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经济学是否需要通俗易懂
许多人批评经济学已经变成了堆砌的数学表达式,那些无比复杂的数学模型及其假设离现实越来越遥远,认为经济学需要通俗易懂。而另一些人认为经济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为了其严谨性和严密性使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数学工具。
从大众的角度来说,一方面,经济环境对生活水平的影响很大,而大众相信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运行机制的学问,因此普通人也需要了解经济学,试图以此改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大众相信政府依靠经济学工具制定决策,至少每个政府决策很可能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后果,为了分析政府政策的效果以及对自己的影响,大众有了解经济学的需求。然而,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讨论经济学的必备工具和基础。大多数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去掌握这些工具,而是要求经济学通俗易懂。这样的要求合理吗?
==== 为了突出问题的矛盾所在进行补充 ====
其实这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更能突出矛盾所在:物理学和大众距离遥远,看起来并不影响政府决策,因此不会有什么人要求物理学需要通俗易懂;然而经济和大众距离很近,几乎就是每日生活都在感受的,或者说每个人都是经济体的局部观察者和决策者,然而有一个特殊的决策机构似乎在依据一套称作「经济学」的理论在进行决策并且影响巨大,那么公众是否就有权要求政府公开他们做出决策的依据以及背后的逻辑,而这套逻辑完整地说应该就是用数学严格表述的「经济学理论」以及各种应用了复杂的「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远远超出了大众的理解范围,这样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就像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一个黑箱,不知道里面运行的逻辑是什么,岂不是非常危险?于是这些人便要求经济学应该「通俗易懂」,否则各路专家出来「忽悠」也不知道说的是真是假,大众只有被渔利。
⑵ 真正的经济学家是不是都能把经济学道理用通俗的语言讲出来
是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和能不能把经济学道理用通俗的语言讲出来没有必然的联系,现代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国富论》发表宣告产生,我看过这本书,还是比较容易读懂的!但是不代表所有的经济学道理都通俗易懂!尤其是现代经济学引入了定量分析,大量使用数学工具进行经济学研究,你看看近些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大都拥有扎实的数学功底,有些本身就是数学家,如约翰纳什!
鉴于此,普通人就不要指望现代经济学通俗易懂了,研究领域不通俗易懂,不说明专家没有水平,这点要明确
原创望采纳
⑶ 推荐几本通俗易懂的经济学的书
1.零基础
牛奶可乐经济学 (美)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H Frank
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以经济视角分析,简单通俗的了解经济学相关概念
2.入门级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⑷ 关于经济学最通俗的书是什么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都是非常通俗的经济学。
但既通俗,又经典和内权容威的莫过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萨缪尔森是第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就是以这本书出名的。
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要比以上两本难,有比较多的数学推理。
⑸ 经济学有没有更通俗的解释
从人人都在谈论经济的中国到经济学脱离人间烟火的欧美,这就是经济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经济学研究看上去越来越深奥,却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采用抽象数学工具来解释经济现象,并没有取得比经济学原理更理想的结果。反而加深了人们对经济学的疏离感。中国的经济学家大多只是使用一些西方经济学原理级别的理论来对复杂的中国经济问题发表意见,这在西方那些动辄使用数理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方法的学者们视为不入流。这里固然存在对于数学工具掌握不足的问题,但根源在于,中国经济还处在转型阶段,算不上是纯粹的市场经济,那些用在研究竞争性较充分的市场经济的数学工具,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的模型,如果用在二元经济的中国,几乎完全缺乏应用的前提条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对于解释中国经济现象,不是太复杂而是过于简单到无法使用了。如果生搬硬套,将会把研究对象的真实面貌彻底扭曲变形,而得出的结果也必然是不可信的。在应用西方经济学模型的时候,很难采用其完整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借鉴一些分析工具,使用在较微观问题的分析中。经济学家尝试用数学、社会实验的方法来模拟更为复杂的经济现象,形成了一些理论体系,但在经济学界内部也未完全达成一致看法。那些模型看上去更像是精巧的玩具。书中“海盗分金”的例子很说明问题:5个海盗准备分100两黄金的赃物,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尽可能多得,他们确定了一个规则,5个海盗按顺序依次说出自己的分赃建议,如果多数人同意,就按其建议分,否则,这个海盗就要被杀死。如果你是第1个提出建议的海盗,你的建议是什么。按照博弈论的模型,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是倒推,即先考虑最后一个海盗的反应是什么。那么按照理论的推演,第5个海盗必然希望最后留下的人越少越对自己有利,因此,他对第1个海盗的建议的反应必然是“反对”。再往前推,第4个海盗会考虑清楚,当轮到他提建议时,第5个海盗一定会反对,他就只能去死,所以他一定要避免轮到自己提建议,所以他对其他人的建议就只能是“同意”。那么,第3个海盗会想,轮到他的时候,第4个人会同意,第5个人反对,那么加上自己,就是2:1,所以,他会提出100两黄金全部归自己。再往前推,第2个海盗提建议时,第1个海盗已经死了,剩下4个人,他知道第4和第5个人的立场,而第3个人想独吞黄金,一定会反对,这样就是2:2,没达到多数票,自己还得死,所以他也会做出避免轮到自己提建议的决定,也就是他会同意第1个人的建议,这时,第1个海盗该提什么样的建议就很明显了,他一定会要求100两黄金归自己,而这时的投票必然是3:2,达到多数票,通过。这个结论看似很精妙,但在现实中出现时,却不一定就是这样的结果。如果每个海盗都具有如此严谨的思维模式,利弊计算得如此精确,那么当第1个海盗在琢磨其他人可能的对策时,其他人也同样能知道他的对策。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第1个海盗提出全部拿走黄金时,除了第2个海盗,其他三个人必然是一致反对的。接着是第2个海盗被牺牲,这是必然结果,第3个海盗如愿以偿拿走了全部黄金,游戏结束。这就是现实结果和理论推导的结论的差异,根源在于,第4个海盗并不一定总是说YES,再者,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没有谁会像经济学家那样用理论模型把收益和损失算得清清楚楚,更常见的是感情冲动、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因素在主导人们的决策和行为。经济学家满足于找到适当的模型来解释一个现象,对此,有一个笑话似乎很贴切:“成为优秀经济学家的秘籍说起来一点不复杂,你要牢牢地抓住显而易见的东西,并且有意识地对它们进行复杂而深奥的阐述。”很多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看上去就是这样。但是,经济学毕竟教给我们分析现实生活的框架和思路,帮助我们找到大致正确的方向。经济学是什么?也许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那些经济学模型只是分析经济问题的结果,本身未必能作为解决另外一个经济问题的工具。我们在学习这些模型的过程,实际上只是学习经济学的数学解决方法。除了抽象的数学方法,还存在其他的经济学思维方式,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人们就会克制不住地想要利用它去洞查这个世界的所有真相。这才是经济学的乐趣和终极目的所在。
⑹ 经济学和金融学有什么区别,说通俗一点,哪个比较好就业
从比较广泛的意义上来说,金融学属于经济学研究领域,金融学是专对金融货币流通市场上的经济活动的研究(如期货 股票 债券 保险 银行 风险投资等等)。
大学里所见的一般性经济学专业主要偏向学术研究,其研究的面很广,课题很大,所以一般不针对具体实用的经济学科领域。 但是从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衍生出了很多新的经济学分支,比如信息经济学,环境经济学(non-market methods分析方法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扩展)等等.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 金融学发端于经济学,但如今已经从经济学中相对独立出来,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方法.
同时,现代金融学依然停留在现代经济学的新古典分析框架内. 其特点是从微观主体的理性行为入手(行为金融学考也虑了非理性行为,比如锚定效应), 构建考虑时间和不确定因素的市场均衡体系, 考察金融系统在资源跨期配置中的机制和作用.
金融学开创了经济学中比较独特的研究方法,比如说金融资产定价中常用的无套利分析, 实际上比经济学中的供求分析更specific,在市场中更容易实现.
(6)经济学通俗扩展阅读:
金融、金融学均为现代经济产物。古代主要是农耕、农业经济,主要是易货和简单的货币流通,根本不存在金融和金融学。如在中国,一些金融理论观点散见在论述“财货”问题的各种典籍中。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于西方,叫“货币银行学”。近代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介绍来的,有从古典经济学直到现代经济学的各派货币银行学说。
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限于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证券、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
在金融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银行的职能以及它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质和作用;在现代银行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控制的理论等等。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
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
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整体上统一研究经济现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经济体中对称的两个方面,所以在科学的对称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没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别;而政治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经济就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
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
2.经济就是国家或企业、个人的收支状况,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企业的产量与效益、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等;
3.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世或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如“识局经济”(《晋书纪瞻》)、“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说》卷六)。它的含义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4. 经济就是家庭管理(见[古希腊]色诺芬著:《经济论》);
5.经济就是一种谋生术,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并且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
⑺ 经济学有什么比较好的通俗读物
推荐《牛奶可乐经济学》 作者:(美)弗兰克著出 版 社:人民大学出版版社 书中千奇百怪权的例子,加上妙趣横生的分析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另辟蹊径:让每位读者都成为经济学家。他在自己的经济学概论课上,布置了一篇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他在课堂上说,“文章字数有限制,500字以内。很多出色的论文比这还要短得多。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最好的论文,普通人一看就明白了,而且一般都不用什么公式和图表。”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盒子里? 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 为什么全新的二手车要比新车便宜得多? 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 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得多? 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 …… 作为我的经济学启蒙读物,我非常推荐你去读一下它!
⑻ 怎样通俗的理解经济学
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通俗来讲,就是说消费能力或者说购买力的下降导致产品供小于求,生产资料无法被使用搜索从而引起生产过剩和通货膨胀,失业大量增加,社会崩溃。
⑼ 求有关经济学的通俗读物
经济学本来就不是玄乎其玄的学问~
因为经济是我们的世界运作规律,所以借由一些通俗的书很好,稍专业一点的书也可以。
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虽然厚,但是里面的知识绝对来源于经济常识,一定的专业性又通俗易懂。
重要的是曼昆是小布什政府的智囊,在全球经济方面很有见地~
希望可以帮到你
过去我看网上的大长段子,讲述一些经济学的道理,其实没必要打比方的,道理就摆在眼前
相信自己!
⑽ 最好的经济学著作是什么书(通俗易懂)
1.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也很好,曼昆的也不错,这几本书先看那本都可以。
2.学经济学你可以看萨缪尔森的教科书,
学经济你千万不要去看这些理论书。
3.尹伯成的《西方经济学》不错。上海人民出版社
提纲挈领,能让你几天之内了解经济学的大概。然后你再去找什么曼这个,萨那个去看吧,反正国情不一样,举的例子也让人觉得在隔山打牛,国内找不到对应的现象。然后在去看看生活中的例子(某些学者写了一些通俗的书)
4.曼昆的《经济学》我刚看过,写得通俗易懂,集各家之精要,对于初涉经济学的人挺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