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实验经济学pdf

实验经济学pdf

发布时间:2021-02-05 22:50:11

经济学有哪些值得推荐给初学者的论文

经济学有哪些值得推荐给初学者的论文 (Paper)?
2015-04-28 pgl147258

【周皓南的回答(5票)】:

第一次答题,能力所限,还请各位知友多多包涵。

这个问题其实挺难答的,原因很简单:何为“值得”,何为“初学者”,每个答主们都可能因为自己的专业、研究和阅读范围,给出不一样的回答。就这点来说,不能说任何答主的回答是不对的。首先,和题主同为初心者,我觉得经济学作为一门高度体系化的学科,是不能脱离教材和知识结构说事的。所以,题主可以,也应该去继续阅读中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其次,阅读paper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掌握方法,那么就如 @Jichun Si 所说,没有知识基础便不可能知道如何应用方法;而如果是对经济学的各方面作一些大略的了解,或是像 @SlowMover 所说,尝试去掌握一些idea的话,读他推荐的几本期刊都是不错的。[我也不完全同意SlowMover对于methodology的想法,不过也不需要说太多,下面一段会提到一点,这件事情本身在学界应当也不是没有争议的,对于初学者,避开这种争议也是不错的一种选择。不过我依旧认为搭建数理模型本身便是一种idea的体现,而不仅仅是方法问题,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expected utility theory和prospect theory对于数理模型和公理假设的运用]

而同时经济学作为一个知识学科的一大特点又是:如何定义所谓的知识结构?上面有答主说到了Gary Becker。我在还没有进入芝加哥大学就读时便深深敬仰其学术成就,即使当时还不能完全读懂他的任何著述。但是,作为芝加哥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Gary Becker的理论也必然是基于一些会被其他学派challenge的理论上的。简单的问题:如果让米塞斯绘制一张经济学的结构图,他的答案会有多少和Becker或是小卢卡斯不一样,甚至相矛盾的地方?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此处也就暂且说这么多。对于初学者,我个人觉得阅读经济学书籍的时候可以适当把各学派的观点糅合一下,但也可以只看芝加哥/奥地利的。并不是特别影响收获方面的东西。

我在芝加哥大学本科学习中级微观的过程当中还是很注重文献阅读的,我觉得读paper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一方面,合适的文献可以让我知道,自己在芝大上课做的题目到底是怎样研究出来的,它的语境是什么?它的思想源于何方,又有什么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作为拓展阅读这些paper也是非常好的精神调剂=。=(我在上面说到的prospect theory实际上便是我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题,但我们并没有在课上了解到。这样一来,Tversky和Kahneman的文献可能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最好的拓展阅读吧)

介绍具体东西之前吐一个槽。我觉得直接扔journal list是一个不太好的回答,原因是因为journal本身涉及到一个专业性的问题,对于题主没有“直接的”帮助作用(举两个例子:我个人认为最近看到的AER上面的文章已经很少有能直接让初学者看明白的东西,或是让初学者觉得“我好像上课的时候/自己读书的时候读到过它”的内容了;但同时,最近的RES上面有介绍对于一个status quo constraint的utility maximization model的发展,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比较适合初学者的paper,原因很简单:我看到了围绕价格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 utility maximization,我可以通过这篇paper看到这个核心概念的发展,和一些所谓“原理”所没有考虑到、或者值得去考虑的核心问题。这里的东西写得很快,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我会回头好好写一下)。不过,大多数上面提到的journal都可以选取一些文章看看的,这里不多说。

鉴于题主的阅读范围主要涉及最基本的价格理论和货币理论,以及一些计量(其实我很好奇为什么要这样读。。),下面就推荐一些我觉得这一方面最有价值的paper,以及我比较推荐的阅读方法。我的标准很简单:奠基性的一定要读,开拓理论框架的也是值得一读的。(这其中我也算上了一些书的excerpt,我是觉得除了一些经济学史书籍比如斯蒂格利茨的The Roaring Nineties,没有必要推荐全书,特别是一些“流行经济学”书籍)

Gary S Becker, 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Human Behavior, 第一章. 最最简练但又最最精妙的对于理性选择的论述。值得注意的点是:什么是purposive behavior. 这个pdf谷歌的出来。

与之相对应的:Gary Becker, Irrational Behavior and Economic Theory。jstor可查。Irrational Behavior是不是真的irrational到无法用理性的模型取推测?Becker的想法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前两篇东西(最多再加上一个risk-aversion)的应用:Becker & Murphy, A Theory of Rational Addiction。jstor可查。

上面有人说到了Becker的核心成就(把“非经济学”的东西纳入到经济学范畴当中),我其实是不完全同意的,看上面三篇paper就能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想了。而且,做Becker这行的人还真不少,比如说芝加哥另一位诺奖得主Theodore W. Schultz。他的Economics of Fertility (1974)值得一读,nber可查。

同样,关于经济学,或者说价格理论最核心的东西,弗里德曼有一篇非常不错的paper。1966年的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问题就来了:你说弗里德曼这篇paper是在说idea还是在说methodology?很多时候这两个概念是不分家的)

我觉得楼主在未来的阅读当中可能会接触到更清楚的也更深层次的概念,如果要对这些概念(主要是价格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有了解的话,可以参考下面的paper,限于能力,如果我的介绍有任何问题,请不吝指出:

Liabson (1997), Golden Eggs and Hyperbolic Discounting。讲intertemporal choice里面的non time-consistent discounting问题,是intertemporal问题在中级之上的非常好的拓展。

Rosen (1999) Potato Paradoxes. 这位能力足以拿诺奖,但却英年早逝的芝加哥学派少壮派经济学家努力告诉我们Giffen good本身的存在性是有疑问的。(很好的衔接了曼昆吧~)

Arrow (1950) A Difficulty in the Concept of Social Welfare。这篇就不用多说了吧~阿罗的paper虽然初学者看起来会有些吃力,但是里面的数理逻辑是可以把人领进经济学的神奇殿堂的。

Samuelson (1977) St. Petersburg Paradox. 萨缪尔森老人家写的对于圣彼得堡悖论的历史总结。非常好的告诉了我们这个引发冯诺依曼思考expected utility theorem的历史悖论怎样产生、如何解决、有什么新的发展。

Kahneman & Tversky (1981)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Hayek (1945)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和哈耶克老爷子一脉相传的一篇东西——Invisible hand and welfare economics by Stiglitz.

因为我本人对于货币理论了解实在不多,所以也不敢大肆推荐相关的paper。但是还是可以介绍一些的,这次直接拿上课的syllabus截屏了——主要是trevor gallen给的,一些关于经济增长模型的介绍。

最后再推荐两本书:Friedman的Capitalism and Freedom以及Becker的Economic Theory。

大概就这么多了。做research空隙写出来的东西,请多多指教。

----------------------------------------------------------------------

回复 @SlowMover :我还是比较赞同针对我的回答补充的部分的。就像我的答案最开始也说了,这个题目因为本身提法太模糊,所以必然会有同等“正确”,但是不一样的解释或者不一样的方向的,也是因为经济学这个学科本身的特点,答题者给出的答案会受到答题者经验、阅历的限制。我确实在一段时间之内还是受到chicago school的影响比较深,也是因为他们的approach (姑且说是从methodology的角度)我比较能够接受,也觉得这样的approach为经济学构建了一个比较rigorous的学科体系。

至于chicago school的问题,heckman和list之间的divergence确实很有意思,在此不提。shiller如果跟fama和hansen并在一起,他的那句话的意思也不一定是“算是客气”(这方面我读的就比较少了,仅是个人推断)。其实我的答案给的paper推荐倒是挺少涉及到所谓methodology和idea的纠缠之中的。比如becker的economic approach,这就是我觉得最基本的可以给初学者看的idea(也是我在学中微时候老师给我们看的第一篇paper。顺带,当时)。包括后面的irrational model,即使这是个模型问题,“取平均”照样也是一种思想,就跟我们看baby rudin的证明一样,尝试从methodology里面看到一些sparks of idea,未免也不是一件坏事。

再多说几句,我现在看paper的时候也是会有意跳掉各种数学证明,甚至很多时候会把建立模型的所有部分都跳过不看,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也不是没有坏处,要看他看的是怎样的paper。举个例子,Willig (1976) 在AER上面发了一篇Consumer surplus without apology。核心概念就是用一堆数学说明CS是可以rigorously(在统计学的意义上)反映CV和EV的。问题就是这篇文章除了最开头以外通篇都是数学。。。这样的paper从methodology的角度必然是不适合初学者看的,但是,即使idea非常明白,初学者能够接受,也只是停留在“接受”的层次而已,因为其实初学者不知道衡量welfare的这几个概念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的联系,除了计算时候调整一下curve和upper lower bound。如果真的沉下心去看一篇paper,那么必然能够从method当中获得和经济学思维有关的收获。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倒是觉得method和idea的问题初学者大可不用选择性的去刻意扬弃,看paper的时候采用一种integrated approach,各取所需即可。

最后随便说几句st. petersburg那个例子——如果说idea是marginal utility递减我倒觉得不如直接说人们大多数时候(“在一定的规则下”)是risk-averse的。这就涉及到idea有多少个层次的问题了。总的来说因为不知道题主的需求,所以也很难说拆解paper需要拆解到什么程度。毕竟这也不是一道“how to read an economics paper”的问题。

最后的最后。。因为SlowMover要被recursive method这本书虐。。等我到了SlowMover的层次以后求带~233333

【komarikamikita的回答(4票)】:

You do not need paper, but you need textbooks.

【知乎用户的回答(5票)】:

UPDATE

其实说到给初学者推荐PAPER,第一想到的是这个:The Mystery of the Vanishing Benefits: An Introction to Impact Evaluation

从一篇里学到的知识/指导思想支撑我高分过了3门考试……

——————————————————————————————————————————

以前参加过一个Scientific Writing Workshop,搬运一下当时导师推荐的文献来源(见最后)。

虽然这些期刊看着超专业怪唬人的,但大部分有一定数学和计量基础的话就能看懂。

知乎之前有个问题:如何评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Gary Stanley Becker 的学术成就?

用经济学来建立人类行为的统一分析模型,并让所有学科都为其所用,为模型提供合适的参数和假定。

现在很多PAPER都是走这个路线(不过也有可能是我的专业方向是这样,曾经选了个发展经济学的seminar,阅读材料把什么科教文卫、妇女儿童权益、环境保护blabla的都包括了,这·些·都·是·经·济·学·论·文……后来还上过研究恐怖主义、青少年犯罪、移民与社会问题之类的课也是一样),如果题主不是想要钻研理论,这些读起来还挺轻松有意思的。发现全新的视角或者是看到作者对数据做了非常巧妙的处理时真是不由自主地在心里点上32个赞。

当然如果志在理论的话……还是多看经典教材吧。

Good general journals:

e.g.

o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o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o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o Econometrica

o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o Economic Journal

Good specific journals:

e.g.

o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o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o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o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o Journal of Finance

o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o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o … etc.

Journals specialized in surveys:

e.g.

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o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Working paper series

e.g.

o NBER Working Paper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o CEPR Working Papers

o IZA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o Working Papers of the IMF, ECB, World

Bank, etc.

o Working Paper series of good universities

【JunAccount的回答(2票)】:

推荐看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每期邀请相关领域的大牛写几篇,高屋建瓴,语言通俗。

【米笑的回答(2票)】:

半夜被吵醒,来逛知乎看到这个,哎呀你们这些人呐,人家要推荐给初学者的paper,你们就搬出顶尖期刊都是好文来敷衍人家,太坏啦。

初学者嘛,可以看看的paper,我觉得该是满足,第一,数学少的。第二,文章有意思但不难理解,第三,文笔不错的。JPE,JEL神马的,人家非专业,不一定会去一期一期借来看。

然后我突然就想到这篇文章了,觉得写得不错,还挺适合初学者的:

Roth, A. E. (2007). Repugnance as a Constraint on Market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1(3), 37-58.

话说,权力的游戏第四季不是刚结束嘛,我特别喜欢这戏里面小恶魔在庭前慷慨激昂的一番呈词,当时看完后我就想起这篇文章了。

然后免费下载的我只找到这个working paper的版本:w12702.pdf

看了一下这个的开头,与我当年在JEP上读得最终版略有用词上的不同,但内容应该是一样的。若是你学校图书馆有订阅,那就用上面给的cite去搜索,没的话就看上面的网址链接吧。

就酱,希望你喜欢~

【知乎用户的回答(3票)】:

推荐看Debreu的monograph- theory of value.

------

以及我觉得很多人列的经济学所谓入门的书籍没什么读的必要…有那功夫不如学学数学.

【城市猎人的回答(1票)】:

经济学基础文献选读

更新描述或封面

作者: 罗卫东 编选
ISBN: 9787308056137

这本书里边大部分都是论文。

我推荐其中的一篇《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 》 哈耶克。

【NeiLHG的回答(0票)】:

不知道题主有没有法律方面的兴趣。

当初因为看经济法所以接触了大学里一门经济学与法律的课程,收益很多。

推荐张五常的书目。都是一些有趣的生活小例子阐述了背后的经济学理论。

【Mephisto的回答(0票)】:

不要自以为这两本基础入门书籍就可以帮你读很多paper了……而且读paper是很浪费时间的学习手段。通常paper都是长篇大论证明了几个结论,而教科书里会以最简洁最有效的方式教给你(如果不是适合当下阶段的,教科书也会告诉你)。

如果你是想入门经济金融领域,以下教科书不错

推荐教科书:

Principle of Micro/Macroeconomics

Intermediate Micro/Macroeconomics

Principle of Corporate Finance

Strategies and Games

入门会计学

统计学(如果会了就不用了……)

【邹邹1990的回答(0票)】:

经济学的烟酒僧表示看paper也头痛啊,初学者就应该先看入门级的教材然后不断升入。掌握经济学的各种方法论,原理,知道如何运用。然后针对性的看相关的paper,看paper应该是带着问题,寻求答案的思路去阅读思考。

【SATBBB的回答(0票)】:

paper读得越多,越觉得扎实基础的重要。不过learning by doing could be a way。

【顾志耐的回答(0票)】:

只学了曼昆那本书离能看明白经济学五大期刊上的Paper的距离还是有点远的,这里我也认同 @Jichun Si 说的,在开始的阶段还是去读一些教科书为好,因为教科书已经把成书的时间之前的经典理论都涵盖了。如果实在想读Paper,建议还是从文献综述读起。上面提到的JEL上面的文献综述都很不错。我在这里再给一点别的思路,列一些上面几位都没有说过的领域。如果你对新制度经济学这个领域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读一些这个领域的文章。这个领域有很多经典的论文,并不用很复杂的数学模型,但是思想很深刻,有助于对用经济学的思想审视这个世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下面列一些我自己读过的

R.H. Coase The Theory of The Firm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这两篇经典论文可谓“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奠定了产权经济学的开端。

接下来推荐一下我特别崇拜的经济学家 Mancur Olson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 Economic Growth, Stagflation, and Social Rigidities

Mancur Olson的理论经常是前人从来没有说过的,令人眼前一亮,读完之后可以让人对社会的组织结构有新的认识。

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领域的很多论文也比较好懂,而且读起来可能更有意思一点。这样的论文重点在于实验设计,后面会用一些统计学的方法去检验结论,如果你有统计学基础,读下来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对行为经济学发展的前景还存在疑虑。

【雨田雨辰的回答(0票)】:

以下主要是对金融研究的学习,转自我给另一个题主的类似回答:

首先,我觉得题主可以尝试先了解现代金融学的发展历史。这个过程可以帮助题主可以理清每一个理论的产生背景和意义,从而使题主更容易整理出自己的金融知识体系。在这里,我有一本书推荐题主看看,邵宇和刁羽的《微观金融学及其数学基础》。这本是主要是针对资产定价相关理论的。这本书在前言部分,总结了现代金融学从1900年巴舍利耶的《投机理论》到黄和达菲的有限证券市场的动态阿罗-德布鲁均衡的相关发展历史,通过阅读这一部分,题主应该会对现代金融学的体系发展和每一个理论所关注和回答的问题有一个很好的了解。进一步,这本书的微观金融学部分很好的将这个历史中的主流金融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类,条理十分清晰。具体说来,总结了投资者行为(即投资者效用最大化)衍生的资产定价理论、金融市场无套利定价条件在不同模型假设下的表达、B-S方法和风险中性定价在衍生产品定价方面的应用、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和金融市场理论等。每一个方面都是资产定价领域的重点问题。而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数学部分则很好的总结了需要用到的数学基础。

其次,我认为题主可以基于不同的金融分支阅读各领域自身的总结性文章。在这里,我有两篇推荐题主阅读。首先,是哈佛的John Y. Campbell今年写的《Empirical Asset Pricing: Eugene Fama, Lars Peter Hansen, and Robert Shiller》。这一篇文章主要总结了上世纪70年之后基于SDF的当代资产定价理论,非常详尽,适合题主对当代资产定价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上有一个大致的学习,并且Shiller的理论是Behavior Finance方面的先河,现在很多热点的information economics问题都是从这一个分支逐渐发展出来的。第二篇文章是B. Espen Eckbo的《Corporate Takeovers: Modern Empirical Developments》。这一篇文章总结了公司并购方面的实证研究的建立,对于题主对并购理论和实证方法的理解有一定的好处。这一篇文章的最大好处是每一个部分都是基于一个问题的解答过程,有利于题主在学术生涯中形成问题导向型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不断的发现问题并产生解答问题的欲望。

其他的参考读物,我认为题主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阅读各个领域的经典教材。比如,Bodie的《Investments》对资产定价方面的基础知识有所介绍,Stephen A. Ross的《Fundamentals of Corporate Finance》对于公司金融学相关知识有所介绍,还有Hull的《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对于衍生品定价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个人认为,题主的数学本科背景很适合这个方向的发展,恰好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很初步,未来空间辽阔,金融工程技术的掌握一定可以获得政策红利)。当然如果题主读了上述综述性文章,有兴趣也可以读一读参考文献中的原始论文。主要可以读一读Markowitz、Sharpe、Fama、Merton、Black & Scholes、Ross、Breedon、Duffie & Huang、Fama & French、Shiller等人的文章。由于重要理论实在是太多,不在这里赘述。

BTW,我也不认同 @Jichun Si的看法,你现在这个阶段就是应该多多的看一些总结性读物和原滋原味的论文,从中间获得最直接的idea,methodology是后话,但学术思想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一般学术思想都在introction里面进行了逻辑上的陈述。至于methodology,则可以逐渐的通过看同一个field的论文去总结对于相似问题,academia都用了什么统一的方法。

以上。主要用于抛砖引玉。

㈡ 谁能提供中国图书分类法 电子版或者详表

还是找不到详表,建议您去书店买本赖永祥中国图书分类法吧,
帮不了你了,唉。

中国图书分类法"是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图书的特性所编制的分类法。
它将学科分五大类,22个大类,基本序列是:马列毛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11 选集、文集
12 单行著作
121 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 -1847年)
122 革命风暴的高涨与低落时期(1848-1863年)
123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时期(1864-1872年)
124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和各国建立社会主义政党时期(1873-1889年6月)
125 第二国际时期(1889年7月-1895年)
13 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
14 诗词
15 手迹
16 专题汇编
18 语录
2 列宁著作
21 选集、文集
22 单行著作
23 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
25 手迹
26 专题汇编
28 语录
3 斯大林著作
31 选集、文集
32 单行著作
33 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
35 手迹
36 专题汇编
38 语录
4 毛泽东著作
41 选集、文集
42 单行著作
42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前( -1924年)
42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7月)
423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6月)
424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425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9-1949年9月)
426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43 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
44 诗词
45 手迹
46 专题汇编
48 语录
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著作汇编
56 专题汇编
58 语录
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生平和传记
71 马克思
72 恩格斯
73 列宁
74 斯大林
75 毛泽东
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8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82 列宁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83 斯大林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84 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85 著作汇编的学习和研究
B 哲学
B 哲学
0 哲学理论
0-0 马克思主义哲学(总论)
1 哲学基本问题
2 辩证唯物主义
21 物质论
22 意识论
23 认识论、反映论
24 唯物辩证法
25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
26 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
27 辩证唯物主义的应用
3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8 哲学流派及其研究
81 唯心主义
82 实证论、经验批判主义(马赫主义)
83 唯意志论、生命哲学
84 新康德注意、新黑格尔主义
85 新实在论、逻辑实证论(新实证论、逻辑经验主义)
86 存在主义(生存主义)
87 实用主义
88 新托马斯主义(新经院哲学)
89 其他哲学流派
1 世界哲学
12 古代哲学
13 中世纪哲学
14 近代哲学
15 现代哲学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发展
2 中国哲学
20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总论)
22 先秦哲学
221 诸子前哲学
222 儒家
223 道家
224 墨家
225 名家
226 法家
227 阴阳家
228 纵横家
229 杂家
232 秦汉哲学(总论)(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233 秦代哲学(公元前221-207年)
234 汉代哲学(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235 三国、晋、南北朝哲学(220-589年)
241 隋、唐、五代哲学(581-960年)
244 宋、元哲学(960-1368年)
248 明代哲学(1368-1644年)
249 清代哲学(1644-1840年)
25 近代哲学(1840-1918年)
26 现代哲学(1919- 年)
2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3 亚洲哲学
302 古代哲学(亚洲)
303 中世纪哲学(亚洲)
304 近代哲学(亚洲)
305 现代哲学(亚洲)
30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亚洲的传播与发展
31 东亚哲学
33 东南亚哲学(一)
34 东南亚哲学(二)
35 南亚哲学
36 中亚哲学

作者: eagle1314 2006-5-4 20:06 回复此发言

--------------------------------------------------------------------------------

2 中国图书分类法简表
37 西亚哲学(一)
38 西亚哲学(二)
4 非洲哲学
402 古代哲学(非洲)
403 中世纪哲学(非洲)
404 近代哲学(非洲)
405 现代哲学(非洲)
40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非洲的传播与发展
41 北非哲学
42 东非哲学
43 西非哲学(一)
44 西非哲学(二)
45 西非哲学(三)
46 中非哲学
47 南非哲学(一)
48 南非哲学(二)
5 欧洲哲学
502 古代哲学(欧洲)
503 中世纪哲学(欧洲)
504 近代哲学(欧洲)
505 现代哲学(欧洲)
50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的传播与发展
51 东欧、中欧哲学(一)
52 东欧、中欧哲学(二)
53 北欧哲学
54 南欧哲学(一)
55 南欧哲学(二)
56 西欧哲学
6 大洋州哲学
7 美洲哲学
80 思维科学(总论)
81 逻辑学(论理学)
0 总论
811 辩证逻辑
812 形式逻辑(名学、辩学)
[813] 数理逻辑(符号逻辑)(宜入O141)
[814] 概率逻辑
815 哲理逻辑(非经典逻辑)
819 应用逻辑
82 伦理学(道德哲学)
0 总论
821 人生观、人生哲学
822 国家道德
823 家庭、婚姻道德
824 社会公德
825 个人修养
83 美学
0 总论
832 美学与社会生产
832 美学与现实社会生活
[835] 艺术美学(宜入J01)
84 心理学
0 总论
841 心理学研究方法
842 心理过程与心理实践
843 发生心理学
844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845 生理心理学
846 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
848 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849 应用心理学
9 无神论、宗教
91 无神论
92 宗教
93 神话与原始宗教
94 佛教
95 道教
96 伊斯兰教(回教)
97 基督教
98 其他宗教
99 迷信术数
C 社会科学
C 社会科学总论
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1 社会科学现状、概况
2 机关、团体、会议
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4 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
5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51 丛书(汇刻书)
52 全集、选集
53 文集、会议录
54 年鉴、年刊
55 连续出版物、期刊
6 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
[7]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书(请查G257.33,Z88/89)"
8 统计学
81 统计方法
[82] 专类统计学(宜入有关学科)
83 世界各国统计资料
91 社会学
92 人口学
93 管理学
[94] 系统论(系统学、系统工程)(请查N94)
96 人才学
D 政治、法律
0 政治理论
1/3 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党
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2 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青年团
3 各国共产党
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5 世界政治
6 中国政治
7 各国政治
73 亚洲政治
74 非洲政治
75 欧洲政治
76 大洋州政治
77 美洲政治
8 外交、国际关系
9 法律
E 军事
0 军事理论
1 世界军事
2 中国军事
3/7 各国军事
3 亚洲军事
4 非洲军事
5 欧洲军事
6 大洋州军事
7 美洲军事
8 战略、战术、战役
9 军事技术
99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
F 经济
0 政治经济学
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2 经济计划与管理
3 农业经济
4 工业经济
5 交通运输经济
6 有点经济
7 贸易经济
8 财政、金融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0 文化理论
1 世界各国文化事业概况
11 世界军事
12 中国军事
13 亚洲军事
14 非洲军事
15 欧洲军事
16 大洋州军事
17 美洲军事
2 信息与知识传播
3 科学、科学研究
4 教育
4 教育
5 世界各国教育事业
6 各级教育
7 各类教育
8 体育
H 语言、文字
0 语言学
1 汉语
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3 常用外国语
31 英语
32 法语
33 德语
34 西班牙语
35 俄语
36 日语
37 阿拉伯语
4/84 各语系语言
4 汉藏语系
5 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

作者: eagle1314 2006-5-4 20:06 回复此发言

--------------------------------------------------------------------------------

3 中国图书分类法简表
61 南亚语系
62 南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德拉维达语系)
63 南岛语系(马来亚-玻里尼西亚语系)
64 东北亚诸语系
65 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
66 芬兰-乌戈尔语系
67 闪-含语系
7 印欧语系
81 非洲诸语系
83 美洲诸语系
84 大洋州诸语系
9 国际辅助语
I 文学
0 文学理论
1 世界文学
2 中国文学
3/7 各国文学
3 亚洲文学
4 非洲文学
5 欧洲文学
6 大洋州文学
7 美洲文学
J 艺术
0 艺术理论
1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2 绘画
29 书法、篆刻
3 雕塑
4 摄影艺术
5 工艺美术
[59] 建筑艺术(请查TU-8)
6 音乐
7 舞蹈
8 戏剧艺术
9 电影、电视艺术
K 历史、地理
0 史学理论
1 世界史
2 中国史
3/7 各国史
3 亚洲史
4 非洲史
5 欧洲史
6 大洋州史
7 美洲史
81/83 传记
81 世界人物传记及传记研究与编写
82 中国人物传记
83 各国人物传记
85/88 文物考古
85 考古学
86 世界文物考古
87 中国文物考古
88 各国文物考古
89 风俗习惯
9 地理
N 自然科学
N 自然科学总论
0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1 自然科学现状、概况
2 自然科学机关、团体、会议
3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4 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
5 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6 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
[7] "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请查G257.36,Z88/89)"
8 自然科学调查、考察
91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
94 系统论(系统学、系统工程)
[99] 情报学、情报工作(请查G35)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1 数学
11 古典数学
12 初等数学
13 高等数学
14 数理逻辑、数学基础
15 代数、数论、组合理论
17 数学分析
18 几何、拓扑
19 整体分析、流形上分析
21 概率论、数理统计
22 运筹学
23 控制论、信息论(数学理论)
24 计算数学
29 应用数学
3 力学
31 理论力学(一般力学)
32 振动理论
33 连续介质力学(变形体力学)
34 固体力学
35 流体力学
369 物理力学
37 流变学
38 爆炸力学
39 应用力学
4 物理学
41 理论物理学
42 声学
43 光学
44 电磁学、电动力学
45 无线电物理学
46 真空电子学(电子物理学)
47 半导体物理学
48 固体物理学
51 低温物理学
52 高压与高温物理学
53 等离子体物理学
55 热学与物质分子运动论
56 分子物理学、高能物理学
59 应用物理学
6 化学
61 无机化学
62 有机化学
63 高分子化学(高聚物)
64 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
65 分析化学
69 应用化学
7 晶体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1 天文学
2 测绘学
3 地球物理学
4 气象学
5 地质学
6 地质学(二)
7 海洋学
9 自然地理学
Q 生物科学
1 普通生物学
2 细胞学
3 遗传学
4 生物学
5 生物化学
6 生物物理学
7 分子生物学
81 生物工程学
[89] 环境生物学(请查X17)
91 古生物学
93 微生物学
94 植物学
95 动物学
96 昆虫学
8 人类学
R 医药、卫生
1 预防医学、卫生学
2 中国医学
3 基础医学
4 临床医学
5 内科学
6 外科学
71 妇产科学
72 儿科学
73 肿瘤学
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76 耳鼻咽喉科学
77 眼科学
78 口腔科学
79 外国民族医学
8 特种医学
9 药学
S 农业科学
1 农业基础科学
2 农业工程
3 农学(农艺学)
4 植物保护
5 农作物
6 园艺
7 林业
8 畜牧、兽医、狩猎、蚕、蜂
9 水产、渔业
T 工业科学
TB 一般工业技术
1 工程基础科学
2 工程设计与测绘

作者: eagle1314 2006-5-4 20:06 回复此发言

--------------------------------------------------------------------------------

4 中国图书分类法简表
3 工程材料学
[31] 金属材料(请查TG4)
32 非金属材料
33 复合材料
35 耐低温材料、耐高温材料
37 耐腐蚀材料
39 其他特种性能材料
4 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
41 爆破技术
42 密封技术
43 薄膜技术
44 粉末技术
48 包装工程
49 工厂、车间
5 声学工程
6 制冷工程
7 真空技术
8 摄影技术
9 计量学
TD 矿业工程
1 矿山地质与测量
2 矿山设计与建设
3 矿山压力与支护
4 矿山机械
5 矿山运输与设备
6 矿山电工
7 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
8 矿山开采
9 选矿
TE 石油、天然气工业
1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2 钻井工程
3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5 海上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6 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
8 石油、天然气存储与运输
9 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
[99] 石油、天然气工业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宜入X74)
TF 金工业
0 一般性问题
1 冶金技术
3 冶金机械、冶金生产自动化
4 钢铁冶炼(黑色金属冶炼)(总论)
5 炼铁
6 铁合金冶炼
7 炼钢
79 其他黑色金属冶炼
8 有色金属冶炼
TG 金属学、金属工艺
1 金属学、热处理
2 铸造
3 金属压力加工
4 焊接、金属切割及粘接
5 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
7 刀具、磨料、磨具、夹具、模具、手工具
8 公差与技术测量及机械量仪
9 钳工工艺、装配工艺
TH 机械、仪表工艺
11 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
12 机械设计、计算与制图
13 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
14 机械制造用材料
16 机械制造工艺
17 运行与维修
18 机械工厂(车间)
2 起重运输机械
3 泵
4 气体压缩及输送机械
6 专用机械
7 仪器、仪表
TJ 武器工业
0 一般性问题
2 枪械
3 火炮
4 弹药、引信、火工品
5 爆破器材、烟火器材、火炸药
6 水中兵器
7 火箭、导弹
8 战车、战舰、战机、航天武器
9 核武器及其他特种武器与防护设备
TK 动力工业
0 一般性问题
1 热力工程、热机
2 蒸汽动力工程
3 热工测量和热工自动控制
4 内燃机工程
5 特殊热能及其利用
6 生物能及其利用
7 水能、水利机械
8 风能、风力机械
91 氢能及其利用
TL 原子能技术
1 基础理论
2 核燃料及其生产
3 核反应堆工程
4 各种核反应堆、核电厂
5 加速器
6 受控热核反应(聚变反应理论及实验装置)
7 辐射防护
8 粒子探测技术、辐射探测技术与核仪器仪表
91 核爆炸
92 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与制备
929 辐射源
93 放射性物质的包装、运输与贮存
94 放射性废物的管理与综合利用
99 原子能技术的应用
TM 电工技术
0 一般性问题
1 电工基础理论
2 电工材料
3 电机
4 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
5 电器
6 发电、发电厂
7 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
8 高电压技术
91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
92 电气化、电能应用
93 电器测量技术及仪器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0 一般性问题
1 真空电子技术
2 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
3 半导体技术
4 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
6 电子元件、组件
7 基本电子电路
8 无线电、电信设备
91 通信
92 无线通信
93 广播
94 电视
95 雷达
96 无线电导航
97 电子对抗(干扰及抗干扰)
[98] 无线电、电信测量技术及仪器(请查TM93)
99 无线电电子学的应用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
1 自动化基础理论
11 自动化系统理论
13 自动化控制理论
14 自动信息理论
15 自动模拟理论(自动仿真理论)
17 开关电路理论
18 人工智能理论
2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20 一般性问题
21 自动化元件、部件
23 自动化装置与设备

㈢ 学习博弈论,需要打好哪些基础

(1)数学基础: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 _(美)高山晟 足够了。该书具有本科数学水平,基本能看懂,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这里的数学基础应该是进入中高级微观领域的必需知识,可与后面教材同时进行。

(2)Gibbons的博弈论基础非常好,例子很多,非常经典;但也有缺陷,主要是系统性不是很强,但很耐读。注意:翻译版的基本意思能够较清楚的表示,但书中数学符号错误很多(责任编辑极不负责任),可对照英文版阅读。英文版语句比较地道,反倒给我们增加了麻烦,有时感觉向作英语6级阅读。

这大概需要2-4个月时间。

(3)直接阅读03版的Economics and the Theory of Games _Fernando Vega-Redondo(有中文版,翻译很好)。对于学习理论和演化博弈论给与了一定篇幅的介绍,数学表达非常规范,实例极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有Gibbons基础,该书3个月可读完,前后半年时间打好博弈论基础,至少在一般学校的经济系,应该是说得过去的。

(4)选读泰勒尔的部分章节,如果能够精读200页,功力大增。

(5)最重要的:做题。Gibbons的习题是远远不够的;没有200题作铺垫,学了也白学。

(6)过后可进入专题:

激励理论:An Introc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Incentives and Contracts _Ines Macho-Stadler。入门书,但我感觉虽然对激励模型作了离散化处理,作者意图为了简化数学难度,但对于中国人来讲,好像没有必要,该书很勉强,但也没办法,张维迎对于该部分处理虽然不好,但例子到可以参考、学习。拉丰的书有难度,但有前面基础,可以看。

或者这个也可以,很短:The Economics of Contracts A Primer, 2nd Edition.pdf

重复博弈:Repeated Games and Reputations Long-Run Relationships _ George J. Mailath and Larry Samuelson是经典新书

拍卖理论:Auction Theory _Krishna(2002)最好

机制设计:Designing Economic Mechanisms(2006)_Hurwicz.诺奖作者,人老,书可不老!

(7)再以后,看你的造化了。

㈣ 请在帮下载一下这个

附件已上传 请下载 满意请采纳回答

㈤ 2004版本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下载

可能没有发全,你可以到
http://hi..com/图像水印检测
或者告诉我你的邮箱!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年版)(共种)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第二编 经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七编 工业技术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心理科学 3.心理学报

4.哲学动态 5.自然辨证法研究 6.孔子研究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心理学动态(改名为:心理科学进展) 9.中国哲学史

10.道德与文明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现代哲学

13. 心理发展与教育 14.心理学探新 15.周易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5.中国宗教 6.佛教文化

7.中国穆斯林 8.世界宗教文化

C8 统计学
l. 中国统计 2.统计研究 3.统计与决策 4.数理统计与管理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中国社会保障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人口与计划生育

C93 管理学
1.中国行政管理 2.管理世界 3.领导科学 4.中外管理 5.管理科学学报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3、贵州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研究

5、黑龙江民族从刊 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回族研究 8.世界民族 9. 中国民族

10.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云南社会科学 12.青海民族研究 13.西北民族研究 14.满族研究

15.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6.内蒙古社会科学

17.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1,3,5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4.欧洲(改名为:欧洲研究)

5. 国际问题研究 6. 当代亚太 7.国外理论动态 8. 美国研究 9.当代世界 10. 西亚非洲

11.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2.国际展望 13.国际论坛 14.国际观察

15.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6.和平与发展 17.拉丁美洲研究 18.日本学刊 19.东南亚研究

20.国外社会科学

D2,4,6 中国政治
1.政治学研究 2. 求是 3. 中国行政管理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了望 6.社会主义研究 7. 教学与研究(北京) 8.毛泽东思想研究

9.党的文献 10.马克思主义研究 11.青年研究 12.中国青年研究 13.探索

14.党建研究(北京) 15.中共党史研究 16.学习与探索 17.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8.社会科学研究

19.理论前沿 20.理论探讨 21. 新视野 22.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3.求是 24.理论与改革

25.科学社会主义 26.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8.工会理论与实践 29.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30.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31.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32.理论学刊 3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34.妇女研究论丛 35.党政论坛

36.理论导刊 37.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8.理论探索 39. 半月谈 40.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41. 中国青年 42.公安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D9 法律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

E 军事
1.中国军事科学 2.军事经济研究 3.国防大学学报 4.政工导刊 5.军事史林 6.军事历史研究

7.世界军事 8.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9.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管理世界 3.经济学动态 4.改革 5.经济学家 6.世界经济 7. 财贸经济

8.财经研究 9.经济科学 10.宏观经济研究 11.财经问题研究 12.经济评论 13.当代财经

14.当代经济科学 15.经济管理 16.当代经济研究 17.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8.南开经济研究

19.经济问题 20.经济问题探索 21.现代财经 22.上海经济研究 23.财经科学 24.国际经济评论

25.外国经济与管理 26.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7.经济纵横 28.中国经济问题 29.经济与管理研究

30.中国经济史研究 31.经济经纬 32.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33.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34.生产力研究

F11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世界经济与政治 3.世界经济研究 4. 国际经济评论

5.外国经济与管理 6.国际贸易问题 7.国际贸易 8.当代亚太

9.亚太经济 10.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1.现代国际关系

12.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3.世界经济文汇

F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改革 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上海经济研究 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5.经济体制改革

6. 中国经济管理 7.特区经济 8.开放导报 9.南方经济 10.宏观经济调控 11.中国改革

12.中国劳动 13.城市发展研究 14.城市问题 15.国际经济合作 16.改革与战略

17.中国流通经济 18.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财会月刊 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 6.审计与经济研究

7.中国审计 8.中国农业会计 9.广西会计 10.中国会计电算化 11.财会研究(兰州)

12.事业财会 13.财经理论与实践 14.会计之友

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农业现代化研究 5.农业技术经济

6.林业经济 7.中国土地科学 8.林业经济问题 9.生态经济 10.农业经济 11.调研世界

12.乡镇企业研究 13.中国农垦经济 14.农村经济 15.乡镇经济

16.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7.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18.世界农业 19.农村经济导刊

F4/6工业经济

(含F27)
1.中国工业经济 2.管理世界 3.经济管理 4.经济研究 5.改革 6.外国经济与管理

7.经济问题探索 8.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9.企业管理 10.企业经济(南昌)

11.汽车与配件 12.中国建材 13.煤炭经济研究 14.中国电业 15.建筑经济

16.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7.企业活力

18.上海企业 19.集团经济研究 20.管理现代化 21.经营与管理

22.国有资产管理 23.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24.工业技术经济

25.电力需求侧管理 26.铁道经济研究 27.交通企业管理 28.旅游学刊

29.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商业研究 3.国际贸易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财贸经济

6.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消费经济 8.国际经贸探索 9.商业时代

10.国际经济合作 11.国际商务研究 12.价格理论与实践 13.中国商贸 14.商场现代化

15.江苏商论 16.销售与市场 17.商业经济文荟 18.中国物价 19.中国市场 20.财贸研究 21.价格月刊

F81 财政.国家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税务与经济 4.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5.财贸经济 6.中国财政

7.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8.财经问题研究 9.涉外税务 10.财经论丛 11.财经研究

12.中国税务 13.当代财经 14.财经科学 15.江西财税与会计 16.财会研究(兰州)

F82/83/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限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证券市场导报 4.投资研究 5.金融论坛 6.保险研究

7.金融理论与实践 8.上海金融 9.财经理论与实践 10.金融与经济 11.浙江金融

12.武汉金融 13.中国金融 14.西南金融 15.南方金融 16.现代金融 17.农村金融研究

18.国际金融 19.银行家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20 信息与传播
1.现代传播 2.当代传播

G21新闻学、新闻事业
1.国际新闻界 2.新闻记者 3.新闻通讯(改名为:传媒观察) 4.新闻与传播研究

5.中国记者 6.新闻战线 7.新闻与写作 8.新闻界 9.新闻爱好者 10.新闻大学

11.新闻知识 12.新闻实践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中国出版 4.编辑之友 5.出版发行研究

6.编辑学刊 7.出版广角 8.读书 9.中国图书评论 10.科技与出版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大学图书馆学报 4.情报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情报科学 7.图书馆建设 8.图书馆 9.情报杂志 10.图书馆论坛

11.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6.图书情报知识 17.现代情报

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中国档案 3.档案学研究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档案管理

7.兰台世界 8.山西档案 9.档案 10.北京档案 11.上海档案 12.四川档案 13.湖南档案(改名为:档案时空)

G3 科学,科学研究
1.自然辩证法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研究 4.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5.中国科技论坛

6.中国软科学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科学管理研究 9.研究与发展管理

10.科技进步与对策 11.科学新闻 12.科技管理研究 13.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G4 综合性教育
1.教育研究 2.教育理论与实践 3. 比较教育研究 4.全球教育展望 5.教育评论

6.中国教育学刊 7.外国教育研究 8.人民教育 9.教学与管理 10.教育探索

11.教育与经济 12.教育科学 13.江西教育科研 14.辽宁教育研究 15.教育导刊

16.上海教育科研 17.山东教育科研(改名为:当代教育科学)18.教育研究与实验

1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G61 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2.幼儿教育 3.学前教育 4.早期教育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中小学管理 3.语文教学通讯(分初中刊和高中刊)4.学科教育

5.外国中小学教育 6.历史教学 7.上海教育 8.中小学教师培训 9.小学语文教学

10.小学教学研究 11.思想政治课教学 12.天津教育 1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5.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6.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

17.中小学外语教学 18.数学通报 19.中学物理.高中版 20.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中国高教研究 6.江苏高教 7.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现代大学教育

12.高校理论战线 13.高教探索 1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G71/79 各类教育
1.中国成人教育 2.教育与职业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中国电化教育 5.中国远程教育

6.电化教育研究 7.成人教育 8.中国特殊教育 9.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0.父母必读 11.继续教育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体育与科学 5.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6.体育学刊 7.中国体育科技 8.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9.体育文化导刊 10.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1.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语言教学与研究 3.民族语文 4.语言文字应用 5.汉语学习 6.语言研究

7.中国翻译 8.世界汉语教学 9.古汉语研究 10.方言 11.当代语言学 12.语文研究

13.语文建设 14.修辞学习 15.语言与翻译 16.上海科技翻译 17.中国科技翻译

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外语界 5.现代外语

6.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7.外语学刊 8.外语教学 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中国俄语教学

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国外文学 4.外国文学 5.俄罗斯文艺 6.当代外国文学

7.世界文学 8.译林

I2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文艺研究 3.文学遗产 4.文艺理论研究 5.鲁迅研究月刊 6.当代作家评论

7.文艺争鸣 8.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9.小说评论 10.新文学史料 11.中国比较文学

12.明清小说研究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文艺评论 15.红楼梦学刊 16.南方文坛

17.中国文学研究 18.名作欣赏

I21/29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收获 3.十月 4.当代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清明 9.山花

10.北京文学 11.解放军文艺 12.时代文学 13.青年文学 14.长江文学 15.长城

16.天涯 17.大家 18.作家杂志 19.散文 20.民族文学 21.山东文学 22.诗刊 23.花城

J 综合性艺术
1.文艺研究 2.艺术百家 3.民族艺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美术研究 2.美术 3.美术观察 4.装饰 5.书法研究 6.美术&设计 7.世界美术 8.中国书法

J4 摄影艺术
1.大众摄影 2.中国摄影

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音乐研究 3.中国音乐 4.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5.人民音乐 6.黄钟 7.音乐艺术

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戏剧艺术 2.中国戏剧 3.戏剧 4.剧本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中国京剧

8.四川戏剧 9.上海戏剧

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中国电视 5.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6.电影文学

7.电影 8.电影评介 9.电影新作 10.当代电视

K 历史
1.历史研究 2.世界历史 3.史学月刊 4.中国史研究 5.近代史研究 6.中共党史研究

7.史学理论研究 8.中国文化研究 9.文史哲 10.清史研究 11.当代中国史研究

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集刊 14.中国史研究动态 15.中华文化论坛 16.民国档案

17.安徽史学 18.历史档案 19.史学史研究 20.史林 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西域研究

23.中国农史 24.文博

K85 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东南文化 6.农业考古 7.中原文物

8.北方文物 9.华夏考古 10.江汉考古 11.敦煌研究 12.故宫博物院院刊

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3.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9.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0.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11.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12.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3.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4.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名为:天津大学学报) 17.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4.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6.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8.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自然科学进展

30.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31.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33.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3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37.高技术通讯

3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9.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应用科学学报 43.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46.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47.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名为: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0.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52.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54.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57.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61.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2.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6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6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6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70.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9.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0.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82.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83.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85.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86.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88.桂林工学院学报

N 自然科学总论
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系统工程 3.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4.系统工程学报

5.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6.自然辩证法研究 7.科学 8.管理科学学报

9.自然科学史研究 10.自然杂志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中国科学基金 13.中国科技史料

O1 数学
1.数学学报 2.数学年刊.A辑 3.应用数学学报 4.计算数学 5.数学进展

6.数学研究与评论 7.系统科学与数学 8.数学物理学报 9.应用概率统计

10.工程数学学报 11.应用数学 12.数学杂志 13.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14.模糊系统与数学 15.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6.数学季刊 17.工科数学(改名为:大学数学)

18.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20.运筹学学报 21.数学教育学报

O3 力学
1.力学学报 2.应用数学和力学 3.计算力学学报 4.力学进展 5.固体力学学报

6.力学与实践 7.应用力学学报 8.工程力学 9.爆炸与冲击 10.空气动力学学报

11.实验力学 12.工程热物理学报 13.振动工程学报 14.力学季刊 15.振动与冲击

16.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17.般空学报 18.机械强度

O4 物理学
1.物理学报 2.光学学报 3.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4.光子学报 5.中国激光 6.物理

7.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8.半导体学报 9.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0.强激光与粒子束

11.量子电子学报 12.物理学进展 13.声学学报 14.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5.发光学报

16.核技术 17.大学物理 18.金属学报 19.低温物理学报 20.无机材料学报

21.高压物理学报 22.材料研究学报 23.波谱学杂志 24.量子光学学报

25.化学物理学报 26.计算物理 27.人工晶体学报 28.光学技术 29.原子核物理评论

O6 化学
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分析化学 3.化学学报 4.化学通报 5.中国科学.B辑,化学

6.物理化学学报 7.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8.催化学报 9.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10.应用化学

11.高分子学报 12.有机化学 13.无机化学学报 14.分析实验室 15.色谱 16.冶金分析

17.分子催化 18.分析测试学报 19.化学物理学报 20.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1.化学试剂

22.结构化学 23.化学研究与应用 24.化学进展

P1 天文学
1.天文学报 2.天文学进展 3.云南天文台台刊

P2 测绘学
1.测绘学报 2.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3.测绘通报 4.地图 5.遥感学报

6.地壳形变与地震(改名为: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7.测绘科学 8.测绘学院学报

P3 地球物理学
1.地球物理学报 2.地震学报 3.地震 4.地震地质 5.中国地震 6.空间科学学报

7.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8.西北地震学报 9.地震研究 10.地球物理学进展 11.水文

P4 大气科学(气象学)
1.气象学报 2.大气科学 3.高原气象 4.气象 5.应用气象学报 6.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7.热带气象学报 8.气候与环境研究 9.气象科学

P5 地质学
1.地质论评 2.地质学报 3.地球科学 4.地学前缘 5.岩石学报 6.沉积学报

7.地球化学 8.矿床地质 9.地质科学 10.第四纪研究 11.地球学报 12.矿物学报

13.地质地球化学 14.地质科技情报 15.地质与勘探 16.现代地质

17.成都理工学院学报(改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地球科学进展 19.中国区域地质(并入:中国地质)20.高校地质学报

21.长春科技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2.地层学杂志

23.古生物学报 24.矿物岩石 25.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6.岩石矿物学杂志

2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8.中国岩溶

P7 海洋学
1.海洋学报 2.海洋与湖沼

3.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5.热带海洋学报 6.海洋通报 7.海洋工程 8.海洋科学

9.台湾海峡 10.黄渤海海洋(改名为:海洋科学进展)11.东海海洋 12.海洋湖沼通报

㈥ 叶航的发表论文

·公共合作中的社会困境与社会正义——基于计算机仿真的经济学跨学科研究,《经济研究》2012年第8期。
·具有社会偏好个体的风险厌恶的实验研究,《管理世界》2012年第6期。
·超越经济人的社会偏好理论:一个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综述,《南开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PDF]
·超越经济人:来自计算机仿真的证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2月4日,第6版。[PDF]
·Sympathy and Punishment: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in Public Goods Game,
Journal of Artificial Societies and Social Simulation, 2011, 14 (4). [PDF]
·排他性机制的重构和准公共产品受益的均等化——一种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新路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PDF]
·规模报酬、互补性与经济组织,《财经研究》2011年第1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2期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5期转载。[PDF]
·信任水平的测度及其对合作的影响——基于组实验微观数据的证据,《管理世界》2010年第4期。[PDF]
·人类正义感与司法制度的起源,《学术研究》2010年第2期。
[PDF]
·在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遨游,《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PDF]
·科学与实证:一个基于神经元经济学的综述,《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PDF]
·作为内生偏好的利他行为及其经济学意义,《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PDF]

㈦ 快思慢想,逻辑思考防身术,不理性的力量,文化智商谁有电子版的分享一下吧。随便什么格式都可以,谢谢

自然辩证法试题答案 1、为什么说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003-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为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观)、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科学技术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是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分支学科。003-2,003-3。自然辩证法既不同于哲学,又不同与自然科学(科学技术),它是处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个中间层次的学科,是学校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纽带和桥梁,是自然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由于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同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所以也是协调人与自然、科技与社会关系的需要。所以说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学科。 2、结合我国的生态实际谈谈你对生态危机的看法? 生态危机:指的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所谓“生态危机",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危机。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三四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与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统治、征服、控制、支配自然的欲望是现代精神的中心特征之一。”在这种观念的制约和影响下。人们追求的主要是使自然界来畲乎人的需要、目的和特性,却较少考虑如何使人的需要和特性等适合和适应自然的特性、法则和生态规律;人们普遍注重强调人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提高与发展,而忽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调节能力和人对不断变化着的自然界的适应能力的训练、提高和发展;人们一味陶醉于对:大自然的胜利和统治,却忽视了我们对自然的每一胜利,都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生态危机"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是社会异化的产物。例如,当今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发达国家置全人类的长远利益和国际公法于不顾,肆意向发展中国家倾倒垃圾、化学废料,把公害型企业转移到发展中画家,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贫穷和债务也加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全球性“生态危机"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传统工业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之上的,它寻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人类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极大地扩张了驾驭自然的种种能力,却没有同样扩大保存和保护自然的能力。传统工业无限度地向自然界索取,使得人类能够以从前无法想象的巨大力跫来燃烧、砍伐、挖掘、移动、改变各种各样的物质,从而严重地损坏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全球性“生态危机”也是由于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所致。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传统发展观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运用。按照这种发展观,自然资源可以无偿地利用。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没有人类劳动参与的东西就不能体现价值,因此自然资源是无价的或低价的,可随意地无偿地利用,自然环境的各种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巨大经济增长即以漫无节制地消耗地球上大量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按照这种发展观,就可以把发展理解为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将GNP作为衡量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国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首要指标。但在这一指标中,既投有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没有反映环境质量这一重要价值的丧失程度。事实证明,这种发展观是有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的。 3、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3)科学是生产力;(4)科学既是观念财富又是实际财富。所以马克思把科学看着“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即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关系。 (一)科学是一种认知活动 科学具有求真性,所依据是具有客观性的自然现象,自然科学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追求真理;二是具有解释性和预见性;三是具有可检验性。 (二)科学是人与自然的对话 0063-1。科学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生产领域的社会劳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科学不仅是认识自然界的强大武器,而且是在社会生产中形成的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 (三)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和其他社会规范体系相比,主要表现在:1.具有一套自然形成的、特殊的社会规范体系。2.从业人员的主体是受过严格训练的职业科学家和科学家组成的科学的共同体。3.有一套独具特色而有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科学奖励的核心不是金钱而是同行认可。一个国家的科学社会建制的状况,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实力的标准。 4、如何评价技术悲观论和技术乐观伦? 技术乐观主义产生于人类对技术的社会功能有所了解但又缺乏理性认识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其实质是“技术崇拜”或“技术救世主义”,其基本特征是把技术理想化、绝对化或神圣化,视技术进步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 090-1。技术悲观主义虽然沾染一个“悲”字,暴露出其整体上的消极情怀和非理性主义,但在其背后却蕴藏着反思和批判的意志和超越现实的呐喊。悲观主义作为一种否定性的技术观,自始至终都存在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之中,只不过由于人们的观察角度不同、生活体验不同、价值追求不同,而对技术的恐怖心理、批判程度表现不同。 090-2。092-3。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等哲学观的区别在于它重视具体的社会条件对技术的作用的影响而不是孤立地讨论技术的作用。马克思、思格斯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他们既承认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也强调了社会对技术及其发展所起到的引导和作用。马克思、思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既不是单纯的技术决定论,也不是单纯的社会决定论.而是关于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互动的理论。因此,不能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进行断章取义地片面臆断,而应当今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技术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树立科学的技术社会观(有时间就写) 5、结合你所学的学科,思考数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15-1。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为科学研究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事物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保证理论体系内部逻辑的自洽和简洁。加上生物统计学。如物理学:在动力学中,用一组偏微分方程就可以概括地描述经典电磁理论的全部基本规律;在量子力学中,用希尔伯特空间和算符就可以把微观世界中各种量的关系描述的一清二楚。 第二,为科学研究提高数量分析和计算方法。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学、海森堡的矩阵力学等就是运用数学方法的逻辑严密性构造科学理论体系的典范。 第三,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逻辑推理工具。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命题、公式都要严格地从逻辑上加以证明后才能确立,数学的推理必然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法则,以保证从某一前提出发导出的结论在逻辑上是准确无误的。 6、如何理解模仿创新? 模仿创新即通过模仿而进行的创新活动,具体包括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完全模仿创新。即对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仿制。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完全使市场饱和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创新产品投放市场后还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使技术模仿成为可能。但完全模仿本质上也带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很多企业发展都从模仿其他企业技术开始。 第二种是模仿后再创新。这是对率先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再创造,也即在引入他人技术后,经过消化吸收,不仅达到被模仿产品技术的水平,而且通过创新,超过原来的技术水平。要求企业首先掌握被模仿产品的技术诀窍,在进行产品功能、外观和性能等方面的改进,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模仿创新优势在于可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也回避了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降低了市场开发的风险。但是同时难免在技术上受制于人,而且新技术也并不总是能够轻易被模仿的。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要获得效益显著的技术显然更不容易了。自己回答自主创新。 模仿创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1)积极跟随性。(2)市场开拓性。(3)“看中学”的积累性。(4)资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 7、科学家应遵循科技伦理吗?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有那些? 科学家应遵循科技伦理。166-1。科学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服务于人类,无论以科学的借口残害无辜的人,还是科学的成果成了构成人类的危害,都不能仅仅把责任推卸给科学或者是用科学的人,科学家要自身负起责任。科学应该造福于人类,为民众服务;科学应该用于和平的目的而不是战争;科学家要保证科学研究的后果不会引起严重的生态破坏,不会危害我们这个一代以及我们后代的生存安全,科学家要对研究后果负责,对其研究成果进行认真的评估,发现科学研究违背科研理论需立即中断,并公开申明;科学家要做出承若,通过自身行动,体现高标准的道德。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尤其是进行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应该遵循社会伦理、生命伦理、动物伦理等。技术工作者,尤其是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负有特别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科学家的伦理规范构建仅靠舆论支持、道德示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体制上缺乏科技道德行为的惩戒机制,对社会心理就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暗示作用。只有对科技界的非道德行为通过法律的手段坚决予以惩治和消除,新的伦理规范确立才可能有效的保证。 8、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68-1。为了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必须从经济条件、社会环境与国家政策三个方面予以保证。从政策、法规与组织机构,制度化诸方面予以保证,包括建立保障研发活动社会运行的机制,建立保障科学技术发展的决策机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技术体制。169-2(7点) 只要能够时刻牢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人类最大限度地带来快乐幸福”这个大方向就能够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了。 有了这个社会发展前进的总体方向,一旦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损害或可能损害到社会的整体幸福时,我们就要坚决禁止发展和使用这样的科学技术,反之,有利或更有利于社会整体幸福的,我们就不断的支持这样的科学技术。 9、技术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技术创新实际上是以新产品(或改进产品)、新方法、新工艺的形式实现具有社会经济意义和市场意义的技术发明的首次应用。技术创新的来源并非限于新的技术发明,同时还包括先前存于“技术库”中的原有技术发明和原有技术创新成果。 1.技术创新是新兴产业成长壮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2.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前提和动因 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都依赖于该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3.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 4.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的根本保障 第一,技术创新改变区域生产与生活方式,创造区域持续竞争能力,第二,.技术创新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为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创造了制度基础 10.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先进的科学和教育为基础,以自主创新为主线,并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多种创新互动,使国内外创新成果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和社会充满活力的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需要。 一是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 三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五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六是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七是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㈧ 经济学管我什么事但月薪22k很有事 pdf

我虽然不是经济学院的,但也给你回答个吧
1没必要为没进实验班苦恼,一般的话,实验班的某些专业课使用英文的,经实虽然不太了解,但好像学得数学啊,比其他专业要难,对于考研和出国都挺好的。也没有说普通班就排在后面这么一说,学的内容都一样,想要好好学,有好的发展,在哪都一样,也许实验班氛围会更好一点吧。转专业,经实今年接了两个转成功的,可见难度还是有的。
2住宿你不能选,都是安排好的。校内六人,校外四人。
3英语数学是为了分快慢班而考试,数学还是稍微看看极限,求导,积分就应该行了吧。英语,好好准备准备,争取进快班,早考4级。
4准备的话,那你看看经济学方面的书或者杂志,关注一下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之类的就行了,扫扫盲。
5大学,怎么说呢,没人逼你学习,最后的结果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自觉就好,给自己定个目标最好。

阅读全文

与实验经济学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