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学十大原理各举一个身边的例子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这个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下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如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语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以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
还可以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人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并不是住房和伙食的钱,因为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真正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但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假设一架飞机的乘客票价是500美元,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多摘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收益也高了。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当你的一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员竞争。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他们也相互竞争,因为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在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盖自己住的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出卖什么时关注价格,所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如某一个地方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他是一个垄断者。这口井的所有者并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可以随意定价。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另一个办法,就是政府再造一口井或多个,以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1993年,平均美国人的收入为2.5万美元。同一年,平均墨西哥人的收入为7000美元,而平均尼日利亚人的收入为1500美元。这种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高收入国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由于期间货币量每月增加了3倍,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000万马克。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例如,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因此,对价格的变动作出完全的调整之前,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2. 帮忙解释一下《微观经济学》关于机会成本的一个例子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通常包括两部分:
1、使用他人资源的机会成本,即付给资源拥有者的货币代价被称作显性成本。
2、因为使用自有资源而放弃其他可能性中得到的最大回报的那个代价,也被称为隐性成本。
店主若保存产品,则没有150万元用于购买新货物;所以不购买150元的货物时机会成本。
另150万购入新的货物,收益会大于150万,不会以原价卖出的。
3. 微观经济学中无差异曲线是咋回事请用通俗的简单例子说明下
无差异曲线的来前提条件是消费源A、B两种(或说两类)商品,这两种商品可以替代。在获得相同满足感(效用水平)的情况下,要多消费A必然以少消费B为代价。在所有能给你带来这样相同效用水平的A、B两种不同组合的消费的点连成轨迹,就是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是相同效用水平,也就是给你带来的满足感都是一样的,因此才称为无差异,但是消费组合数不一样。每一条无差异曲线都代表一个效用水平的大小,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因此不能相交。如相交就不是两条无差异曲线了,就变成是一条了。
4. 帮忙解释一下《微观经济学》关于机会成本的一个例子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通常包括两部分:
1、使用他人资源的机会成本,即付给资源拥有者的货币代价被称作显性成本。
2、因为使用自有资源而放弃其他可能性中得到的最大回报的那个代价,也被称为隐性成本。
店主若保存产品,则没有150万元用于购买新货物;所以不购买150元的货物时机会成本。
另150万购入新的货物,收益会大于150万,不会以原价卖出的。
5. 微观经济学中举几个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例子
贸易主要是比较优势,很基础的贸易理论,李嘉图的年代就有说明。
具体的要看可以参考一般的国际贸易的课本最前面几章,或者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
比如:a一小时写100个软件或擦200块玻璃,b一小时写50个软件或擦20块玻璃。
绝对优势:a每一项都比b强
比较优势:相对来说b在写软件上更有优势,因为擦玻璃效率更糟糕。
6.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 举生活中的例子并加以说明
微观是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分析,属于个量分析,宏观是整个经济社会的行为分析,是总量分析的内容。两者主要的分歧在于是否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微观经济描述的是在市场机则的自动调节下就能实现经济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而宏观则主张政府的积极干预以弥补市场自动调节的缺陷。你比如说企业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动进行价格、产量控制等行为决策均属于微观经济的内容,而政府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经济目标所实施的战略方针如采取货币政策以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出口需求就是宏观的范畴。
7. 说几个属于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事例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是希腊文“μικρο”的意译,原意是“小\\\")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有效的。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歧。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即资源流动没有任何障碍;完全理性,即消费者与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的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8. 大一微观经济学关于生活举例
比如供给理论
价格越高供给越多
供给越多又导致价格下降
“蒜你狠”现象就是这一原因
前一年供给少了,大蒜价格疯涨
导致第二年大蒜供给增加
使得价格又大幅度下降
9. 谁能举几个微观经济学中正常品和劣等品的例子
经济学中,商品可以分为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两类。正常品和低档品的区别在于:正常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变动,即:正常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减少。低档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的变动,即:低档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增加。一般的商品都是正常商品,而劣等品吗?比如肥皂吧,当人们的收入比较低的时候,一般会选择肥皂来清洗衣物,当收入较高的时候可能就会选择洗衣粉或洗衣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