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观经济学一道计算题,求第二第三问解,怎样才能称为社会福利最大垄断的损失怎么算在线等
第二问,价格=边际成本,社会福利现最大化,即1000-10Q=100+10Q.Q=45。P=1000-450=550
第三问,垄断带来的无谓损失,1/2乘300乘以版15=2250
例如:
如果P=5,那么此时权Q=20,消费者剩余是红色三角区域,面积可以轻松算出来为100
如果P=7,那么此时Q=16,消费者剩余是蓝色三角区域,面积可以轻松算出来为64
如果收费7美元,那么只有16人会通过,这样总收入是7*16=112,要比5*20=100大,也就是收益提高,在那一点上,需求弹性可以套公式:E=-dQ/dP*P/Q=2*(7/16)=0.875。弹性小于1说明需求缺乏弹性。
(1)微观经济学中社会福利扩展阅读:
在经济学领域中,经济行为所产生出来的效力是用经济效率来衡量。经济效率与物理上的效率不同,经济学上的效率是指一项资源分配的过程当中,参与者所获得报酬的程度。
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转变为一个垄断的市场,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总剩余的减少就是无谓损失。
通常条件下,市场的有效性随着垄断程度提高而逐渐降低,垄断市场的有效性尤为如此。
Ⅱ 跪求解答此微观经济学课本问题!关于社会福利与消费者剩余
这不是复一个有效的分配系统,并制未最大化总体福利。
这其实是设置了一个价格限制(priceceiling或pricefloor)。我们假设,如果按照“出价高者得之”的市场化原则来处理超级杯大赛的门票分配,也就是按照价格从高到低,进行拍卖,那么最后一张票价就是“市场出清”价格,也就是均衡价格。不妨假设这个门票价格是100美元。
而设定的规定价格,几乎不可能恰好准确地猜中这个市场出清价格(因为事前不知道市场出清价格是多少),不是过高,就是过低。而为了保证门票能尽可能卖出去,这个价格往往定得过低。不妨假设定价低于100美元,为90美元。这时来看相应的供需曲线情况(参见附图)
如图所示,由于存在固定的价格限制,无谓损失(deadweightloss)就出现了,售票者的生产者剩余会下降,而粉丝们的消费者剩余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下降,但是,生产者剩余的下降一定高于消费者剩余的上升。这就产生了社会总福利的损失。因此,这种“限价+抽签”的方式不是一个有效的分配系统,并未最大化总体福利。
Ⅲ 微观经济学:论述无论补贴还是收税都会降低社会福利总水平(画图并说明)。
赋税无谓损失的含义
一种物品的税收使该物品买者与卖者的福利减少了,而且,消费者剩回余和生产答者剩余的减少常常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无谓损失指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如图5所示:征税后,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E代表)。由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大于税收收入(面积B+D),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E)。
Ⅳ 微观经济学中 什么是经济福利
微观抄里的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理论分支,致力于把道德评价标准运用于经济制度。
它认为,实际的社会经济目标是假设的,而不是由经济分析所决定的。例如,从福利的观点评价一种经济制度的作用时,首要的社会目标可能是:个人选择的最大自由、公平的收入分配以及每个人都能达到最适宜的生活水平,而这种生活水平决定于人们的爱好和抉择并只受可利用的资源和技术方面的限制。福利经济学通常认为,最好的答案是最大多数人的福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而不是让某个人或某个厂商得到最大限度的利润。福利经济学的大部分工作是在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这一领域。在收入分配既定的条件下,只有竞争性的边际成本定价才会使资源的分配使用达到最优状况。只有在所消费的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换率与这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变换率相等时,才有可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对生产进行最优调整。
Ⅳ 微观经济学 社会福利函数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1.1.经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1.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1.3.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
Ⅵ 微观经济学题目,划线部分怎么算的,关于消费者剩余,还有社会福利水平
阴影部分是税收,损失是那个三角形
Ⅶ 微观经济学里讲的福利广义指的是什么
福利是一个主观的概念。狭义的福利是指收入、财富给人们带来的效用,或者说是指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把社会福利由社会的经济福利扩大到社会的经济福利、政治福利和文化福利的总和,这既扩大了社会福利概念的外延,也加深了社会福利概念的内涵,我们将这个意义上的社会福利理论称之为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与狭义的社会福利理论相比,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所讲的福利并非仅仅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而且也是一个政治学、社会学的概念。在狭义的社会福利理论看来,社会福利主要是甚至仅仅是经济福利,因而这样的福利概念主要是甚至仅仅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因此,长期以来,社会福利问题仅仅是或主要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其中福利经济学则代表着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成果。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则不同,它所理解的社会福利不仅包括经济福利,而且还包括政治福利和文化福利,因此从广义上理解的福利概念就不是经济学一个学科所能概括的,而且还包括了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内容。实际上,这一理论对社会福利的研究从学科上进行了扩展,由经济学学科扩展到了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
第二,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虽然也重视个人的福利问题,但更为重视社会的福利,认为个人福利的好坏是以社会福利的好环为前提的。广义社会福利理论也认为社会福利是社会中全体个人福利的总和,但它不赞成把社会福利看成是个人福利的简单相加(即加总)的观点。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把社会看成一个系统,个人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分子。如果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个人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分子。如果把社会福利看成一个整体,个人福利也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系统论强调整体决定部分,而不是相反。因此,在广义社会福利理论看来,社会福利优先于个人福利,个人福利是由社会福利决定的,只有当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提高了的时候,个人福利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或者说,只有当社会福利得到改进时,个人福利的改进才是合理的。
第三,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不仅仅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而且还要以政治学、社会学等其他社会科学为其理论基础,是运用各门社会科学综合研究社会福利问题的结果。既然狭义的社会福利理论的福利概念主要是甚至仅仅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很自然,其理论基础也主要是甚至仅仅是经济学。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则不同,它所讲的福利既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也是一个政治学、社会学的概念,因此其理论基础就不仅仅是经济学,还有政治学和社会学。这一理论需要运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及其他相关社会科学对社会的经济福利、政治福利和文化福利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因而它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理论。对广义社会福利理论的学科基础的这种理解,与当代公共政策理论对其学科基础的理解是一致的。
Ⅷ 大学 微观经济学。请问这种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计算社会福利。请问补贴之后的生产者剩余是哪一块为什么
是征税后
征税后生产者剩余是F
征税前是D+E+F
征税后的价格和产量是根据S+T和D曲线回的交点答确定的,价格是P1,产量是Q1
消费者支付的P1中,(P1-P2)实际上是税收政府拿走了,剩下的P2 才是生产者的。
生产者产量是Q1,价格是P2,生产者剩余就是F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