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理经济学是指一本书还是一门课
忍不了了。。。。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学科啊,不是“管理学+经济学”,更不是给大众看得管理书籍。我推荐你看MauriceCharles的管理经济学,我带的研究生课程教材就是那本。国内的教材,清华大学的陈章武是专门搞管理经济学的,他的教材值得一看。@虢琴,你学长给你推荐的书和期刊,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水平很高,有的很差,建议你咨询下老师的意见。就期刊方面,管理世界在国内的水平算很高的,不过以大一的水平来看着实过于困难。经济研究的文章经常有错误,经常被海外的学者诟病,但是国内学者评职称还是很看重经济研究的。我推荐你看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很多文章翻译自英文版,又增添了很多本土的案例。这本期刊本来是我的好朋友陈乐宗先生的晨兴集团做的,后来转让给复兴集团。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里很多的内容学术性不强,但是比较贴近管理实际,案例更新也快,适合大一学生去读。另外,我一直让我们系的本科生读经济观察报,也推荐你读,每周都读,积累个两年,水平会有飞跃。@张泰鑫,巴菲特的话明显经过了夸张,而且杰克韦尔奇的经验并不适用于所有管理环境。毕竟巴菲特的优势在于价值投资,对于管理他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相比之下,彼得德鲁克的管理著作水平要远远高于巴菲特和杰克韦尔奇。如果要潜心研究管理,还是推荐从泰勒的著作开始看起,结合经济学和数学的知识,一点点积累才好。是我多年教学和研究的经验吧,可能不适用于天赋极高的人,因为本身我的天赋就不高。也不希望跟巴菲特的死忠辩论。
2. 请教一道管理经济学的题目,我们的老师是老外,留了道英语题目,不知道怎么做,请大家帮帮忙,谢谢了.
^1 expected value=10%*2000+40%*5000+50%6000=5200
2 variance=10%*(1000-5200)^2+40%*(5000-5200)^2+50%*(6000-5200)^2=2100000(^2是平方的意思)
stardard deviation=2100000开平方(数学符号专打不属出来)=1449
3 if the second project has the same expectation but smaller standard deviation then you should choose the second the project, the reason is that the expected profit of the second profect is the same as the first one but contains smaller risk
3. 《管理经济学》老师布置的作业:企业为什么从较小规模发展到较大规模,但有没有发展下去如何解释这一现
企业为什么从较小规模发展到较大规模,从生存学意义讲,这是成长的必然规律,如同人必须经历从小孩到大人一样的成长过程,企业规模多指生产利润的能力,资产增值的效力和市场占有率及经营多元化扩张能力。从社会竞争角度讲,企业过小就会被大企业欺负,甚至被吃掉。企业从小规模如果能够做到大规模,意味着企业经营管理路线正确,战略方向对头,领导得力和企业管理到位。当然,企业规模发展会受到一定条件和因素制约,比如说,会受到市场环境、经营者观念和知识结构、组织结构和管理水平、市场因素等要素影响。总之,经营管理必须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制约和干扰,按照把企业从小做到大的规律来引领企业未来的发展。至于企业没有发展下去的条件和原因也会有许多,我们知道,不会开车的人要想开车,必须要经过一个客观的训练学习过程,对于做不大的企业来讲,如同不会开车的人去开车,即使在宽阔的道路上去行驶,也会感到心惊肉跳,没有安全感,操作不扎实。做大企业不在于商品多么出奇,市场上什么商品都没有不被人模仿生产出来的,只有组织驾驭和掌控能力,才是做大企业的根本。比如说,一些企业饮料卖不过另外一些企业的饮料,如果说产品没有销售好的企业优质是一个原因,还会有另外一个可以测量的原因,就是领导组织水平是不是也不如产品销售业绩优质的企业。举个例子可能不恰当,但能说明这个问题:比如说,一家医院有10名专家医师,但配置了一名没有经营管理医院手腕的外行,那么这家医院最后能干大吗?相反,如果这家医院有一位经营管理专家级别的院长,完全可以利用现有资源为基础,再整合新资源做强、做大医院,使医院发展规模达到较理想的目标。于是,企业规模从小做到大,关键原因,领军人物需要深思。
4. 管理经济学老师提出的争议了两节课的题目,求高人解答!!!!!急~~~~~~~
其实楼来主不必为这条题目伤脑源筋。你的理解已经接近问题核心了。
效率是由差额而非定额产生的。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定额将会抹杀效率。你们这条题目只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个:工资——这个是定额因素。对于定额因素,一定要给予能促使其发展的‘后力’。这就是督促。你如果让收入固定的人去自己做自己的事而不理睬,那么他的两个实践因素中(获得的定额工资与工作量),工作量减少,自然能对他自己的惰性满足有利。而人是利益的动物。
第二个:环境因素。管理学中有关于环境转移管理方法的论述。你必须确定谁对谁的管理在某种环境下是最为有效的。这就是这条题的东西——很容易嘛!
希望能帮到楼主。
5. 请教大侠们川大考博《管理经济学》该如何复习
每次复习时,先不忙看书,而是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包括思路)回想一遍,概念、公式及推回导方答法先默写一遍,然后再和课本、笔记相对照,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哪些忘了,想一想为什么会错、会忘。针对存在的问题,再看书学习,必然留下深刻印象,经久不忘。这种回忆,既可检验课堂听课效果,增强记忆,又使随后看书复习重点明确、有的放矢。对于课后复习来说,确能深化理解,强化记忆。
6. 管理经济学概论 心得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使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成本效率管理的科学。虽然康老师安慰门外汉的我不必完全懂,了解关系和观念即可。但是让老师欣慰的是在修完后,经济学的书已经看得懂,也可以知道在谈些什么,也可以从中学习成长。对于经济学的书都会随手拾来阅读,深得乐趣。
2、涵盖范围很大,凡举如个体经济学,总体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的总体整合性的科学。内容包括需求和供给理论,生产经济学,成本分析,四种竞争市场区隔,订价策略,国际经贸,策略性思考与决策。观念上包括;边际与平均值,存量与流量.
一味可口的“心灵鸡汤”——《管理经济学》学习心得
记忆中,似乎好久没有这样轻松了,四天的集中学习已经结束,然而学习所带来的脑力激荡和兴奋感却久久不能挥去,工作的困惑在学习的激化下终于得到释放,那真是一种久违了的快感。
原来学习,是一种压力,也可以是一种心灵的“鸡汤”,把长久积压在工作中的枯燥和繁琐,在瞬间转化成为前进的动力。
----智力和思维的一种训练
作为EMBA课程中的基础学科,管理经济学无疑就像是金字塔的地基般重要和充满力量。刚刚结束管理经济学的学习,我还沉浸在大量的图表和曲线的漩涡中。至于谈起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心得,一方面是感叹它的深奥,另一方面却埋怨课时太少,毫无疑问,它已经开始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张军教授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管理经济学是对我们智力和思维的一种训练”,自从第一天听到这句话起,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剩余时间事实上就是对这句话不断加以印证的过程,它几乎要对我的智力和思维引发不可思议的“第二次发育”了,真的是个神奇的玩意。
----逻辑分析方法和思维模式
这门课概念性强,出现了我平时很少接触到的专有名词,例如:“市场均衡”、“需求弹性”、“边际收益”、“规模报酬”等,而且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但是,通过学习的熏陶,我意外的发现它对我的影响潜移默化,我在工作中分析问题时,已经不由自主地开始应用这些看似抽象的模型来写写画画了,这时我才感受到这门课对我思维方式的冲击有多大。
在我所从事的工作中,通常备受推崇的是精确的调查、出彩的创意和大胆的手笔,却往往忽略这些创意和决策背后所蕴涵的经济原理和思维方法,经常使用的头脑风暴法原来也可以这样理性。我们的项目分析通常只是对一个创意的论证,其实在掌握了这门学科的逻辑分析方法和思维模式后,是可以设计和创造出一些更富于创意的商业模式的。至少现在的我觉得,管理经济学已经不像刚开始接触时那么复杂难懂,而变得如智益玩具般充满魔力和吸引力。
----冷静的思考和运用
我承认,最初来参加EMBA学习的目的多少是有一些功利性的,总是期望着学习中的奇迹出现,马上可以把课程上的知识转化为触手可得的公司利润,正是管理经济学这门课改变了我,它让我感觉到从前我在学习方面的不足和幼稚。
原先总是觉得自己很善于学习,在事业上是一个幸运儿。改变就在第四天学习结束的那个晚上,我开始审视自己,就像从来没有怎么认真地照镜子一样,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其实存在很多缺陷,而我这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其实都是如履薄冰的巧合,很多时候都是靠所谓的经验和感觉作出“危险”的判断和决策,所以,成熟正确的逻辑分析方法和理论对于一个真正的管理者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直觉告诉我,管理经济学知识是每一个想成功和已经成功的企业管理者所必须掌握的,它对于我们的重要程度绝不亚于身体中的维生素。
——重新认识预习
另外,通过这次学习,我重新捡起了预习这个学习方法。因为EMBA的学习特点是集中学习,课时少,学习强度却很大,所以课前的预习变得尤为重要,这样才可以确保上课的学习质量。
学习不是每个月的几堂课就可以解决,学习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人生态度。其实不仅是需要预习,还需要演习,只有把课堂上的知识转化成为生活和工作中一把“钥匙”,才能尝试着开启智慧大门。
7. 做企业内部培训,管理经济学讲的比较好的老师有哪些,请推荐一下!
聚成企业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面向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培训服务,内容涵盖了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团队建设、客户服务、品牌战略、企业文化、国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研修等企业最需要的十大类别,产品包括大型公开课、在线商学院、华商书院商界领袖博学班、企业内训咨询、精品班、全球商界领袖大讲坛及其他高端论坛等,基本满足了企业和社会各层次人才的再学习需求。
8. 四川大学谢薇老师和刘苹老师哪位教管理经济学教得好
我不认识二位老师,但据我对川大的了解,里面没一个吃干饭的,都不错
9. 哪些《管理经济学》教材值得推荐
忍不了了。。。。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学科啊,不是“管理学+经济学”,更不是给大众看得管理书籍。 我推荐你看Maurice Charles的管理经济学,我带的研究生课程教材就是那本。国内的教材,清华大学的陈章武是专门搞管理经济学的,他的教材值得一看。 @虢琴,你学长给你推荐的书和期刊,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水平很高,有的很差,建议你咨询下老师的意见。就期刊方面,管理世界在国内的水平算很高的,不过以大一的水平来看着实过于困难。经济研究的文章经常有错误,经常被海外的学者诟病,但是国内学者评职称还是很看重经济研究的。我推荐你看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很多文章翻译自英文版,又增添了很多本土的案例。这本期刊本来是我的好朋友陈乐宗先生的晨兴集团做的,后来转让给复兴集团。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里很多的内容学术性不强,但是比较贴近管理实际,案例更新也快,适合大一学生去读。另外,我一直让我们系的本科生读经济观察报,也推荐你读,每周都读,积累个两年,水平会有飞跃。 @张泰鑫,巴菲特的话明显经过了夸张,而且杰克韦尔奇的经验并不适用于所有管理环境。毕竟巴菲特的优势在于价值投资,对于管理他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相比之下,彼得德鲁克的管理著作水平要远远高于巴菲特和杰克韦尔奇。 如果要潜心研究管理,还是推荐从泰勒的著作开始看起,结合经济学和数学的知识,一点点积累才好。 是我多年教学和研究的经验吧,可能不适用于天赋极高的人,因为本身我的天赋就不高。也不希望跟巴菲特的死忠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