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微观经济学第七章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七章课后答案

发布时间:2021-02-11 22:01:53

1. 高鸿业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的答案

微观经济学复习与思考题
参考答案

备注:本参考答案仅仅包括选择题和计算题。而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在书上大部分可以找到答案,所以没有给出参考答案,请同学们对照课本。部分思考题没有标准或参考答案,需要同学们自己思考。

第二章
2、选择题
(1)4 (2)3 (3)2 (4)2 (5)3 (6)2
3、(1)根据公式Qd=Qs ,可得 PE=6,QE=20
(2)PE=7,QE=25
(3)PE=5.5,QE=22.5
(4)1为静态分析,2、3为比较静态分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如下:
从数学模型的角度, 联系:二者都是根据外生变量求内生变量,且都不考虑时间因素;
区别:静态分析是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求内生变量;
P 比较静态分析是根据变化了的外生变量求内生变量。
从均衡的角度, 联系:都是考虑均衡状态的特征(数值);
区别:静态分析是考察既定条件下个变量达到均衡是的特征;
比较静态分析是比较新旧均衡点的分析方法。

P

(1) (2) Q (3)

4、(1)根据公式,弧Ed=-(100-300)/200÷(4-2)/3=1.5
(2)根据公式,点Ed=-(-100)×2/300=2/3
(3)相同。
如图:Ed=OC/CB=2/3

5、(1)根据弧弹性的计算公式,有弧Es=(7-3)/5÷(5-3)/4=8/5
(2)点供给弹性为:Es=2×4/5=8/5
(3)相同(图略)

第三章
2、(1)2 (2)3 (3)1 (4)2 (5)3 (6)2
5、均衡时:MRS12=MU1/MU2=P1/P2=1/4
肯德鸡对衬衫的替代率为1/4
6、(1)I=P1X1=60
(2)预算线的斜率=-P1/P2=-2/3,得P2=3
(3)根据I=P1X1+P2X2,预算线的方程为2X1+3X2=60
(4)预算线的斜率=-P1/P2=-2/3,
(5)MRS12=MU1/MU2=P1/P2=2/3
7、(1)均衡条件:MU1/MU2=P1/P2 3X22/6X1X2 = 20/30 (1)
20X1+30X2=540 (2)
由(1)、(2)式的方程组,可以得到X1=9,X2=12

(2)U=3X1X22=3888
8、(1)A消费者的需求表为:
P 5 4 3 2 1 0
QAd 0 4 8 12 16 20
B消费者的需求表为:
P 6 5 4 3 2 1 0
QBd 0 5 10 15 20 25 30
市场的需求表为:
P 6 5 4 3 2 1 0
Qd 0 5 14 23 32 41 50
(2)图略。

第四章
2 (1)
可变要素的数量 可变要素的总产量 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 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
1 2 2 2
2 12 6 10
3 24 8 12
4 48 12 24
5 60 12 12
6 66 11 6
7 70 10 4
8 70 8.75 0
9 63 7 -7
(2)是。从第五单位可变要素投入开始。

9、解:(1) ,
时,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可以实现产量最大。代入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有L=K
等成本线为 ,得到K=1000,L=1000,Q=1000。
(2)在产量既定的情况下,成本最小的条件与前面相同。由上面的L=K代入生产函数,可以得到K=800,L=800,C=2400

第五章
2、选择题
(1)2 (2)3 (3)3 (4)2 (5)4 (6)1 (7)1 (8)1

3、(1)
短期生产的产量表
L 1 2 3 4 5 6 7
TPL 10 30 70 100 120 130 135
APL 10 15 70/3 25 24 130/6 135/7
MPL 10 20 40 30 20 10 5

(2)图略

(3)
短期生产的成本表
L Q TVC=w*L AVC=w/APL MC=w/MPL
1 10 200 20 20
2 30 400 200/15 10
3 70 600 60/7 5
4 100 800 8 20/3
5 120 1000 100/12 10
6 130 1200 120/13 20
7 135 1400 1400/135 40
(4)\(5)略。

5、(1)可变成本部分为VC=Q3-10Q2+17Q;不变成本部分为66
TVC(Q)= Q3-10Q2+17Q
AC(Q)= Q2-10Q+17+66/Q
AVC(Q)= Q2-10Q+17
AFC(Q)= AVC(Q)
MC(Q)=3Q2-20Q+17

6、AVC(Q)= 0.04Q2-0.8Q+10
令上述函数的一阶导数为零,可以得到0.08Q-0.8=0,Q=10
AVC(10)=0.04*102-0.8*10+10=6
或者MC=AVC时,AVC 最小,有0.04Q2-0.8Q+10=0.12Q2-1.6Q+10
得到Q=10,结果一样。

第六章
2、(1)2 (2)4 (3)2 (4)4 (5)3 (6)4 (7)4
9、(1)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SMC=MR,而MR=P,
SMC=0.3Q2-4Q+15,代入上面的利润最大化条件,得到0.3Q2-4Q+15=55
求解上面的方程,可以得到Q1=-20/3和Q2=20,由于产量为非负,所以均衡产量QE=20。
π=TR-TC=55*20-(0.1*203-2*202+15*20+10)=790
(2)停产点:亏损(-π)=FC=10
在停止营业点有P =MC=AVC
即0.3Q2-4Q+15=0.1Q2-2Q+15
解上面的方程,可以得到Q=10或Q=0,
由于Q=0是不生产的条件,因此停止营业点的产量为Q=10
代入P=0.1*102-2*10+15=5
(3)P=0.3Q2-4Q+15 (Q≥10)

、()根据题意,LMC=3Q2-24Q+40,PMR=LMC=100,得Q=10,或Q=-2
由于产量不能为负数,所以厂商实现的产量Q=10
LAC=LTC/Q=Q2-12Q+40=2O,π=TR-TC=100*10-20*10=800
(2)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P=LAC=LMC,得
Q2-12Q+40=3Q2-24Q+40,求解方程得到Q=6或Q=0
因此长期均衡时,单个厂商的产量Q=6,
P= LMC=3Q2-24Q+40=4
(3)有需求函数可得到,在供需均衡时,由于价格为P=4,
所以行业的需求量Qd=660-15*4=600
厂商的数量N=行业需求量/单个厂商的产量=600/6=100

11、(1)D=LS,即5500+300P=8000-200P,得P=5,Q=7000
(2)D’=LS, 即5500+300P=10000-200P得P=9, Q=8000
(3)其他条件不变,当D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与均衡量增加
12、(1)D=SS,即6300-400P=3000+150P,得P=6,Q=3900
(2)若市场均衡,则厂商一定也达到长期均衡,二者的均衡价格相同。
厂商均衡时,P=MinLAC,得P=6
因此,市场均衡。
行业内厂商数量为:N=3900/50=78
(3)D’=SS’,得Q=5600,P=6
(4)市场长期均衡,N=112
(5)该行业为成本不变行业(产量增加时,产品价格不变)
(6)112-78=24

第七章
2、(1)2 (2)4 (3)1 (4)3
11、短期均衡条件:MR=SMC
MR=TR’=(P•Q)’=150-6.5Q,SMC=STC’=0.3Q2-12Q+140
得Q=20或者Q=-5/3
由于产量不能为负数,所以均衡产量为Q=20
P=150-3.25*20=85

第八章
7、厂商利润最大:要素的边际收益=要素的边际成本
即:VMP=W, VMP=MQ•P,MQ=dQ/dL=-0.03L2+2L+36
代入可以得到:0.1*(-0.03L2+2L+36)=4.8
得L=60或者L=20/3
当L=60小时的时候,AQ=-0.01*602+60+36=60
当L=20/3小时的时候,AQ=-0.01*(20/3)2+20/3+36=42
由于L=60小时的时候,具有更大的平均产量,因此,雇佣60个小时的劳动。
(可以验证,当L=60, 利润=72美元,当L=20/3小时,利润=-4美元)
或者,计算 ,当L=20/3时,>0,当L=60时,<0,即L=60时有极大值。

第九章
8、(a)DL=SL,100W=60000-100W,得W=300(美元)
(b)S’=100(W-10)
DL=SL’100(W-10)=60000-100W,得W=305(美元)
(c)由厂商和工人共同支付
厂商:征税前,按300美元支付工资 多支付5美元
征税后,按305美元支付工资
工人:征税前,可得300美元工资
征税后,可得 305美元工资,但要支付10美元的税, 少了5$
实际得295$
(d)劳动的供给为100*(305-10)=29500
TAX=29500*10=295000(美元)
9、准租金=TR-VC=100*10-100*5=500(元)
经济利润=TR-TC=准租金-固定成本=500-100*4=100(元)

第十一章
7、A8、D 9、D

第十二章
7、B8、B 9、A 10、B
11、解:MC=2X MR=2*10=20
MC=MR X=10(只)

2. 微观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牛国良版第七章课后答案

那是个啥版本

3. 微观经济学第四版课后第七章答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1) 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并作出几何图形。 (2) 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3) 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 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4) 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 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 = 50-5P和供给函数 =-10+5P代入均衡条件 = ,有: 50- 5P= -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需求函数 =50-5p ,得: Qe=50-5 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 =-10+5P ,得: Qe=-10+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60-5p和原供给函数=-10+5P, 代入均衡条件= ,有: 60-5P=-10=5P 得 以均衡价格 代入=60-5p ,得 Qe=60-5 或者,以均衡价格代入=-10+5P, 得 Qe=-10+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 (3) 将原需求函数=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 供给函数Qs=-5+5p ,代入均衡条件=,有: 50-5P=-5+5P 得 以均衡价格代入=50-5p ,得 或者,以均衡价格代入=-5+5P ,得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如图1-3所示.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1-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 =-10+5P和需求函数=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且当时,有==;同时,均衡数量 ,切当时,有.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素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1-2和(3)及其图1-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都得到了体现. 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所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1-2中,由均衡点 变动到均衡点 ,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和 可以看到:由于需求增加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 类似的,利用(3)及其图1-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 (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总之,一般地有,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我这里有全部的答案 你可以发信息给我 我发给你压缩的文件哦 市面上有卖的么 红黑皮的 28左右

4. 急求微观经济学 高鸿业主编 第四版 第七章课后练习答案!!!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1、根据图1-31(即教材第257页图7-22)中线性需求曲线d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试求:(1)A点所对应的MR值;(2)B点所对应的MR值.解答:(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A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或者 再根据公式MR=P(),则A点的MR值为:MR=2×(2×1/2)=1(2)与(1)类似,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B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或者 再根据公式MR=(),则B点的MR值为:=-12、图1-39(即教材第257页图7-23)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试在图中标出:(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解答:本题的作图结果如图1-40所示:(1)长期均衡点为E点,因为,在E点有MR=LMC.由E点出发,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如图所示.在Q0 的产量上,SAC曲线和SMC曲线相切;SMC曲线和LMC曲线相交,且同时与MR曲线相交.(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有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即л=(AR(Q0)-SAC(Q0)Q03、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6Q2+14Q+3000,反需求函数为P=150-3.25Q求: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解答:因为SMC=dSTC/dQ=0.3Q2-12Q+140且由TR=P(Q)Q=(150-3.25Q)Q=150Q-3.25Q2得出MR=150-6.5Q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SMC0.3Q2-12Q+140=150-6.5Q解得Q=20(负值舍去)以Q=20代人反需求函数,得P=150-3.25Q=85所以均衡产量为20 均衡价格为854、已知某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0.6Q2+3Q+2,反需求函数为P=8-0.4Q.求:(1)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2)该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3)比较(1)和(2)的结果.解答:(1)由题意可得:MC=且MR=8-0.8Q于是,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有:8-0.8Q=1.2Q+3解得 Q=2.5以Q=2.5代入反需求函数P=8-0.4Q,得:P=8-0.4×2.5=7以Q=2.5和P=7代入利润等式,有:л=TR-TC=PQ-TC
=(7×0.25)-(0.6×2.52+2) =17.5-13.25=4.25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其产量Q=2.5,价格P=7,收益TR=17.5,利润л=4.25(2)由已知条件可得总收益函数为:TR=P(Q)Q=(8-0.4Q)Q=8Q-0.4Q2令解得Q=10且<0所以,当Q=10时,TR值达最大值.以Q=10代入反需求函数P=8-0.4Q,得:P=8-0.4×10=4以Q=10,P=4代入利润等式,有》л=TR-TC=PQ-TC =(4×10)-(0.6×102+3×10+2) =40-92=-52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时,其产量Q=10,价格P=4,收益TR=40,利润л=-52,即该厂商的亏损量为52.(3)通过比较(1)和(2)可知:将该垄断厂商实现最大化的结果与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结果相比较,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较低(因为2.25<10),价格较高(因为7>4),收益较少(因为17.5<40),利润较大(因为4.25>-52).显然,理性的垄断厂商总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生产目标,而不是将收益最大化作为生产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厂商总是以较高的垄断价格和较低的产量,来获得最大的利润.5.已知某垄断厂商的反需求函数为P=100-2Q+2,成本函数为TC=3Q2+20Q+A,其中,A表示厂商的广告支出. 求: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Q、P和A的值.解答:由题意可得以下的利润等式:л=P.Q-TC=(100-2Q+2)Q-(3Q2+20Q+A)=100Q-2Q2+2Q-3Q2-20Q-A=80Q-5Q2+2 将以上利润函数л(Q,A)分别对Q、A求偏倒数,构成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如下:2=0求以上方程组的解:由(2)得=Q,代入(1)得:80-10Q+20Q=0Q=10A=100在此略去对利润在最大化的二阶条件的讨论.以Q=10,A=100代入反需求函数,得:P=100-2Q+2=100-2×10+2×10=100所以,该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时的产量Q=10,价格P=100,广告支出为A=100.6.已知某垄断厂商利用一个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其产品在两个分割的市场上出售,他的成本函数为TC=Q2+40Q,两个市场的需求函数分别为Q1=12-0.1P1,Q2=20-0.4P2.求:(1)当该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他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的两市场各自的销售量、价格以及厂商的总利润.(2)当该厂商在两个市场实行统一的价格时,他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的销售量、价格以及厂商的总利润.(3)比较(1)和(2)的结果.解答:(1)由第一个市场的需求函数Q1=12-0.1P1可知,该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P1=120-10Q1,边际收益函数为MR1=120-20Q1.同理,由第二个市场的需求函数Q2=20-0.4P2可知,该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P2=50-2.5Q2,边际收益函数为MR2=50-5Q2.而且,市场需求函数Q=Q1+Q2=(12-0.1P)+(20-0.4P)=32-0.5P,且市场反需求函数为P=64-2Q,市场的边际收益函数为MR=64-4Q.此外,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函数MC=.该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可以写为MR1=MR2=MC.于是:关于第一个市场:根据MR1=MC,有:120-20Q1=2Q+40 即 22Q1+2Q2=80关于第二个市场:根据MR2=MC,有:50-5Q2=2Q+40 即 2Q1+7Q2=10由以上关于Q1 、Q2的两个方程可得,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销售量分别为:P1=84,P2=49.在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时候,厂商的总利润为:л=(TR1+TR2)-TC =P1Q1+P2Q2-(Q1+Q2)2-40(Q1+Q2) =84×3.6+49×0.4-42-40×4=146(2)当该厂商在两个上实行统一的价格时,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即该统一市场的MR=MC有:64-4Q=2Q+40解得 Q=4以Q=4代入市场反需求函数P=64-2Q,得:P=56于是,厂商的利润为:л=P.Q-TC =(56×4)-(42+40×4)=48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的价格时,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销售量为Q=4,价格为P=56,总的利润为л=48.(3)比较以上(1)和(2)的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将该垄断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和在两个市场实行统一作价的两种做法相比较,他在两个市场制定不同的价格实行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所获得的利润大于在两个市场实行统一定价时所获得的利润(因为146>48).这一结果表明进行三级价格歧视要比不这样做更为有利可图.7、已知某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LTC=0.001Q3-0.51Q2+200Q;如果该产品的生产集团内所有的厂商都按照相同的比例调整价格,那么,每个厂商的份额需求曲线(或实际需求曲线)为P=238-0.5Q.求:该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产量与价格.(2)该厂商长期均衡时主观需求曲线上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值(保持整数部分).(3)如果该厂商的主观需求曲线是线性的,推导该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主观需求的函数.解答:(1)由题意可得:LAC=LAC/Q=0.001Q2-0.51Q+200LMC=dLTC/dQ=0.003Q2-1.02Q+200且已知与份额需求D曲线相对应的反需求函数为P=238-0.5Q.由于在垄断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长期均衡时,D曲线与LAC曲线相切(因为л=0),即有LAC=P,于是有:001Q2-0.51Q+200=238-0.5Q解得Q=200(负值舍去了)以Q=200代入份额需求函数,得:P=238-0.5×200=138所以,该垄断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长期均衡时的产量Q=200,价格P=138.由Q=200代入长期边际成本LMC函数,得:LMC=0.003×2002-1.02×200+200=116因为厂商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时必有MR=LMC,所以,亦有MR=116.再根据公式MR=P(),得:116=138()解得≈6所以,厂商长期均衡时主观需求曲线d上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6.(3)令该厂商的线性的主观需求d曲线上的需求的函数形式 P=A-BQ,其中,A表示该线性需求d 曲线的纵截距,-B表示斜率.下面,分别求A值和B值.根据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以有 ,其中,P 表示线性需求d曲线上某一点所对应的价格水平.于是,在该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由,得:6=解得 A=161此外,根据几何意义,在该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线性主观需求d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表示为:B==于是,该垄断竞争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的线性主观需求函数为:P=A-BQ=161-0.115Q或者 Q=8.某家灯商的广告对其需求的影响为P=88-2Q+2对其成本的影响为C=3Q2+8Q+A其中 A为广告费用。(1)求无广告情况下,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与利润(2)求有广告情况下,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广告费与利润(3)比较(1)和(2)的结果解答:(1)若无广告,即A=0,则厂商的利润函数为π(Q)=P(Q)*Q-C(Q)=(88-2Q)Q-(3Q2+8Q)=88Q-2Q2-3Q2-8Q=80Q-5Q2dπ(Q)/d(Q)=80-10Q=0解得Q*=8所以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Q*=8P*=88-2Q=88-2*8=72π*=80Q-5Q2=320(2)若有广告,即A>0,即厂商的利润函数为π(Q,A)=P(Q,A)*Q-C(Q,A) =(88-2Q+2)*Q-(3Q2+8Q+A) =80Q-5Q2+2Q-A分别对Q,A微分等于0得80-10Q+2=0Q/-1=0得出Q=解得:Q*=10,A*=100代人需求函数和利润函数,有P*=88-2Q+2=88π*=80Q-5Q2+2Q-A =400(3)比较以上(1)与(2)的结果可知,此寡头厂商在有广告的情况下,由于支出100的广告费,相应的价格水平由原先无广告时的72上升为88,相应的产量水平由无广告时的8上升为10,相应的利润也由原来无广告时的320增加为4009、用图说明垄断厂商短期和长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解答:要点如下:(1)关于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厂商在短期内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如图1-41所示(书P83),垄断厂商根据MR=SMC的原则,将产量和价格分别调整到P0和Q0,在均衡产量Q0上,垄断厂商可以赢利即л>0,如分图(a)所示,此时AR>SAC,其最大的利润相当与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垄断厂商也可以亏损即л<0,如分图(b)所示,此时,AR<SAC,其最大的亏待量相当与图中的阴影部分.在亏损的场合,垄断厂商需要根据AR与AVC的比较,来决定是否继续生产:当AR>AVC时,垄断厂商则继续生产; 当AR<AVC时,垄断厂商必须停产;而当AR=AVC时,则垄断厂商处于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在分图(b)中,由于AR<AVC,故该垄断厂商是停产的.由此,可得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SMC,其利润可以大于零,或小于零,或等于零.(2)关于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在长期,垄断厂商是根据MR=L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来确定产量和价格的,而且,垄断厂商还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来生产长期均衡产量.所以,垄断厂商在长期可以获得比短期更大的利润.在图1-42中,在市场需求状况和厂商需求技术状况给定的条件下,先假定垄断厂商处于短期生产,尤其要注意的是,其生产规模是给定的,以SAC0曲线和SMC0所代表,于是,根据MR=SMC的短期利润最大化原则,垄断厂商将短期均衡产量和价格分别调整为Q0和P0,并由此获得短期润相当于图中较小的那块阴影部分的面积P0ABC.下面,再假定垄断厂商处于长期生产状态,则垄断厂商首先根据MR=LMC的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确定长期的均衡产量和价格分别为Q*和P*,然后,垄断厂商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以SAC*曲线和SMC*曲线所表示),来生产长期均衡产量Q*.由此,垄断厂商获得的长期利润相当于图中较大的阴影部分的面积P*DE0F.显然,由于垄断厂商在长期可以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而在短期只能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生产,所以,垄断厂商的长期利润总是大于短期利润.此外,在垄断市场上,即使是长期,也总是假定不可能有新厂商加入,因而垄断厂商可以保持其高额的垄断利润.由此可得,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且л>0.10、试述古诺模型的主要内容和结论.解答:要点如下:(1)在分析寡头市场的厂商行为的模型时,必须首先要掌握每一个模型的假设条件.古诺模型假设是:第一,两个寡头厂商都是对方行为的消极的追随者,也就是说,每一个厂商都是在对方确定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的前提下,再根据留给自己的的市场需求份额来决定自己的利润最大化的产量;第二,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而且两个厂商都准确地知道市场的需求状况;第三,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且生产成本为零,于是,它们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也就成了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目标.(2)在(1)中的假设条件下,古诺模型的分析所得的结论为:令市场容量或机会产量为,则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为,行业的均衡产量为,.如果将以上的结论推广到m个寡头厂商的场合,则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为,行业的均衡总产量为.(3)关于古诺模型的计算题中,关键要求很好西理解并运用每一个寡头厂商的反应函数:首先,从每个寡头厂商的各自追求自己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模型中求出每个厂商的反映函数.所谓反应函数就是每一个厂商的的最优产量都是其他厂商的产量函数,即Qi=f(Qj),i、j=1、2,i.然后,将所有厂商的反应函数联立成立一个方程组,并求解多个厂商的产量.最后所求出的多个厂商的产量就是古诺模型的均衡解,它一定满足(2)中关于古诺模型一般解的要求.在整个古诺模型的求解过程中,始终体现了该模型对于单个厂商的行为假设:每一个厂商都是以积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利润最大化的产量.11、弯折的需求曲线是如何解释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的?解答:要点如下:(1)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主要是用来寡头市场上价格的刚性的.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若行业中的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则其他的厂商都不会跟着提价,这便使得单独提价的厂商的销售量大幅度地减少;相反,若行业中的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则其他的厂商会将价格降到同一水平,这便使得首先单独降价的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幅度是有限的.(2)由以上(1)的假设条件,便可以推导出单个寡头厂商弯折的需求曲线:在这条弯折的需求曲线上,对应于单个厂商的单独提价部分,是该厂商的主观的d需求曲线的一部分;对应于单个厂商首先降价而后其他厂商都降价的不分,则是 该厂商的实际需求份额D曲线.于是,在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接处存在一个折点,这便形成了一条弯折的需求曲线.在折点以上的部分是d需求曲线,其较平坦即弹性较大;在折点以下的部分是D需求曲线,其较陡峭即弹性较小.(3)与(2)中的弯折的需求曲线相适应,便得到间断的边际收益MR曲线.换言之,在需求曲线的折点所对应的产量上,边际收益MR曲线是间断的,MR值存在一个在上限与下限之间的波动范围.(4)正是由于(3),所以,在需求曲线的折点所对应的产量上,只要边际成本MC曲线的位置移动的范围在边际收益MR曲线的间断范围内,厂商始终可以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也就是说,如果厂商在是生产过程中因技术、成本等因素导致边际成本MC发生变化,但只要这种变化使得MC曲线的波动不超出间断的边际收益MR曲线的上限与下限,那就始终可以在相同的产量和相同的价格水平上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至此,弯折的需求曲线便解释了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

5.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第七章练习,求帮助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章课后习题答案,网络文库:
http://wenku..com/view/24ef4f714b73f242336c5fee.html?from=search

阅读全文

与微观经济学第七章课后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