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为什么经济学这么恶心

为什么经济学这么恶心

发布时间:2021-02-10 09:24:31

① 为什么经济学这么难学如题 谢谢了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吗?它和哲学、文学这些有什么不一样吗?可以说,它们有关联,也可以说,它们大相径庭。首先,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问题。现实里的经济问题错综复杂,使经济学的分析增加了难度,多了一些不确定性,就象文学哲学的混沌、不确定性一样。但是经济学没有这么明显(哲学我不懂,文学追求的本身就是不确定),而且一直在弥补这个缺陷。经济学的目标是朝着物理学的方式发展的,它本质上追求精确。经济学使用到了数学、统计工具,这个传统从很早的威廉.配第就有了,到魁奈的《经济表》,到边际学派的边际分析,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分析基础》,到再博弈论等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但是经济学离精确的目标还远吗?杨小凯,这位气魄宏大的、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经济学家,他说,若以化学来比喻的话,经济学还处在炼金术的时代。对此,我深信不疑,我也不觉得悲哀,如此,留给我们经济系的学子们的空间或许更大。 经济学既然没有达到很精确的程度,那为什么还如此受到重视?和其他学科,法律、社会学等等相比,经济学家的地位是不是太高了,经济学的作用是不是被夸大了。不!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政策离不开经济学家的分析。这样的事,政治家是干不了的。 其实我所理解的经济学,最关键的就是选择。正因为绝大部分资源都是稀缺的,所以人就必然面临一个选择问题。一个人,受到了时间、金钱等的约束,他不可能得到他所想要的资源。所以他就要在自己的约束下选择,选择的结果是什么呢?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这时候的选择,就是最优的。比如你一个月有三千块钱的收入,你就得在还住房贷款、买衣服、吃饭、买书、看电影、旅游等等很多方面进行选择,怎么样使自己得到最大满足。比如时间,这可能是困扰人一生的问题,因为生命有限,时间永远是稀缺的,你必须配置自己的事情,该去做什么事,该去追求什么东西,不是所有事情你都能有充裕时间去做的,大部分的人,一生能做好的也就几件事而已。说到细处,就是一天的24小时,睡觉、吃饭、学习、工作、娱乐等等,你怎么样去配置时间,才能使自己过得充实。 经济学讲到了追求财富问题,讲到了利益,但是我认为最核心的还是理性。这可能是我心目中经济学的终极目标。这种理性,并不是机器似的计算,而是人性中的理性,知道约束,知道选择,知道该做什么,知道该怎么做,甚至知道怎么做好,更高层次的是,知道怎么样获得内心的满足、平静和精神上的快乐。 但学了经济学,并不一定能达到这个目标。就好象学了物理,你未必能生产一个芯片,学了化学,你未必能研制出一种良药来。学问,永远有优劣之分。学到经济学皮毛的人,当然不可能明白经济学里的大道理。但他们,最起码也理解了这个社会里的经济现象,就好象物理学使我们重新认识世界,哲学使我们重新认识内心一样。学了经济学的人,最起码在面对这个复杂的以经济为主的社会,有了一份从容的认知。

② 为什么中国所谓的经济学家的话总是那么不靠谱儿

说说古代,在东汉,太学生“清议”-议论朝政,结果招来了党锢之祸;到了东晋,士大夫就“清谈”,只谈玄理老庄,结果是自己的士族地位。
古今皆然也。

③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太恶心了怎么破

经济学挺有意思的啊,你要是觉得老师水平问题,可以自己买书加强学习

④ 资本家为什么这么恶心

因为他们认为他有钱,认为钱能操纵一切而已。

⑤ 为什么看尸体、手术过程、一些恶心的病征,我的内心毫无波澜

读《超自然现象之谜》有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超自然现象之谜》的书。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些人类还未发现的或让人类不可思议的故事。其中,我记得最清的一个故事是写UFO的。
故事大概是这样写的:在年7月4日这天,美国的罗斯维尔下起了一场罕见的大暴雨。居住在这里的一位农场主布索尔突然听到了一阵巨响,当时他吓了一大跳,他知道这绝不是打雷,而是有什么东西了。但由于外面下着瓢泼大雨,所以他没有出去探个究竟。
第二天一早,他便出去查看。他发现在农场平方米的土地上散落着许多奇异的碎片。他立即把这件事告诉了美国空军基地,空军基地迅速派人到农场搜寻碎片。过了几天,人们在附近的荒草地里发现了更多的金属碎片,更确切的说是发现了更多的残骸----一个被撞得破烂不堪的直径为9米的飞船残体。
搜寻人员壮着胆子走进了飞船。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终身难忘。飞船里有好几具瘦小的尸体,这些尸体的身长大约只有1米左右,两臂很长,几乎到了膝盖。身上没有任何毛发,头部和眼睛较大……
读到这里,我真想知道更多关于外星球的故事,想知道他们居住在什么样的星球上;想知道他们是使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想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样的语言。总而言之,我想知道跟多关于他们的文化知识,更多人想知道还未解开的谜。
读两次革命和两种自然状态有感

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我想从美国革命开始。

美国革命在莱辛顿与康考德打响的第一发子弹就开始了,约克镇大捷也不是终点。在如此漫长的过程中, 到的战争,在今天对美国的意义远不及之前历史所做的铺垫。

在归结美国革命的起源时,几乎每个版本都会把经济争议作为重点,这不是否认种族,宗教带来的影响。到年,相继的食糖法,货币法案,印花税法,唐森德法案让殖民地的利润从手边流走,这使团结起来反抗的主要力量既对自己通过劳动而得的财富的占有权的天生意识得以觉醒。已经看到洛克了,只是还不那么清晰。

英国殖民者再次帮他们拉近了距离,在年,唐森德法案的撤销似乎没什么理由避免一场血腥的冲突,这不是因为法案中保留了对茶叶的征税,从英国大胆的把宣示法案抛出来,声明国会对殖民地在任何事务上拥有合法权力时,殖民地就光荣的走向洛克:只谈服从和顺从而不告诉我们谁是我们应当服从的人是没有用处的,一个人除非充分了解谁是有权对他行使支配权力的人。否则,他在良心上绝不会感到有服从任何一种权力的约束力量。洛克的话给了他们被激怒的理由和反抗的决心。

洛克把北美成功的从自然社会过渡到社会,很大一部分是自然状态说的功绩。洛克的自然状态是的,平等的,有序的。最起码,在当时最能得到人们认同的是,洛克认为财产权与人的理性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我的劳动使它们脱离原来所处的共同状态,确定了我对它们的财产权。上帝给人类使用的所有自发自产的东西,那就必然要通过某种拨归私用的方式,然后才能对于某一个人有用处或有好处。”这些铿锵有力的声明,多么合当时人们的胃口。他的自然状态说给战争以力量,更重要的是他把原本人们简单的对金钱的护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人们的反抗有了出自本能、尊重天理的正当性。英国的殖民与霸权不仅是反北美的,更是反全人类的。给了者最大的恶,美国的也就赢得了最大的善,这才是革命的关键。

直到年宪法的颁布,一切都没什么令人反胃的。洛克仍然是偶像,在美国制度的框架里,洛克了自然状态的另外两个支架:一是人人都享有的惩罚罪犯和充当自然法执行人的权利,二是受到损害的人有权要求赔偿的权利,他把它们作为礼物,送给美国的国会和。人们高兴这种让渡,美国通过构建了一个平衡安全的三脚架结构,足够让人们在制的阳光下感受温暖。

正如作者所写的 ,原则和权利的问题得到一劳永逸的解决,如果革命是指改变基本的正当性原则,顺应理性和事物的自然秩序,用武装对抗那些坚持旧秩序和不公平统治的顽固派,那么进一步的革命就不需要了。人们从战争状态下得到了足够的发泄,结果也令人满意。那么,真正令作者过敏的,不是美国革命的过程和成果,而是革命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作者把法国革命插在书中的原因。

美国人赞同法国革命,因为他们的革命思想大体相当,在当时,平等是公认的真理,是一样的善。能在那个反的时期找到历史认同,这对美国人就足够了,但对于法国来讲却远远不够。托克维尔对法国革命解释是颇值得人们体味的:“它绝不是一件偶然的事件,即使他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会同样倒塌,只是他将一块块脱落,不会在瞬间崩溃,大革命的一番痉挛式的痛苦的努力,直接了当的,大刀阔斧的,毫无顾忌的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的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这就是大革命的功绩。”这样的解释在美国人眼中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已经足够的生动和辉煌。在干净利落的把英国赶回去后,他们又有引以为豪的先进的制度作为炫耀的资本。某种程度上,美国还可以略带同情的赞美法国革命的波澜壮阔。但对法国来讲,没有一个解释可以美好的足够让他们忘记那段最但最动人的历史。

从15世纪,逐渐强化的集权和等级差别的日益扩大化使法国各个阶级分崩离析,资产阶级在城中谋职还可以获得免税权,而农民被无情的撇在乡间,不仅要有各种捐税徭役的负担,还要受严酷司法的虐待。可以想见,在相对欧陆其他国家封建权力不是很强大的法国,最使大众接受不了的是他们没有平等的权利,这个权利不仅是经济上的合理分配问题。在当时,农民已经摆脱了领主统治,成为了土地所有者,就是因为这样才会对封建制度加到土地上的负担难以接受。等级制度几乎使他们窒息。与美国相同,人们在别人强行剥夺自己的劳动成果时会奋起反抗,但是,美国的人们大部分是资产阶级,他们的追求不仅仅是财富和权力的平等,而是最大化的占有,作为革命中流砥柱的法国劳苦大众更倾向于一种平衡,一种基本的尊重与全体的满足。阶级之间的权利冲突诞生了革命的火苗,但是当时的法国,再也不能有效的组织起由不同阶级所联合的力量抵抗,这也就不难预料在长达近80年的革命中出现的反复与达十次之多。

值得赞叹的是,法国不断沉思,怀疑,探索,追求的精神,在阴谋霍乱与腥风血雨中成长,壮大,受挫,坚持,直至延续到现在,已渗入到民众的骨髓里,成为法国独特的灵魂。现代的生活没有在物质上亏待他们,而他们的精神没因为满足而匮乏。单从客观上讲,在今天,珠光宝气的巴黎那里圣母院和门仍可以让人们缅怀那段壮丽。

美国人习惯向前看,也许回头再揣测历史的意图是浪费时间,在他们眼中,法国人对历史死缠烂打,丝毫不能改变到法国乱七八糟的革命历史,也无法让现在的法国的半状态变得更可爱些,那就是无意义的。美国人从不会做无利润的投资,在这方面的资源节约,使更多果断、进取、讲效率、不说废话的经济学家活跃在金融场上。这种生活的虚无造就所谓权利的满足与精神的。

作者看来,这种状态不会因为卢梭在美国不合适宜的活跃而变得好一些,原谅我这么费劲才把卢梭搬出来,因为他的确很重,卢梭在法国革命中的作用不容小觑,这个被称作:避免向显存做任何即使是表面上的妥协的激进分子。在大革命时期,成为小资产阶级的代表,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的崇拜对象。可惜在这里,被批的不是他激进经济落后的不科学性所导致的热月,而是他的自然状态说给予洛克的批判。(批判卢梭的批判,作者很隐晦,让我很恼火。)

在卢梭那里,自然状态里的每一个人都亲密无间,相互关心,下面的话把现代社会否定的相当彻底,“自然状态是每一个人对于自我保存的关心最不妨害他人自我保存的一种状态,所以这种状态最能保持和平,对于人类也是最相宜的。”在他那里,自然状态是人类真正的青春,是人类真正的黄金时代。

显然对自然状态的定位是他和洛克最大的分歧。洛克在前面教导我们要勇敢的在对文明社会的适应中保留自然状态下的生存,,财产的权利,但不要想再后退,没谁可以让历史前行的脚步停下来。而卢梭则在后面拉住我们的衣襟,苦口婆心的告诫,当心,你们离幸福越来越远了。

洛克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好的起点,人们可以在那里获得前进的必要行囊,但他们必须得离开那,寻找一个足够安全的社会实现自我保护与自我升华。卢梭留给我们一个虚妄的目标。他给我们建构了一个上帝之城,却很残酷地告诉我们达不到。在我们想要努力的靠近时。却发现越来越远。

追溯到18世纪,上流社会里庸俗的贵族和虚伪的教会的确令人恶心,他们享受着太多的特权,却没有给,平等和正义一点点呼吸的余地。那样的社会,肮脏的血液里弥漫着剥削与禁锢的气息;那样的社会,是一个吞吐品位低下、自私、利欲熏心和缺少高尚情操的资产者的怪物。毫无疑问,适应这样的社会只会把人的天性慢慢抹掉,变成套上礼服的野兽。不难理解在那里公民与人形成鲜明对立的正确性。

适应这样的社会无疑是艰难愚蠢的,想以置于社会秩序中的公民身份保持自然中的天性,在卢梭看来是自相矛盾的。这是革命进行曲中最令人心潮澎湃的乐章,却成了解剖20世纪美国人性的手术刀。人们面对卢梭,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洛克对现代文明社会的冲动根治在大众心中,却不得不面临新一轮冲击,有的人把它叫做觉醒,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在梦中,卢梭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怀乡病,醒来却发现自己还在某块国土上而不是在某片原野上。那种趋向自然本能的被压抑的痛苦造成了又一种虚无的诞生。

作者把深沉,凝思,郁郁寡欢的心理学家叫做卢梭派。这也许我们不应给卢梭那么大的讽刺,人们忽略了卢梭和现代美国之间年的代沟。这本身就是种悲剧式的滑稽。

总结一下,美国革命建构了先进的制度,革命历史短而革命时效性更短。和法国相比,胜利的光辉没有给美国带来多少精神的提升,对洛克的片面狂热崇拜与歪曲导致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泛滥,对卢梭时代背景的忽视和过分深究导致消极避世情绪和人格病症的扩大化。而这两者给了美国虚无主义一个温暖的家。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经济学这么恶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