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文化经济学的一带一路

文化经济学的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2021-02-10 06:19:11

A. 如何理解一带一路是一条文化之路

"一带一路"首先是一条商贸一一经济交往之路。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回,商答人们或企业之间,不仅通过商品交换交流蕴含着不同国家、民族的独特文化,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文化。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加强文化交流,增进理解,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促进文化共同繁荣发展。同时也能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增强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政治上和平共处,建立良好的国家间关系。

B. 分析一带一路为什么要坚持文化先行

您好!《福建日报》有一篇文章,也许能给您一些有益的启示。建议您读一下。
1月29日《经济日报》发表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题为《“一带一路”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文章:在建设“一带一路”进程中,我们应当坚持文化先行,树立文化引领经济的高度自觉,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创新,通过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丝绸之路古已有之,体现了人类跨越阻隔、交流互鉴的胆识和毅力,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交往历史中写下重要篇章。正是在丝绸之路的引领推动下,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中国开始影响世界。顺应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追求,“一带一路”新倡议被赋予新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创新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作用,就能把地区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不同文化深入交融的融合剂。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繁荣的主要渠道,也是世界文明日益多元、相互包容的时代标签。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各国经济贸易合作的“软”支撑。只有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才能让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

我们要立足现有基础,打造新模式、探索新机制,深入开展与沿线国家的文化艺术、科学教育、体育旅游、地方合作等友好交往,密切中国人民同沿线各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夯实我国同这些国家合作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一带一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历史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共同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文化搭台,经济也要唱戏。我们要与沿线沿途各国齐心协力,让“一带一路”成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之路。要使“一带一路”成为走向和平的通途。要使“一带一路”成为走向发展的通途。要使“一带一路”成为走向共赢的通途。
谢谢阅读!

C. 行测一带一路痛点经济学与文化经济学

华图教育为您解答:

国内外很多学者常用地缘政治学或政治经济学的工具去分析“一带一路”,但笔者更愿意将“一带一路”视为文化经济学的典型案例。只有同时实现经济收益与文化收益的,才是中国想要的、能够赢得国际社会尊重的“一带一路”产品。换句话说,“一带一路”的受欢迎,不仅因为它是一个给各方带来实惠的经济事件,更因为它能够成为一个引起共鸣的文化事件。
目前,对“一带一路”的前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甚至极端乐观与悲观并存的评价。其实不需要预设“一带一路”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中国人是否能够凝神聚智,群策群力,不断成长,展现一个不断进步的中国。在中央党校的课堂上,笔者常常在想,崛起的中国需要什么,如何超越“崛起困境”,即中国不仅要成为一个重要的国家,更要成为一个受尊重的国家;中国不仅要有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更要把令人振奋的经济成就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不仅要经济成长,更要赢得民心和人心,其中,民心是全体中国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忠诚,人心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人心向背。
文明型崛起的重要衡量指标就是议程设置能力的提升。所谓议程设置就是“我不能决定大家内心想什么,但能决定大家一段时间集中讨论什么”。2010年,中国GDP成为世界第二,历史规律往往是“老大拉着老三,收拾老二”。由此,2011年美国高调重返亚太,日菲开始蠢蠢欲动,向中国施压。其结果是,中国西北边疆的民族问题与南海、东海等海疆问题几乎同时升温。这一时期,美国主导了亚太话语,核心词汇是如中国威胁、军购、军售、军演以及军事冲突等“冰词”。2013年9月之后,“一带一路”的提出,伴随着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银行等一系列组合拳的使用,周边国家甚至西方国家开始热议互联互通、经贸合作、金融支持、人心相通等“暖词”。短期内,中国依然不能确定周边国家以及西方世界能否从内心接受“一带一路”理念,但这一理念显然已经成为话语焦点,有很多人开始谈论甚至慢慢喜欢上这一中国词汇。
在“一带一路”的调研过程中,笔者常常感叹:中国人如何充满自信地去探索推动社会进步的各种可能,逐渐拥有被国际社会所分享的文化与价值。文化自信是三大自信的基础,而文化自信的基础是经得起时间检验和历史考验的人民满意。“一带一路”标志着中国走向文明型崛起的大道,此时中国人开始找痛点、找差距、找路径、找归属、找信仰。的确,文明型崛起的国家应该像麦穗一样,空心的麦穗举头摇向天空,而饱满的麦穗则俯身朝向大地。(作者是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中央党校“一带一路与边疆稳定”重点课题主持人)

D. 如何理解经济与文化是一带一路的两个翅膀

经济是一个国家被尊重、被关注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影响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经专济。文化属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只有文化先进才能够影响别的国家,提高本国在某地区的影响力,像中国古代的唐朝,和当今世界的美国,全部都是文化繁荣给本国带来影响力的范例。所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一个国家也至关重要。所以,经济和文化是一带一路的两个翅膀。

E. 一带一路为什么要文化先行

1月29日《经济日报》发表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题为《“一带一路”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文章:在建设“一带一路”进程中,我们应当坚持文化先行,树立文化引领经济的高度自觉,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创新,通过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丝绸之路古已有之,体现了人类跨越阻隔、交流互鉴的胆识和毅力,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交往历史中写下重要篇章。正是在丝绸之路的引领推动下,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中国开始影响世界。顺应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追求,“一带一路”新倡议被赋予新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创新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作用,就能把地区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不同文化深入交融的融合剂。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繁荣的主要渠道,也是世界文明日益多元、相互包容的时代标签。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各国经济贸易合作的“软”支撑。只有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才能让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

我们要立足现有基础,打造新模式、探索新机制,深入开展与沿线国家的文化艺术、科学教育、体育旅游、地方合作等友好交往,密切中国人民同沿线各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夯实我国同这些国家合作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一带一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历史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共同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文化搭台,经济也要唱戏。我们要与沿线沿途各国齐心协力,让“一带一路”成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之路。要使“一带一路”成为走向和平的通途。要使“一带一路”成为走向发展的通途。要使“一带一路”成为走向共赢的通途。

阅读全文

与文化经济学的一带一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