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会计学和税法的税收学是经济学里的两大分支吗
不是的,经济学的发展曾经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和税收学都属于财会类,比经济学范围小。
② 经济学税收问题,求解答
第一题,随意假设税款由买方或卖房承担。例如由买方承担,则其税后需求曲线为q=50-2(p+5),即q=40-2p,与供给曲线的交点为p=13,原本交点为p=15,即买方承担了[5-(15-13)]即3元的税额,卖方承担了5-3=2元的税额。(假设卖方承担税款结论相同)
第二题,厂商的有效规模为q=25,(取atc的导数为0),平均成本(也是价格)为p=125。当税收全部由厂商承担时,如果税后收入低于125,会鼓励厂商退出(直到使税后收入提高至125为止)。因此最后的结果必然为税前价格为125/(1-10%)=138 8/9,即税收完全由消费者承担。(如果由消费者承担全部税收,那么价格调整使厂商收入低于125时会鼓励厂商退出,从而使价格无法低于125,即税收确实全部由消费者承担)p=138 8/9对应的需求量为q=1222 2/9,相比于之前的需求量q=1250差了27 7/9,即退出了1家厂商。(舍小数取整)
那个图怎么看的啊,当供给曲线水平的时候,征税使得供给曲线向上平移,平移量为税收量,由于之后与需求曲线的交点与原交点的纵坐标差等于税收量(原因是供给曲线水平,向上平移时完全没有横向映射,是这个词没错吧),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是kx+b=ax+c的交点纵坐标为a(c-b)/(k-a)+c,kx+b+n=ax+c的纵坐标为a(c-b-n)/(k-a)+c,两者之差为-an/(k-a),显然,k越大,这个数的绝对值就越小(k为正无穷时,这个数为0),k越小,这个数的绝对值就越大(当k为0时,这个数为n)。
③ 用经济学的知识说明税收的意义
一、组织财政收入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成为中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收入逐年大幅度上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税收来源的广泛性。
税收不仅可以对流转额征税,还可以对各种收益、资源、财产、行为征税;不仅可以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征税,还可以对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征税;等等。税收保证财政收入来源的广泛性,是其他任何一种财政收入形式不能比拟的。
(二)税收收入的及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因此税收就把财政收入建立在及时、稳定、可靠的基础之上,成为国家满足公共需要的主要财力保障。
二、配置资源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但市场配置资源,也有它的局限性,可能出现市场失灵(如无法提供公共产品、外部效应、自然垄断等)。这时,就有必要通过税收保证公共产品的提供,以税收纠正外部效应,以税收配合价格调节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企业和行业的生产,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
三、调节需求总量的作用
税收对需求总量进行调节,以促进经济稳定,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运用税收对经济的内在稳定功能,自动调节总需求。累进所得税制可以在需求过热时,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自动增加课税,以抑制过度的总需求;反之,亦然。从而,起到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的作用。
(二)根据经济情况变化,制定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来实现经济稳定。在总需求过度引起经济膨胀时,选择紧缩性的税收政策,包括提高税率、增加税种、取消某些税收减免等,扩大征税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压缩社会总需求,达到经济稳定的目的;反之,则采取扩张性的税收政策,如降低税率、减少税种、增加某些税收减免等,减少征税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刺激社会总需求,达到经济稳定的目的。
四、调节经济结构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对改善国民经济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税收涉及面广,通过合理设置税种,确定税率,可以鼓励薄弱部门的发展,限制畸形部门的发展,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
(二)促进产品结构合理化。通过税收配合国家价格政策,运用高低不同的税率,调节产品之间的利润差别,促进产品结构合理化。
(三)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通过对生活必须消费品和奢侈消费品采取区别对待的税收政策,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此外,通过税收调节,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组织结构、流通交换结构等的合理化,同学们可以自己对此做出总结归纳。
五、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决定的分配机制,不可避免地会拉大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客观上要求通过税收调节,缩小这种收入差距。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公平收入分配。通过开征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可以适当调节个人间的收入水平,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鼓励平等竞争。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由于价格、资源等外部因素引起的不平等竞争,需要通过税收进行合理调节,以创造平等竞争的经济环境,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六、保护国家权益的作用
税收是对外开放进程中保护国家权益的重要手段。税收在这方面的作用,主要有:
(一)根据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与各国进行税收谈判,签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以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技术交往。
(二)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进口商品征收进口关税,保护国内市场和幼稚产业,维护国家的经济独立和经济利益。
(三)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某些出口产品征收出口关税,以限制国内紧缺资源的外流,保证国内生产、生活的需要。
(四)为扩大出口,实行出口退税制度,鼓励国内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增强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根据发展生产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设备,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
(六)对外国人和外国企业来源于中国的收入和所得征收所得税,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七、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仍然存在着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矛盾,因此,必须加强税收监督,督促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有:
(一)保证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偷逃税款的现象,使国家财政收入遭受严重损失,因此,必须加强税收监督,严肃税收法令和纳税纪律,才能保证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保证经济杠杆作用的充分发挥。通过税收监督,可以了解税收政策的效应,有利于协调税收活动同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相吻合,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同时,将搜集到的税收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可以使税收更好地发挥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1]
(三)保证国家税法的正确贯彻执行。通过税收监督,可以揭露、制止和查处违反国家税法的行为,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从而保证国家税法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
(四)保证社会经济运行的良好秩序。通过税收监督,积极配合公安、司法、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自觉维护社会主义财经纪律,保证社会经济运行的良好秩序。
④ 谁那里有税收经济学的复习资料,跪求
网络文库网页链接
名词解释
1、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向国家缴纳税款而承受的货币损失或经济福利损失。
2、税收超额负担:税收造成了价格的扭曲,使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低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这样,价格便不能真实反映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因此损害了价格作为引导资源有效配置的信号作用,造成了额外的经济效率损失,这称之为税收的额外负担。
3、税收弹性:税收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税制设计应当使税收具有较好的弹性,一般来说应使ET≥1。 4、
税收乘数:税收乘数反映了税收与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示为△Y/△T=-b/(1-b)。税收乘数为负值,表明税收变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呈反方向,即税收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减少,税收减小,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5、税收转嫁: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名义上缴纳税款之后,主要以改变价格方式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过程。
6、弹性反比法则是指为使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商品课税的税率应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商品应实行高税率,弹性大的商品应实行低税率。
7、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采取一定的方式转嫁之后最终的归宿,即税负运动的终点。
8、税收效率:税收效率指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它可以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和税收本身效率两个方面。
9、税收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社会和经济目标,通过一定的税收手段,调整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给以强制性刺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市场机制运行的一种经济活动及其准则。
10、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税收对经济所起的调节作用,税收效应可以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⑤ 税法属于经济学里的哪方面
税收是国家凭复借政治权力参与国制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是国家主权在经济上的重要体现;主要通过税种、税率、减免税、税负、征管等要素调节各方经济利益,影响经济发展。
⑥ 如何理解税收的概念 政府经济学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出租车行业出现出租车司机上访、大规模的停运、司机劳累猝死等事件,一时间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行业。虽然各个地区和城市出租车行业事件的直接原因不尽雷同,但这些事件的不断涌现暴露了行业内部矛盾尖锐,行业内各群体利益分配严重失衡的现状。从而也引起了相关人士与社会大众对一直以来政府对出租车行业的严格规制措施产生了质疑。本文从经济学和法学角度分析此行业政府规制措施的现状和引起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希望寻找出出租车行业政府规制失效的内在原因,对这一行业的政府规制措施的改进和完善提出建议。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关于政府规制方面的理论,本文是从经济学和法学两个学科来阐述,希望借此对政府规制的理解更加立体和透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出租车行业进行政府规制的原因,随后分四个阶段介绍了30年来我国出租车行业政府规制的演变历程。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当前出租车行业政府规制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文章没有结合具体的城市进行样本分析,因为主要是各个城市出现的问题有共性,只是突出性和严重性不同而已。随之本文运用经济学和法学理论分析了现行主要三种规制手段的不合理性。第三部分通过对西欧(瑞典和英国)、日本、新西兰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出租车行业政府规制方面的经验介绍,终结出它们各自成功的共性,为我国此行业政府规制完善提供实践上的参考。第四部分提出了出租车行业政府规制的完善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针对现行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改善我国出租车行业规制方式过度导致行业主体冲突严重的现状。并希望我国出租车行业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能够不断提高,人民享受更好的出租车这一便利的出行服务。从我国出租车行业的政府规制问题也体现出了我国政府理念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距离服务型政府、公共政府、法治政府仍然有相当的路程和困难要去克服,在这一过程中,法律或者是法治起到中枢的作用,重视法治建设,是推进我国改革事业和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重要前提。去底下参考资料看看,
⑦ 经济学中的“税收楔子”是什么意思
是指政府税收在供求关系曲线之间打入一个“楔子”使得供应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偏移 导致无谓的社会总收益减少 建议你看一些经济学方面的书或者网上资料 一两句话可能解释不清楚
⑧ 请教经济学关于税收的问题
我来回答你:假设企业A与B,A卖东西给B,B销售东西给别人,第一步当A卖给内B东西容时,A给B开增值税发票,B就需要把所有的发票金额支付,也就是B承担税额,A给代收了,然后A再向税务局交纳税。第二步B销售东西时,也给别人开发票,代收税金,但是B在买东西时曾经交纳的税金可以来抵扣销售东西时的税金,加入B在购买时交了20的税金,在销售时代收了50的税金,B就可以向税务局交纳30的税金。
⑨ 关于经济学中税收的问题
无论向买家还是向卖家征税,结果都是提高商品价格,供求关系两方都受到影回响。所以说答是分摊税收。
至于谁把钱交给政府,则是执行上的问题啊,你给钱或是我给钱,对于商品价格
和供求关系或许有同样的影响,但毕竟是政府找你要钱还是找我要钱,这当然
是不一样的呀。
⑩ 《税收经济学》中非服从成本是指什么
非服从成本说的应该是税费中的行政收费,税收属于法律规定的强制财政收入,而相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收费征收方式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但你不交又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