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蒙代尔三角里独立的货币政策是什么意思
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内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容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三元悖论原则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论断
B. 请问:国际经济学的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不可能三角”指什么有没有“不可能三角”不成立的时候
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
关于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初,弗莱明和蒙代尔认为:资本的自由流动、货币完全独立、汇率稳定三项目标中,一国政府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项。这一结论被后人称为“蒙代尔三角”。克鲁格曼在199B年初发表的一篇讨论亚洲金融危机的文章中,也谈到“蒙代尔三角”的问题,他称之为“The eternal triangle”(永恒的三角形);国内学者易纲总结为“蒙代尔一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形”,并且提出X+Y+M=2定理。
美国财长斯诺访华也传达了同样的观点。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要扩大对外开放,从中国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应该实施由市场供求决定的灵活的汇率制度。政府不要干预过多,否则不可能存在比较独立的货币政策。关于央行的此次紧缩银根的行动,国内有看法认为,央行最终选择提高准备金率来控制过快的国内信贷增长,这种选择显然受到我国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约束,汇率稳定优先的考虑使得央行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事实上,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并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目前我国M并不等于1。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影响生产和消费的渠道并不畅通,没有形成市场供求决定意义上的利率。按照“先利率,后汇率”的开放原则,利率的市场化比汇率放开更紧要。因此在我国建立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体系前,必须保持汇率稳定,以减少风险和波动。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 蒙代尔所言,中国货币政策最大的成就就是保持了外汇稳定。外汇稳定已成为中国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基础和指导方针。中国应当坚持稳定的汇率制度。如果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将给中国经济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并很可能使中国重蹈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覆辙。
C. 三元悖论下货币的政策选择:两位央行行长讲话有何深意
三元悖论原则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论断。但是,该理论是高度抽象的,只考虑了极端的情况,即完全的货币政策独立、完全的固定汇率和完全的资本自由流动,并没有论及中间情况。正如弗兰克尔指出的,“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为什么不可以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两个目标的抉择中各放弃一半,从而实现一半的汇率稳定和一半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不能不说是“三元悖论”理论在具体目标选择问题分析方面的局限。蒙代尔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根据“三元悖论”原则,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的组合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是这一组合在现实中有效的前提是在假设一国外汇储备无上限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实际上,现实中一国的外汇储备不可能无上限,一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再巨大,与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相比也是力量薄弱的,一旦中央银行耗尽外汇储备仍无力扭转国际投资者的贬值预期,则其在外汇市场上将无法继续托市,固定汇率制也将彻底崩溃。因此,一国即使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巨大的国际游资压力下,往往也很难保证固定汇率制度能够得以继续。[1]
D. 三元悖论的简介
三元悖论原则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论断。但是,该理论是高度抽象的,只考虑了极端的情况,即完全的货币政策独立、完全的固定汇率和完全的资本自由流动,并没有论及中间情况。正如弗兰克尔指出的,“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为什么不可以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两个目标的抉择中各放弃一半,从而实现一半的汇率稳定和一半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不能不说是“三元悖论”理论在具体目标选择问题分析方面的局限。
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根据“三元悖论”原则,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的组合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是这一组合在现实中有效的前提是在假设一国外汇储备无上限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实际上,现实中一国的外汇储备不可能无上限,一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再巨大,与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相比也是力量薄弱的,一旦中央银行耗尽外汇储备仍无力扭转国际投资者的贬值预期,则其在外汇市场上将无法继续托市,固定汇率制也将彻底崩溃。因此,一国即使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巨大的国际游资压力下,往往也很难保证固定汇率制度能够得以继续。
E. 《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第八章的知识点有哪些
《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第八章的知识点包含国际传导机制、贸易乘数理论、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
F. 什么是蒙代尔三角形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在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国际经济情况以后,提出了支持固定汇率制度回的观点。20世纪答60年代,蒙代尔和J.</WBR>马库斯·弗莱明(J.Marcus Flemins)提出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WBR>Fleming Model)对开放经济下的ISLM模型进行了分析,</WBR>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根据上述原理画出了一个三角形,他称其为“永恒</WBR>的三角形”(The Eternal Triangle),从而清晰地展示了“蒙代尔三角”</WBR>的内在原理。
G. 三元悖论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搞不太懂
三元悖论原则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论断。但是,该理论是高度抽象的,只考虑了极端的情况,即完全的货币政策独立、完全的固定汇率和完全的资本自由流动,并没有论及中间情况。正如弗兰克尔指出的,“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为什么不可以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两个目标的抉择中各放弃一半,从而实现一半的汇率稳定和一半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不能不说是“三元悖论”理论在具体目标选择问题分析方面的局限。
蒙代尔
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根据“三元悖论”原则,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的组合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是这一组合在现实中有效的前提是在假设一国外汇储备无上限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实际上,现实中一国的外汇储备不可能无上限,一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再巨大,与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相比也是力量薄弱的,一旦中央银行耗尽外汇储备仍无力扭转国际投资者的贬值预期,则其在外汇市场上将无法继续托市,固定汇率制也将彻底崩溃。因此,一国即使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巨大的国际游资压力下,往往也很难保证固定汇率制度能够得以继续。[1]
H. 一个人国家的政策选择为什么会存在 三元悖论
三元悖来论其含义是:本国自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三元悖论’的时期,同时控制汇率并实行独立的国内货币政策正在变得越来越难。如果中国仍然将汇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那么代价就是不得不“输入”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
三元悖论原则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论断。是高度抽象的理论,太深奥了。你想了解全部还是需要网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