上打出8.5折的大优惠。“在融资成本和资金环境宽松双重利好下,更多银行将推出优惠房贷利率。”
房价有可能止跌回升
徐瑾分析称,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资金依然比较紧张。此次贷款利率下调,对开发商来说可谓是久旱逢甘霖。
在徐瑾看来,开发商经过9月、10月冲量后,年底销售压力及资金压力大降,再加上对未来资金环境宽松和楼市未来成交量将继续反弹预期,预计更多开发商将开始上调销售价格。
楼市成交量或迎反弹
“近半年来,地方政府及中央层出不穷的楼市刺激政策,使得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加上前期房价连续回调,多数购房者不敢轻易入市。”徐瑾称,此次央行一剂猛药,使大家看到了有关方面托市的决心,再加上10月各地房价止跌,房价难以再跌、量价齐涨的可能性非常大。“购房者入市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
徐瑾分析,预计未来几月楼市会一改往年淡季情形,延续10月高成交量,甚至再创新高。价格也将止跌回升,一线城市有望率先开启反弹局面。
楼市反应
商业贷款对买家的吸引力增强
有市民反映,昨天不断接到房产中介的热线电话,推出最新的房产信息。记者走访广州市区楼市也发现,来咨询和看房的人增多了。
昨天,梅东路上多家地产中介出现电话响不停、销售人员边扒盒饭边对着电脑敲敲打打的景象,与近几个月多家门店冷冷清清的场景对比明显。
7折房贷引买家遐想
“今天才出降息的消息嘛,还看不出什么反应,不过今天接到几位在这里放盘业主的电话,都是来问降息之后利率算法的。”一位附近的二手房中介说。而昨日陪女儿看房的肖阿姨告诉记者,他们由原来的等待公积金转为比较关心商业利率的优惠,“以前几次降息都会带来连锁反应,比如商业银行会进一步提供利率优惠,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9折优惠,会不会有8折,乃至7折优惠呢?”
“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降幅度低于商业贷款利率的下降幅度,但是折算下来,公积金贷款利率仍然相当于商业贷款的基准利率打7折。”大源按揭负责人郑大源对记者分析,随着降息政策的出台,同等借款额度公积金贷款的月供与商业贷款月供的差距将会减少,这有利于增加商业贷款对买家的吸引力。
不过,业内提醒,由于各家银行调整利率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消息公布与具体实行之间会存在时间差。在未确定具体的还款金额前,最好按以前的金额还款,避免因时间差造成拖欠,进而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四季度成交量或迎高潮
同时,一手市场开发商也紧抓央行降息机遇抢闸开盘。这周末广州有4个楼盘对外开盘,分别位于增城、南沙、番禺和黄埔,另有4个楼盘宣布加推。
业内分析称,虽然目前广州还未放开限购,改善型买家的潜力难进一步释放,但央行降息直接减轻了贷款购房者的压力,很大程度上鼓舞了买房者的信心,预计楼市将迎来四季度的成交高潮。
2、中国时隔两年再次全面降息专家称或刺激楼市回暖
时隔两年之后,中国今日再次实施全面、非对称性降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4个百分点和0.25个百分点,同时,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专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实体经济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此次全面、非对称性降息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贵困境,同时也将减轻“月供族”还贷压力,刺激楼市回暖,进而稳定经济增长。
全面、非对称性降息今起实施有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今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这是继2012年7月6日之后,中国央行再次采取全面、非对称性降息。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调整动作频频,此前央行已于4月25日和6月16日先后实施了两次定向降准。
“此次非对称降息具有很强的引导性,旨在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促进实际利率回归合理水平,从而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贵难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赵锡军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增速下行、结构调整爬坡和转型升级等诸多压力,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顺利推进,政策需要保持灵活性和针对性,而降息是当前的一大现实选择。而且,目前中国通胀压力不大,这也为降息提供了空间。
对于此次全面降息能否提振经济,赵锡军分析,降息是货币政策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政策,它将有助于提升企业和市场的信心,但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向好,关键取决于政策能否落到实处,银行实际贷款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能否真正降低。
“因为商业银行面临很大压力,一方面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降,但由于要竞争存款资源,存款利率未必会下降,而这就会挤压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赵锡军说,只有商业银行真正落实好政策,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环境真正得以降低和改善,这才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月供族”还贷压力减轻降息或刺激楼市继续回暖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存款利率降低是否会导致收益降低,赵锡军认为,此次存款基准利率小幅下调,但利率浮动区间也同时扩大,如果商业银行用足上浮区间,上浮后的存款利率应该与目前的水平相当,所以存款利率不一定会降低,对于居民储蓄影响不会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贷款利率较大幅度降低,广大“月供族”的还贷压力将得到一定程度减轻。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以20年100万元商业房贷为例,如果按照基准利率计算,购房者可以减少月供234元,合计20年可以减少4万元的利息支出。
在专家看来,降息也将为楼市带来利好。“已经明显企稳升温的楼市,在降息的影响下难免出现暖上加暖的现象。”张大伟说,虽然10月公布的房价指数显示房价依然在调整,但一线城市特别是北京的二手房价格已经环比上行,这种情况下,降息将放大市场利好,购房者入市的积极性会继续提高。
张大伟认为,信贷政策及利率水平是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对于购房者来说,此次降息力度较大,再叠加之前的取消限购、限贷政策影响,购房者很可能再次恐慌入市。
“松动的信贷政策使得购房者难以再期待价格下调回归合理。”张大伟预计,一二线城市楼市资金面将明显好转,房价再跌的可能性接近于零,但是三四线城市因为库存绝对值过高,即使信贷刺激,出现全面回暖的可能性不大。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珏林也表示,央行降息力度很大,直接目的是刺激宏观经济,间接利好房地产业,预计会缓和目前楼市低迷态势,“降息会缓和开发商资金链压力,使部分刚需入市,会稳住房价,但预计不会大涨。”
股市牛市真来了?专业人士乐观:牛市成大概率
21日,就在市场担心下周新股结队而来,打新即将冻结1.6万亿元资金而陆续出货之际,大盘却突然打起精神一路冲高。收盘后,两条利好消息不期而至,一个是证监会表示年底前不会突击发新股,第二个则是央行意外降息。
业内人士分析,央行降息将利好整个股市,而受益最多的将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行业、水泥建材行业、电力行业,以及负债率较高的纺织行业、钢铁行业,对煤炭行业及食品饮料等行业偏淡。
首先对全市场的影响来看,由于存款利息下调,投资者会有更强的意愿去寻找高收益的产品,这意味着进入股市的资金将会增加;而在目前券商普遍开展融资业务,且融资余额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融资炒股的股民可以降低成本,因此利好那些具有两融资格的股票。
此外,临近年底降息,这令那些绩优股、高派息股会更受欢迎。而房地产股与保险股等“息口敏感股”更是直接受益。
从更广泛的领域来看,降低利率,有助于企业降低负担,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因此也就利好所有的上市公司,因此不少投资者,包括专业机构的投资人士都认为牛市到来已成大概率事件。
不过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对于两市第一大权重股银行来说,这一消息很可能偏向负面,主要是资金一旦向股市房市流动后,银行里的存款将会下降,银行可用于放贷的资金将有可能减少。贷款利率下降的同时,银行为了留住客户不得不推出理财产品,可能令存款利率并未真实下降,导致其利差将大幅减少。
另外,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21日在新闻例会上表示,为了稳定市场预期,证监会合理安排了新股发行工作,此前证监会提出到今年底新股发行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截至目前已有66家企业上市,未来几个月仍将按照前几个月的进度来发行,不会在年底集中发行。他还强调说,明年1月份核准发行的企业,仍然按照2014年的申报数据进行核准,所以在2014年底通过发审会、明年1月核准发行的企业也在100家以内。
1、新京报:降息给深化改革带来难得机遇
在经济增长急速下行探底时,启动货币政策相对短期的逆周期调节,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在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已经发生结构性转变之下,将此次降息视为中长期货币政策转向,则是种误解。
在经济景况持续不振之下,时隔两年多,央行终于再次重启降息—11月21日晚,央行网站发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其实,细心追寻央行的货币政策轨迹,我们就能够感知到,此次央行降息并不出人意料。
近两年来,面对经济增速的持续探底,央行陆续启动了SLF、PSl、MLF等一系列定向宽松政策,可是,事实却依然无法对经济下滑构成有效托底,今年三季度GDP甚至探底至7.3%,在这种令人忧心的情况下,此次央行果断重启降息,显然是一个无奈的必然选择。因为,相比定向宽松,降息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向实体经济的传导,不仅更为通畅高效,亦更具透明性和公平性。
但是,在肯定降息的相对必要性时,我们应谨防受此误导而极可能迎来的新一轮投资刺激浪潮。这不是危言耸听,回顾以往降息和降准的重启,几乎每一次都会随后迎来大规模的投资刺激。
切不可重蹈覆辙。这是因为,与既往相比,当前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应该说,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的资源禀赋优势在于,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成本的偏低,在这种格局之下,投资刺激显然可以对经济增长起到极其明显的成效,但是,在我国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成本逐步上升之后,投资刺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率必然会呈递减之势。而迟至2010年之后,面对劳动力和土地、尤其是环境治理成本的急剧上升,投资刺激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率,不仅整体急剧下降,而且在部分发达地区甚至已经呈负值。
对于此次央行降息,更为客观且理性的认识应是,这仅是相对短期的防止经济增长出现硬着陆的托底之举,而绝不是之于中长期彻底打开了宽松货币政策的阀门。在经济增长急速下行探底时,启动货币政策相对短期的逆周期调节,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在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已经发生结构性转变之下,将此次央行降息视为中长期的货币政策转向,则显然是一种误解。
对于此次央行降息,部分央企、以及地方政府切莫形成误解,认为已经迎来新一轮投资刺激的好时机。事实上,在已经明确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下,不仅决策层的初衷不是如此,包括央企以及地方政府在内更不能如此,伴随着多年来的投资刺激,当前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政府,其债务负担均已经显现出难以承受之重。
之于当下而言,我们期待此次央行降息,可以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短期的托底之效,以避免我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窘境,与此同时,我们更希望,我们能够珍惜此次降息给我国深层次改革所带来的难得机遇,通过加速推进金融、财税以及行政职能等系统性改革,为我国经济新常态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来源:新京报)
2、北京青年报:冷静客观判断降息的利与弊
央行降息,网上一片叫好之声。叫好者说,降息利国利民,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生产上去了,对老百姓有好处,作为房奴,也降低了还房贷的成本,高兴啊!但叫好的人似乎忘了,还房贷的只是一部分人,对广大储户而言,存在银行的钱获得的回报少了,又该怎么说?
读了昨天《北京青年报》的评论《降息意外而来》,方使我产生了一定的共鸣。我赞成文中的基本判断,这次降息确实来得有些意外,但不太赞成文中用“吐血”、“壮士断腕”来比喻银行作出的“牺牲”,看看银行近些年在各地盖起来的大楼和管理层的薪酬,就知道他们有没有减少存贷差的空间。
央行此次降息的初衷和预期非常明显:一方面降低包括房企在内的企业融资成本,激发企业活力;另一方面在保持正利率的同时,让储户把更多的钱投向市场、乃至房市,促进消费。不过,,我们更多地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青睐低利率、乃至零利率对消费的刺激作用,而忽略了中国依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当前出现的经济下行压力,既有国际经济复苏缓慢的外因,更有总量不断加大导致基数扩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越来越大,特别是结构不合理、粗放经营、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等诸多内因。简单地解决资金问题很可能治标不治本,还可能使诸多严重问题包括房市泡沫问题,因延缓解决而加剧。
在社保、医保、养老诸多方面尚难让人没有后顾之忧的时候,对多数人而言,存在银行的钱仍是他们毕生积蓄的救命钱。即使总量是一个看上去庞大的数字,但人均不过3万到4万元,又能买几个平米的房子呢?况且,真要大家把钱都拿去买房了,存款大幅减少了,银行拿什么去给企业贷款呢?岂不只有印票子了?
不到两个月内,央行连续出招,稳增长的意图强烈。但无论是对已经出台措施的预期,还是继续出台新的措施,都应该对可能的利弊进行客观多角度的理性分析。允许速度适度回落,继续调整结构,改善环境,提高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多点支撑的局面,即使速度慢一些,也比重复投资、影响环境带来的泡沫化的速度,要更有实际意义,更利于长远发展,更能够真正地惠及民生。潘璠(北京职员)
3、专家:降息旨在刺激经济回升十分有必要
21日晚间,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自2014年11月22日起,将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人民金融专访时回应称,央行降息主要是为了降低经济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释放宽松的货币政策信号,以应对经济下滑和金融风险。
据央行消息,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曾刚看来,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一直都比较微妙,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紧。“有如处在‘刀尖’上平衡。”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中,数量型工具的首选也是有针对性调节金融机构资产端的工具,而不再是直接降准打开水闸普遍灌溉。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实体经济反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比较突出。
曾刚表示,目前,我国实体经济运行状况不容乐观,金融风险有不断加大的迹象。同时,各大银行不良率也有不断上升的可能。
在此前提下,曾刚认为,央行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回升,是非常必要的。“本次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利好实体企业。”
曾刚认为,央行通过此次降息降准可以向市场释放宽松信号,对市场心理预期进行积极的引导,能有效降低中小微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
央行相关部门也对此回应称,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谈到此次利率调整受益方时表示,降息有助于在明年初存量贷款重定价时系统性下调融资成本,特别是以贷款基准利率为定价基准的小微、三农,当然还有房地产。
Ⅱ 你那有今年挑战杯获奖名单给我发一份 谢谢
2013年“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获奖名单学院
作品名称
课题负责人
获奖等级
课题组成员
指导教师
作品类别
材料与纺织学院
数码提花织物“织印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柳洁渊
一等奖
许雅婷、胡丁亭、唐澜倩、张萌、赵庆会
周赳
科技发明制作I类(能源化工)
材料与纺织学院
基于聚四氟乙烯膜法的垃圾渗透液处理技术
李玖明
一等奖
蓝杰蕊、沈亚芳、林诗婧、王鸿渐
郭玉海、朱海霖
科技发明制作I类(能源化工)
材料与纺织学院
超级纤维/金属纳米基元杂化材料的制备与调控及其在环境中传感中的应用
朱罕
一等奖
邹美玲、王盼、包世勇、蔡盛赢、蔡颖婷
杜明亮
科技发明制作I类(能源化工)
材料与纺织学院
可见光驱动自清洁催化功能纤维的制备及应用
董素素
二等奖
章天涯 彭超 徐磊 叶雯 杨李慧
吕汪洋
科技发明制作I类(能源化工)
材料与纺织学院
咖啡纱多功能家纺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姚佳
二等奖
俞涤美、张三星、范硕、林学良、郭淑敏、范丽霞,吴鲜鲜
张红霞、祝成炎
科技发明制作I类(能源化工)
材料与纺织学院
自粘性三原色有机颜料微胶囊的设计、制备与验证
刘虎
三等奖
陈杭南、贾贵奇、徐畅、周贝贝
戚栋明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能源化工)
材料与纺织学院
天然彩色棉纤维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特征及应用研究
胡雪峰
三等奖
章琪超,虞鹤群,张健,于剑锋
唐志荣、周文龙
科技发明制作II类(能源化工)
材料与纺织学院
高效导入式集绪器
戴冬冬
优秀奖
王肖肖、郑寒露、刘荣芝、王洁瑜、王刘艳
江文斌
科技发明制作(能源化工)
法政学院
儿童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
桂泽平
一等奖
王少晶、韩雅华、张琳、周海洪、寿方亮、张靖
王健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法政学院
浙江省家庭结构变迁及社会效应研究(2000-2010年)
朱玥琪
一等奖
秦一帆、袁俊秀、徐瑾、
金碧华、方水明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服装学院
人体体型细分识别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倪世明
特等奖
金娟凤 王怡萱 罗炯 庞程方 宋时一 孙洁 叶玲 陈晓如 宋睿
邹奉元
科技发明制作I类(信息技术)
服装学院
基于BP算法的电子喷印协同四分色印花智能配色方法
韩文迪
三等奖
孟文婷 李漪 陈昕 范正辰 吴一岐
张聿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信息技术)
服装学院
人文素养与社会管理创新——杭州市人文素养调研报告
何凌帆
优秀奖
邵英姿 方崎名 吴祚霖 陈金娣 林雨青 李玲莉 徐佳敏
孙虹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机械与控制学院
非圆齿轮行星系旱地钵苗自动取苗机构设计与优化
方炜明
特等奖
杨茂祥、吴林声、叶伊莎、孙文斌、陈坎坎、叶珂
赵匀、赵雄
科技发明制作II类(机械与控制)
机械与控制学院
基于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溶液浓度检测装置
徐文杰
一等奖
许珺、张永兴、阮登峰、、胡威
张建新
科技发明制作I类(机械与控制)
机械与控制学院
水下高速物体超空泡减阻技术的实验系统设计
胡俊辉
一等奖
周素云、汪剑锋、胡青青、郑朝朋、高聚瑞
施红辉、贾会霞
科技发明制作II类(机械与控制)
机械与控制学院
山核桃振动采摘装置
陈少钟
二等奖
余克龙、潘珂、倪柯楠、陈裕盛、杨佳男
武传宇、杜小强
科技发明制作I类(机械与控制)
机械与控制学院
多功能智能导盲拐杖
王琳娜
二等奖
吴利敏、曾 龙、徐佰意、张银露、王 阳、
胡旭东、杨亮亮
科技发明制作I类(机械与控制)
机械与控制学院
水稻钵苗移栽机械手的设计
祝广辉
三等奖
杜立恒、黄小艳、徐乐辉 、李丽、刘大庆、
俞高红
科技发明制作(机械与控制)
机械与控制学院
流体驱动管道机器人
邹继安
三等奖
王康丽、沈建洋、章思恩、郭俊
武传宇、杜小强
科技发明制作(机械与控制)
机械与控制学院
安全行驶的独轮自平衡代步车
刘俊杰
优秀奖
苏怡雪、严小建、程露
郭亮
科技发明制作(机械与控制)
机械与控制学院
轮桨腿一体化水陆两栖移动机器人创新设计
章 斌
优秀奖
冯 军、黄海彪、严小建、沈靖皓
胡明
科技发明制作(机械与控制)
建筑工程学院
从“输血型”到“造血型”的转变—基于120个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式保护模式探讨
曾伊凡
特等奖
李茹冰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省施工噪声污染现状调查及治理对策
刘城
优秀奖
吴涛、斯旭东、陈文明、李元元、胡荣逸、付雅文、崔清、李艅珂、孟利清
刘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景宁县畲汉传统民居研究
董春燕
优秀奖
史小梦、沈清、高琰、向冬、王健
周红燕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经济管理学院
一个动态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框架的初探
张青杰
二等奖
杜雨婷、张艳红、刘浩博
胡剑锋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社会调查学术论文类)
经济管理学院
浙江省排污权制度改革调查研究
周楠
二等奖
沈文婷、徐铭、裘宁宁、施励锦,沈玲佳
沈满洪,谢慧明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社会调查学术论文类)
经济管理学院
基于Web2.0和云计算的科研人员知识社区构建方法研究
黄雅文
二等奖
金敏、傅青苗
潘旭伟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社会调查学术论文类)
经济管理学院
基于区际与代际之间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
张巧川
三等奖
朱明、郝亚楠
胡剑锋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社会调查学术论文类)
经济管理学院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影响实证研究:以中国各类型大学为例
李雪菲
三等奖
胡昀、唐娅妃、李恩、邹芬雅、罗海静,
彭学兵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社会调查学术论文类)
经济管理学院
微动力仓下配料除尘系统研究
李矗东
三等奖
李小辉、李鹏鹏、李明杰、郑春美、叶海纳、陈世超
吕媛媛,孙良
科技发明制作(机械控制类)
科艺
从多角度二维非接触式测量得出人体下肢形态技术研究
张嫣妮
三等奖
姚星、余杭旦、郑立塞、何良飞、傅翰煊、何梦蝶
张扬
科技发明制作II类(机械与控制)
理学院
SiC/TiO2结构与功能仿生型纳米骨骼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陈旭
特等奖
伊长江,徐步思,陈信宁
董文钧 李小云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能源化工)
理学院
一类新的双层纺织材料热湿传递厚度设计反问题
李向杰
二等奖
徐杰灵、黄祥祥
徐映红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数理)
理学院
数字人体模型的关键尺寸自动提取
符晓勇
优秀奖
符晓勇 陈怀玉 董伟杰 姚亮 潘声涛
李重
科技发明制作(信息技术)
理学院
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行为现状及应对措施调查研究
张莹莹
优秀奖
张莹莹 李君 濮红艳 刘家伦
王笃明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启新
面向智能无线通信的可重构滤波器件研究
张志浩
特等奖
郎婷、杨利利、蒋伟斌、赵开宇、武青华
李霖、徐伟强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信息技术)
启新
催化纤维的设计构筑及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黄振夫
二等奖
郑彬彬、王列、孙利杰、余志恒
姚玉元、陈文兴
科技发明制作I类(能源化工)
启新
健身娱乐益智跷跷板的研制
沈嘉琪
二等奖
范泽冰、王志阳、干黄标、高建红、张继骋、朱丹红
俞高红
科技发明制作I类(机械与控制)
启新
纱线空气捻接实验平台的搭建及科学研究系统的提出
陈小天
二等奖
王冠华、叶进余、陈培远、程开华、房国栋、郝震
吴震宇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机械与控制)
启新
载药海藻纤维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的研究
陈佳锋
三等奖
周阳、俞叶丽、高张昀、陈瑞
姚菊明
科技发明制作I类(能源化工)
启新
染料酶化太阳电池光阳极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贺倩
优秀奖
曹厚宝、宋立新、杜平凡
熊杰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能源化工)
生命科学学院
神经激肽受体拮抗剂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机制和动物水平治疗研究
夏瑞龙
特等奖
王宇沙、王强、陈攀峰、 尤志远、朱晓翠
付彩云 张世馥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学院
血清中卵巢癌相关miRNA的筛选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意义
蒋理想
一等奖
李东瑞、陈鹏超、陈莹、符遥杰、黄志雄
丁先锋 郭江峰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学院
激素诱导丹参毛状根中丹酚酸类成分积累的研究
马旖旎
一等奖
陈菲菲、周雍、陈正豪
梁宗锁 、杨东风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学院
黄酮类化合物的组合配伍逆转乳腺癌耐药性研究
陈培远
二等奖
杜江丽、金槿
许传莲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学院
丝胶蛋白/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
赵瑞波
二等奖
韩华锋、杨新燕、李泽豪
孔祥东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学院
高密度发酵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生产脂肪酶的研究
李晶虹
三等奖
王梦婷、孙亦灵、倪楠、 张柏超、张怡婷
陈玮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学院
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牟玲燕
三等奖
钟云平、钟思飞、沈蒋君、王驰、郑雪丹、李纯鹏
李 司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学院
雌激素污染水源的检测及其对家蚕生长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潘芬芬
优秀奖
陈利淼、潘华晔、吴佳、 谢辛慈、丁宇敏
吕正兵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学院
癌症靶向基因-病毒ZD55-Kallistatin的构建及其抗肿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何婉婉
优秀奖
马步云、周立、李阿荣、 陈舒婷、郑璐佳
王毅刚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生命科学)
外国语学院
浙江省留学生全英文授课调查与分析
钱学伟
优秀奖
彭微、柳郁子、谢黄振、金珂珂、李晴晴
吴蓓蓓、王昌米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文化传播学院
养老:从养老到养心—浙江省村镇养老院文化荒芜问题的调查研究
王焱
优秀奖
朱晓霞、邱丹怡、吴嗣琦、居万强、黄沁怡
高长江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文化传播学院
“触摸拱宸文化,打造魅力杭城”——以拱宸桥历史街区为例探讨历史街区“古为今用”的价值
徐佳丽
优秀奖
郑煜程、田静、胡灵、潜莎莉、陆鸣敏
白晓萍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信息学院
织机物联网系统
唐世雄
一等奖
王琦、杨媛媛、徐冬香、王彬彬、何慧超
沈炜
科技发明制作I类(信息技术)
信息学院
成语大作战
周光伟
二等奖
张帅波、安鲜儿
宋瑾钰
科技发明制作II类(信息技术)
信息学院
基于物联网的个性化建筑节能集控系统
赖思恩
三等奖
杨光辉、胡国强、杜雯
舒挺
科技发明制作I类(信息技术)
艺术与设计学院
大学生动漫衍生品消费行为的研究与启示—基于对浙江省大学生的调查
金晶
优秀奖
何玲 姚维康杜彬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Ⅲ 一种批判的经济学史怎么样
徐瑾也许正是一种历史感使优劣经济学相互区分开来。 ——J.K.加尔布雷斯 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就是哲学史,那么对于经济学史,意义何在呢?这是一个麻烦的问题。汪丁丁曾经有意调侃说:既然经济学以崇尚“工具理性”自居,故而,经济学“不思”。那么一门不打算思想的学问,何来思想史?不过幸好经济学大师熊彼特已经在他的天鹅之作《经济分析史》中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学习经济学史可以让后人在教学方法上有所获益,获得新的观念以及了解人类的思维方法。不过,作为一名英国经济学者,约翰61米尔斯更在意的却是经济学史中观念的演进。他通过对经济学的成长发展的全部回顾梳理,对经济学前世今生提出了不少批判的看法,要点不在于记载并叙述实际发生的经济事件,而在于从人们据以作出种种判断的那些变幻不定的信仰和概念框架着眼,描述和分析经济学观念本身的事情。他讲述的是一种经济观念史,却是在一种批判的眼光观照下的经济观念史。毕竟,一切理性主义的首要原则就是勇于接受批判,经济学亦不能豁免。 根据人类学家的考证,大约在十万年前,人类刚有语言,几乎同时就产生了卖方和买方的交流话语,而经济学一词据说来自古希腊的家庭治理。虽然经济学在人类历史中看起来源远流长,但是经济学取得长足发展却是在十五世纪之后。荷兰学者安格斯61麦迪森把1500-1820年定义为商人资本主义年代,此间技术进步,资本主义形成,国际贸易、专业化逐渐成形,经济学借此一跃成为新兴而时髦的话题在欧洲传播开来。不过在当时,经济学家的身份尚暧昧不明,他们往往首先是政治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博物学者;且不谈对经济学有巨大贡献的霍布斯、洛克、牛顿、配第、休谟这些网络全书式的巨人,即使是公认得经济学祖师亚当61斯密,当时也被认为是一个伦理学者,为他最早赢得声誉的著作是《道德情操论》。不过在1870年前后,学界终于起了变化,经济学的学科名称由“政治经济学”换为“经济学”,经济学也终于掌握在学院派手中,成为一个独立系统的学科。 转眼到了二十世纪,经济学无疑占据科学智力的支配地位,学术地位与研究领域不断上升,所谓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议论也由此诞生,可见眼下经济学极一时之盛。随着经济学地位的上升,对经济学家的刻薄也见诸报章,比如“五个经济学家有六种观点,其中有两个是凯恩斯的”。虽是玩笑,却说出了经济学观念上的芜杂。在二十世纪,经济学最为明显的两次变革分别由凯恩斯与弗里德曼在不同的方向上展开,他们的学术观点除了在学术领域得到承认之外,也极为广泛的地影响了公共政策。凯恩斯师承马歇尔,却最终叛离古典经济学,催生了宏观经济学。或许是信奉“长期来看,我们全都会死”的理念,凯恩斯关注最多还是在于如何解决在他的年代最为重大的大萧条以及经济混乱问题,所以,《凯恩斯革命》作者评价凯恩斯“特别务实,关注的几乎都是政策问题”。 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由于凯恩斯主义被认为应该为美国的通货膨胀以及大政府模式得出现负责而被人诟病。在60年代弗里德曼发表《美国货币史》时就指出如果政府减少干预的话,大萧条或许可以幸免,随后三十年货币主义的观念逐渐成为政策主流。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理论根本性的影响在于鼓励政治家们去做他们喜爱做的事:花钱但不增加税收,因此促成了七十年代的通货膨胀。约翰61米尔斯虽然不完全认同凯恩斯的理念,但是他指出并非因为凯恩斯没有远见才导致七十年代的经济滑坡,恰恰是因为凯恩斯之后缺乏像他那样的继任者才出现了诸多经济问题。对于晚近颇为占据优势的货币主义,约翰61米尔斯批评货币主义起家的简明真理“货币供应与货币供应之后不久出现的通货膨胀说之间有一种严格的相互联系”已经大打折扣,各国政府也在逐渐放弃那些实行得过了头的货币主义政策。 约翰61米尔斯认为经济学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就如何统筹兼顾地实现为大多数人所明显期望实现的经济政策目标形成普遍而有启发性的理论。在最为重大的经济问题上,经济学家却一直没有达成一致见地,比如经济增长率为什么会在西方各发达国家那样极端不稳定?为什么失业问题会在许多国家成为一个头痛的问题?为什么尽管目前物价上涨这么慢,但通货膨胀的阴影却仍然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在当今世界上,为什么无论是收入的分配还是财富的分配都已变得这么不均等?在他看来,左派经济学家和右派经济学家的区别只存在于分割蛋糕的方式不同而已。总之,一句话,他认为经济学走了不少弯路,原本经济学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他的书的开篇就是“经济学是本书认为需要对之予以严肃指责的一门学科”。 还是熊彼特说的一句话道出实情,任何时候,以各个阶段的需要作为立足点来进行判断,经济学的绩效总是低于人们的合理期望,并有加以适当批判的必要。由此不难理解经济学何以长期以来在公众视野中总要为经济衰退,失业,萧条,通货膨胀买单,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经济学毕竟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能够解释世界已实属不易,不能过多期望它去改造世界。 [英]约翰61米尔斯:《一种批判的经济学史》,高湘泽译,商务出版社2005年11月,22元。
Ⅳ 电影《白银帝国》演的主要是什么内容
《白银帝国》为台商郭台铭首度大幅投资的华语电影作品。电影内容改编至内自作家成一的小说《容白银谷》,讲述了清末民初富可敌国的山西票号天成元父子之间的传承和三角恋情。
此描写中国山西晋商的电影也是台湾影评人焦雄屏的首部监制作品,根据焦雄屏说法,她拍摄该影片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扭转近代中国对商人的偏颇感想
Ⅳ 中国经济怎么了
中国经济硬着陆还是软着陆?谁在推高中国房价?股市还有希望么?看得见的税收与看不见的政府之间,改革何去何从?
徐瑾的经济时评,常常是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一个个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用平实的语言,厘清现实世界的纷繁,阐述立意独到的见解,论证经济改革的主张,徐瑾不简单。
——黄
益平(巴克莱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这本经济评论集,像一面思考的多棱镜,折射出转型中国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现象。沉闷的经济话题和抽象的分析逻辑,借助笔者的细腻观察和流畅文笔,却变得质而有文。本书展现了一位专业编辑在经济研究与观察领域的特殊风格与视角,愿意理解中国经济的读者应能从中获得思想共鸣与认知启迪。
—— 卢锋(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大转型期中,徐瑾以她敏锐和细腻的观察,宽广而独到的视角,优美而深刻的文笔,深入分析当下中国经济社会的诸多现实问题,鞭辟入里,发人深思。未来中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这样率直、深刻、及时和到位的分析和财经评论。我郑重推荐这本书。
——韦森(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 薛兆丰(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徐瑾是我在FT中文网的同事,也是专栏作家。她写中国社会剧烈转型中的“经济人”和他们的行为。她的思辨,怀抱启蒙和人文情怀。她敏感她犀利。她知道,经济人,更是社会人。
她为读者写,更为自己追索中国经济和市场问题的答案。我推荐她这本新书。
——张力奋(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FT中文网总编辑)
I have enjoyed writing for your
column and wish you success in the publication of this book.
——邹至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
一直关注和期待你:旁征博引的理性与逻辑,和用心良苦的向善与恒心,一定要我形容的话,就是FT“唧唧复唧唧”的“木兰”。
——网友newunique
Ⅵ 中国经济怎么了 书
《中国经济怎么了》
中国经济硬着陆还是软着陆?谁在推高中国房价?股市还有希望么?看得见的税收与看不见的政府之间,改革何去何从?
徐瑾的经济时评,常常是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一个个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用平实的语言,厘清现实世界的纷繁,阐述立意独到的见解,论证经济改革的主张,徐瑾不简单。
——黄 益平(巴克莱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这本经济评论集,像一面思考的多棱镜,折射出转型中国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现象。沉闷的经济话题和抽象的分析逻辑,借助笔者的细腻观察和流畅文笔,却变得质而有文。本书展现了一位专业编辑在经济研究与观察领域的特殊风格与视角,愿意理解中国经济的读者应能从中获得思想共鸣与认知启迪。
—— 卢锋(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大转型期中,徐瑾以她敏锐和细腻的观察,宽广而独到的视角,优美而深刻的文笔,深入分析当下中国经济社会的诸多现实问题,鞭辟入里,发人深思。未来中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这样率直、深刻、及时和到位的分析和财经评论。我郑重推荐这本书。
——韦森(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徐瑾文章,有经济学者的功架,有律师的细致入微,有淘金者的热切和好奇,还有文人的质朴和纯真。不仅要了解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经济事件,而且要把它们言之成理地串起来,就不可少读这部著作。
—— 薛兆丰(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徐瑾是我在FT中文网的同事,也是专栏作家。她写中国社会剧烈转型中的“经济人”和他们的行为。她的思辨,怀抱启蒙和人文情怀。她敏感她犀利。她知道,经济人,更是社会人。
她为读者写,更为自己追索中国经济和市场问题的答案。我推荐她这本新书。
——张力奋(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FT中文网总编辑)
I have enjoyed writing for your column and wish you success in the publication of this book.
——邹至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
一直关注和期待你:旁征博引的理性与逻辑,和用心良苦的向善与恒心,一定要我形容的话,就是FT“唧唧复唧唧”的“木兰”。
——网友newunique
Ⅶ 巴尔扎克全集里有哪些篇目
本书是《巴尔扎克全集》系列小说集之《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
《私人生活回场景》着重答表现人们在青少年时期因生活经验不足或感情冲动酿成的种种错误与不幸,含小说32部。
书中收录的作品有:《双重家庭》、《家庭的和睦》、《菲尔米尼亚夫人》、《妇女研究》、《假情妇》、《夏娃的女儿》、《信使》、《石榴园》等等。
"巴尔扎克全集"的图书目录……
伏脱冷
基诺拉的智谋
帕梅拉·吉罗
后母
投机商
家事学堂
题解
"巴尔扎克全集"的书摘……
人物
雅克·柯冷,绰号伏脱冷
蒙索莱尔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