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什么是劳动经济学

什么是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1-02-05 05:07:07

『壹』 劳动经济学是对什么的研究填空题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各自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支。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

中国劳动经济学兴起相对较晚,研究水平与国际同行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内专门从事这个学科研究的单位很少,不能适应于经济建设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失业、劳动力市场发育等问题成为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中文名
劳动经济学
外文名
Labor economics
快速
导航
学术定义

培养方案

劳动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

国内发展

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
内容简介
简介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的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
①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②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包括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基础,劳动力的结构,劳动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
③劳动就业。包括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社会目标,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业与工资的关系,待业及其类型,就业前培训和就业后培训。
④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包括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务市场及其管理,劳动力管理体制。
⑤劳动力的微观管理。包括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劳动定额与劳动计量,劳动环境与人体保护。
⑥工资。包括影响工资的因素,工资职能,工资形式,工资水平,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工资差别。
⑦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包括疾病、工伤、老年退休等社会保险中的经济问题。
⑧劳动效率。包括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微观劳动效率与宏观劳动效率及其相互关系。
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劳动经济学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具体经济科学,它应研究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部分,即研究生产关系中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形式、对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形式等主要内容。
成果
第一项研究成果源于贝克尔(Becker)、兰卡斯特(Lancaster)、马斯(Muth)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所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特别是贝克尔(Becker)的“时间资源配置理论”一文,明确地认识到家庭是劳动力供给行为决策中的基本单位。他把相关的决策问题分解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长短的决策,另一方面是家庭产出和消费的决策。贝克尔将生产、消费和劳动力供给这三项决策归结到一个家庭模式中,清楚地说明了在效用最大化行为的支配下,一个家庭如何确定其成员从事市场性活动和非市场性活动的时间安排比例,自产物品和外购商品的组合,以及不同家庭成员从事各项工作的劳动分工。贝克尔模型在劳动力供给研究方面很有影响力,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很多劳动力供给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贝克尔所构建的理论框架,使经济分析手希能卓有成效地适用于家庭行为研究等方面,如成婚、离异适度的家庭成员规模等等。A.西加诺(Alessandro Cigno)从多方位讨论、拓展了贝克尔模式的理论框架,并探究了这一理论模型对很多问题的启迪与含义,如多人口家庭的时间分配、劳动力的性别分工等等。
第二项研究成果是人力资本理论,其关注的基点是劳动力素质等问题。诚然,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史的长河中可以追溯得很远很远(Smith,1776)。不过,是米恩瑟(Mincer,1958)和贝克尔(Becker,1964)的研究才使得人力资本理论丰满起来并具备了可操作性,他二人的研究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此类文献中独领风骚。

『贰』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劳动力是一种稀缺的社会生产性资源,研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以及专由此所决定的货币工资在属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分配,就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重要分支,它着重考察劳动力市场的组织、运作及其结果,未来和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决策,以及与劳动力资源就业和收入分配有关的公共政策。
具体的说有劳动需求分析,劳动供给分析(包括个人劳动供给的决策和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教育、培训的收益),劳动力迁移问题,工资的确定于报酬制度的设计,劳动力市场歧视(歧视的衡量,歧视的来源,歧视产生作用的机制,收入分配的衡量和收入分配的理论,失业问题(失业类型、失业产生的原因)。

『叁』 劳动经济学主要学什么的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肆』 什么是劳动经济学学习心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政治”和“经济”两个词,在学这门课以前我一直以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经济”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经济”,还曾经一度幼稚地认为这门课程大概就是教人怎样在商业上“打混”,以便好好捞一把罢了。自从开课后,我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肤浅,这门课跟我原先想的完全是两个样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我越学就越发现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它不仅有自身准确的学科术语、科学的体系和丰富内容,而且其课程内容本身是环环相扣的逻辑展开。例如,不理解商品,就难以理解货币;不理解商品和货币,就难以理解资本。再例如,不理解利润、平均利润就不能理解商业利润、利息这些资本主义较为具体的范畴。因此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以及与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都只能通过系统地学习才能全面掌握。

我还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用概念到概念、范畴到范畴的演绎推理方法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它的概念、范畴乃至原理是对客观经济事物实事求是的反映。因此,对概念、范畴、原理的表达要求科学、准确,不应该有太多的主观随意性。否则就会弄出笑话来。我就曾经惹上这样的尴尬事情——将“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混淆,却没发现自己的错误,津津乐道地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惹来同学的取笑。

许多同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这门课概念、术语很多,涉及的关系很复杂,很难弄懂。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这门课程也有自身的重点乃至难点问题。所谓重点是指在政治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关键性原理,它是理解其他问题的枢纽。了解了这些重点和难点,其他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例如,理解了商品经济下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重点原理,就能够比较容易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市场经济机制,就能够比较容易理解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利润、平均利润、利息、垄断利润等经济范畴。再例如,理解了资本有机构成的重要原理,就不难理解资本社会里的相对过剩人口、资本周转、利润及其影响因素,平均利润形成、超额利润等经济问题。因此,只要深入地弄懂、搞通重点和难点问题,就可以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地融会贯通全部课程内容。

如果要问这门课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我想我会说是“商品经济及其运行的基本规律”这一章,也许里边讲到的“商品”、“货币”、“供求关系”等与我自己的生活较为息息相关吧!就“商品价值”来说,它既要受社会生产条件的制约,又要受社会经济机制(如供求关系、竞争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发生价值与价格想背离的现象。是理论而又不受理论本身的束缚,与时俱进,这就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

学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小则可以解决“柴米油盐”这些生活琐碎事,节省开支;大则可以借鉴其中有效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使之为我所用,为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这样,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伍』 劳动经济学与劳动法学有什么区别

劳动经济学定抄义是:研究劳动袭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就是研究人们生产过程所耗费的成本(包括劳动力供需、劳动力工资、保险、劳动效率等)和产出利润,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比如就业率等)的经济学科。归属经济学。
劳动法学则是一门法律学科,所研究的劳动法是从民法里分离出来的法律学科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内容有:劳动合同、就业保障制度、工资法等等。

『陆』 什么是劳动-闲暇模型 劳动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里面,经济学家用劳动闲暇模型来解释:为什么随着工资的增长,人们的劳回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折的答。这个内容在显示偏好那个内容之下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应用。闲暇与劳动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劳动的报酬是工资,而闲暇的机会成本也是工资。当工资上升时,人们一方面会倾向于增加劳动供给,用劳动来代替闲暇,这是高工资给人们的激励,被称为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工资上涨,那么人们每小时所得的劳动报酬就相应增加,同样的劳动时间人们有了更多的钱,因此又会倾向于减少劳动供给去享受更多的闲暇,被称为收入效应。在这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才会产生向后弯折的劳动供给曲线。

『柒』 请教,劳动经济学讲什么的,非常谢谢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

定义简介

是研究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1]

形成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相联系,劳工问题(包括工资、失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妇女与童工劳动、劳资谈判、罢工等)日益突出,劳工运动不断发展。这是劳动经济学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

19世纪中叶,劳工政策一词开始在经济学著作中出现。此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劳工政策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图通过一定的劳工政策来缓和劳资矛盾,以保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劳工政策通常包括:工资标准及最低工资的制度,劳动时间的规定,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就业的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劳动条件的监督,劳资纠纷的调解,工厂法、工会法、罢工法、劳资关系法,等等。

19世纪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提出各种设想,并进行改善劳工处境的实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工问题作了深刻的剖析,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作出科学的预言。

20世纪初,一些专门研究劳动和劳工问题的经济学著作相继问世。美国管理学家F.W.泰罗(1856~1915)在工厂组织中进行劳动定额和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有差别计件工资制的实验,并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1911)等著作,对微观劳动管理具有重大意义。1925年出版的美国S.布卢姆的《劳动经济学》,包括就业、工资、劳资关系、劳工运动、劳动立法等主要内容。1929~193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致使劳工问题极端尖锐化。此后,西方劳动经济学有了较大发展。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非自愿失业”概念的提出,对西方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西方现代管理方法的研究,例如行为科学、工效学等学科的发展,也不断丰富着劳动经济管理的内容。

苏联的劳动经济学的形成晚于西方的劳动经济学。它是一门研究社会劳动组织和劳动政策的学科。如今,苏联的劳动经济学着重研究与劳动技术组织相联系的劳动的社会组织,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计划、劳动组织、劳动定额、劳动报酬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劳动经济学在中国已得到了初步传播。1928年,日本北泽新次郎的《劳动经济论》译本在中国出版。1929年出版的陈达(1892~1975)的《中国劳工问题》一书,论述了中国劳工问题的历史、现状和解决途径。1931年,朱通九的《劳动经济》一书出版。朱通九认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还出版了一批有关劳工问题的社会学著作与法学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劳动经济学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苏联的劳动经济学传入中国。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劳动经济学在中国获得了明显的发展,有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劳动经济专业,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建立了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机构。80年代以来,劳动经济学在中国进一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捌』 劳动经济学与社会保障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也是研究活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玖』 请教兄弟们,劳动经济学讲什么的,劳驾啦

通过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B%9E%E5%8B%95%E7%B6%93%E6%BF%9F%E5%AD%B8查找可得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定义简介是研究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形成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相联系,劳工问题(包括工资、失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妇女与童工劳动、劳资谈判、罢工等)日益突出,劳工运动不断发展。这是劳动经济学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中叶,劳工政策一词开始在经济学著作中出现。此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劳工政策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图通过一定的劳工政策来缓和劳资矛盾,以保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劳工政策通常包括:工资标准及最低工资的制度,劳动时间的规定,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就业的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劳动条件的监督,劳资纠纷的调解,工厂法、工会法、罢工法、劳资关系法,等等。19世纪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提出各种设想,并进行改善劳工处境的实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工问题作了深刻的剖析,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作出科学的预言。20世纪初,一些专门研究劳动和劳工问题的经济学著作相继问世。美国管理学家F.W.泰罗(1856~1915)在工厂组织中进行劳动定额和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有差别计件工资制的实验,并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1911)等著作,对微观劳动管理具有重大意义。1925年出版的美国S.布卢姆的《劳动经济学》,包括就业、工资、劳资关系、劳工运动、劳动立法等主要内容。1929~193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致使劳工问题极端尖锐化。此后,西方劳动经济学有了较大发展。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非自愿失业”概念的提出,对西方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西方现代管理方法的研究,例如行为科学、工效学等学科的发展,也不断丰富着劳动经济管理的内容。苏联的劳动经济学的形成晚于西方的劳动经济学。它是一门研究社会劳动组织和劳动政策的学科。如今,苏联的劳动经济学着重研究与劳动技术组织相联系的劳动的社会组织,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计划、劳动组织、劳动定额、劳动报酬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劳动经济学在中国已得到了初步传播。1928年,日本北泽新次郎的《劳动经济论》译本在中国出版。1929年出版的陈达(1892~1975)的《中国劳工问题》一书,论述了中国劳工问题的历史、现状和解决途径。1931年,朱通九的《劳动经济》一书出版。朱通九认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还出版了一批有关劳工问题的社会学著作与法学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劳动经济学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苏联的劳动经济学传入中国。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劳动经济学在中国获得了明显的发展,有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劳动经济专业,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建立了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机构。80年代以来,劳动经济学在中国进一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杭图

『拾』 《劳动经济学》课程讲什么内容

《劳动经济学复》作为人力资源制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方法论。本课程旨在使初学者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劳动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析现实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劳动经济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对劳动市场上需求者和供给者经济行为的研究、人力资本理论、工资的确定与报酬制度的设计、劳动市场歧视、收入分配、失业与宏观经济绩效等。本课程将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考察最低工资立法、劳动市场歧视、就业培训计划以及收入分配的经济影响等相关政策问题。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劳动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