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最新txt全集下载
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专:
内容预览:
抓大放小属与意外之财(1)
李先生是一位老彩民,却不是一位资深彩民,用李先生自己的话说,他买彩票纯属娱乐。他平时每周大概买10块钱的彩票,不图中大奖,就图找一乐。这么多年彩票买下来,他也中了好几回小奖。不过,他总是随手就把这钱给花掉了,如果中了两块钱,就给小女儿买根棒棒糖;中的稍微多一点,到了几百块钱,就拿出去请朋友们吃饭,喝得高兴了,还往往倒贴钱进去。这么多年下来,李先生的“彩票收入账户”里不但一分钱没有,还往往有亏空,得拿其他的钱进来补。
后来,李先生居然中了大奖,奖金好几百万。这次李先生一反常态,没有声张,既没有请朋友吃饭,也没去给女儿买棒棒糖。回家跟老婆商量之后,夫妻俩决定把这笔钱存起来,等有机会拿出来投资。正赶上了金融危机爆发,投资环境不太好,夫妻俩就一直把这笔钱放在银行里,到现在还没动过一个子儿呢!
传统经济学有一个概念,叫“边际消费率”。简单来讲,就是指每赚1块钱,会将多少钱拿出来用……
Ⅱ 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有何感想
每个人每天都在面临选择和决策,但这些选择并非全都是“理性”的,恰恰相反,人们过去的经验、满足的假想、不精确的参照系等因素的影响,时常会做出有损最大利益的“非理性”选择。行为经济学更深地洞悉了人们思维深处的奥秘,指出生活中“荒唐”决策的本质,探究非理性行为的规律,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会连续授给行为经济学家的原因。
人们很多看似荒诞的经济行为,其实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起亚当·斯密那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这只手更加敏感、细腻,带着浓浓的人情味儿。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本来就是经济学永恒不变的主题,所以。行为经济学跟每个人相关,跟每个企业相关。它有时候像那个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孩子,虽然道明了真相,但是人在面对真相的时候多少有点尴尬。
Ⅲ 行为经济学的四大结论是什么
行为经济学是作为实用的经济学,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行为经济学开始用人们生活中比比皆是的决策例子作为实验内容,直接挑战传统经济学的几个关键假设。
行为经济学的四大结论是:
1· 前景理论 2· 后悔理论 3· 过度反应理论 4· 过度自信理论
Ⅳ 《日常工作中的行为经济学》
第一章 不讲理的上司——自信过度只对特定人员苛刻的领导所谓“我不会被解雇”的含糊根据招致自我毁灭的过度乐观测试一下你自己的自信过度值耳目灵通的上司就永远正确吗?第二章 无法拓展业务的真实理由——认知不协调无法签订合同到底是谁的错过诿于人,功归于己不是当事人却能夸夸其谈第三章 拐弯抹角者事竟成——表述效应为什么感觉不到工资的增长?妄图在自助餐上吃回本钱的荒谬选择中等价位套餐是因为受到店家的诱导吗?应该将子女抚养权判给哪一方?利用上升偏好来协助应酬和约会的成功第四章 正确衡量得失的方法——价值函数因为遭受损失而胡搅蛮缠的顾客可以2万日元卖出的白酒却不愿花1万日元购入对闲置电脑连接线要高价的出售人难以计量的居住环境与健康的“拥有效应”大数额造成金钱感觉的迟钝第五章 那项事业真的会成功吗?——可得性推断法一个胸怀梦想的男人认为网络创业容易成功的人的思维模式不要被平均值和典型的事例所迷惑第六章 充满谎言的报价——锚定效应不去看杂志的奖金专栏竞标中的欺诈让上司能够接受的销售预估的提示法舆论调查的重点在于问卷第七章 主观判断带来的致命错误——几率加权函数“减少加班时间”的无理要求通过仔细聆听来消除不安感是否应该固执强求相连的航班坐席?只有不会失败的商业计划书才会得到老板的首肯你见过中了乐透大奖的人吗?第八章 二年级生厄运——代表性推断法第三年成绩出现下滑运动员的证词穿新西装会使得销售业绩上升?一厢情愿的“差不多也该获得订单了”之臆想警惕蛊惑人心的说明书自己选的彩票更容易中奖?第九章 毅力是成功之本——选好变化与誓言对于退休生活的忧虑真的很想拒绝酒精的诱惑……离当前越近的未来越具有价值早起的决断为何会输给赖床的诱惑?
Ⅳ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经济学原理解释
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以经济学十大原理为例:
原理一是人们面临取舍问题。如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田忌赛马也是取舍权衡争取利益最大化的著名例行。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就像上大学的选择上就包含了很大的机会成本。如果我们不上大学就会得到一份工资乘以十二乘以三就是我们三年所放弃的其中一项机会成本,另外我们上大学还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学费这个学费再乘以三就是我们所付出的实实在在的成本。
原理三,运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做出抉择。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来作出最优决策。例如飞机票的价格原本是200元,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本次航班的票没有全部售完,现在机长提出将票以100元的价格售出。这样有可行性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如果将票以100元的价格售出它的边际成本就可能是乘客在飞机上喝的饮料或吃的饭,这些肯定小于100的。但是如果你不将票售出,你就要白白损失好些票的价格。所以权衡之下得出边际效益要大于边际成本,理性的销售人员都会将票低价处理掉,而不是白白损失它们的价值。
原理四,消费者偏好和对未来预计影响消费选择。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例如当苹果价格提高时,对于消费者来说就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吃苹果的成本高了。对于果园园主就会增加种植和采收人员,以提高产量,因为苹果的价格提高可以增加收益。此外,出租车价格低时,人们可能选择乘坐出租车,但涨价后人们会选择价格更低的公交。
................
Ⅵ 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学现象
1、打开冰箱时,为啥冷藏室会亮而冷冻室却不会亮——“成本效益原则”原理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只有当改后效益大于改进的成本时,才应该改进这个产品。
对于题目的问题,我们可以对比相关成本与效益。不管是在冷冻室还是在冷藏室,安一盏打开门就会自动亮的灯,成本差不多是一样的。
这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谓的“固定成本”,在这里指的是,它不随你开关冰箱门次数的多寡而发生变化。
从效益方面来看,冰箱里有一盏灯,你找东西更方便。由于大多数人打开冷藏室的次数比打开冷冻室的次数要多得多,因此显然,在冷藏室安装一盏灯的效益更大。
所以,既然加装一盏灯的成本相同,那么,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在冷藏室安灯就比在冷冻室安灯更划算。
2、为什么破旧的钱币总是被先花出去——“劣币驱逐良币”原理
这种现象可类比经济学一个很著名的原理,“劣币驱逐良币”。
目前,最通俗的解释是:当你的钱包里有一张崭新的百元钞票和一张破旧的百元钞票时,你总是倾向于把那张破旧的先花出去。
久而久之,流通中的货币越来越破旧,新钱却没有花出去,仍然呆在钱包里,于是劣币驱逐了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原本是说:古时候,因为铸造货币工艺的差别很大,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的“良币”收藏起来,
并试图将那些成色差的“劣币”转让给他人,这样市场上就同时流通着劣币和良币,且劣币得不到有效地制止和惩罚,
如此循环,良币就会被驱逐出市场,质量差的货币反而在市场上流通了。
3、为什么富者更富,穷者更穷——“马太效应”原理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
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往往会选择生意比较好的饭店就餐,哪怕需要在店堂中等一等,也不愿意去一个客人寥寥的饭店。
到医院就诊,我们宁愿在一个有名望的医生那里排长队,也不愿意到同一个科室医术平平的医生那里就诊。
于是,人多的饭店客人越来越多,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而客人少的饭店人越来越少,最终门可罗雀,最好关门大吉,这就是马太效应。
Ⅶ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
行为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的二级学科,用研究行为心理学的方式来研究经济问题,主要是打破以往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也就是人是理性和自私的。
目前主要的理论是卡尼曼的前景理论,才外还有锚定效应等等。
Ⅷ 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的图书目录
第1章 钱和钱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账户
第一节 心理账户:个人财务管理的捷径
不同心理账户里的钱不同
买了新房子丢了旧家具
第二节 心理账户如何运行?
白马非马,赌资非钱
抓大放小与意外之财
富豪抠门也正常,只是没到花钱时
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时
什么情况下,你可以忘记成本?
扔掉挤脚的鞋
好消息与坏消息的组合
本章小结
第2章 保守与冒险——风险条件下的个人行为
第一节 给决策找一个标秆——参照依赖
度量世界的标杆
坐地日行八万里
“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
买了鞭炮却让别人放
第二节 损失>获得
得而复失,甚于不得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表达的艺术”与框架效应
疯狂的赌徒
第三节 几何级和算术级增长——敏感度递减
钱,在什么情况下只是-个符号?——韦伯-费希纳定律
要不要为50块钱跑腿?
第四节 心理概率:一百万分之一和一百分之一的区别
杞人忧天与买彩票
天上会掉林妹妹吗?
本章小结
第3章 被营销改变的选择——行为营销经济理论
第一节 看上去很美
天价的胸罩
番茄酱是如何定价的?
分两次失去10元钱
第二节 什么改变了你的偏好?
多出一支普通钢笔之后
你为什么选择中杯?
决策之前的影响
第三节 悄悄改变的心理账户
北大周围的“何贤记”
告诉你生产过程的广告
以旧换新优于打折
供不应求为啥还定价偏低?
“不满意全额退款”的秘密
第四节 期待与配套
不开分店的钜记手信店
“得寸进尺”与“先过分后让步”
第五节 你怎么被说服的?
“循循善诱”的推销员
练就三寸不烂之舌
本章小结
第4章
启发和偏差——什么影响了你的判断?
第一节 挖掘你的记忆——可用性启发法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脑白金的广告哲学
第二节 直觉抓出特征——代表性启发法
典型特征带来的偏差
自我矫正与小数定律
第三节 给你的判继找一个初始值——锚定式启发法
初始值+调整
早餐店的秘密
第四节 日久生情——熟悉性启发法
第五节 孩子是自己的好.太太是他人的好
——禀赋效应与反禀赋效应
谁动了我的奶酪?
经济爱国主义
太太永远是别人家的好
本章小结
第5章 凭什么相信自己——自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