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观经济学 第三题 一点思路也没有 跪求答案 谢谢了
答案是多少
2. 我对微观经济学的认识
有一次,在课堂上,同桌的同学开玩笑说,学习微观经济学这门课就像看偶像剧一样,虽然有故事情节,但是不论从哪一节开始看都不会影响对整体内容的理解,知识点都是分块的,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看。
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有故事情节这一点我是认同的,课上老师会举出实例来描述某个经济学原理得来的前因后果,由这个经济学原理引起的市场现象和找出生活当中实实在在、生动形象的例子或者老师自己以往的经历来验证这个经济学原理的正确性。但是,我总觉得任何文章都不能断章取意,经济学这种严谨的学科书籍当然也不能例外。我觉得看微观经济学更像是读一本推理小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市场上的两大主体是消费者和厂商,由此展开,消费者需求商品,对应需求曲线,厂商供给商品,对应供给曲线,再将两者结合,讲到需求与供给关系的基本原理及供求原理作用达到的市场均衡。讲到这里,我们肯定会有疑问为什么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非得是这样的。接下来,就介绍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形成的原因,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成本分析。讲完了消费者与厂商之后,就把他们放到市场当中,依次描述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这四种市场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其实,在知识点的编排上都是一脉相承,互相关联,有规律可循,有依据可依的。
微观经济学学到现在,有很多现象都激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那些现象与我原先的臆想有很大的出入。比如,如果某一农户获得丰收,他的收入会增加;但如果所有农户的收成都破丰收记录的话,则他(以及所有)的农场收入非但不增加,反而(都)会下降。又比如,政府对汽油供应商征税,最后运用供求原理分析出实际上消费者承担了大部分的税收,而非供应商。前者是受供给规律的影响且农产品是缺乏弹性的商品,后者则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且供给相对富有弹性,而需求相对缺乏弹性。细细体味,经济学中的很多例子看似有其诡异和神奇之处,其实都是有理由可以解释的,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掌握,研究和探索。
有人说,当你认真系统地学习经济学之后,你将会用一种同以往迥异的目光去审视整个世界。以后我买东西的时候不会仅仅关注它的价格如何变动,而会想想是什么导致了它的价格变动;大学本科毕业后我是出国,考研,还是工作,选择哪个我的机会成本会相对小些;平常复习各门功课的时间应该如何分布才能保证各科成绩最能相辅相成。经济学是一门帮助增强洞察能力和保障选择效率的学问,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就像老师说的,精通经济学的人在炒股的时候也会比别人更胜一筹。
由衷而言,我不能不为经济学世界里的种种奥妙所折服。以上仅为我个人学习了微观经济学之后的一些浅薄的认识。
3.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 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 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 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 歧。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 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即资源流动没有任何障碍;完全理性,即消费者与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的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4. 两个思考的问题,从微观经济学方面给点思路,谢谢
a) Pollution is considered a source of negative market externalities. With the presence of a negative externality, there is an implied social cost(pollution) to the economy in addition to its normal cost of proction. Therefore, the real market equilibrium will not be reached unless the real cost has been fully accounted for. By levying a pollution tax(either on procers or consumers), the market addresses and takes into account such social cost. If the tax is exactly the full amount of the externality, the market reaches the equilibrium.
b) If the tax is levied on procers, the supply curve will shift left, driving the equilibrium price up and equilibrium quantity down. In the short run, consumers tend NOT to change their consumption behavior, leaving their demand for alcohol relatively inelastic---the price will go up while the quantity demanded decreases only by a small amount. In the long run, consumers are more responsive to higher price by switching to substitutes of alcohols---thus decreasing the quantity demanded in the long run. DWL is likely to be greater in the fifth year.
5.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当代西方经济学在其历史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之上 ,运用了个量和总量研究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和动态研究法、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法、数理模型分析法、制度分析法来研究了一般的资源配置问题。本文主要对这几种方法进行评述 ,并从中寻找它对我国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借鉴意义。
实证分析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分析。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其他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具有的共性就是它的科学性。要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首先必须揭示各种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正确回答客观事实是怎样的,而这正是要通过实证分析来达到的。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是指排除了主观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做客观分析,它只考虑经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的只是客观事物“是什么”。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说明某一具体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标准,它要回答的是某一事物“应该是什么”。它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所以,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应该把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二、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也称均衡分析,它是指对经济运行的一种短期分析。它主要研究什么是均衡状态,以及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条件,但它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和所需的时间。如果把时间因素导入经济分析,具体分析当自变量发生变化后,原来的均衡点怎样过渡到新的均衡点的实际变化过程,这就是动态分析。由于动态分析的重点是研究实际变化的过程,因此,它也称为过程分析。
三、存量与流量分析存量与流量是经济分析中经常遇到的两个重要概念。搞清存量与流量的概念,并分析它们间的关系,对于理解经济活动的数量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如:2001年12月31日我国银行储蓄存款总额数,国家固定资产总额数等。所谓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的数值。如:2001年全年我国银行储蓄存款总额数,国家固定资产总额等。
四、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所谓边际(marginal)分析有两层含义:一是增量的意思,二是一定数量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增量,这一增量在数字上可正也可负。因此边际概念就是指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的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增量。
6. 微观经济学,这题的解题思路看不懂
首先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需求对价格的变化的反应,公式如图中即为,e=-(dQ/dP)*(P/Q)
我想您看不懂的应该是这里吧,dQ/dp为什么等于-M(-N)P^(-N-1)
dQ/dp 相当于在这一点求函数的一阶导数。视M、N为常数。幂函数的导数公式:(x^a)'=ax^(a-1)。就可以得到原题中的答案。
需求的收入弹性同理。
关于导数:
http://ke..com/link?url=GEWiVNrb2Zn-o2WC09Y1XNEit2_clz_hQfH_YThNjHaK5SFQ9J09nytnk4gZzVz-fuicRLCTxaCqkaYxsFCYUK
请参考相关高数教材。
经济学是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
7.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研究内容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 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 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 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 歧。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 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即资源流动没有任何障碍;完全理性,即消费者与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的获得各种市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