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展经济学读书笔记
发展经济学读书笔记
记得我念本科的时候,发展经济学还是一门比较核心的课程。随着经济学学术主流的认知和中国经济格调的确立,发展经济学似乎的确是开始消停了。
从学术来看,似乎经验与试验下来,是进口替代也不成,出口导向也不成;大推进也不成,非平衡增长也不成;失败的大多数国家固然不成,而成功的小部分也随先后爆炸出破绽。于是最后得出一些结论,比如人力资本之较资本,金融之较产业,农业之较工业,市场之较计划,等等,两端对立到最后辨证统一,却不免还是废话。由而导出路径多元来,导出制度的人本意义来,就转向了新制度经济学去。
后发展经济学可以用现代方法论来重写范式,可以用数学技术来精细种植课题,但这并不能给予发展经济学以新的生命力,因为缺乏政策意义的建设性。中国似乎是从极左矫枉过正到了极右去,既有的发展经济学成就被置若罔闻,就如同张培刚先生在跃进时代的荒废。新左的反动缺乏力量,不仅仅是偏激,文化、历史、政治、法律的影响固然已经为国外前沿所关注,却仍然未完整且传递隔阂于国内的平均知识水准。
谭崇台先生力主新兴古典发展经济学的三阶段划分说,是不以人云,不执两分,看清楚了渊源的。进一步说,发展经济学实际回到了经济学本原上,不妨将之视为一个大概念,将狭义定义的国家发展命题作为应用,而在理论上将之包容起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制度、技术,生产、分配,乃至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融合与分解。如此解构了发展经济学,才是真正的颠覆了发展经济学,也才能确定经济学在发展问题上的边界。
此次重读了一遍发展经济学的通用教材,得到两点领悟。首先是进一步理解了相对价格与序数偏好的意义;理解了效用和需求的意愿约束与能力约束;理解了起于人、止于人的供给本质和供需的转化;理解了边际递减作为一个自然规律和作为一个现实约束的细分。其次是由将技术和制度对立,意识到了技术被制度诱致,技术是要素组合下的选择。技术是人和自然的组合,但制度却不只是人和人的契约。
对于制度概念理解的继续深入是何其艰深,现在越来越了解汪丁丁的学术路径,但分工下对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学一难穷尽和动态更新,二难这些学科本身尚未成熟到能与经济学印证、互助。物理学的不可测、混沌、相对论,似乎是蕴涵了经济与发展的核心,但这就抹杀了意义,除非定义意义只在于解释。当然或许如何科学与非科学都是只是解释。说法而已。那么看来,唯一能做一下的,还只是运用经济学去切入基因粮食种植之类的冷门罢了。
2. 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txt全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回
内容预览:
3. 谭崇台的个人经历
1939年8月,19岁的谭崇台接到武大录取通知书;
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
1943-1944年,在湖南一家矿场当会计教育部举行了公开的留学生考试,后来国民政府教育部要从5000名大学生中选出300人赴国外留学,谭崇台最终以财经类第五名的成绩如愿以偿。谭崇台一口气向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等6所美国知名高校提出留学申请,3所高校当即答复同意,谭崇台最终选择了哈佛大学经济系;
1944年12月,谭崇台和6位留学生一起在昆明登上了一架美军运输机,在夜色的掩护下飞越“驼峰航线”转道印度。一个月后,谭崇台突然接到通知,在孟买登上2万吨级的运兵船“本森将军”号,穿过赤道,绕道澳大利亚、新西兰,历时40天抵达了美国西岸城市洛杉矶;
1945年,哈佛求学,师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列昂惕夫;
194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后到华盛顿“远东委员会”研究战后日本经济和赔偿问题;
1948年,谭崇台谢绝各方挽留,执意回国,回国后回到母校武汉大学任教,职称为副教授;
1952年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先后担任了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副秘书长、经济系副主任等职务;
1957年后,谭崇台虽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一如既往;
1978年,当了30年副教授后,终于成为教授。
1981年发表了第一篇发展经济学论文。
1985年出版了第一部发展经济学专著;
1987年成为国内第一个招收发展经济学博士的博导;
1991年他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08年出版《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至今谭老还在继续指教,并带有5名博士生(至2009年)
长期从事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被认为是将西方发展经济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型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建构,对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的经济发展理论,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末,以后逐渐形成一门学科,称为发展经济学,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趋于瓦解,亚、非、拉美三洲广大地区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在政治上走向独立,在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谋求发展,因而在世界上出现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它们原有的社会经济特征基本相似,经济上所显示的殖民地烙印大致相同,所处的国际环境无大差异。因此,它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得到许多类似的经验和教训。如何从这些问题、经验和教动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复杂的现象得到理论的解释,使政策措施得到理论的指导,是发展中国家提交给经济学界的任务。
5. 谁有发展经济学的(谭崇台版)课后习题答案,小弟急用啊,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有的话发到我邮箱
我也需要!!!难道哥您是西农的?!
6. 求电子版《发展经济学》,谭崇台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你老公我有 嘿嘿!!
记得采纳啊
7. 求 发展经济学概论 、制度经济学 书本的pdf
请留下编著者信息和出版社信息,并且留下邮箱
发展经济学概论有这些人的版本
谭崇台
何炼成
刘占军
制度经济学有这些人的版本
卢现祥
邹东涛
张卫东
罗必良
廖运凤
段文斌
刘秀生
8. 谁有《发展经济学》,谭崇台,1999
这书也有的,你过会儿去我资料那儿下载。哦,我发现的是2000年版。
9. 发展经济学对中国的启迪有什么
1、二元结构理论。早期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指出,发展中国家并存着两个部门:一个是传统的、落后的农业部门,一个是先进的、现代的工业部门。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农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劳动力还为工业部门提供农业剩余,如果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受阻,工业扩张就会减缓甚至停滞。 从新中国诞生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村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达2万多亿元,相当于同期社会资本存量的2/3。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向城市输送了近2亿劳动力,为城市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拉大了城乡差距。发展经济学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强调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把经济增长、工业化、人口流动与资本积累紧密联系起来,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变动规律,贴切的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城乡差别。 2、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二元结构理论虽然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差距,但过于关注工业扩张,忽视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以舒尔茨为代表的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家抨击了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做法,强调在工业化过程中应重视农业的发展,通过对农业的投入和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农业发展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本身就是发展的目标,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舒尔茨指出,技术停滞是传统农业落后和贫困的主要原因,不进行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就不能转变为现代农业。 我国农业发展一直滞后于城市工业,农业技术一直徘徊不前。1978年以来,农村改革经历了最初的十年繁荣发展后陷入“三农”瓶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3.28倍。发展经济学被引入中国后,对农业重要性的研究日渐深入人心,许多发展经济学研究者开始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为中国农业发展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指导。时至今日,国内的发展经济学研究者仍在对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着孜孜不倦的研究与努力。 3、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过大的资源耗费使环境的承载压力与日俱增,如何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直都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课题之一。早在1983年,谭崇台就发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为实现新的发展战略目标而奋斗》一文,文章指出:“在制定经济计划时,把生产、人口、资源和环境四个因素作统一的考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注意资源节约,并作好环境保护,对我国来说,是势在必行的。”他提出要“进一步大大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的观点。巴尼(Barney)在《公元2000年环境》(1986)中指出,不发达情形下的人口增长经常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快就会超过他们所依存的局部环境承受能力,使环境恶化,侵蚀和降低以前享有的生活质量,贫困往往是环境恶化和其他灾难的根源。拉尔夫的《我们的家园——地球》(1993)表明:“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发展本身应当是对此的部分答案”。所有这些研究为中国也为所有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展经济学推进了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国的快速发展也丰富繁荣了发展经济学这门学科。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日益深化,中国的发展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发展的聚焦点,中国面临的各种经济发展问题已成为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如中国的农民工问题、城镇化问题、失业与就业、金融风险、社会保障问题等等。正如谭崇台所总结的: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状况各有不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初始制度不论与发达国家今昔状况相比,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相互比较都具有极大的异质性和特殊性。尽管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世界多极化又是必然的归宿,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将提供丰富的发展经验,成为发展经济学永不枯竭的源泉,发展经济学是一门年轻而充满生命力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