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经济学中的选择问题主要包括哪些
经济学就是学习选择的。经济学都是为了研究选择问题的。 经济学的选择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
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写了一本畅销世界的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该书的第一章一开头就写道:“从你每天早上醒来的一刻到你每天晚上再睡下的一刻,你的生活充满了选择。”
人们何以会选择工业化,何以会选择官僚化,聪明人为什么并不一定会选择聪明的政策,科学技术何以成为生产力,德国经济学家范伯格在《经济学中的规则和选择》一书试图找到答案,而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是知识分子利用自己的思想有事,干预权利与金钱博弈的契机。
《经济学中的规则和选择》综合了三大学派的经济学思想:奥地利学派(哈耶克为代表)、弗莱堡学派(也称秩序自由主义学派)和宪政经济学学派(主要分析政府的财政规则和宪政规则)。反映了经济学中两个层面的核心对象:第一?层面是选择(解决稀缺),即一般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个层面则更高,研究规则及选择。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说:“经济学是什么?说得高深点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科学。” 是的,选择无处不在,选择无时不有。早餐吃什么?是面包牛奶,还是豆浆油条?晚上几点睡?是早睡早起,还是晚睡晚起?这些看似平常的琐事实际上都蕴涵了经济学上的选择问题。
在经济学上的选择问题包括: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如何配置现有的资金以达到最佳的消费效果或效果;选择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选择如何满足自己的欲望;在必要时如何牺牲某种欲望来满足另外一种欲望。
对于生产者而言,选择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以及各生产多少;选择如何生产;选择为谁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何时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这是每个消费者和生产者面临的问题,也是经济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经济学是如何解决人们所面临的选择的问题呢? 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经济学给出了机会成本的概念。所谓机会成本,就是把一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之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举个消费者的例子,假如你和女朋友去看电影,影院在不同的放映厅同时放映两部电影:一部是《阿凡达》,一部是《孔子》。你喜欢看《阿凡达》,你女朋友喜欢看《孔子》,但是你们两人只能选一部一起看。假如你们选择了看《阿凡达》,那么你们的机会成本就是看《孔子》的享受;而假如你们选择了看《孔子》,那么你们的机会成本就是看《阿凡达》的享受。
再举个生产者的例子,假如你是某老板,你看中了两种品种,一是生产衣服,一是生产食品,但是由于资金有限,你只能其中的一个,如果你选择生产衣服,那么你的机会成本就是生产食品可能得到的收益,而如果你选择生产食品,那么你的机会成本就是生产衣服可能得到的收益。
因此,面临选择的问题时,经济学给我们的建议就是选择机会成本最小的去消费或者去生产。其实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选择为我们带来更大享受(经济学上称为效用)的商品去消费,选择为我们带来更大收益的商品去生产,这和我们普通人的本能选择完全一致,我们不学经济学就知道“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道理,那么经济学有何独特之处呢?
我们知道实际生活中我们未必每次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比如很多人在面临生与死、义与利的考验时毅然而然地选择了死与义,所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而经济学则严格遵守利己的选择原则没有丝毫妥协,这就是经济学和我们的常识之间的区别所在。
拓展资料: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无限的需求之中,以获得最大利益的科学.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的选择也是如此,如何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精力,投入到浩瀚的人生之中,以获得最大的人生成就.
如果将经济选择抽象化了,概念化了,升华了也就是选择的学问了。
参考资料:经济学
❷ 西方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1、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由于资源有限,用于生产一种产品的资源越多,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资源就越少。人们必须选择生产一种产品需要多少资源,以及生产其他产品需要多少资源。
2、怎样生产,在决定生产什么的前提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有效的生产,以及如何生产手段来生产产品和服务。不同的生产方法和资源组合可以相互替代。同一产品可以有不同的资源组合(劳动密集型方法、资源密集型方法和技术密集型方法)。
3、为谁生产。也就是说,我向谁分发产品。这对于需要它们的消费者来说是很自然的。在经济学中,用于生产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应该通过上述决策来实现。
(2)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可以归纳为扩展阅读
在这三个问题中,市场需求决定生产什么,技术资源和其他制约因素决定如何生产,价格决定谁生产。“谁生产”是指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如何分配给社会上的各个群体和个人。谁将享受经济活动的成果?社会产品如何在不同的居民之间分配?如何在人与人之间分配产品,根据什么原则,分配产品的机制,如何把握分配数量的限制等。
把经济学的基础看作是一般意义的生产发展,而不是生产关系的客观发展。 实际上,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中存在着大量没有明确标明的种种隐含假设,而这些假设几乎全都是远离现实的。这就构成了批判的依据。正是出于对范畴批判和范畴生产工作统一性的坚持,其对物象逻辑形成了内部批判。
❸ 简答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经济学的三个抄基本问题,一是生产问题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就是为谁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但在经济学中,关注最多的其实并不是为谁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而是生产最大化问题。二是交易成本问题。传统经济学关注的主要是生产成本问题。针对这一缺陷,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较完整地提出了交易成本这个概念和分析工具,交易成本是与生产成本不同的成本,它是由于交易而产生。三是分配问题。分配问题不是独立于生产问题的,它是由生产决定的,生产又是由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的。
❹ 经济学所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是什么如何解释
一、生产问题生产问题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问题的基本问题就是为谁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但在经济学、包括西方经济学、尤其是新古典经济学中,关注最多的其实并不是为谁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而是生产最大化问题。生产最大化问题就是产量的最大化问题(因为假定价格是已知的,所以产量最大化其实就是收益的最大化)。生产最大化表现为成本既定条件下的产量的最大化和产量既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把生产问题简化为生产最大化问题时有问题的。因为,现代生产不是单个人独立进行的小生产,而是很多人协作进行的大生产,生产的组织(这里作动词用)和管理显然是生产的重要问题。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看成一个生产函数显然是过于简化了问题,因为不同的组织和管理就意味着不同的生产函数、而组织和管理显然不只是一个管理问题,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涉及成本和效率问题。科斯注意到了传统经济学把厂商看作一个生产函数、生产问题简化为生产最大化问题的缺陷(之一),提出了经济学的第二个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交易或交易成本问题,他没有注意到生产关系问题)。马克思经济学更关注生产关系问题(生产关系问题其实就是生产力问题,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不正确的,是生产力条件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条件结合形成生产力(结合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结合的),因此结合是形成生产力的条件,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形成的条件、制约着生产力(所以要按照生产力条件调整生产关系),马克思所讲的生产力其实很多都是讲生产力条件,他的历史唯物论是有缺陷的),生产关系问题显然是生产的基本问题(生产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还包括生产中的带有自然性质的技术关系(管理水平其实是管理技术问题,但管理技术及包括自然性质的技术关系、也包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涉及社会属性的技术问题))。这里的生产主要是狭义的,但在广义上也是成立的。二、交易成本问题传统经济学也关注成本问题,但其关注的主要是生产成本问题。科斯注意到了传统经济学的上述缺陷,他在《企业的本质》提出了企业是市场的替代机制、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等问题,在《社会成本问题》中较完整地提出了交易成本这个概念和分析工具,交易成本是与生产成本不同的成本,它是由于交易而产生。后来,很多新制度经济学家、法和经济学家都是运用科斯的交易成本这个分析工具。但是,科斯的创新是有缺陷的。他把企业看成市场的替代机制,是个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忽视了企业的“生产”(这里的生产从功能上讲是广义的、创新也是生产的内容之一)功能或生产力问题,生产的具体组织和管理也不是一个合约就能解决的(因为,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人是经济人、而合约又不可能是完全的)。三、分配问题传统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法和经济学,过度地关注生产最大化问题、产权问题、交易费用问题,而忽视了分配问题,阿马蒂亚
❺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经济规律。因为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
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
(5)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可以归纳为扩展阅读:
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古代经济学家看来,所谓经济,就是创造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功利活动,所谓经济学就是教人创造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经世致用的学问。
但随着后来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出现、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产生出商品经济,发展出市场经济,提升为知识市场经济,衍生出虚拟经济;经过西方古典-新古典-新兴古典经济学家与时俱进线性抽象的一路折腾一路演化,价值逐步异化为价格,异化为金钱,经济活动逐步异化为赚钱,经济学也就逐步异化为教人怎样赚钱,包括怎样投机赚钱。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
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现代经济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学
❻ 经济学需要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
任何一个经济体,都面对着三个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能自发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市场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市场经济的自组织过程。
1.市场怎样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
如果市场上某种产品相对于其用途过于稀缺,其价格会过高,传递出供不应求的信息,生产者就会产生多生产该产品的动机,而消费者就产生少用或不用该产品的动机,进而引起价格下落,直到其稀缺程度符合其用途为止。
如果某种产品相对于其用途过于丰裕,其价格又过低,传递出供过于求的信息,消费者就产生多使用该产品的动机,而生产者则产生少生产或不生产该种产品的动机,进而带来价格上涨,直至其稀缺程度符合其用途为止。
由此,市场自动解决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
2.市场怎样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
“如何生产”是指生产者如何组合配置资源。是多用劳动力,还是多用机器设备;是用普通材料,还是用高档材料;是用一般技术,还是采用较高技术。关键是要看其要素组合成本价格是高还是低。如果使用资本比使用劳动力成本低,就采用相对资本密集的生产方式;如果采用一般技术比采用较高技术成本高,那就采用较高技术。企业会通过成本核算,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进行产品生产。通过市场竞争,促使生产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由此,市场自动解决了“如何生产”的问题。
3.市场怎样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为谁生产”是指产品在社会成员之间如何分配的问题。它取决于市场上的家庭、个人的收入状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格局,取决于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以及生产要素的占有结构。收入格局将决定人们对各种产品的消费意愿和支付能力,并使产品在社会成员(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由此,市场自动解决了“为谁生产”,即产品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问题。
❼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经济规律。因为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
❽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概括来说就是:
一、生产什么
二、如何生产
三、为谁生产。
拓展资料:
经济学有以下几种分类: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宏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从历史发展来看:家庭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从政府参与经济发展的方式看: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从经济的主体来看:政府经济(又称公共经济或公共部门经济)、非政府经济(包括企业经济等)。
从经济的研究对象来看:金融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等。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