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三大悖论是什么其各自有什么作用,告诉了我们什么
1、世界三大悖论之一:费米悖论
1950年的一天,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费米在和别人讨论飞碟及外星人问题时,突然冒出一句:“他们都在哪儿呢?”这就是著名的“费米悖论”。
“费米悖论”表明了这样的悖论: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学推论可以证明,外星人的进化要远早于人类,他们应该已经来到地球并存在于某处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人类并未发现任何有关外星人存在的蛛丝马迹。
作用:告诉我们认知方式只代表过去经验不等同现在真实,思维习惯只代表分析方法不等同真实现象。所以,人类猜想的未必真实,人类未知的未必虚假;眼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但眼睛未必能看清整个世界;意识是人类对宇宙的映射,而意识未必能呈现出全部宇宙。所以,人类认为的未必一定合理,人类不知的未必不存在。
2、世界三大悖论之一:外祖母悖论
外祖母论悖是一种时间旅行悖论。如果一个人真的“返回过去”,并且在其外祖母怀他母亲之前就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么这个跨时间旅行者本人还会不会存在呢?
作用:告诉我们宇宙分裂之多重宇宙和宇宙的影子之镜像世界。
3、世界三大悖论之一:伊壁鸠鲁悖论
如果上帝想阻止“恶”而阻止不了,那么上帝就是无能的;如果上帝能阻止“恶”而不愿阻止,那么上帝就是坏的;如果是上帝既不想阻止也阻止不了“恶”,那么上帝就是既无能又坏;如果是上帝既想阻止又能阻止“恶”,那为什么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恶”呢?
作用:告诉我们没有“恶”焉知“善”,没有“坏”焉知“好”?所以,善恶相存,好坏相成阴阳相生。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本质没有“好坏”之分,“好坏”是通过比较,对比出来的。
(1)经济学著名悖论扩展阅读:
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
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传统逻辑普适性绝对化,即把形式逻辑当作思维方式。
『贰』 什么是国际经济学中的六大悖论
6个著名的经济学悖论
一、丰收悖论
设想某年大自然对农业格外恩惠,寒冷的冬季冻死了所有的害虫,适于播种的春季早早到来,没有发生恶性霜冻,细雨滋润了成长中的禾苗,阳光灿烂的十月使得收割顺利并得以运往市场。年终时,那么一家愉快地坐下来计算一年的收入,但他们会大吃一惊:好年景和大丰收反而降低了他们的收入。
二、节俭悖论
经济学家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指出:节俭对个人来说是一种美德,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有害的,讲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与贫困,促成贫困的“恶性循环”,他甚至形象地告诉人们,如果“你们储蓄5先令,将会一个人失业一天”。
三、价值悖论
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价值悖论:没有什么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很少能交换到什么东西;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却经常可以交换到大量的其他物品。换句话说:为什么对生活如此必不可少的水几乎没有价值,而只能用做装饰的钻石却能索取高昂的价格呢?
四、金钱悖论
金钱原本是一种好东西,它是社会财富的标志,意味着对无论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的价格的肯定和承认。即使在古代社会,金钱所代表的哪个东西即物质财富,也总是社会追求的首要目标,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为了金钱,可以生产出许多丑恶的事来,从勾心斗角、小偷小摸,到杀人放火、铤而走险、世界大战。同时,“金钱”这个词听起来又总是透着那么一股“俗气”。为什么人们一方面要追求金钱,另一方面却又贬低金钱呢?
五、囚徒困境
博弈论中有个经典案例叫“囚徒困境”,讲的是两个人一起做坏事被警察抓走,被分别关在两个不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警方告诉他们,如果你们中的一个背叛,即告发了同伙,就可以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而你的同伙就会以最重的罪被判决。当然,如果两人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判以重罪。
六、劣币驱逐良币
这是著名的经济学定律。该定律指出: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铸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叁』 请问西方经济学界的三大谬论是什么
我只复知道有经济学的谬误制(或称悖论):
后此谬误——仅仅因为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情的前面,就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在经济学中,这样的谬误叫做“后此谬误”。
合成谬误——总体并不等于局部之和。如果认为对局部来说成立的东西,对总体也必然成立,那就犯了“合成谬误”。
第三种错误——总是假设其他因素不变,这是不可能的。运用于经济学中,当分析一个变量对于经济体系的影响时,一定要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肆』 哪位高手可以帮我解释一下经济学的三角悖论啊!
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 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三者之间的选择关系】
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部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丧失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伍』 三个《经济学》里提出的悖论
1. a. 移民倾来向于移到劳动力需求自大的地方
b。移民移入之后,当地居民可能移出
2.当土地税增加时(由于投入品价格上升,从而导致供给减少),需求也在减少,所以租金的价格不会上升
3。收成不好,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反而有可能提高农民收入
『陆』 著名的悖论有哪些 (经济学 政治学 物理学 心理学 社会学 哲学各举几例)
1、“理发师悖论”,又称为“罗素悖论”,是由数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1901年提出。悖论内容:一个城市里唯一的理发师,只会替所有不为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他该不该为自己理发?答案:这个城市不可能存在。因为(1)如果理发师不替自己理发,他需要遵守规则,给自己理发;(2)如果理发师替自己理发,如遵守规则,他不能替自己理发。(这个悖论的出现是由于“怀素合论”对于元素的不加限制的定义。当时的集合论被称为数学理论的基础,这悖论的出现直接导致了第三次数学危机,引发现在的公理化集合论,促使数学家认识到将数学基础公理化的必要性)
2、如果上帝无所不能并在造出我们之前就已经知道我们会做什么,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拥有自由意识呢?答案:这个悖论可以用上帝存在超越时间来解释——他可以知道未来,就如同他知道过去和现在。正如过去并不干涉我们的意志自由,未来也不会干涉。
3、一个鳄鱼偷了一个父亲的儿子,它保证,如果这个父亲能猜出它要做什么,它就会将儿子还给父亲。那么如果这个父亲猜“鳄鱼不会将儿子还给他”,那么怎样?答案:如果鳄鱼不还儿子,那么父亲就猜对了,鳄鱼就违背了诺言。如果鳄鱼将儿子还给他,那么父亲就猜错了,鳄鱼有违背了诺言。
4、一个人回到了过去,在他祖母能遇到祖父之前就杀了他的祖父。这就意味着这个人的父母之中有一个不会出生;依次这个人自己也不会出生;这就意味着他自己没有机会进行时光旅行回到过去;这就意味着他的祖父依然还活着;这就意味着这个人能构思回到过去,并杀了自己的祖父。答案:当时间旅行者改变了过去的某事的瞬间,那么平行宇宙就会被切开,这个可以由量子力学来解释。
5、有一堆1000000颗沙粒组成的沙堆。如果我们拿走一颗沙粒,那么还是有一堆沙粒;如果我们再拿走一颗沙粒,那么还是一堆。如果我们就这样一次拿走一颗沙粒,那么当我们取得只剩下一颗沙粒时,那么他还是一堆么?答案:设定一个固定的边界。如果我们说10000颗沙粒是一堆沙粒,那么少于10000颗沙粒组成的就不能称之为一堆沙粒。那么这样区分9999颗沙粒和10001颗沙粒就有点不合理。那么就有一个解决方案了——设定一个可变的边界,但是这个边界是多少,并不需要知道。
6、上帝能造出一个重到他自己也举不起的东西吗?答案:如果他能,那么他不能举起这个东西,就证明他力量方面不是全能的。如果他不能创造出这样一个东西,就证明他在创造方面不是全能的。最普遍的回答是上帝是全能的,所以“不能举起”是毫无意义的条件。其他的回答指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矛盾的,就像“正方形的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