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几乎期期都有关于中国的内容西方对中国就这么感兴趣
实际上《经济学人》算是对中国描述相对客观的杂志了,只不过基于意识形专态的原属因,对中国政治、民主、人权、XJ、XZ等方面有很多负面的评价,而经济的评论基本上是积极和正面的。然后就是描述中国呈现的社会、经济问题,可以对比其对中国和印度的报道,印度被报道负面的东西远多于中国。 我听经济学人音频版三年多了,印象中关于中国的专题报道(special report)至少有三期,一期是中美关系,封面一个太极图,中美国旗为阴阳鱼抱在一起,个人认为很形象,这一期提到中国威胁论比较多,但总体是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可预测的负责任的大国(stakeholder)。 一期叫rising power, anxious society,描述了中国的经济成就和不稳定的社会心理,还有期把中国经济称为bamboo economy,强调中国经济的活力来自市场化的民间而不是通常认为的政府主导和管制,总之,经济学人有他自己的立场、角度和专业精神,对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是一个有益的参考
Ⅱ 经济学人和经济学人商论有什么区别
经济学人和经济学人商路的区别,经济学人也许是研究经济学的人,不一定是商业的,而经济学商路就是有关经济学商人的理论,商业界的理论。
Ⅲ 谁有高万云的钱钟书修辞学思想演绎的电子版
我只找到了50部啊,SORRY了啊 1、《诗学诗艺》 亚里士多德、贺拉斯 2、《美学》第一卷 黑格尔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 4、《劳动在从猿到人过程中的作用》 恩格斯 5、《艺术论》 普列汉诺夫 6、《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车尔尼雪夫斯基 7、《论美和艺术》 格尼波斯洛夫 8、《艺术美的实质》 阿布洛夫 9、《艺术问题》 苏珊朗格 10、《美感》 乔治桑塔耶那 11、《审美价值的本质》 列斯托洛维奇 12、《艺术哲学》 奥尔德里奇 13、《审美特性》 乔治卢卡契 14、《艺术原理》 乔治科林伍德 15、《艺术的变异》 C恩伯 16、《艺术的起源》 格罗塞 17、《艺术起源问题》 朱狄 18、《门外文谈》 鲁迅 19、《艺术前的艺术》 邓福星 20、《发生认识论原理》 让皮亚杰 21、《创造的秘密》 阿瑞提 22、《艺术创造工程》 余秋雨 23、《情感与形式》 苏珊朗格 24、《性格组合论》 刘再复 25、《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 26、《中国美学史》 李泽厚 27、《谈艺录》 钱钟书 28、《文学理论》 韦勒克、 沃伦 29、《心理学与文学》 荣格 30、《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 31、《审美心理描述》 腾守尧 32、《诗论》 朱光潜 33、《悲剧心理学》 朱光潜 34、《拉奥孔》 莱辛 35、《谈写诗和读诗》 何其芳 36、《散文创作艺术》 佘树森 37、《小说修辞学》 韦恩布斯 38、《哲学美学》 巴赫金 39、《小说理论》 巴赫金 40、《小说的艺术》 戴维洛奇 41、《小说面面观》 佛恩特 42、《论戏剧性》 谭霈生 43、《中国小说美学》 叶朗 44、《戏剧与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 劳逊 45、《剧作法》 威廉阿契尔 46、《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 47、《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 48、《悲剧的诞生》 尼采 49、《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陈平原 50、《精神分析引论》 弗洛伊德
Ⅳ 为什么经济学人这么难懂
从开始读《经济学人》到现在已经将近五年,说说自己的心得。《经济学人》不光对词汇的要求高,对知识储备的要求也较高,主要是政治、历史、经济、科技方面。因为这些大牛编辑的风格就是让读者够读我的资格而不是我降低身段来满足读者。所以通常经济学人文章里的专有名词是不会给解释的。作为初读者,建议每期寻找几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精读,例如每期中关于中国的文章就是个很好的开头。遇到专有名词或者不认识的词汇不要怕麻烦,借助字典和维基网络去查。渐渐地你就会认识里面的高频词汇,坚持一段时间便可通读里面的大部分文章。虽然我支持纸质图书,但是不得不承认阅读电子版的《经济学人》体验更佳。因为纸质版字号小且非常密集,阅读长文章时十分费劲,但是在ipad上阅读就可以随意控制字体大小,还能随时查询生词,方便很多。因为我是《经济学人》的铁粉,所以特意在去伦敦的时候经过了一下它的总部,灰色的建筑藏在写字楼之间十分不起眼甚至丑陋,然而就是在这里那些大牛编辑记者们做出了一本世界上最好的政经类杂志。
TheEconomist,NewYorkTimes等几家,是英美报刊中针对受教育程度最高的读者群的,所以对词汇量和知识面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对很多英语学友而言,确实不该在一开始读新闻的时候就直奔这些难度最大的报刊,而完全可以用稍容易些、但同样可以让你学到很多经济和商业知识、提高英语的网站和刊物。
Ⅳ 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1、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1723年他出生于苏格兰一个海关官员的家庭,14岁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数学和哲学,并对经济学产生兴趣。17岁时转入牛津大学。毕业后,1748年到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与文学。
1751~1764年回格拉斯哥大学执教,期间他的伦理学讲义经修订在1759年以《道德情操论》为名出版,为他赢得了声誉。1764年他辞了教授。担任私人教师,并到欧洲旅行,结识了伏尔泰等名流,对他有很大影响。1767年他辞职,回家乡写作《国富论》,9年后《国富论》出版。
2、大卫·李嘉图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早期是交易所的证券经纪人,后受亚当斯密《国富论》一书的影响,激发了他对经济学研究的兴趣,其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货币和价格,对税收问题也有一定的研究。
李嘉图的主要经济学代表作是1817年完成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书中阐述了他的税收理论。1819年他曾被选为上院议员,极力主张议会改革,支持自由贸易。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他认为限制政府的活动范围、减轻税收负担是增长经济的最好办法。
3、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韦伯(德语:Max 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韦伯曾于海德堡大学求学,在柏林大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
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Weimarer Verfassung)的起草设计。是同泰勒和法约尔同一历史时期,并且对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确立做出杰出贡献,是公认的古典社会学理论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4、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
在马歇尔的努力下,经济学从仅仅是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与物理学相似的科学性。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
5、米尔顿·弗里德曼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国当代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
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及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扬他在消费分析、货币供应理论及历史、和稳定政策复杂性等范畴的贡献。
Ⅵ 怎样学经济学人
1、如何把西方经济学学好?怎样才能把西方经济学学好,学透呢?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同,很难说清楚,建议先看一看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建议。2、宏微观经济学的作业真难呀!作业是用来考察学习成果的,平时好好学习,学懂了,作业自然就不那么难了。大家努力!3、西方经济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读中学时重主科、轻副科,读全日制时重专业科、轻基础科是一个普遍现象,然而工作后才知道基础科同样非常重要,对开阔眼界、提高素质有很大帮助。西方经济学就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我的业余爱好是炒股,2003年收益60%,西方经济学帮了大忙。有个章节讲弹性,我们抛开它诸多定义和繁琐计算,取其结论.近几年我国汽车需求量大增,而在入关前舆论导向说入关后汽车行业受的冲击最大的影响下,汽车行业投入不足,即一方面投入不足,一方面需求量大增,竟然受的冲击最大的汽车行业成了最富有行业,汽车股成了2003明星股.尽管汽车供给弹性大,2003、2004汽车行业投入大增,但是其建设周期在2年以上,2003、2004汽车行业利润会非常好,而2005年起,汽车行业利润会大幅下降,趋于社会平均利润。近几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汽车、住宅成主导产业,其上游钢材和石油化工供不应求,即下游带动上游,而下游弹性大于上游,当下游增速强劲时,而上游弹性小且时滞在3到4年,上游必定涨价,这就是2003年钢材和石油化工股大涨的经济学原理。同样,弹性理论可以指导我们在牛市可买何种股、在熊市中可买何种股。我们可用弹性理论去评判一些股评文稿的错误。比如,最近一著名人士说水股应重视。我认定在我国经济高增长、牛市既定的情况下,水不是好的投资对象,因为水的需求弹性小,而高成长行业很多,即投资水有收获但机会成本太大。西方经济学中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理论与股市关系也极大。可以说西方经济学是一本宝书,需要我们去开掘,遗憾的是西方经济学中很多东西还没学懂,现只懂点皮毛,让老师和同学见笑了。4、请问有宏微观经济学的期末复习范围和资料吗?有,考核说明;网上有最近作的视频直播文本。5、请问这门学科计算题的难点在哪里?主要是大家感到导数与微积分的运用。6、宏微观经济学有哪些章节不在考试之列?1、7、9、11、17章.7、宏微观经济学中有很多公式怎么记才不会混淆?首先是理解,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理解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可能会好一些,需要记忆的公式请参见考核说明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