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经济学 专业术语
下面是个人收集的几方面:
经济学术语解释
1、什么是CPI、通货膨胀、PPI和GNP缩减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主要价格指数有三个:消费者价格指数CPI(Consumer’s Price Index),生产者价格指数PPI(Procer’s Price Index),GNP缩减指数(GNP Deflator)。
三种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一样,即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程度的加权平均。不过,每一种价格指数计算中选择的商品篮子不一样。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时,商品篮子中包含的典型市民的消费篮子。所以,消费者价格指数也被称为生活成本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计算时,选取的商品篮子中包含的是生产资源。GNP缩减指数则是一个更具综合性的指数,其计算中选取的商品篮子既包含消费品,也包含生产资源。
可以这样说,CPI是一个同步经济指标,PPI是一个先行经济指标。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指数领先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消费者滞后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CPI可以显示目前经济状况,而PPI可以显示未来经济状况。PPI计算的是厂商出售的价格,而CPI计算的是消费者购买的价格。
2、什么是恩格尔系数?简单了解
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在研究了当时西欧某些居民家庭的收入和食物消费支出的关系后,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家庭收入越少,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例越大。这一观点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即恩格尔系数。用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额÷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生产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一经提出,就得到西方经济学界的广泛接受和确认,认为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是较早引入我国的西方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概念。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低于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在西方,个人消费包括了住房、医疗、卫生、交通等全部支出。而在我国,特别是城市实行公费医疗、低房租和食品、燃料、水等多种补贴,这些政策性因素对消费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比较分析尤其是进行国际对比和城乡对比时,要剔除不可比因素。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要注意政策性影响的计算和分析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3、什么是GDP?什么是GNP?二者有什么区别?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但不包含生产过程中作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在实物构成上,是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包含用于消费、积累及净出口的产品,但不包含各种被其他部门消耗的中间产品。 GDP的测算有三种方法: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GN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ced by domestically owned factors of proction within a given time period。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它们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因其计算口径不同,二者又有所区别。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总和价值。本国常住者通过在国外投资或到国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应计入本国国民生产总值。而非本国国民在本国领土范围内的投资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则不应计入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去。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更直观地讲,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劳动报酬、投资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净额。即: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主要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它是“生产”的概念,后者则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一般讲,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二者相差数额不大,但如果某国在国外有大量投资和大批劳工的话,则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往往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The Gross National Proct is one of the great invention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obably almost as significant as the automobile and not quite so significant as TV。 The effect of physical inventions is obvious, but social inventions like the GNP change the world almost as much。
——By Professor Kenneth Boulding
4、什么是NNP?什么是NI、PI、DPI?
NNP(Net National Proct) is the total market value of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ced in the econom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 excluding the depreciation of capital。
简单地说,NNP=GNP-折旧。
NI(National Income) is the income earned by the factors of proction。
简单地说,国民收入NI=NN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出+政府对企业补贴。
PI(Personal Income) is the income received by households。
简单地说,个人收入PI=NI-挣到但没有收到的收入+收到的但不是挣到的收入(政府对私人的转移支出)。
DPI(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is income remaining after paying personal income taxes。
简单地说,DPI=PI-所得税=个人消费C+个人储蓄S。
5、还有什么常见的经济术语?
CRB是期货价格指数,反映期货价格的高低。
ECI是就业成本指数。它是在受薪就业时对在美国所有州及255个地区超过500个行业所提供的工作数量的量度,就业估计是基于大企业的市场调整。而且把在国内企业及政府里全职或兼职的受薪员工数目计算起来。它反映的是就业的难易及其条件的好坏。
工业生产率:它是对某国工厂,矿业,公共事业的生产量变化的连续加权式的测量,等同测量他们工业生产能力及在工矿,公用事业中有哪些可用资源可以被利用(通常指使用效能)。制造业这一块可以影响1/4的经济,使用效能提供一个多大生产能力在被利用的评估。
采购经理指数:采购经理的国家协会(NAPM),现在称做为供应管理之协会,公布每月综合指数,包括国内制造业情况,房屋建筑新订单。生产,供应者送货次数,订货,库存,价格就业,出口订单,及入口订单,它是将制造也除以非制造业以下指数。
耐用品:耐用品的订单时量度国内厂家对立即或将来要送货的货品所接的订单数。一件耐用品定义为该商品会持续使用一段时间(超过3年),而在期间对它的服务也持续。求采纳 谢谢楼主
零售销售:它是一个适时的指标,关于消费者的主要消费模式以及会因正常季节变
② 求宏观经济学 公式 概念 整理大全,注意,请整理好
用的教材是国内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 不一样的教材的话 就不要看章节的标题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含义。
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
2.GDP测度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地域概念。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二、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不同于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三、GNP/GDP的三种核算方法。
A.支出法:支出法是从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最终产品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净出口(X-M)
说明:
a.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出。
b.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和存货投资两大类。这里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净投资-总投资-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指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损耗。
c.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救济金等)不计。
d.净出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
B.收入法:收入法是从居民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收入法又称成本法,包括以下几项:
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5.资本折旧。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C.生产法(书上应该不作要求)
名义GDP、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实际GDP*GDP折算指数
四、储蓄-投资恒等式
两部门经济支出:Y=C+I(消费+投资) 收入:Y=C+S(消费+储蓄) 收入=支出 所以,I=S
三部门经济支出:Y=C+I+G收入:Y=C+S+T,其中:T=To- TR To—全部税金收入 TR—政府转移支付 T—政府净收入 即:I=S+(T-G)=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四部门经济支出:Y=C+I+G+NX收入:Y=C+S+T+Kr 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所以 I=S+(T-G)+(Kr-NX) 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凯恩斯消费理论
1、消费、储蓄和收入
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韩旭互为补数,和为收入。
第二,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S<MPS,表现在图形上,在y0的右方,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上改点的斜率。
第三,APC和APS的和恒等于1,MPC和MPS的和也恒等于
1.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成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APC=c/y;
二、几种常见的消费理论
1.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也称为绝对收入理论、绝对收入假设、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2.相对收入假说
消费者会根据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决定的。消费者倾向于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当收入降低时却难以减少消费,这就被成为“棘轮效应”。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的消费水准的影响,这就是“示范效应”。
3.生命周期假说
由莫迪利安尼提出,强调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开支,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消费函数为C=aWR+cYL。WR表示实际财富,a表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4.永久收入假说
由弗里德曼提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其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的。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
三、国民收入的决定
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思想: 在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 总产出(或总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四、税收固定时的各种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使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即当政府支出每增加1元时,税收收入也增加1元,即政府的预算仍然是平衡的。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kb= 1/(1-β)+(-β)/(1-β)=1
五、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
乘数的计算及其运用
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的定义及其计算
通货膨胀缺口指实际总需求水平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所形成的缺口。或,指在充分就业经济中投资超过储蓄的差额,即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差额。
在存在通货膨胀缺口的情况下,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的价值超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够生产的价值。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投资的决定
资本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公式见书P412.
托宾“q”说
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这个比率为q。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
q<1,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企业便宜,不会有投资。
q>1,说明新建企业比买旧企业便宜,因此有新投资。当q较高时,投资需求会较大。
二、利率的决定
货币需求动机
第一,交易动机,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第二,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以外事件而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第三,投机动机,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只会跌落,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绝不肯去买有价证券以免债券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 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可以调节个人和企业可支配收入;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2. 什么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 变动货币提供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期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
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利率的上升,进而抑制私人投资和消费,这就是“挤出效应”。
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支出乘数主要决定于边际消费倾向。
第二,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k的大小。K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第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的h的大小。H越大,挤出效应越小。
第四,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货币幻觉:人们对货币的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作出反应。当物价和货币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或物价上升的幅度超过货币收入增加的幅度,实际收入不变或减少了,但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视物价的上升,因此不会减少反而增加了对商品的购买,即消费者存在“货币幻觉”。或者:物价上涨,虽名义工资未变,但实际工资下降了,工人如仍像物价未变时一样提供劳动,就是只对用货币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即工人存在“货币幻觉”。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
充分就业 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价格稳定 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
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
1. 自动稳定器
定义: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机制:
(1)税收的自动变化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它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经济波动幅度,并无法消除经济波动。
2、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定义:政府审时度势,斟酌使用,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1)时滞:认识总需求的变化,变动财政政策以 及乘数作用的发挥,都需要时间。
(2)不确定性:一是乘数大小难以准确确定;二是政策作用达到预定目标究竟需要多少时间,其间总需求水平可能发生变化。
(3)外在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
(4)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三、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狭义的货币供给为硬币、纸币和活期存款。前两者称为通货(Cu) 。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库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于应付存款人随时提现的那部分流动资产储备。
法定准备率:即存款准备金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吸收存款总量的比例。
1、活期存款的货币创造机制
D=R/rd
货币创造乘数:k=1/ rd
D为活期存款总额
R为原始存款
rd为存款准备率
2、存款创造过程中的“漏出”
(1)超额准备金率re :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
D=R/(rd + re)
k=1 /(rd + re )
实际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2)通货-存款比率rc :通货对存款的比率。
D=R/(rd + re + rc)
k=1/(rd + re + rc)
3、基础货币
定义: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用非Cu表示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Rd表示法定准备金,用Re表示超额准备金,用H表示基础货币,则有:H=Cu+Rd+Re。这是商业银行借以扩张货币的基础。
货币创造乘数:基础货币能带来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
四、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1、法定准备金率
2、调整再贴现率——最早使用的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应用最广泛的工具
第十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模型
一、AD曲线为什么会向右下倾斜?
几大效应、公式推导、图形推导
A.利率效应 价格总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成反向变动的情况。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变化,价格上升使货币需求增加时,利率就会上升。利率上升,投资水平下降,因而使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
B.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民的消费水平相应减少。
C.汇率效应 开放经济中,一国价格水平下降,短期在名义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进口商品相对价格上升,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相对价格下降,带来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增加。
简单起见,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只考虑利率效应。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图推导。
AD曲线移动:影响因素、移动方向
除了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果对总需求产生了影响,就会使得总需求曲线发生整条线的移动,重点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带来的总需求的移动。无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曲线向右移动。
二、AS曲线为什么会向右上方倾斜?
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划分的原因、政策含义)
1.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古典假设下,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
2.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只要国民收入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3.在通常的或常规的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越高,总供给水平越大。
AS曲线移动:影响因素、移动方向
A总需求变动
短期内总需求增加,产出水平上升,价格水平也上升;总需求减少,产出水平下降,价格水平也下降。
长期总需求的变动只改变价格水平,产出水平稳定在充分就业产量。
B总供给变动
短期内总供给增加,产出水平上升,价格水平下降;总供给减少,产出水平下降,价格水平上升。
长期变化会使得产量接近于自然率产量水平。
三、利用AS-AD模型作图描述经济的各个阶段
书上P497-499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 有关失业
A. 失业的分类
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4.)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状态。
B 奥肯定律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
2. 有关通货膨胀
A 概念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B 衡量指标
1) 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2 ) 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Procer Price Index),是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它主要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状况,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
3 ) GDP平减指数指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GDP(现价GDP)增长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不变价GDP(constant-price GDP)或实质GDP)增长之商。该指数也用来计算GDP的组成部分,如个人消费开支。它的计算基础比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最宏观测量。
C 分类
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MV=PY。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其潜在的水平上,则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
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
4.)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特定的经济制度、控制系统、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等结构性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3. 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货币发行过多
需求拉动
成本推进
结构性
通货膨胀惯性(螺旋)
5. 菲利普斯曲线
定义 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
短期与长期关系(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垂线,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替换关系。
在短期中,当通胀率不工人没有形成预期的话,通胀与失业存在替代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们会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于是形成更高的通胀率,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便是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此时还未形成新的预期,即更高的通胀率与失业率仍然存在替代关系。但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长期预期),上述过程将不断继续下去,工人预期的通胀率与实际通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工人要求改变名义工资,以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企业不会增加生产和就业,较高的通胀也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菲利普斯曲线于是演变成一条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垂线,即为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不存在失业和通胀之间的替代关系,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会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胀率不断上升。
6. 通货膨胀的治理(政策)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人为地制造衰退,既然通货膨胀是由于超额需求总需求所致,那么降低总需求水平,增加失业,减少产出,会使得通货膨胀率降低,制造的衰退幅度越大,通货膨胀率下降速度越快。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收入政策,政府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对货币收入和价格采取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政策,借助于工资价格管制、收入指数化和一定的税收政策实现。
3)通货膨胀的成因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因而政府逆转通货膨胀的政策也并非单一的,往往是多种政策搭配使用。
附上:通货膨胀率计算公式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③ 经济学类专业有哪些
经济学类: 1、经济学 2、财政学 3、国际经济与贸易 4、金融学 5、保险 6、海洋经济学 7、投资学 8、统计学 9、金融工程 10、体育经济 11、区域经济 12、农林经济 13、国民经济 14、产业经济 15、生态经济。
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其中经济活动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及与之有密切关联的活动,在经济活动中,存在以较少耗费取得较大效益的问题。经济关系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各种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生产关系。
经济学家给出定义: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一般学者会把研究范围归纳入“微观”或“宏观”层面。“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或个体与其他个体间的决策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了经济物品的消费、生产过程中稀缺资源的投入、资源的分配、分配机制上的选择等等。“宏观经济学”则以地区、国家层面作为研究对象,常见的分析包括收入与生产、货币、物价、就业、国际贸易等问题。
④ 经济学专业课本有哪些
主要包括以下专业: 1.经 济 学专业 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西方微观经济学,西方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概况,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中国经济思想史,外国经济学说史,《资本论》与当代经济,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2.经 济 学(数 量 经 济)专 业 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西方微观经济学,西方宏观经济学,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理统计,数理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原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3.经 济 学(世 界 经 济)专业 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西方微观经济学,西方宏观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发展经济学,国别与地区经济学,比较经济学等。 4.经 济 学(劳 动 经 济)专业 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西方微观经济学,西方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概况,西方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行政法规,社会保障学,企业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中国经济思想史,外国经济学说史,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等。 5.税务专业 主干课程:税收概论、税法、基础会计、税收相关法律、企业财务会计、税务代理实务、企业财务管理、税务筹划、审计学、西方经济学等。 6.金融管理与实务 主干课程:保险学概论、货币银行学、证券市场与投资、保险经营与管理、商品期货学、国际金融、外汇投资实务、期货市场与投资、投资银行学、信托投资管理与实务、风险投资技术分析等。 7.国际商务 主干课程:经贸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国际运输、国际保险、海关原理与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投资、国际商法、国际商务谈判技巧、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涉外会计等。
⑤ 谁有好一点的关于学习统计学的网站
http://statdtedm.xilubbs.com/ 生物统计学论坛
http://www.statstar.com/ 一统天下论坛
http://unidata.51.net/cgi-bin/bbs3000/list.cgi 技术论坛(联数工作室姊妹网)
http://www..net/stat/cgi-bin/forum_show.cgi 百岛潮论坛
http://bbs.miforum.net/cgi-bin/forums.cgi?forum=19 医学信息学 统计学讨论
http://www.boso.com.tw/cgi-bin/board.exe/viewboard?acc=2013 统计生活馆统计论坛
http://www.bioon.net/list.asp?boardid=25 生物医学软件与统计学(中国生命科学论坛)
http://www.dxy.cn/bbs/post/page?bid=71&sty=1&age=0 数理统计与图表制作(丁香园)
http://www.spssclub.com SPSS俱乐部
http://club.excelhome.net/ 中文Excel应用论坛
http://202.112.84.101/~ouyang/stat.htm Statistics 教&学new!
http://www.xybms.com/index.htm 湘雅生物医药统计中心new!
二、国外统计杂志、软件及相关网址
1. 杂志
http://www.stata.com/links/journals1.html 统计杂志1
http://www.maths.lancs.ac.uk/dept/stats/journals/ 统计杂志2
http://www.stata.com/links/journals2.html 生物科学中的统计杂志
http://www.interscience.wiley.com Statistics in Medicine
http://stat.tamu.e Biometrics
http://www.elsevier.nl/inca/publications/store/5/0/5/9/6/0/
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
http://www.amstat.org/publications/jcgs/index.html
美国计算与绘图杂志(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
http://www.hotwired.com 网上杂志
http://www.nature.com/ 自然
http://www.sciencemag.org/ 科学
http://www3.mdanderson.org/library/online_journals/ajrnls.html 在线杂志大全new!
2. 软件
http://www.stata.com/links/stat_software.html 统计软件
http://www.download.com 软件下载站点
http://www.oswego.e/%7Eeconomic/econsoftware.htm 计量经济学软件
http://www.sas.com SAS
http://www.jmp.com JMP(SAS公司推出的极富有市场潜力的点菜单交互式软件)new!http://www.spss.com SPSS
http://www.mathsoft.com/splus S-Plus
http://www.stata.com Stata
http://www.statsoft.com Statistica(内含非常实用的电子统计学教材)
http://www.systat.com SYSTAT
http://multilevel.ioe.ac.uk/index.html MLwin (多水平模型)
http://www.mrc-bsu.cam.ac.uk/bugs WinBUGS1.4(免费软件,贝叶斯方法)
http://www.cdc.gov/epiinfo Epi Info 2002(免费软件,流行病学软件)
http://www.r-project.org R语言(免费软件,类似S语言、Splus)
http://www.epidata.dk/download.php EpiData3.0 (多语种免费软件,简单数据输入与转化,仅1.2M)new!
http://www.datamost.com StatMost
http://www.simstat.com SimStat
http://shazam.econ.ubc.ca SHAZAM
http://www.datadesk.com/datadesk DataDesk
3.卫生统计学
http://www3.who.int/whosis/menu.cfm WHO卫生统计信息系统(WHOSIS)
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healthstatistics.html 卫生统计部分的Medline
http://www.lib.umich.e/hw/public.health/health.stats.html#IHS 国际卫生统计
http://www.bls.gov/bls/other.htm 其他卫生统计网址
4. 其他相关网址
http://www.math.yorku.ca/SCS/StatResource.html 统计学与统计绘图资源 new!http://www.lexjansen.com/index.htm Lex Jansen个人主页(SAS SUGI pdf论文) new!
http://home.okstate.e/homepages.nsf/toc/onlinetutorialsstatistics 统计学指南
http://www2.chass.ncsu.e/garson/pa765/statnote.htm G. David Garson的在线教材
http://www.astro.psu.e/statcodes/sc_multvar.html 多变量分析与分类
http://www.rdg.ac.uk/~sns99kla/links.html 统计遗传学网址
http://ubmail.ubalt.e/~harsham/stat-data/opre330.htm 统计学数据分析问题
http://www.stat.ufl.e/vlib/jobs.html 美国统计找工作(job chance)
参考资料:http://www.ipgy.net/Print.asp?ThreadID=7431
⑥ 经济学上的各种指数
1 cpi指数
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5元的货品及服务。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
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2道·琼斯指数
即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世界上最有影响、使用最广的股价指数。它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为编制对象,由四种股价平均指数构成,分别是:①以30家著名的工业公司股票为编制对象的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②以20家著名的交通运输业公司股票为编制对象的道·琼斯运输业股价平均指数;③以6家著名的公用事业公司股票为编制对象的道·琼斯公用事业股价平均指数;④以上述三种股价平均指数所涉及的65家公司股票为编制对象的道·琼斯股价综合平均指数。在四种道·琼斯股价指数中,以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最为著名,它被大众传媒广泛地报道,并作为道·琼斯指数的代表加以引用。道·琼斯指数由美国报业集团——道·琼斯公司负责编制并发布,登载在其属下的《华尔街日报》上。历史上第一次公布道·琼斯指数是在1884年7月3日,当时的指数样本包括11种股票,由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华尔街日报》首任编辑查尔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 l851-1902年)编制。1928年10月1日起其样本股增加到30种并保持至今,但作为样本股的公司已经历过多次调整。道·琼斯指数是算术平均股价指数。
3
美国纳斯达克(Nasdaq)交易所,全名为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 (),于1971年在华盛顿创建,是全球第一个电子股票市场,也是美国发展最快的证券市场,目前已成为纽约交易所之外全球第二大股票交易所。
纳斯达克(NASDAQ)是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于1968年着手创建的自动报价系统名称的英文简称。纳斯达克的特点是收集和发布场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证券商报价。它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目前的上市公司有5200多家。纳斯达克又是全世界第一个采用电子交易的股市,它在5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6万多个计算机销售终端。
纳斯达克指数是反映纳斯达克证券市场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基本指数为100。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涵盖所有新技术行业,包括软件和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零售和批发贸易等。
4标准普尔500指数简介
标准·普尔500指数是由标准·普尔公司1957年开始编制的。最初的成份股由425种工业股票、15种铁路股票和60种公用事业股票组成。从1976年7月1日开始,其成份股改由400种工业股票、20种运输业股票、40种公用事业股票和40种金融业股票组成。它以1941年至1942年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以股票上市量为权数,按基期进行加权计算。与道·琼斯工业平均股票指数相比,标准·普尔500指数具有采样面广、代表性强、精确度高、连续性好等特点,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标的。
5 日经股票平均指数的编制始于1949年,它是由东京股票交易所第一组挂牌的225种股票的价格所组成.这个由日本经济新闻有限公司(NKS)计算和管理的指数,通过主要国际价格报道媒体加以传播,并且被各国广泛用来作为代表日本股市的参照物。1986年9月,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推出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成为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发展里程碑。此后,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及期权的交易,也成为了许多日本证券商投资策略的组成部分。
⑦ 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产业链竞争力理论研究
2、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3、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4、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5、城镇住房分类供应与保障制度研究
6、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
7、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研究
8、促进中部崛起研究
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10、低碳经济范式下的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研究
12、东北地区区域城市空间重构机制与路径研究
13、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研究
14、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
15、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研究
⑧ 大学排名 经济学专业十大名校 经济学专业哪所学校好
一、应用经济学
其下设二级学科为: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
这其中金融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在当今社会成了超级热门专业。这些专业相比其他专业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选择这些专业的人数太多,如果学艺不精可能会消减掉这些专业优势。
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紧随其后,这两个专业的特点是能够学到一门纯熟的统计工具,能够对经济问题进行专业的数量分析。精确的量化分析恰好是现代经济的特征和发展方向,因此这两个专业对擅长数理的人是性价比很高的。
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产业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虽然属于应用经济学之列,但是在学习中理论性也较浓。
应用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这些学校所有应用经济学下属的二级学科都属于国家重点学科。
二、理论经济学
它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二级学科。
理论经济学中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最基本理论的学科,适合造就经济方面的通才,就业面宽阔,但是针对性不强,可能什么都可以做,但是又属于什么都不是特别对口的情况。这两个专业是理论经济学的热门专业,能够帮助学习者建立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如果有自己的其他特长,将会成为特别受市场欢迎的"综合能力强+特长鲜明"的高级人才。
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世界经济以及人口研究性比较浓厚,相对容易考取,但是很多为了读研而读研的考生选择了这个专业后,因为缺乏兴趣而倍受煎熬。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这一专业属于新兴的专业,如果能把握时机,学有所成,值得看好。
其中理论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院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这些学校所有理论经济学下属的二级学科都属于国家重点学科。
可以发现两个一级经济学科同时都是国家重点学科的只有三所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这三所大学基本上可以说其经济学院所有专业都是国家重点学科。
三、院校选择
根据凯程艾老师的调研,总体来说,经济学考研院校可分为5个梯队。
第一梯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第二梯队:中国人民大学(覆盖整个北方,三大全经济学科重点学校之一,98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国贸是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区位优势)、南开大学 (覆盖整个北方但在北京处于弱势,不过也是三大全经济学科重点学校之一所以排第二梯队,985)、中央财经大学(覆盖整个北方,211,牌子响)、上海财经大学(覆盖整个南方,211,得益于上海金融中心优势)、厦门大学(覆盖整个南方但在上海处于弱势,不过同南开、人大一样是三大全经济重点学科学校之一);
第三梯队:是区位稍差的211财经和区位稍差但经济还行的985,其中包括西南财经大学(就业覆盖西南地区和深圳地区,211院校,金融一批国家重点学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业覆盖湖北地区,211院校,金融二批国家重点学科)、兰州大学(区位处于劣势,但是区域经济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同时是985)、暨南大学(211,产业经济学全国第一,广州区位优势)、等;
第四梯队:一些经济学科很弱的985学校或一些211学校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地区性财经院校。如东北大学的经济学科不算强势,相对来说就业方面也没有很大的优势。
第五梯队:其他普通院校。综合性大学凭借自己原有的优良资源,积极发展经济学学科建设,虽然起步稍晚,但在经济学与其擅长的学科相结合的交叉专业领域表现十分突出。另外,一些省内经济类院校在与当地经济相融合的领域也表现突出。这些院校的实力不可小视,对于那些发展目标明确的考生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